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徒争大

来源 :财经界·通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khjpau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处理门徒之争?如何选择接班人?这成为众多政治家、企业家们头痛的大问题。
  
  据《圣经》记载:耶稣去耶路撒冷,并且知道此行等待他的是离世归父。他随行带上了十二个门徒,告诉他们,他要被交给祭司长和文士,第三日才能复活。但此时,却发生了门徒彼此争大的事——雅各布和约翰的母亲,求主让她的两个儿子雅各布、约翰,在主的国里,一个坐在主右边、一个坐在主左边,因而引起其他十个门徒恼怒他们的兄弟。耶稣劝告道:“你们中间谁愿为大,就必作你们的佣人;谁愿为首,就必作你们的仆人。正如人子来,不是要受人的服侍,乃是要服侍人,并且要舍命,作多人的赎价。”为了让门徒学会谦卑,耶稣甚至亲自动手为门徒们洗脚。
  《圣经》里面的故事,并不会因为耶稣苦口婆心的劝阻而终止,仍在现实社会中继续滥觞,尤其是在商业领域里,更有愈演愈烈之势。
  
  柳传志和他的三个“娃娃官”
  
  1984年,已届不惑之年的柳传志从中科院计算机所出来创业。在多年的打拼中,联想出现了几个耀眼的“娃娃官”,他们是孙宏斌、郭为、杨元庆。三人都是硕士研究生毕业,年龄相差不过几个月,先后于1988年和1989年进入联想。1989年,在孙宏斌、杨元庆、郭为这群年轻人的努力和柳传志滴水不漏的“运筹帷幄”之下,计算机所公司正式改名为联想集团,公司的营业额也开始呈爆炸式增长的势头。
  若要论当时的综合实力,可能非孙宏斌莫属,算得上一个帅才。他已经不是简单的“一枝独秀”,而是已经形成了“功高震主”的实际威胁。进入联想第二年,孙宏斌便成为企业发展部主管,分管联想北京以外的所有业务。孙宏斌只用了短短两年时间,便迅速建立起十几个独资分公司,营业额达到2400万元;而孙宏斌也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势力,十几家分公司被他打造得“固若金汤”,大家对他的忠诚胜过了柳传志。
  面对这个企业内部的“独立王朝”,柳传志可没有耶稣的一味仁慈,而是当机立断进行了反击。他对孙宏斌采取了“软硬兼施”的手段——先是找他谈心,劝他开除几个不听话的手下,但孙宏斌却明确表示,宁肯冒着顶撞柳传志的风险,也要维护这几个手下;柳传志见软的不行,决定“挥泪斩马稷”,在最后一次谈话未果的情况下,第二天就把孙宏斌以挪用公款罪送进了监狱。
  和孙宏斌同一年进入联想的郭为,由于成功策划和实施了联想在人民大会堂召开的进军海外誓师会,一个月之后升任为公关部经理;而“联想集团”这四个字,也主要是郭为在1989年11月跑下来的。另外,“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这句著名的广告词,也是郭为的部门拟定出来的。
  郭为在联想素有“救火队员”之称,其起源便是1990年被派往全国各地处理18家孙宏斌一手创建的“独立王朝”。在重庆整顿分公司时,郭为甚至遭人恐吓,声称要把他丢到嘉陵江中去,但他不为所动,最终保住了联想的资产,遏制了分公司的亏空舞弊。
  三人比较,无疑是郭为的做事方法、处事态度以及管理企業的思想和理念最为高明,这让柳传志认为,郭为是一个不可多得、能担大任的奇才。甚至一度柳传志已经让郭为在联想集团各个部门轮岗,为接班做好准备。
  1989年进入联想的杨元庆,刚开始几年并没有受到太多重视,只是负责处理一些边缘的业务。直到1991年,杨元庆才担任了联想CAD部门的总经理,主要业务是代理惠普公司的产品。但当时杨元庆一心想出国,正好美国惠普公司也对他伸出了橄榄枝,于是杨元庆远走高飞了。1993年,正好碰上外国PC大举进军大陆市场,联想遭遇空前挫败,柳传志当机立断将刚去美国的杨元庆召回,让他接掌PC销售业务。属于杨元庆的机会来了。他跑遍了全国的经销点,重建了销售体系,终于在1996年让联想夺下大陆PC销售的龙头宝座。
  据联想员工反映,杨元庆做事以魄力见长,决断快速,但也偶尔不近人情;郭为则较为老成持重,时常在不动声色中说服属下达成目标。二人也相互竞争、学习,郭为私下希望员工学习杨元庆的效率,而杨元庆则想要学习郭为与属下和谐相处的细腻。
  而在柳传志眼里,杨元庆只能算得上一个执行能力很强的将才,但在推行改革的策略和手段方面,杨元庆还是显得有些急躁,缺乏像郭为那样的全局观。但为什么柳传志最后却选择了杨元庆呢?恐怕和杨元庆没有强烈的政治野心有关。柳传志需要一位以后能够控制得住的接班人,而不愿意成为“太上皇”后便深居“后宫”再也无所作为。
  此番门徒争大,孙宏斌被送进了深牢大狱,郭为被“请”出联想、到荒夷之地重新开辟自己的天地,杨元庆最终荣登宝座。
  
