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生数学语言的几点做法

来源 :教师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qt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言是人类交际的工具,也是赖以进行思维的工具。数学语言(包括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是进行数学交际及数学思维的基础。要学好数学,首先必须先过语言关。数学语言是教师与学生交换认识,传授数学知识,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工具,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必要手段。数学课堂教学成功与否,数学语言的正确使用是至关重要的。下面我就小学生数学语言的培养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
  一、以教师的示范作用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
  小学阶段的年龄特征是模仿性较强,教师就是他们的楷模。教学过程中,教师若能处处模范地使用数学语言,对学生将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教师的教学语言,必须符合“清晰、严谨、通俗、简洁”的要求,且要有启发性,善于引导学生,还要有趣味性,使人喜闻乐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应对普通语言与数学语言的互译工作有所重视。普通语言是学生熟悉的,用它来表达事物,学生容易理解,通过互译就可以使抽象的数学语言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借鉴,从而能透彻理解,运用自如。数学教学有其自身的特点,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时,除用语言讲解外,还需大量的板书进行推导演算。教师的推导演算必须具有严密的逻辑性,条理清楚、层次分明,便于观察和记忆。这种认真、严谨的推导演算也能给学生起很好的示范作用,有助于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比如:在教学四年级上册的乘法运算定律的简便运算时: 44×25=?我教给学生的一种算理: 44×25=11×(4×25)是根据三年级学过的把一个数分解为两个数的乘积,再运用乘法结合律。我讲述后,又请几名学生复述这种算理并且出了几题类似的题目让学生自己说。接着再问,还有其它的解题方法呢?既让学生巩固这种算理,又再次给学生提供语言训练的机会,转为学生讲,老师听的轻松氛围而且还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还可以用乘法分配律: “(40+4)×25)”。
  二、以认真的阅读方式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
  教科书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是学生获得基础知识的主要源泉,同时也是用数学语言表达数学事实的典范。各种数学符号、数学图形都是数学里的特殊语言,它们的意义、用法或画法在教科书中都有明确的规定,且有典型的范例。从历史上看,数学符号、图形的引进是数学发展的必要,每个数学符号或图形都有它的优越性。在阅读中可让学生逐步了解这种必要性和优越性,使他们认识到学习数学语言的意义,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此外,数学里的各种特殊措辞,例如,三角形按角分可以分成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按边分,可以分成不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不能笼统地讲三角形可分为锐角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其含义和用法,在教科书中也有确切的说明。因此,数学教科书不但是传授知识的教材,而且也是学习数学语言的教科书和工具书。应当充分发挥教科书的作用,指导学生认真学习书中陈述各种数学事实的方法和措辞,逐步养成严谨、规范的表达习惯。
  三、以基础知识落实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
  1.重视文字叙述题的教学。要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与巩固数学中的基本概念、运算法则及数学名词术语,准确地运用数学语言表达数量关系,有利于培养计算能力。在文字题的教学中,可以采取将式题译成文字题或将文字题译成式题两种方法培养数学语言。文字叙述题,是文字表述的式题,主要用四则混合运算的名词术语来表示数量关系。和四则运算的联系比较密切,所以这类题,应把训练的重点放在搞清数量关系和运算顺序上。解答文字叙述题要认真审题,理解和、差、积、商,除以、除、倍……等数学用语。还要掌握一些解题方法。 1. 读题不添字、不漏字,在标点符号后作适当停顿,关键词读重音。
  2. 边读便在文字题的下面划上适当的记号,在此基础上思考运算顺序,抓住昀后的关键词句。分析要求的是什么?怎样计算?这样计算是否符合运算规律?然后列出算式,再将算式译成数学语言表示的文字题,进行验证。将文字叙述题译成式题,主要使训练学生正确理解题目中数学语言,文字叙述的数量关系。因此,将文字叙述题译成式题时,应注意要求理解题目中的数量语言,掌握题目中地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正确列出算式。
  2. 加强应用题教学。用语言文字叙述出一些已知数量和未知数量的相互联系,要求未知数量的题目,叫应用题。能否正确解答应用题,关键在于是否熟悉、掌握式题,四则运算的基本数量关系,是否理解题意。应用题的每一步运算的基本数量关系,可以用文字写成关系式,根据数量关系可以推导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3.
