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魔法棒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gqshw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堂中最尴尬的事情莫过老师站在讲台上兴致勃勃讲解,学生趴在桌子上昏昏欲睡了。这时作为教师是拿着教鞭敲醒朦胧睡眼的学生,还是拿起智慧棒来吸引学生重新进入课堂呢?学生的困意有时确实是因为教师课堂的乏味造成的,如何让学生爱上自己的课,在课堂上两眼放光,这是需要教师的教学智慧的。学生的学习如何由被动变为主动,由你逼我学变成我爱学,的确需要教师的魔法棒。
  九年级语文课程的教学,进行到小说单元后,特别设置了一节课作为小说单元的导读课。上课时间恰巧是下午第一节课,在一开始讲到小说的概念时,学生一起念到:小说就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与个人生活。就提问到:同学们,你们说小说写的内容是真实的吗?有的学生答:是。有的学生答:不是。就告诉学生:小说的内容是虚构的。学生都侧着脑袋,若有所思,好像不是完全明白。不是不明白老师的话,而是不能很详尽地明白虚构和真实的区别怎么体现在文学作品中。这时最后一排靠边的两个男生,正枕着一摞书“午休”呢。
  这时针对学生的疑惑,开始列举他们熟悉的内容。提问:《隆中对》大家学过,大家说说选自哪里?生答:《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作者陈寿,西晋史学家。就又问:《司马徽再荐名士刘玄德三顾茅庐》出自哪里?生答:《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作者罗贯中,元末明初小说家。就此引导学生:那哪个是历史事实,哪个是虚构的呢?大家知道,对“三顾茅庐”的记载,《隆中对》中是五个字概括的:“凡三往,乃见。”而《三国演义》中则用了大量篇幅来写刘备三顾茅庐的事情,其中许多的情节和环境就是作者罗贯中自己想象出来的。学生有一部分已经在轻微地点头,表示听懂些了,但是还有许多学生神情恍惚。那最后一排的两个男生,依然趴着。
  学生的困意还在,这节小说单元的导读课能否起到真正的导读作用,意味着第三单元和第五单元小说的学习效果,就又开始列举学生熟悉的生活内容。提问:同学们,你们平时看电视剧的时候,注意到电视剧一开始时剧名下面的字幕了吗?生:(抖擞抖擞了精神)看了,写的是“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就又问:还有其他的写法吗?生答:(又有一些学生身子坐直了,原来最后一排趴着的学生现在脑袋已经不侧歪着了,下巴顶到了课本上了)本故事根据同名小说《****》改编。就此引导学生: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啊,这种习惯非常好!同学们,小说就和电视剧一样,纯属虚构,大家明白了吗?生答:明白了,就是编导瞎编,导演胡导,观众过眼瘾嘛,哈哈。学生一个个身子坐正了,最后一排的那两个睡眼朦胧的学生眼睛也亮了。
  继续引导:同学们说的不完全正确哦。小说和电视剧,虽然它们的内容是虚构的,但是所反映的却是生活的意义。小说当中的人在现实生活中是有原型的,但不是原本照搬上去的。正如鲁迅先生所说:“人物的模特儿,没有专用过一个人,往往嘴在浙江,脸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是一个拼凑起来的角色。”任何一部优秀小说,总有使人难忘的典型人物。你们看过老舍的《骆驼祥子》,在你们写的读后感里,不是说祥子身上集中体现了因农村破产不得不流亡到城市来寻找出路的中国农民的特点吗?这就是一个典型的人物形象。再如,你们看过的电视剧哪部印象比较深刻呢?生答:《亮剑》!这个时候男生的精神劲儿可都来了,教室里的学生,尤其是最后排的男生,都异口同声地说:李云龙!李云龙!还没等老师问电视剧中的主要人物呢,学生都已经说了。
  课堂进行到这里,时间过了15分钟,魔法棒奏效了。教师并没有走下讲台拿着教鞭去敲醒那两个昏昏欲睡的学生,只是施了一点魔法而已,这只魔法棒就是——语文课堂教学的智慧。
其他文献
一、精彩文章的语调:写出幽默味  巧妙运用修辞手法,用心打造语言的幽默味,能给人妙趣横生、耳目一新之感。巧设比喻是首选,如“考得好,神清气爽,春光无限好;考得糟,捶胸顿足,天地一抹黑。成绩上升,阴转晴;成绩下降,晴转雨;直线下降,则阴转雷阵雨夹冰雹,外带短时阵风11到12级……”这一比喻贴切地将因考试带来的悲喜情绪生动化,形象化,给人以趣味感。移植借用显新奇,如“终于挨到铃响,告别‘牛顿’和‘焦耳
期刊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着眼于人的能力提高,有利于社会发展的学习方式。研究性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必将促进学生阅读水平、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具体表现为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己阅读文章,概括主要内容,摘录重要信息,自己质疑并提出问题,通过深入思考解决问题,从而达到深入理解文章的目的。在语文教学中怎样进行研究性阅读呢?  一、培养学生的独立研究能力,着眼于课内精读与课外略读相结合  精心细致地、逐字逐句
