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的父亲

来源 :创作·文字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napple13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村民还在暖融融的被窝中酣睡时,我的父亲带着他的侄儿和几个年轻社员疾步走在泥泞的田垅上。父亲走在前面,肩上的粪桶发出“吱呀吱呀”的叫声。下着毛毛细雨,父亲没带雨具,雨水飘在脸上丝丝的凉。路面很滑,父亲一个踉跄差点摔倒。天很黑,田野很阒静,父亲手中的那盏油灯一闪一闪。寒气伴随着细雨灌进脖子,父亲打了一个冷颤。父亲的侄儿紧跟其后,一边倒抽冷气一边骂着娘。
  这是1974年11月14日的凌晨3点钟。36岁的父亲带着他的侄儿去城里掏大粪。看不见父亲的脸,也看不到他们的身影,只隐约看到有一盏灯在空旷的田野慢慢移动着,跳跃着。
  1974年的时候,农村去城市掏大粪是很普通的事。那时的城市主要是以使用公厕为主,公厕没有修下水道,大粪溢满了自然要掏走。城里人是不愿意干这个活的,而农村正需要肥料,农民便做了城里人不愿做的事。刚开始时,进城掏粪的人躲躲闪闪,生怕被人逮住要收费,后来见城里人没有制止,队伍就壮大了,各队都有专门的掏粪组,我的父亲就是掏粪组的组长。
  老家离父亲要去的城市有二十多公里,要过河还要涉山,山路很不好走,这项工作远不如城市郊区的农村方便。父亲如果不早点去踩点,就很难找到粪源。父亲也不想在城里人晨练的时候,挑着臭烘烘的大粪招摇过市,招来鄙夷的目光。所以每次进城,父亲总是在凌晨两三点钟就出发。
  父亲并不喜欢这份差事,为此曾和队长争吵过。队里人都清白这份差事既脏又辛苦,还要起早贪黑,遭人嫌弃。而1974年的冬季,队里正在开山种果,各家各户每天能挖回几百斤诸如树兜之类的柴火,父亲当然想留在家里,难怪从不发火的父亲也说队长欺负人。队长不顾这些,对父亲说你不去谁去?本分的父亲叹息一声:胳膊拗不过大腿,谁叫我家有个银(人)行呢!
  清晨6点钟的时候,我的父亲就装满了粪桶。天已蒙蒙亮,远处的路灯朦朦胧胧,父亲身上溅满了粪水,臭气弥漫在早晨清新的空气中。有晨跑的人从父亲身边跑过,父亲的心中掠过一丝紧张。父亲说:我们赶紧出城吧。
  出了城,父亲没有从原路返回,而是选择了走铁路,虽然要多绕几公里路,但是要少走很多山路。天已经完全亮了,我的父亲说歇歇吧,大家就把粪桶往路基上一撂,一屁股坐在碎石上。父亲喘息着,额头热汗袅腾。父亲的侄儿掏出自带的干粮填肚子,一边吃一边喊父亲也吃点东西。
  一列火车风驰着呼啸而来,火车头驰过的瞬间,一股强烈的凉风吹透父亲单薄的衣裳,父亲感到背脊凉嗖嗖的。父亲从衣袋里掏出两个蒸红薯,这是昨晚母亲给父亲准备的。母亲蒸红薯时,我就坐在父亲的身边烤火。父亲说明天我不想去,母亲说那就我去吧,父亲说算了还是我去吧。这时我的母亲给了父亲两毛钱,要父亲在城里买碗面吃或者买几个馒头,父亲不依,说萼蓉你就给我多蒸几个红薯就是。萼蓉是我母亲的名字。
  父亲狼吞着吃完一个红薯后就停了下来。父亲脸上狠抽了几下,用手按住肚子。
  父亲的侄儿没有发觉,喊了一声四叔走吧。父亲说你们前面走,我后面跟来。
  父亲的侄儿走出几公里回头看不见父亲跟在后面,就在路边等父亲。十分钟过去了。二十分钟过去了。不见父亲跟上来。父亲的侄儿没有再等,因为停下来汗息了很冷,只好继续走。又走了几公里,父亲还是没跟上来,父亲侄儿就要其他几个先走,自己回去接父亲。
  父亲的侄儿回走了一段路程不敢再走,他担心自己的粪桶被人弄走,就停下来等,左等右等还是不见父亲跟上来。父亲侄儿琢磨着父亲是不是从别的路回去了?再等了一会,父亲的侄儿等不来父亲,就自己先回了。
