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目中的曹操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9821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国》给我的印象虽远不及《水浒》,但对于曹操,我倒是印象深刻。
  文武双全,才华横溢,能诗擅赋,他是时势造就的英雄,英雄的他造就了三国的时势。
  历史上的曹操,正所谓“一千个观众一千个哈姆雷特”。他挟天子以令诸侯,勇敌吴蜀联盟,演绎了一场三国鼎立的精彩史诗。然而,偏激的性格和矛盾的本性,造就了褒贬不一、是非成败的曹操。他聪明绝顶又愚不可及,他豪爽义气又奸诈冷酷,他豁然大度又疑神疑鬼,他宽宏大量又小肚鸡肠。他没有刘备仁慈,没有诸葛智慧,没有关羽忠义,也没有周瑜睿智,却功首罪魁尽他一人拥有,流芳遗臭集他一身。“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奈何在这纷乱的东汉末年,我却敬佩这样的他——只因他非同一般文人,更非一般武将。
  对我而言,曹操首先带给我的莫过于他脍炙人口、气势磅礴的诗篇。初读《观沧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经天的日月似乎从海中升起,又降于海中;横贯长空的银河,首尾都垂在海上,整个宇宙似乎都在这浩淼大海的吞吐包容中。这就是曹操眼中的大海——宽阔广袤,博爱无边。北征乌桓消灭袁绍的残余势力后,凯旋的曹操登临碣石山发出此感,这就是他的宽宏大度、恢弘气势、博大胸怀,更是他对生死轮回的无限感慨。“驾六龙,乘风而行”、“久合诸侯,一匡天下”、“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无不展示出他的伟大抱负和政治野心;“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心念旧恩”,这绝非一般文人所能达到的境界;“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这更是他求贤若渴的生动体现。
  曹操不仅是一位优秀的诗人,更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大家。官渡之战,他以少胜多,大败袁绍;赤壁之战,他虽兵败却稳住军心坚信能东山再起。曹操还是一位优秀的政治家,东汉末年,政治黑暗,民不聊生,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一举统一北方,真是“能臣逢治世,乱世令诸侯”。曹操虽曾为父报仇屠杀数十万百姓,也因讳疾忌医而怒杀华佗,但这些都不足以撼动他杰出政治家的地位。罗贯中笔下的曹操,一副“花面奸雄”的形象示人,实在有失公允。
  唐太宗赞曹操:“临危制变,料敌如神,一将之智有余,万乘之才不足。”毛泽东眼里的曹操:“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在易中天看来,曹操有:“大家风范,小人嘴脸,英雄气派,儿女情怀;阎王脾气,菩萨心肠。”百家的论谈总是纷争不休,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他“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在数不尽的风云人物中,曹操无疑是一代英雄,枭雄还是奸雄都已经不重要。
  我读《三国》不到一半,品曹诗仅三首,对曹操的了解和认识可谓一知半解,但我心目中的曹操,就像是一个原本光辉灿烂的形象,却被裹上了一层灰黑的泥土。不管人们如何评论曹操,曹操依旧是曹操。他虽饱受争议,面目全非,但在历史长河中,作为英雄的形象,他牢牢立足,屹立不倒。
  (指导老师 彭碧清)
其他文献
古人作文讲究起承转合,正是体现了文本内部情绪的变化,情感的波转。“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是本词的首句,地位很重要。它奠定了全词豪放不羁的感情基调,衬托出旷达深远之景,同时照应了题目“赤壁怀古”。吟哦本句,它一下子就把我们带入了这样的画面:长江滚滚,波浪翻涌,一位位风流杰出人物随着他们的丰功伟绩劈荆斩浪,颠簸漂浮在历史的波涛上,那些浪花把他们吞下又抬起,吞没又涌出……品味“千古”的同时,
期刊
作文是一种运用语言文字表现客观生活以及自己思想感情的一种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但是,很多学生表现出畏惧作文的态度,而教师对此也深感头疼。因此,就造成了学生难写作文、教师难教作文的局面。那么,怎样才能改变这种状态,提高小学生的作文水平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激发学生兴趣,促使学生有话可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作文产生兴趣,才会有作文的欲望,也才会