  花旗银行创始人与两个门徒的恩怨纷争
  
  同样的故事,在国外公司也以惊人相似的情节上演着。
  作为美国第一大银行花旗银行的缔造者,桑迪·韦尔在华尔街是一个传奇人物。在他主政的十几年时间内,花旗银行进行了100 多次并购,花旗的股价翻了27 倍。
  韦尔也有他的得意门徒。其中,戴蒙大概是最像他的——无情、粗鲁、暴躁、坚韧、专注、不知疲倦、不惧权威、魅力四射。而律师出身的普林斯则冷静、低调,跟他们完全不是一类人。
  从哈佛商学院MBA毕业后,戴蒙就开始追随韦尔,此后流放、东山再起、开疆拓土,一直相伴左右,可以说情同父子。但后来,两人感情开始出现裂痕,而主要原因是因为桑迪·韦尔的女儿杰西卡·韦尔。杰西卡·韦尔和戴蒙可以说是青梅竹马、从小一起玩大的童年伙伴,但戴蒙对此却不讲一点旧情,认为她能力和资格不够,从而阻止了她在花旗内部的晋升。最终,杰西卡·韦尔愤而辞职,作为一个深爱女儿的父亲,韦尔的愤怒溢于言表。
  韦尔选择了痛下杀手。等到1998 年花旗帝国根基已稳时,曾被认为是最佳接班人的戴蒙被韦尔毫不留情地赶出了花旗。
  从2001 年起,花旗相继卷入安然和世通丑闻,疯狂扩张带来的监管问题暴露无遗,针对其证券业务的调查数都数不清。在这个非常时期,作为律师的普林斯开始凸显他的价值。对这位连过街都要用手揽住自己的普林斯,韦尔变得日益倚重。2003 年,当韦尔宣布卸任CEO时,他竟出人意料地把花旗托付给了普林斯。
  对于出任CEO一职,普林斯显然没有相应的能力,一直做得诚惶诚恐。普林斯曾向媒体大吐苦水:“你只有每天早上从床上爬起来,跌跌撞撞地往前走,拼尽全力,可能一些事情做得好,一些事情做得不好,然后,你回到家里,第二天,你再去试。”
  而如何保证公司业绩的持续增长是普林斯面临的最大难题,他似乎对此束手无策。以至于CNBC频道Mad Money节目的名嘴吉姆·克拉默嘲讽道:“普林斯应该被开除,他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声称花旗与每股60 美元的目标之间的唯一障碍就是普林斯,只要开除他,股价就能飙升到65 美元。
  员工们对普林斯也渐渐失去了耐心。“他想超越韦尔,可是他没有那种领导力。”花旗一位前高管说,“韦尔有洞察力、有技术、有天分,但普林斯都没有。”
  紧跟韦尔的普林斯迷失了方向,但离开韦尔的戴蒙却充分证明了自己。在被花旗扫地出门后的一年半时间里,戴蒙一直在考虑自己下一步怎么走,甚至通过上拳击课来消除紧张和沮丧情绪。2000 年3 月,芝加哥的第一银行请戴蒙去做CEO,在他的领导下,第一银行用了4年便扭亏为盈,股价上涨了大约60%,并实现了连续14 个季度的收益增长。2004 年,摩根大通斥资580 亿美元收购了第一银行。一年多后,戴蒙成了拥有17.4 万名员工和1.4 万亿美元资产的百年摩根的新领袖。
  在第一银行和摩根大通,戴蒙仍然在使用韦尔的“杀手锏”——永无止境的成本控制和不失时机的并购。戴蒙经常强调“更多、更好、更快、更便宜”。戴蒙控制成本的热情跟并购的热情一样高,他太节约了,几分几分地节约,以至于被花旗赶出去很久,他还穿着带有花旗logo 的T 恤。一到摩根大通,戴蒙就赶走管理教练、搬走办公室的鲜花、关掉体育馆、卖掉多余的办公楼、扯掉5 万条无人使用却要收费的电话线。
  在戴蒙的努力下,2006 年摩根大通的纯收入为614億美元,比2005 年增长了9%,纯利润为136 亿美元,增长了47%。刚过50 岁的戴蒙,便被《财富》杂志誉为“华尔街最坚韧的人”,并被《时代》杂志列入“全球最具影响力的100 人”。但戴蒙的野心并没有止步,在他内心深处,有一个狂野的梦想,就是重组摩根大通,提升它不太出众的业绩,最终超过美洲银行和花旗银行成为美国第一大银行。在信用卡、抵押贷款、商业贷款、私人银行、并购咨询等几乎所有的业务上,摩根大通都是花旗直接的竞争对手。
  戴蒙必须打败当初和他争大的另外一位同门师兄弟。2006 年1月31 日,在花旗主办的金融服务公司会议上,戴蒙口出狂言:“我想我们应该干掉花旗。”对于这样的挑衅,普林斯一如既往的克制,“我们更有可能在几年内干掉摩根”。他对参加会议的投资者说。鹿死谁手,现在还没见分晓。
  
