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思维发展的现代诗教学

来源 :七彩语文·中学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layallprogra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叶圣陶晚年谈及语文教学时说:“多年来,我一直认为,语文课的主要任务是训练思维,训练语言。”可见,语文教学在突出语言教学的同时,应强化思维训练,实现思维、语言的协调发展。现代诗是统编教材选编课文的重要门类,在现代诗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叶圣陶先生就此指出:“阅读方法不仅是机械地解释字义、记诵文句,更紧要的还在多比较、多归纳、多揣摩、多体会,发现它的语言特征。”比较、归纳、揣摩、体会,都是强调要教会学生思考,让学生收获智力活动的乐趣。我在教学《天上的街市》时,通过直觉、质疑、比较、想象、辨析等思维方法引导学生对话文本,体悟作品的美感元素,教学效果明显,提升了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了现代诗课堂教学的综合效益。
  一、在直觉中感受诗美
  直觉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性的关系做出的迅速的识别、敏锐的洞察、直接的理解和整体的判断的思维形式”,它是创造性思维活动的必要因素,具有快捷性、整体性、模糊性的特征。在现代诗的起始阶段,借助朗读,通过整体性问题引导,可以让学生直觉感受作品的美感,发展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
  在教学《天上的街市》时,通过范读、自由读、展示读等初读活动,学生整体感受作品的意境美。天上街市琳琅满目的珍奇,牛郎织女提灯游夜的从容,带给学生淡淡的温馨与感动。诗作每节四行、短句为主、排列整齐的诗句具有建筑美的特征;双句押韵、复字叠韵形成音乐美特征,这些都会为学生快速感知。朗读后,我对学生进行了如下问题引导:
  1.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
  2.你认为应用怎样的语气、语速朗读这首诗?
  3.这首诗具有音乐的和谐美,你觉得这种美是如何达成的?
  这三个引导性问题,都是着眼于课文的整体把握,有助于学生感受作品的形式美感,初步领会作品的情感、主旨、语言艺术,为后续的探究学习奠定基础。长期坚持这样的整体训练,既增强了学生的语感,也有效锻炼了学生的直觉思维。
  二、在质疑中触摸诗脉
  现代诗形式自由,常借助联想、想象构思行文,因而跳跃性强,诗脉难以把握。日常教学中,采用分段的形式来把握思路,形式单一、僵化,难以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教学中可从作品中挖掘疑点,引导学生进入诗歌内部,探索诗人意脉的流动。
  《天上的街市》第一诗节运用互喻手法,描绘了灯星交汇的迷人境界,在语言的复沓、回环中形成一种旋律上的美感。除此以外,作者这样写还有什么作用呢?我在课堂上提问,学生沉默不语。我启发学生,两句能否颠倒次序呢?学生合作学习后发现,作者写作此诗的观察点可能是在郊外或海边。作者先由远处明亮的街灯联想到天上闪烁的群星,再由天上显现的明星又联想到点着的街灯。既然天上“点”着繁密的街灯,则天上必然会有人类的活动,会有美丽的街市。这样,下文关于街市上琳琅满目的商品,牛郎织女跨桥相会、提灯逛街的想象描写也就顺理成章了。作品紧要处的质疑,把学生思维的触角引向了作品的诗脉,让学生收获了与诗人会心相通的别样喜悦。
  三、在比较中品鉴诗言
  现代诗讲究语言的节奏、韵律,注重通过语言的锤炼,达到凝练、准确、生动的效果,注重通过变异、扭曲、跳脱等手段实现语言的陌生化,增强审美愉悦感。毕飞宇指出,小说的计量单位是章节,散文的计量单位是句子,诗歌的计量单位则是字。品鉴诗歌语言,应“一字不宜忽,语语悟其神”,通过对字词的多样化的比较、揣摩,来激活学生思维,感受作品表达言说的魅力。教学《天上的街市》,我引导学生进行了三种形式的比较阅读:
  一是课文与原作的比较。在聆听名家范读作品的过程中,学生发现了课文与原作的几处不同:一是第一诗节“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原作是“好像是点着无数的街灯”;二是“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原作是“那隔河的牛郎织女”;三是“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原作是“那怕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课文编者为什么要进行这样的修改?你认可这样的改变吗?
  二是置换比较。作品的第一诗节,写街灯与明星交相辉映的奇幻情境。“明星”与“街灯”都具有闪烁、明亮、繁多的特点。但是,作者写街灯,用了“明”“点”,写明星则用了“现”“闪”,两者能够置换吗?这样使用有什么讲究呢?