期刊
作为一名高年级阶段的语文教师,我一直在不停地思考,不断地追问:究竟什么是阅读教学的目标?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就此说过一句广大语文教师耳熟能详且十分经典的话——“教是为了不教”。既然阅读教学的目标是如此简单而明了,我们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大可不必绞尽脑汁、花样迭出去煽情,也不必白白浪费过多时间一味地让学生去感悟、体验课文的思想感情和人文精神,而应从“天堂”回归“田野”,返璞归真,做到简简单单教
期刊
古人说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著名小学语文教育专家张田若先生也说:“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从中我们可以发现读的重要。现在我以第二册《手捧空花盆的孩子》教学为例,谈谈我的感受。  一、从重点词入手  在教学《手捧空花盆的孩子》第3自然段时,我从理解:“一丝”在句中的意思入手。分层次进行:一是实物引路,即出示丝织物,直观感知“一丝有多少”;二是迁移理解,即理解“没有一丝高兴”的
期刊
自古以来,人类普遍具有取清弃浊的审美倾向,往往取水之静而清以鉴照世间万物,进而创作出服饮清流、沐浴去秽等一系列相关意象,并形成以清澄之水象征高洁人格的文化传统。屈原“独好修以为常”,堪称志洁行廉、横而不流的典范,主张洁净之物与芳香之物相通,故多将水意象与香草意象组接而为复合意象。或“饮木兰之坠露”,或“浴兰汤兮沐芳”,取香草之馨香幽洁以契水之清澄洁净,甚至发表“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人
期刊
品读完《种好心田》让我备受鼓舞,魏书生与陶继新这两位当代教育家淡定、从容、与人为善,并享受教育的幸福的心态不断的鼓舞着我,澄清了我那些模糊迷蒙的思考。他的那些精辟的话语一直在我脑海中回响,也使我在自己的管理岗位上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幸福感。  魏老师从自己的生活经历出发,讲了很多关于自己的生活往事,从一些生活琐事中,充分的体现出自己的座右铭:“收缩成本,回归内心,超越自我,种好心田”。简洁的短句,铺陈
期刊
实施课程改革以来,教师积极地投人到课程改革之中,认真学习钻研,不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而且积极地创设教学情境。改变传统美术教学的模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创造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精神和学习兴趣。有以下几个方面是特别值得教师注意的:  一、新课改必须更新教师的观念  新课改的最高境界是教师观念的提升,教师作为新课改的执行者,决定着这场教育变革的成败。因此,广大教师要积极参与各级培训,优化
期刊
散文的审美特征和阅读主体的接受心理的独特规律,决定了散文审美性阅读教学的必然性,决定了散文审美性阅读教学必须将散文的审美规律与学生的主体实践规律结合起来。因此,散文审美性阅读教学必须以此二者为依据进行教学策略的选择。  诗歌、小说、戏剧、散文,各种文体都有内在的美的规律,各种文体的美具有交叉性,同时又有其独特性。这种不同文体的共性美为欣赏作了铺垫和沟通,而其特殊的美的规律又是这种文体得以生存的根基
期刊
以往农村小学作文起步教学,常常引导学生背、抄、仿、编,造成了学生写出来的习作知识面窄,内容贫乏,千题一面,层次不分,缺乏联想和创造。《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因此,作文起步教学应从激发兴趣入手,把鼓励放胆作为重点,以读说促写为主,评改促写为辅,让激情和快乐贯串习作全过程,达到切实引导学生作文起步并提高习作能力
期刊
上学期一次语文检测,其中现代文阅读有这样一道题:“请写出两个关于狼的成语(文中提到的除外)”。学生的答案真是五花八门,有答“与狼共舞”的,有答“七匹狼”的,还有答“我是北方的一匹狼”的,弄得阅卷教师啼笑皆非。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从初中生的答案和作文反馈的情况来看,词汇贫乏、语言过于浅显、词不达意的现象相当普遍,令人堪忧。因此,语文教学有必要重视语言积累。诚如《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所说:“语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