  如何处理门徒争大
  
  通过这两个故事,我们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锋芒毕露的往往屡遭挫折甚至夭折,而看起来最没有竞争实力的人往往能最后胜出。历史往往充满这种吊诡。
  如何处理门徒之争?如何选择接班人?这成为众多政治家、企业家们头痛的大问题。
  首先,要对门徒们的脾性摸透。耶稣就清楚地知道他的门徒中哪些人正直忠诚、哪些人贪慕名利,甚至谁最终会出卖自己。只有知道了问题所在,才能做出有效的预防措施;只有清楚了门徒的性格,才能进行有效的教化。
  其次,采取有效的方法对门徒进行教化。耶稣选择了为门徒们洗脚,以此教导他们要学会谦卑。而柳传志知道,杨元庆最大的弱点就是脾气太急躁,所以他选择了一个机会进行了教育。一天,当杨元庆为一个上海的项目又和公司大多数同事发生争论时,柳传志当着公司的许多高层和杨元庆的一些下属,将他劈头盖脸臭骂了一顿。在场的所有人都愣住了,因为他们从没有看见柳传志发过这么大的火。但杨元庆和桀骜不驯的孙宏斌不一样,他很快明白了柳传志对自己的良苦用心,逐渐学会了妥协,学会了做事要有全局观。
  再者,对门徒之间的矛盾进行有效地化解。在当时的联想,已经形成了杨氏和郭氏两种不同的做风、文化和管理团队,两派之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如何化解这种竞争引发的矛盾,不让它演化为企业的内耗?柳传志对杨元庆选择了表面的严厉,以打压他可能滋生的傲慢情绪;而对郭为更多地采取了安抚的姿态,多次找郭为谈心,并在确立接班人之间未雨绸缪式地进行了一些工作,避免郭为因为太突然而产生强烈的对抗心理。柳传志甚至不惜把联想拆分了,又不愿意郭为选择负气出走,最终成为联想最强劲的对手。在这点上,花旗银行的韦尔似乎比柳传志稍逊一筹。
  另外,要选择正确的接班人。在这一点上,柳传志和韦尔都是有私心的,他们并没有选择能力最强的人,而是选择了最忠诚和易于控制的人。柳传志绝对容忍不下风头远胜于自己的孙宏斌,韦尔也绝对容忍不了比自己更无情的戴蒙。1994年,柳传志曾写给杨元庆一封信,在信中柳传志透露了自己真实的担忧:“我喜欢有能力的年轻人。私营公司的老板喜欢有能力的人才,主要是为了一个原因——能给他赚钱,有这一条就够了。而国营公司的老板除了这一条以外,当然希望在感情上要有配合。谁也不愿找个接班人,能把事做大,但和前任关系不好。开句玩笑,找对象如果对方光漂亮(相当于能力强)但不爱我,那又有什么用?那么我心目中的年轻领导核心应该是什么样子呢?一要有德。这个德包括了几部分内容:首先是要忠诚于联想的事业,也就是说个人利益完全服从于联想的利益。公开地讲,主要就是这一条。不公开地讲,还有一条就是能实心实意地对待前任的开拓者们——我认为这也应该属于‘德’的内容之一。在纯粹的商品社会,企业的创业者们把事业做大以后,交下班去应该得到一份从物质到精神的回报;而在我们的社会中,由于机制的不同则不一定能保证这一点。这就使得老一辈的人把权力抓得牢牢的,宁可耽误了事情也不愿意交班⋯⋯”
  对于纷争的门徒,耶稣甚至连即将出卖自己的犹大也舍不得放弃。这一点自然是柳传志和韦尔等人无法比拟的。
  