  三是还原比较。所谓还原比较,就是把作品中貌似不合常情、常规、常理的词语还原成貌似符合常情、常规、常理的词语,进行比较分析。孙绍振教授曾说:“要理解艺术,不能被动地接受,还原了,有了矛盾,就可能进入分析,就主动了。”课文中至少有三处表达的反常处,一是“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为什么不是“街市上摆放的一些物品”?二是“那浅浅的天河,定然是不甚宽广”,为什么不是“那深深的天河,定然是无限宽广”?三是“不信,请看那朵流星”,为什么用“朵”,而不用“颗”?
  T.S.艾略特说过:“诗歌代表着一个民族最精细的感受与智慧。”通过字词的比较辨析训练,不但能使學生感受作者思维的精微、准确,养成精读深思的良好习惯,也有助于学生以平等的姿态对话作品,成为一名人格独立的成熟阅读者。
  四、在想象中进入诗境
  郭沫若早期创作的诗歌,注重“自我表现”,注重“真情实感的流露”,往往疏于意境的营造,但《天上的街市》却是个例外,作品意境纯美、宁静而深远。冯善亮老师认为,“入境”是古典诗歌教学的落点,其实,它也是“意境类”现代诗歌教学的必然追求。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放飞想象的翅膀,大胆填补意象间的空白,生动再现诗歌的情境。
  教学《天上的街市》,我带领学生品鉴了诗作朴素、精准而新颖的语言后,以第一诗节为例,先描述示范:夜幕徐徐降临,我独自徜徉于郊外,心绪一片茫然……然后,引导学生提炼方法:进入诗境要合理添加人事景物,并展开细节描写。最后,布置学生分组练习、交流。在描述、交流的过程中,学生整个心灵沉浸在想象的世界之中,得到了浓浓诗意的浸染,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创造性也都得到了充分锻炼。   五、在推断中体悟诗情
  “从文本出发”与“知人论世”是两种并行不悖的文本赏析方法。在现代诗的教学中,采用“知人论世”的鉴赏方法,引入诗人的人生际遇、写作风格、时代背景等资料,引导学生合理分析、推断,有助于准确领悟作者的真实心境、创作意图。
  在教学《天上的街市》时,学生通过朗读感知、语言赏读、入境体味等实践活动,已经初步触摸到作者的情感脉搏。这时候,我为学生投影了1921年前后中国的黑白图片,内容涉及军阀混战、群众被枪杀街头、贫民流离失所等,让学生对当时“冷酷如铁!黑暗如漆!腥秽如血!”的痛苦现实有了直观认识,再联系《卖火柴的小女孩》中小女孩离世前对烤鸭、奶奶、圣诞树的幻想,让学生对文学创作中的“补偿心理”产生充分体认,由此推断、捕捉到作者创作这首诗时内心的憧憬与热望,以及归国后的失望、迷惘与苦闷。其心境,正如他在《星空》集的《献诗》中所写:“啊,闪烁不定的星辰啊!你们有的是鲜红的血痕,有的是净朗的泪晶——在你们那可怜的幽光之中,含蓄了多少深沉的苦闷!”
  六、在辨析中探究诗理
  “牛郎织女”的传说已经深入国人的灵魂,成为我们共同的文化记忆。对“牛郎织女”传说的改造、化用,亦已成为诗词创作中的一道独特风景。不同作者对这一传说的改造体现出别样的人生旨趣、情感意蕴。教学中进行群文辨读,可以让学生丰富体验,明晓诗理,增强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
  在《天上的街市》教学的导入阶段,我引入杜牧的《秋夕》,在学习了课文后,我引入《迢迢牵牛星》和秦观的《鹊桥仙》。《迢迢牵牛星》中织女的生活与《天上的街市》形成了鲜明反差。作者借写织女无心织布、隔河落泪的心态,写出人间的离妇对远方丈夫的相思之情。我让学生用一句名言来规劝作品中的“织女”,学生自然联想到《鹊桥仙》中的“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在诗作中描写了牛郎织女“金风玉露一相逢”“忍顾鹊桥归路”的动人情境后,通过议论揭示了爱情的真谛:只要彼此真诚相爱,即使终年天各一方,也比朝夕相伴的庸常可贵得多。通过群读辨析,学生进一步明晰了诗歌创作的多样表现形式,對诗歌创作中材料处理的多样性,以及材料与主旨的和谐统一的创作规律也有了充分体认。
  在现代诗的教学中,借助多种思维方法推动教学进程,生成教学内容,不但能顺利达成现代诗的教学目标,也能有效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让思维之花盛开在现代诗教学的课堂之上。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州中学附属初级中学)
  (栏目编辑:葛  杰)
其他文献
(接上期)  (三)“新型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探析  “新型材料作文”自2006年首次在全国卷中出现后逐渐被推广,2012年—2018年,只有极少部分省市高考作文偶尔出现命题作文、话题作文,大部分试卷采用“新型材料作文”。新型材料主要类型可以概括为“社会时事型”“象征寄寓型”“哲学思辨型”“想象展望型”几种。  1.社会时事型材料作文  社会时事型材料,以社会生活中的现实事件为背景加工而成,命题者
期刊