期刊
学校的教学质量关键在班级,班级的教育教学效果,管理是首当其要的,要想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管理必须有方,也就是要协调、理顺各方面的工作,这样才能出成效,现就班级管理谈以下几点:  一、制定合理的班级公约  班级是学生集体学习的基本单位,要想班级成员之间团结互助、形成学习型的班级,班级必须有良好的班风,班风能反映一个班级的精神面貌,体现内涵发展,如有一个班有良好的班风,班级成员之间会形成巨大的凝聚
期刊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也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以上名人名言中,不难看出,兴趣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兴趣是主动学习的开端,也是保证全体学生全程参与的动因之一。教师要注意发现教材所蕴涵的兴趣因素,以激发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感,并以生动形象、幽默风趣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引导学生建立稳定而广泛的学习兴趣。因此,在进行语文教学活动中,
期刊
近日,在看《秦之声·戏迷大叫板》时,听到了展远华老师对一位选手的点评,“你后半段比前半段唱得好,开口第一句没有起到镇场作用,戏曲行里,有这样一句话,美不美,第一嘴!秦腔名家田德年老师在演唱《斩单童》时,一出场,一声长吼,好像猛虎出山,空谷震响,恰似鹰隼入林,百鸟喑哑,台下常常会发出经久不息的掌声和亢奋的喝彩声,这就是先声夺人。”听到这里,茅塞顿开,上课何尝不是如此。一节课导语设计得自然巧妙,不但能
期刊
鲁迅的《风筝》是初中语文教材中的一篇经典课文,它以忏悔式的语言,回忆了发生在兄弟之间的孩童往事,透露出一种深沉的感慨和沉重的悲哀。作为一篇散文,情感深沉,构思巧妙,以小见大,发人深思。  关于《风筝》的主题,表现出它的多面性:有人从亲情角度去理解,看出了浓浓的兄弟之情;有人从儿童教育的角度去理解,看到的是游戏对于儿童的意义;有人从批判封建的儿童教育思想和伦理道德的角度去理解,看到的是封建教育思想和
期刊
多媒体作为教学手段,其功能远远大于印刷品、粉笔、黑板等传统手段,它介入课堂,给语文教学带来崭新的发展方向,能充分展示语文教学的创造魅力。就拿语文教学中比较难教的诗歌来说吧,诗歌是文学的重要体裁之一,它或寄情于花草,或抒发个人的壮志未酬。诗歌所特有的含蓄和意境,给学生带来了无穷的审美享受,同时也给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讲得太多,诗歌的味太淡;讲得太少,学生体会不透。只靠常规的讲解,想让学生去体会诗歌的
期刊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需要教师为学生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燃起学生“我要学”的高涨热情,激发他们主动探求知识的强烈欲望。“导之有方” ,“动之有序”,让学生在“动”中乐学、善学,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一、预习:让学生准备学案  传统教学活动中,预习是由教师布置任务,学生依令而行,缺乏学习的内在动力。如此,极易损伤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产生“要我学”的错误学习观念。如果想把学生被动的预习变为主动探
期刊
家人聚餐,朋友聚会,无论在怎样的会餐场合,大家都会非常眷顾的为我点上一道菜;家常煎豆腐。  来到大城市十几年了,城市里餐桌上各种珍稀各种美味各种山肴,酒店厨师们都在倾尽心思变换花样调动着人们的味蕾,长沙这座以吃著称的城市每天都上演着关于吃的各种精彩。然而我却对那一道简单的家常豆腐情有独钟。  小时候家里并不富裕,母亲起早贪黑在路边摆个小摊做点小生意添补家用。生意人忙碌操劳,在吃上是不做太多讲究的,
期刊
现今的作文教学提倡形式生动活泼,内容丰富多彩,彻底改变旧传统的封闭式教学模式,同时建立以学科活动、课堂教学和环境熏陶有机结合的学生喜闻乐见的新模式。新课标明确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知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质的综合体现。”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推进,一直以来占据语文教学重要地位的作文教学,依然如故,作文教学研究的角度还只是理论的东西是死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