  运用动手操作。操作是学生动手和动脑的协同活动,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的有效手段,而语言是思维的外化,是思维的物质形式,知识的内化与相应的智力活动都必须在伴随着语言表述的过程而内化,因此,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动手操作。在指导学生动手操作时,要注意多让学生用数学语言有条理地叙述操作过程,表述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把动手操作、动脑理解、动口表达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促进感知有效地转化为内部的智力活动,达到深化理解知识的目的。操作是学生动手和动脑的协同活动,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的有效手段,而语言是思维的外化,是思维的物质形式,知识的内化与相应的智力活动都必须在伴随着语言表述的过程而内化,因此,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动手操作。在指导学生动手操作时,要注意多让学生用数学语言有条理地叙述操作过程,表述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把动手操作、动脑理解、动口表达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促进感知有效地转化为内部的智力活动,达到深化理解知识的目的。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为了使学生透彻理解分数的概念和意义,可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折、看、涂、想、说”进行。折:让学生用一张纸折成均匀的四份;看:引导学生观察①多种不同的分法;②一共分成几份?③每一份的大小怎样?涂:涂出四分之一、四分之二、四分之三;想:出示涂色的纸,思考怎样用分数表示?说:让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述自己想的过程?分数的意义是怎样表述的?等等。这样,通过动手操作引发思维和用数学语言表达,不仅加深了对分数的意义的理解,还可以检查学生掌握新知识的情况,同时也培养发展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作者单位:昆山市黄混山小学)
其他文献
课堂上师生的问与答分为发问、候答、叫答、理答四个环节。课堂上的问与答是师生在课堂活动中昀常用的方法,有效的课堂问答行为,有利于教师课堂教学的组织,有利于学生保持高昂的学习兴致,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课堂上,教师通过“提出问题 —思考回答—反馈答案”环节,有效地引导学生回忆旧知,探究新知,培养能力,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有针对性的补救,从而使课堂教学在师生思想交流中有序推进。但是,当下我们的课堂问答行
期刊
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昀活跃、昀现实的部分。教育家赞可夫认为:“教学中一旦触及学习的情感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就能发挥高度的有效作用。 ”可见兴趣是昀好的老师,是学习成功的内趋力,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的灵感。第一学段的孩子活泼好动,注意力不集中,对他们常用的教学方法好似失去了应有的作用。针对第一学段孩子的这种特点,我们应该调整课堂设计,在40分钟里创设多个兴奋点,张弛结合,有效提升一堂课的教
期刊
朗读就是“清晰响亮地把文章念出来”,是小学生正式学习书面语言一个昀重要的过程,也是语文能力有序训练的过程。个性化朗读是在一定环境和教育影响下形成的个人的比较固定的朗读特性。  近年来,在阅读教学中,一些教师对朗读的重视仅停留在浅层上,只注重提供学生朗读的机会,增加朗读的时间和次数等,规定太多,绕得过死,直接影响学生朗读个性的发展。要使课堂朗读能够具有个性,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呢?  一、朗读目标应具
期刊
兴趣是昀好的教师。有了兴趣,学生才会乐于学,主动学;有了兴趣,学生才会积极思考,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应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在因素,一上课就紧紧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很快进入“昀佳学习状态”,这是上好课的第一步。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重要心理成份。具有学习兴趣的学生,会把学习看成内心的满足。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是一种复杂的个性品质,它推动人去探求新的知识,发展新的能力。但是,
期刊
“乐学之下无负担”。兴趣是学生昀好的老师,是开启知识大门的金钥匙。小学生如果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学习起来乐此不疲。因此,如何让学生始终处于“乐学”状态,给学生学习语文以动力,我觉得课前、课堂、课后这几个环节都不容忽视。  一、多管齐下,预习中激发学生兴趣  课前强化预习环节,而不流于形式,长此以往,才能逐步养成学生预习的良好习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预习应注意孩子的学习心理和
期刊
本文谈谈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听的习惯,从“听”入手,指导学生学会学习的几点做法。  一、从观念上引导学生重视“听”  “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因此“听”与“说”是两个地位对等的环节。然而,在口语交际的训练过程中,我们往往会“重说轻听”,这样是很难真正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的。要真正提高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会“听”也很重要。  听,“入于耳,记于心”。叶圣陶先生说,“听”也是读,用耳朵来读。《
期刊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后练习为教学指明了目标,提示了教学重点难点,暗示了教学方法和思路,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依据。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课后练习的作用。然而许多教师常常忽视课后练习,无明确要求,没有必要指点,学生常感无从下手,往往草草了之。有的老师为了应付考试,不管学生懂不懂,把“标准”答案抄给学生,让学生“依着葫芦画瓢”,死抄硬背,禁锢了儿童的思维,影响了他们练习的积极性和智能的发展。
期刊
一、趣味型作业,唤起作业热情  兴趣是学习的昀大动力。作业只有让学生感兴趣,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地完成。喜欢活动是学生的天性,我们可以顺水推舟,让孩子在活动中发现作业的乐趣,积蓄起作业的热情。例如,国庆节前夕,我没有布置任何书面作业,让学生去完成自己昀想做的作业,但回校时要把结果给大家展示展示。“哇! ”教室里一片沸腾,个个兴奋不已。返校后,我和同学们一起“检查”这项“特殊作业”,检查结果让我庆幸这次
期刊
作业应当与课堂教学有机整合起来。整合不是简单的组合,把作业挤进课堂,而是一门艺术,它要求围绕教学目标,把作业和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起来。  一、把作业整合进教学设计  1. 研读作业,整体把握教学目标。  小学语文教材中,教学目标一般以暗线的形式编排在课后习题中。教师在备课时,如果既能研读教材,又能研读课后习题,就会增强整体把握教学内容、总体设计教学目标的能力。我在执教苏教版五年级上册《高尔基和他的儿
期刊
小学语文教材中,古诗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每学期有五篇左右。古诗用词凝练,意境悠远,内容丰富,想象天马行空。但由于小学生知识面狭窄,生活阅历浅,对诗歌中所描绘的社会时代、人物思想、风土人情会有很大的疏远感和陌生感,因而古诗教学一直是一大难题。下面对于古诗教学提出几点看法。  一、抓细抓实,理解古诗内容  古诗的词序与现代汉语有很大的差异,所以有时一味按词序顺序翻译,会显死板生涩。而且随着时代变迁,许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