  在纯粹的商品社会中,企业的创业者们把事业做大以后,交下班去应该得到一份从物质到精神的回报;而在我们的社会中,由于机制的不同则不一定能保证这一点。这就使得老一辈的人把权力抓得牢牢的,宁可耽误了事情也不愿意交班……
其他文献
“我欣然地发现当代世界对艺术的定义比过去要宽泛,任何有意思、有创见的想法或行为——其本身就能構成一次完整的艺术传达,而不再需要依附于音乐、文字、画布,或者建筑。”      没有所谓艺术,只有艺术家    据说艺术追求完美,要求人们利用自由实现所有人的美好生活,而当代艺术本身代表了人们最大限度的对当代生活的不满足。当人们遇到那些从未经验过的新事物时,他们往往搜索枯肠,想要给它找一个曾经的名目,当一
期刊
从北京申奥成功的那一刻起,中国的物流企业便开始盘算起奥运物流这块大蛋糕,直至两年前奥运物流花落UPS,内资物流企业的奥运梦彻底被击碎。即便是当年有过一定奥运物流经验,且呼声颇高、踌躇满志的中外运,中远洋,最终也未能分食蛋糕的一隅。  在中国刮起“物流热”的今天,随着WTO的到来。即便已占领了中国物流市场80%的份额,有着丰富实战经验与实力的海外物流巨头不仅未有一丝懈怠,反而加快了速度:2006年发
期刊
商业革命席卷全球,“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口号成为中国企业界的一面鲜明旗帜,众多企业家们都将伟人毛泽东奉为“管理大师”,《毛泽东选集》也成为企业家们的管理圣经。  众多企业家们从毛泽东思想中获得了管理真经,也获得了企业运营的真谛;他们是“学毛标兵”,他们也捍卫了民族企业的光荣。    越来越多的管理者成为“学毛标兵”,他们都是毛主席的超级FANS,其中包括华为的任正非、娃哈哈的宗庆后、盛大的陈天桥和唐
期刊
一年一度,我们的话题又集中到这一小拨儿人身上来——富豪们,焦点则毫无例外,依旧是财富。  异常火爆的股票、房地产市场,一年之后,又让中国的大部分成功企业家的身价水涨船高,站在财富顶尖的40个人,拥有1200亿美元的账面数字,已经两倍于去年的380亿美元。  在福布斯亚洲2007中国富豪榜上,上榜的40人身价均超过10亿美元,而去年达到这一数字的只有15人。  现实里,关注首富及其财富数字,永远是人
期刊
事实上,诺贝尔和平奖委员会做出的选择是确实极富政治意味的,气候变暖及其带来的环保危机,已成为今年以来多项全球会议的核心议题,而环保也正是诺贝尔奖委员会所致力推动的主题之一。身为美国前副总统的戈尔这次被授予诺贝尔和平奖,显然也是在向美国政府施加某种“无形”的压力。      当88岁的英国女作家多丽丝·莱辛在她伦敦的家中被蜂拥而来的记者们告知,她获得了2007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她掩饰不住地惊讶。惊讶