  父亲的侄儿回到队里时,已是下午的1点钟了。父亲的侄儿找到我的母亲,问我父亲回来了没有。母亲说没有。父亲的侄儿就说四叔今天有点不对劲。我的母亲虽然有点担心,但为了那些柴火,也顾不了父亲,又上山了。
  就在父亲的侄儿和我的母亲谈及父亲时,父亲正十分艰难和痛苦地行走着。父亲的侄儿第一次等他时,父亲还坐在吃红薯的地方,双手使劲压着肚子,额头的汗如豆粒般籁籁掉下,红薯被父亲捏成一团糊糊。父亲的侄儿第二次等他时,父亲才走了不到一公里,父亲一手压着肚子,一步一步往前移,移一段就歇一会,歇一会,又前移一段,如此反复。
  夜幕降临的时候,我的母亲收工回家了。母亲蒸好了红薯,又煮了一锅辣椒清水汤,等着父亲回来。躁闹了一天的村寨平静了,夜,死一样的阒静,有点瘮人。时针指向晚上8点,我的父亲还是没有回来。母亲有点急了,喊了我急匆匆去接父亲。我的母亲一路小跑着叫唤父亲的名字,在河边终于接到了父亲。父亲左手握着一根拐棍,一步一步地移动着,肩上的担子发出沉重缓慢的叫声。
  父亲知道母亲来接他,喊了声萼蓉我不得到屋了。母亲就嗔骂着父亲,说父亲太蠢不知把大粪倒了。母亲接过父亲的担子,叫我牵了父亲的手,我感到父亲的手冰凉冰凉的。
  到家后,我的母亲打了热水给父亲洗脸。洗脸时母亲发现父亲的脸色很难看,父亲全身颤抖,身上的衣服很湿很臭。母亲连忙烧起炉火,扶父亲坐下烤火,又把红薯送到父亲手上,父亲摇摇头。母亲添了一碗辣椒汤让父亲喝,父亲又用手推开了。
  在母亲放碗的瞬间,我的父亲终于倒在了柴堆上。母亲见状就嚷嚷父亲是怎么了,父亲让母亲不要嚷嚷,说别吓着了孩子,然后要母亲扶他去床上躺一会。这是我听到的父亲说的最后一句话。
  父亲一进睡房就呕了,我听到母亲惊呀得大声问父亲:爷啊,你中午是不是吃了猪血?
  1974年11月14日的晚上10点钟,我的父亲开始吐血。血凝成了一块块的,有半脸盆多。我的母亲急得嚎啕大哭。
  当父亲连夜被他的侄儿和邻居抬到他掏粪的附近医院时,父亲吐完了他体内的最后一口血,永远闭上了他的眼睛。
  父亲死于胃出血。父亲的胃半年前曾做过一次切除手术,父亲的胃被切掉了三分之二。
  父亲一生没有留下一张照片。几十年过去了,父亲的音容笑貌早已在我的脑海中淡忘,我已无法记起父亲当年的模样来。然而,1974年11月14日的父亲,永远雕刻在我的记忆之中。
其他文献
老庄是广东潮州人,24岁,还算不得老。女朋友是河南人,老庄说他自己是半个北方人,说的时候一脸得意。我听说老庄曾经吹过哈尔滨的雪风,还看过几张他穿着羽绒衣站在雪地里的照片。  后来知道他在冰城读过几年医专,比如说明白一点中医里的万象,到底,他还是安分地在深圳一家医药连锁公司做了几年的仓管,医师没考成,听说还要时间等。大概我是比较欣赏他那点吹牛脸不红心不跳还一脸陶醉的样子,另外,我那时也写点诗,老庄就
期刊
“气节”是中国人最喜欢的词之一,这里的“气”指的是浩然之气、凛然之气,孟子善养此气,我跟着他学,养了很多年,后来就有朋友说我是“小鸡生鹅蛋——愣装大眼儿”,可见这气不是谁都能养出来的。“节”字很好理解,贞节、节操都是它,甚至还包括关节。中国人喜欢关节,这大概可以算是个奇闻,不过我自有依据,古人有一首赞美竹子的诗:未出土时先有节,到凌云处也虚心。这“节”毫无疑问是关节,从那以后竹子就被拟人化,称作“
期刊
阿欣姓什么,忘了,仿佛一直没留心过,但名字里面是一定有个欣字的。10年前,我进广东一家台湾鞋厂打工时,她已经在那个几千人的工厂里呆了二年。广东人喜欢叫人时名字前加个“阿”字,听起来有扑面的市井气息,像叫阿猫阿狗一样,听惯了也觉得亲切。  阿欣那时是财务课的一个小办事员,每个月厂里发薪水的前几天,她就拖着一张几尺长的表单往一个个数字上打勾,大概是核对车间计件工人每月的件数。  她是山东人,但个子矮小
