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运用情感教育

来源 :中国教师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w131415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教师的重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在美的世界里感受真、善、美,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就应把握文中泻泄奔腾的感情激流,领悟字里行间跳动着的感情脉搏。“情感教育”是语文教学的灵魂。
  【关键词】教学 情感 真 善 美 四入
  “情感教育”是语文教学的灵魂。中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是语文教师的重要任务,是教师引导学生在美的世界里感受真、善、美,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就应把握文中泻泄奔腾的感情激流,领悟字里行间跳动着的感情脉搏。
  发掘课文中蕴藏的思想感情,要使学生在学习中如沐春风,身临其境,与作品中的人物同休戚、共哀乐,爱其所爱,憎其所憎,陶醉其中,乃至达到忘我的境界,教师就应将把精力集中在“情感”上。
  1入画——导之入境
  课前,教师要广采博览,深刻透彻地了解作者的人生经历、思想历程、写作背景,这样才能深入剖析作品,进入角色,挖掘出创作时的匠心,力争把作者创作时的全部激情重新释放出来。才能使学生在对潜在的字、词、语、修辞的领悟中受到作品的感染熏陶,与作品中的人物一起分担喜怒哀乐。反之就达不到这样的效果。比如,教师不了解郭沫若的坎坷经历、爱国热情及在黑暗中不倦的探索追求的精神,就讲不好《天上的街市》,就无法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光明、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的美好愿望。如果教师只教其“文”,未教其“义”,更没有情的输入,如此就不必说以情动人了。
  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如果能绘声绘色地描摹出作品的境界,引导学生身临其境,让学生陶醉其间,使之通过亲身的情感体验,必然能产生“豁人耳目”的美感,从而自然受到情感的熏染。玩味杜甫在“安史之乱”中写的《春望》,只要深入作品的境界,谁不为诗人那种爱国、伤时、忧民、思家的真挚情感而震动心扉?
  2入情——动之以情
  学生感知教材的主要方式和获得作品情感的基本途径。例如有表情朗读《最后一课》的结尾:“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一句,音量应稍轻,语速要放慢,以表现下课钟声在韩麦尔的心头引起的巨大震撼和痛楚。“我——我——,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两处破折号要读出间断,以显示韩麦尔哽咽语塞、悲恸万状的感情。因此,在教学中,我们教师应该把教材中表达的情感潜移默化地传给学生,使其获得充分的美感享受的同时,让其“沁人心脾”,仿佛灵魂已被引进美妙无比的“天国”似的,从而不知不觉地受到熏染陶冶。
  3入境——情境交融
  师生共同理解情感美。教师应先“情动于已”,把握作者的感情基调,和作者同喜、同悲、同褒、同贬,释放自己的情感,就能运用生动的语言再现课文所提供的艺术形象或具体画面,启发学生的形象思维,唤起想象,沿着作者的情感轨迹运行,把学生引入情境之中,产生感情共鸣。
  教师要引导学生讲述、品析作者的情感。作者为了表达自己的情感,写作时势必要精心地构思,合理巧妙地剪裁、组材,且总是顺着一定的思路布局谋篇。如果教师这时能讲述、品析这种思考,引导学生探索其思路,就能解开作者的情感线索。《驿路梨花》所写的山间茅屋的故事时间跨度长达10余年,作者根据情感的需要,在一个个悬念和误会的消释中,读者享受到一种柳暗花明的美感和豁然开朗的快意,引导学生明悟主人公以梨花命名,人物描写又多以洁白无暇、馨香四溢的梨花衬托,结尾又引陆游的梨花诗点睛,将景物美、人物美、心灵美和谐统一于梨花之中,辉映折射出雷锋精神处处开花,代代相传的主旨,从而领会作者那份由衷的赞美之情。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学习中把情感移进去,与作品的情感、作者的情怀、教师的体会融为一体,产生感情共鸣。
  4入理——寓情于理
  就是要用作品中蕴含的哲理启发学生、感染学生。作品主要是抒情言志,而不注重说理。
  以理取胜,就违背了形象思维的规律。作品中的“理”,是蕴含在形象之中,凝聚于画意、诗情之中的。小中见大,言近旨远,通过活生生的画面、具体的事物,说明深刻的道理、重大的主题。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入理”,是实施情感教育的必要途径。
  郑振铎在《猫》中对猫(活泼的猫、顽皮的猫、忧郁的猫)的自省,其实是表达一种待人接物的道理。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教师应把学生带入作品的特定情景之中,认识到情寓于“理”中,从而产生对客观事物的肯定或否定的审美态度或审美评价,在心理上产生感受,在情感上产生“移情”和共鸣,使性情得到陶冶,灵魂得到净化。
  在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具有培养审美情感、铸造美好心灵、陶冶高尚情操的力量。教师要塑造学生的灵魂,纯化学生的情感,就必须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运用情感的语言,激起学生相应的情感体验。
其他文献
【摘要】翻开小学语文教科书,每本书开始都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好习惯不仅对学生今后的人生之路至关重要,就是在当下,要想成为优秀的学生,也要看谁的习惯好。习惯决定命运,对现在个个聪明漂亮的孩子来说,要让孩子比的是点点滴滴的好习惯。  【关 键 词】习惯 决定 命运 比 习惯  在我的记忆中,有两件事对我触动很大:一个是我上小学时,班上一位女同学毛笔字写得非常漂亮,经常受到老师的表扬。我总觉得我不比她
期刊