期刊
“狼性”横行,只能导致商业社会的退化。对于人性之善的坚持,对于人性之恶的超越而非放纵,才能造就真正伟大的企业家。     企业的狼性,其假设是:行业是静止的,你多我少,你死我活,是一种封闭的思想,最后,就以杀伤对方来获得自己的成长。    近年来,一本叫做《狼图腾》的所谓奇书横空出世。   一不小心,狼赫然成为中国人的图腾。   其后,对于狼的造神运动风起云涌。《狼道》、《狼魂》、《酷狼》、《像狼
期刊
分别于2007年10月8日和10日抛出的“福布斯中国富豪榜”和“胡润百富榜”,无异于给当前的财经界和公众舆论注入了两针兴奋剂。    股市投资者之所以给碧桂园定出高价,原因在于看好房地产发展前景、相中企业基因,如果碧桂园的收益率果如市场预期,那么,我们就可以说,资本市场的资源得到了优化配置,这就像美国资本市场一度盛产IT新贵是同样的道理。    首先是财富总量的急剧增长。比如“福布斯中国40 富豪
期刊
除了以UPS、FedEx等为首的四大外资物流巨头在中国的强势扩张外,居于二线的外资物流企业也在中国如鱼得水,发展迅速。  有着“北欧船王”美誉的马士基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从马士基的中国本土化之路,可以管窥外资物流企业在华扩张之道。    随着外资物流企业的“中国化”特征越来越明显中国物流企业赖以生存的本土优势正以飞快的速度流失。可以说外资物流企业的“中国路”越迈越大的同时也是本土物流企业越发步履蹒跚
期刊
面对咄咄逼人的外资物流企业,原本准备在2008年北京奥运物流上大干—场的本土物流企业,究竟怎样才能突围?    2007年8月初,在中小物流企业聚集的北京丰台区全国400多家民营物流企业为组建个全国性的物流联合体进行了又—次尝试。  2007年上半年,中国物流总成本已经占到GDP的18.3%,远高于发达国家的10%。民营物流老板们参加这次会议的目的,就是为了组建个全国性的物流网络,降低越来越高的成
期刊
“后奥运物流时代”能够真正改变中国物流格局,重新洗牌的力量绝对不是奥运会,而是“中国制造”。从某种意义上说,加入奥运物流成为物流企业的光荣与梦想。然而,梦想与现实的差距就在于服务水平与实力比拼。    奥运物流经济收入不超30亿    如今“奥运经济”是时下最为热门的话题。对于尚待发展的中国物流业奥运会也被誉为一场盛世狂欢,众多物流企业将它视为最后一颗救命稻草在他们眼里,这是一个金光闪耀的难得商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