期刊
说来有趣,我今天之所以摆弄起文学来,完全得益于我二哥的一首打油诗。我那时十一二岁罢,有一天,我将我二哥的一个笔记本偷偷地拿在厕所里看,便偶然地翻到了一首打油诗,全诗我不记得了,但至今还记得最后一句是“一出好戏三分半”,当时我顿生快意,觉得出恭时能读到这样有趣的诗真是人生一大快乐呵。于是就起了很大的野心,小弟我将来也要写出让人出恭时能读上一读的书来。我当然至今也没有写出让人出恭时能读一读的书,我举这
期刊
成都的小吃是名扬中外的,但是这里的面也别具一格。比如担担面、渣渣面都十分有名气。平时喜欢吃面,既方便又快捷,所以常常在成都市的街市上吃面,有时,吃到一碗好面,不啻为一种惊喜,并且会有温馨和华丽的感觉,吃面就成了很有意思的事情。在这里我且将在成都的好的面店公布出来,以飨同好。  成都的面店简直可以用多如牛毛来形容,且不只是卖一种面,大都兼卖好几种面:杂酱面、牛肉面、排骨面、肥肠面、煎蛋面等等,虽然这
期刊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之交,我四五岁或五六岁的那个时代。  我生活在一个人们以煤为生的镇子里,那个镇子小得你很难找到一个你不认识的人;那个镇子偏远得假如不是由于一座大山挡着我们就能轻易的看见外国,就不用在后来的许多年里用我们苍白的想象力对外国道听途说。  我出生在这个镇子里,长到八岁之后离开它。  我对它的记忆从我有记忆开始为开始,并以我的童年结束为结束。因为,我有时候会觉得我的童年在我离开镇子之后就结
期刊
七叶樟不是我们常见的樟树。七叶樟是故乡瑶村特有的灌木,再怎么长,都精瘦精瘦的,是长不成树的。之所以叫它樟,大概因为它散发出的气味与樟树差不多吧?那种气味,蚊蝇都靠近不了它。 七叶樟的得名,是一朵叶柄上有七片媚眼样的小叶,像手指般张开来。  七叶樟其实是名不符实的。因为春天初发的时候,一枝叶柄上只有三片叶,及至初夏,也只有五片叶。只有到了盛夏季节,在繁茂的枝头深处,才可能长出七片叶子来。而且也是非常
期刊
家所在的城市位于青藏高原与成都平原之间,是非常典型的板块地带,因此我们这里的小地震非常多。这些年来,我经常坐在家中,感受到地震的滋味。地震来了我无处可逃,因为我的家在七楼,真有大地震来了,等我跑下去,也许还在四五楼,便成肉饼了呢。所以,每次地震来时,我都往厕所飞逃,这是地震教育片中教的,因为厕所空间小,厕所的地是一整块钢筋混凝土做成的,生存的可能性大。在厕所里等到不地震了,出去一看,对面楼的玻璃还
期刊
“柴米油盐酱醋茶,琴棋书画诗酒花。”前一句是物质,后一句是精神。如果这两者都搞好了,可谓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了,两手抓就两手都要硬。业内人士说,喝茶是一种境界。更有大内高手云,茶是一种禅,随便不得。雪芹先生在《红楼梦》里好像也借谁谁之口说过:一杯为品,两杯为喝,三杯则为饮(饮驴的饮)。若以此标准,大多数人不合格。看来,喝茶讲究的,就是个质量,几年前写过一首诗,开头两句为:茶喝三遍为水,花
期刊
村长家的早饭是饺子,这是为了优待我,因为我答应他写一写村里栽树的事,别的地方都有扶贫造林款,为什么他们村没有。但饺子是我不大喜欢的东西,它的模样总让我想起人的耳朵。吃10个饺子我会想到肚子里装了10个耳朵。我10来岁时候,奶奶在家煮饭,老眼昏花的奶奶把她的尖尖鞋当成茄子,端上桌的时候我一眼就看见了,它摆在最上面,像一个圆圆的大茄子。饺子和茄子,都是我最怕吃的东西。时间越久,我对它们的联想越丰富。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