语文课教学,备课是一个重要环节,而备好教材又是最关键的一个环节,教材把握准了,理解透了,授课时就不会那么费劲了。那么,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如何备好教材呢?  1在“读”字上下功夫  1.1通读课文  备课前,教师应该先静下心来,认真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只有把课文读熟了,理解透了,教学时才会得心应手。课堂上范读时尽量不要出错,偶尔出错虽说难免,但长期如此学生还会谅解老师吗?所以要像学生读书一样
期刊
在开学的第三周,上了一节焊接发光二极管课。就在焊接到电路时,发生了一件“意外”事件,在大家热火朝天的焊接时,忽然一声“”,随之,教室里爆发出了一阵哄笑声。我仔细一瞧是谢同学整个人摔在了地上。  “老师,是后面的同学把我的凳子弄翻的。”  “没有,我们没有这么做过。是你自己没坐好,摔的,活该!”两个人都涨红了脸,大有拉开架势准备出手了。  就在这一刹那,我想了许多关于处理突发事件的方法,如果不恰当的
期刊
想象是创造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它是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和创造性活动的必要条件,也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创造性活动的必要条件,就语文教学来说,必须为学生扎扎实实地打好听、说、读基础和思想教育的基础,注意能力的培养,面向全体学生,大面积地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而语文是一门极富情感,极具个性,极易激发想象的学科,它在培养学生创造意识和创新能力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改变千课一面、千人一法的教学方法,
期刊
【摘要】古今中外,无论从国家最高领导到普通百姓,从小事到大事,从个人到集体,各自都有目标和任务。因此,一个人从懂事开始,各自有各自的担当。担当是每一个人都不可推卸的责任。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面对中国新一轮的重大改革,中国人正面临着重大考验,不但要担当起各自的职责,而且要学会担当、理解担当、懂得担当、勇于担当、善于担当。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集体领导班子,他们高瞻远瞩、系统地、全面地将本国
期刊
【摘要】在当前素质教育的模式下,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具有必要性和迫切性,本论文从教师的微笑,对学生平等的爱以及教师本身的专业素养来谈如何构建和谐民主的关系。本论文提出了一些教学反思及针对这些问题,制定了解决问题的措施。  【关键字】教育 和谐 师生关系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创造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实现教育民主化,老师必须树立民主平等的思想。这包括两个内容:一是教师和学生虽然在教育中的职责
期刊
【摘要】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学生学好其他学科,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今后工作和终身学习,都具有重要意义。学生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将会受益终生。  【关键词】语文学习养成习惯  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本文结合个人教学实际,谈些粗浅做法:  1养成书写规范字的习惯  文字是纪录语言、表达和交流思想的工具,字写得正确、端正、漂亮能增强表达效果,提高汉字书写水平也是提高民族素质的一个重要
期刊
【摘要】乡土历史是历史课堂教学的合理补充,在历史教学中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对课本相关知识的理解,激励他们的进取心。  【关键词】乡土历史 作用  乡土历史教材是以地域为范围,记述该区域内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图书。由于乡土性史料、史迹,可信性强,具有较强的说服力,所以反映的观点、道理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是课堂教学的合理补充。此外,乡土历史教学的内容有较强的乡土情感因素,
期刊
【摘要】新课程改革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课堂学习由认知性学习向体验性学习转变,体验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引导学生对社会、生活要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去体验和感悟,从而让学生在体验和感悟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小学生由于年龄特点、知识结构以及教材、目标、手段等多方面因素,在课文理解、习题解答、技能训练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思维障碍,发生思
期刊
在数学的课堂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是一个充满心理活动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特殊的心理认识过程。从心理学实验表明来看,学生在不同状态下,学习的效果是截然不同的。如果学生在健康、积极的心理状态下参与教学互动,他们的思维敏捷、记忆力较强,对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反之,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因此,在教学中要密切观察学生的心里活动,恰当应用心理活动规律,使学生的思维经常处在积极的状态下,确保教学目标的顺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