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这一学科理念的定位是语文改革进入到深层次发展的标志。那么,什么是语文素养?语文素养的内涵十分丰富:它以语文能力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思想情感、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有机融合。语文素养不仅表现为有较强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作文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而且表现为有较强的综合运用能力和一定的语言文化积淀。语文素养是整合的、能促进学生和谐发展的语文素质。语文素养这一时代性的概念产生,是素质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既然要全面提高民族的综合素质,就要全面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这将成为广大语文老师的共识和不懈追求。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此我浅谈几点看法。
1.提高教師的素养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保证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不仅要求关注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而且将关注的目光转移到教师的教学素养上来。没有好的老师,难以教出好的学生,只有老师的水平提高了,才有可能让学生走得更远。在语文课程发生了根本性变革的今天,对我们语文老师的素养要求就大大提高了。
首先老师要转变教育教学理念,要有现代意识和创新精神。要求学生必须具备创新意识,老师自身首先要有创新意识。其次语文老师要有良好的语言功底和文学功底,有丰富的积累,有宽阔的视野,有良好的悟性。同时语文老师应该有生活的情趣。现在,我们的老师工作很忙,压力太大,非常辛苦,但是繁忙的教学工作之外,老师应该有自己独特的爱好,应该寻找生活的乐趣。一个有生活情趣的老师,其审美能力自然会高别人一筹,在教学中不自觉地就会派上用场。
最后,就是要优化教学方法。一方面,我们必须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另一方面,我们应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策略,充分运用现代的教育教学技术,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要立足课本,“以书为本”,提高学生的语文层次,增加学生的人文素养;关注生活,走向生活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语文,用大量的阅读和语文活动把学生从题海中解脱出来,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总之,我认为只有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教学才能走得更远,更高。
2.关注生活,走向生活,在实践中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语文是百科之母,语文素养是学习所有科学知识、从事各种社会工作必不可少的基础素养。只依靠课堂中是无法掌握语文知识的,几篇课文学习就能学会语言表达与运用是不可能的。所以,不但要立足课本,借以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思维品质和初步的情感体验;还要引领学生关注生活,扩大学习空间,加强语文实践,提高学生语文的综合运用能力。
关注生活,拓宽学习空间。在课文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科学地选择一些迁移练习,以加强课内知识的反馈与运用,课内与课外的有机结合,让学生有新的感受和新的体验,从而强化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语文素养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升华。
走向生活,加强学生的课外学习实践。我们常说:“语文学习的外延就等于生活的外延。”语文学习一旦与生活联系马上就生动活泼起来。譬如,聆听音乐美,发现绘画美,欣赏艺术美、自然美、科学美、社会美、生活美,都可以从语文学习中获得。反过来,这无一不是提高语文素养的途径。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开展课外活动时,要利用一切机会、一切可用的资源给学生创造“语文生活化”的学习情境。
首先,要鼓励学生勇于并善于进行口语交际,如讨论问题、即席演讲、讲述见闻、跟朋友聊天、与父母谈心、和师长沟通等,并要求学生说话能注意语气,做到文明得体、清楚连贯,有偏离话题,有主见,有条理,有根据,有感染力,有说服力。倾听他人说话要认真、耐心,能抓住谈话的主要内容,这样来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培养学生说话的勇气。其次,让学生多参加文艺、体育、科技竞赛;积极参与集体生活、公益劳动、社会实践、甚至交友谈心写日记;利用现代网络进行探究性学习……就这样,学生在“语文化”的生活氛围中,体验到语文学习的无限乐趣,从而喜欢学语文,乐于学语文。
3.立足课本,引领学生直接体验作品的人文内涵
首先,教师要树立全新的课程意识,遵循“以书为本”的原则。课程中所选择的每个语言教学素材,都是一个个典型的教学案例。这些案例都富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对学生心灵的震撼是极其深远的。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重视每个教学案例对学生“思想情感、思维品质、审美情趣”的培养,加深、加强人文性、情感性的熏陶和感染。
其次,积极创设教学情境,点燃学生兴趣之火,激发想象力。有一位善于煽情的语文名师曾说:“一个好的语文老师,就是要把学生对语文的感情煽得旺旺的,把学习兴趣的熊熊烈火点燃。” “情感是语文教学的根”。在教学过程中,要运用恰当的教学策略,挖掘教材中的人文精神,整合课程素材,熔铸成自己的教学情感,营造良好的情境氛围,让学生直接参与情感体验,比如我在上《观沧海》一文时,就充分地利用了教材自身所蕴含的人文内涵,利用多媒体来有机整合与文本相关的文史材料,图文并茂,音像共存,在背景音乐的基调之中,由浅入深,层层推进,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体验、感悟,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使他们在体验中生成知识,增进能力,感悟到人生应该有远大的目标。
教师在整个教学中积极创设情境,以情导情,以情激情让情激荡着读者的心扉,打动读者的心灵,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染、受到了一次动人心魄的情感教育,给他们心灵最深刻的震撼。