《背影》是初中语文教师熟悉的名家之作。大多数语文教师是依据教学参考书,将教学的重难点确定为“通过品评父亲如何艰难地过铁道买橘子的句段,来感受父爱的厚重和伟大”,我以往的教学也是这样设计的。  但经过多年教学实践和培训,我对课堂教学设计重要性的认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最重要的一个转变就是备课不再先看教学参考书,尽量多素读文本,要先有自己对文本主题、表现手法等方面的独立思考和教学预设,再去参阅其他教辅用
期刊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节选了《昆虫记》里《蝉》的部分内容,这是初中孩子第一次接触说明文,第一次读科学小品文,所以掌握说明文语言的准确和科学小品文语言的生动就至关重要。这是一篇自读课文,学生很容易就能了解法布尔在向我们介绍蝉的生命历程,可是在科普知识的背后还有什么是需要学生读出来的呢?孙绍振先生就曾经说过:“我当语文老师一定要讲出学生感觉到又说不出来,或者认为是一望而知,其实是一无所知的东西来
期刊
俗话说“腹有诗书气自华”,然而书读得多了,就一定“气自华”了吗?囫囵吞枣式的阅读,恐怕难成此效。书上的文字要转化为一个人的气质,是需要一个“吸收”的过程的。而这个“吸收”的过程,正是对文字进行深度阅读的过程。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深度阅读呢?不妨让学生尝试换个身份来阅读,不再把自己当作一个普通读者,可能既有趣又能推动阅读的深入。  一、当个“小侦探”,破译文字背后的密码  一次骨干教师开设展示课,
期刊
2018年江苏省义务教育学生学业质量监测结果显示:我省八年级学生在说明性文本、非连续性文本等实用类文本阅读方面的状况不如文学类文本,提取信息、分析信息、运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相对比较薄弱,这暴露了我省语文课程文本读写训练失衡的现状。信息化时代,我们的学习、工作、生活都离不开信息的提取、分析和运用,语文教学要为学生的未来服务,就必须重视实用文读写能力的培养。  2018年江苏省义务教育学生学业质量监
期刊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与旧版相比,丰富了“学习质量”这一部分内容。这部分内容对“学业质量内涵”“学习质量水平”“学业质量水平与考试评价的关系”做了较为详细的阐述与规定,特别是对于“学业质量水平”的描述,具有拓荒的意义。具体表现为:  着眼素养。学习质量标准不是对学科知识掌握程度简单的规定,而是着眼于语文的核心素养,描述了语文学科在语言建构与应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以及
期刊
本期话题围绕深度阅读的指导路径展开。南京市科利华中学自2014年以来,将阅读拓展课正式排入课表,语文组老师在指导策略的探索、阅读支架的提供等方面做了一系列工作,确立了立路标、配任务、给方法的指导路径,即先给定路标,明确阅读的方向;再设计任务或任务链,引导学生深入阅读;然后提供阅读方法或阅读工具,支持学生顺利完成阅读目标。下面呈现一些他们的讨论,供读者参考。此组文章为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
期刊
比较阅读是将文学名著中的某些内容或者几部名著的内容进行对照的阅读,通过辨析其异同等方式,发现其共性和个性,从而加深学生对名著的认识和理解。通过比较阅读,学生可以从单部作品的阅读中拓展开去,将初中阶段必读乃至整个学习生涯中所读的文学作品融会贯通,建立一个完整的阅读体系。这对孩子当下的名著阅读乃至今后的阅读习惯都会有长远的积极意义。  比较阅读是一个相对宽泛的概念,要作比较,学生首先要明确比較什么。小
期刊
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成为我校一大特色,并向全市推介,但在常规的巡课、督查中,我觉得“小组合作”运用仍有多方面的缺失,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课堂效率和学科质量的提升。  一、小组合作运用的“漂流化”  漂流,是指小组合作方式的运用随性地浮于表面,未能“沉底”,导致实效不足。  其一,个体差异导致学生参与度不均衡。  我校合作小组的建制是A、B、C三类学生各两人组成。其目的是小组合作下的“生生互动,共同发展”。
期刊
一、积累:识记背诵培基固本  初中文言文课堂教学必须重视积累。文言文教学有固有的规律,读懂读通是基本要求。目前,初中学生掌握的文言文词汇量还是少,要读懂一篇文言文有很大的困难,不借助相关材料,很难理解文章的大意。因此,引导学生积累,是实施初中文言文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之一。积累的主要对象是文学常识、文化常识、重点的实词和虚词,尤其是对“古今异义”“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要比较熟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