再次,用欣赏的目光看待教材。优秀的语文教师应把握教科书的灵魂,把握课本与课标的内在联系,对文本的研究要具有较强的洞察力。如果教师自身对此都是毫无兴趣,那就更不用说学生会感兴趣了。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钻进去,接受、领悟、吸收并获得文本中人类所创造的智慧,用文学性的语言把学生带进案例所构建的丰富而优美的语言世界,让学生在听、说、读中体会作品的文质美,情感美。这样才能直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情愫,更能直接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1.提高教師的素养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保证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不仅要求关注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而且将关注的目光转移到教师的教学素养上来。没有好的老师,难以教出好的学生,只有老师的水平提高了,才有可能让学生走得更远。在语文课程发生了根本性变革的今天,对我们语文老师的素养要求就大大提高了。
首先老师要转变教育教学理念,要有现代意识和创新精神。要求学生必须具备创新意识,老师自身首先要有创新意识。其次语文老师要有良好的语言功底和文学功底,有丰富的积累,有宽阔的视野,有良好的悟性。同时语文老师应该有生活的情趣。现在,我们的老师工作很忙,压力太大,非常辛苦,但是繁忙的教学工作之外,老师应该有自己独特的爱好,应该寻找生活的乐趣。一个有生活情趣的老师,其审美能力自然会高别人一筹,在教学中不自觉地就会派上用场。
最后,就是要优化教学方法。一方面,我们必须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另一方面,我们应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策略,充分运用现代的教育教学技术,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要立足课本,“以书为本”,提高学生的语文层次,增加学生的人文素养;关注生活,走向生活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语文,用大量的阅读和语文活动把学生从题海中解脱出来,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总之,我认为只有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教学才能走得更远,更高。
2.关注生活,走向生活,在实践中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语文是百科之母,语文素养是学习所有科学知识、从事各种社会工作必不可少的基础素养。只依靠课堂中是无法掌握语文知识的,几篇课文学习就能学会语言表达与运用是不可能的。所以,不但要立足课本,借以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思维品质和初步的情感体验;还要引领学生关注生活,扩大学习空间,加强语文实践,提高学生语文的综合运用能力。
关注生活,拓宽学习空间。在课文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科学地选择一些迁移练习,以加强课内知识的反馈与运用,课内与课外的有机结合,让学生有新的感受和新的体验,从而强化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语文素养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升华。
走向生活,加强学生的课外学习实践。我们常说:“语文学习的外延就等于生活的外延。”语文学习一旦与生活联系马上就生动活泼起来。譬如,聆听音乐美,发现绘画美,欣赏艺术美、自然美、科学美、社会美、生活美,都可以从语文学习中获得。反过来,这无一不是提高语文素养的途径。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开展课外活动时,要利用一切机会、一切可用的资源给学生创造“语文生活化”的学习情境。
首先,要鼓励学生勇于并善于进行口语交际,如讨论问题、即席演讲、讲述见闻、跟朋友聊天、与父母谈心、和师长沟通等,并要求学生说话能注意语气,做到文明得体、清楚连贯,有偏离话题,有主见,有条理,有根据,有感染力,有说服力。倾听他人说话要认真、耐心,能抓住谈话的主要内容,这样来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培养学生说话的勇气。其次,让学生多参加文艺、体育、科技竞赛;积极参与集体生活、公益劳动、社会实践、甚至交友谈心写日记;利用现代网络进行探究性学习……就这样,学生在“语文化”的生活氛围中,体验到语文学习的无限乐趣,从而喜欢学语文,乐于学语文。
3.立足课本,引领学生直接体验作品的人文内涵
首先,教师要树立全新的课程意识,遵循“以书为本”的原则。课程中所选择的每个语言教学素材,都是一个个典型的教学案例。这些案例都富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对学生心灵的震撼是极其深远的。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重视每个教学案例对学生“思想情感、思维品质、审美情趣”的培养,加深、加强人文性、情感性的熏陶和感染。
其次,积极创设教学情境,点燃学生兴趣之火,激发想象力。有一位善于煽情的语文名师曾说:“一个好的语文老师,就是要把学生对语文的感情煽得旺旺的,把学习兴趣的熊熊烈火点燃。” “情感是语文教学的根”。在教学过程中,要运用恰当的教学策略,挖掘教材中的人文精神,整合课程素材,熔铸成自己的教学情感,营造良好的情境氛围,让学生直接参与情感体验,比如我在上《观沧海》一文时,就充分地利用了教材自身所蕴含的人文内涵,利用多媒体来有机整合与文本相关的文史材料,图文并茂,音像共存,在背景音乐的基调之中,由浅入深,层层推进,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体验、感悟,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使他们在体验中生成知识,增进能力,感悟到人生应该有远大的目标。
教师在整个教学中积极创设情境,以情导情,以情激情让情激荡着读者的心扉,打动读者的心灵,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染、受到了一次动人心魄的情感教育,给他们心灵最深刻的震撼。
再次,用欣赏的目光看待教材。优秀的语文教师应把握教科书的灵魂,把握课本与课标的内在联系,对文本的研究要具有较强的洞察力。如果教师自身对此都是毫无兴趣,那就更不用说学生会感兴趣了。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钻进去,接受、领悟、吸收并获得文本中人类所创造的智慧,用文学性的语言把学生带进案例所构建的丰富而优美的语言世界,让学生在听、说、读中体会作品的文质美,情感美。这样才能直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情愫,更能直接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提高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