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与孟老师结识,是早在29年前我的学生时代。那时的孟老师,刚从洛社师范学校毕业,来到铁路小学——一所条件艰苦、规模单轨、最基层的农村小学任教。他的到来,让正读毕业班、身为大队长的我印象深刻。因为能说标准流利的普通话、能写漂亮的粉笔字、会拉手风琴、幽默风趣、多才多艺的孟老师,是我们当时所能见到的第一位“全能老师”。他执教的语文课,他策划的大队活动,总是带着一种我们从未有过的新奇,引发着我们憧憬与向往。
之后,孟老师因工作出色,第二年就调入洛社中心小学工作。短短的几年,便完成了从班主任——大队辅导员——教导副主任——副校长的跨越。当洛小副校长那年,他才25岁。
与孟老师再结师生缘,是1991年于南通师范学校五年制大专班毕业的我也被分到洛小工作——虽然,当时的孟老师刚调任至梅村实验小学当副校长,但他在洛小工作8年所留下的卓越成绩——江苏省首届中青年教师语文评优课一等奖,多堂录像课被中国教育电视台推广,省内外上示范课、讲学,以及其巧于设计、善于突破重点和难点,课堂调控灵活,学生学得轻松又高效的语文教学风格,无疑成为洛小一笔最为宝贵的财富。此时的孟老师,便成为我从教路上专业成长最好的榜样与楷模。
于是,读孟老师的文章,揣摩孟老师的课堂录像,以及困惑时自然而然地向孟老师求教……一转眼,我从教也20年了。此时的我再读孟老师的文章,再聆听他的讲座,再反观他的课堂教学,对其“儿童生长:语文课堂本质追求”的教学思想不由产生了诸多共鸣,也深深敬佩。
在孟老师的语文教学思想体系和丰富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儿童”“生长”“生命”“主体建构”等关键词是极为鲜明的、一以贯之的。
在他看来,“完整生命”是儿童生长之要义所在。正如他所说,语文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丰富的知识,更要在学生的生命里种下一棵树,让他们未来的生命历程踏踏实实、蓬蓬勃勃,既扎根沃土,又伸向天穹……”小学语文课应在儿童的生命里栽下些什么样的树?语言之树、思维之树、精神之树。“语文课堂,要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生语文素养发展的规律,以语文课程本身的魅力滋养学生,带给学生积极的变化,实现学生生命的成长。”
在他看来,“自我建构”是儿童生长必须的方式。“虽然人的生命成长离不开外界环境和条件,然而生命本身具有自主性,外界因素可以影响它,但无法取代它。”的确,儿童是天生的学习者,儿童是自己的主人,儿童的生长必须通过自我建构完成,没有人能代替儿童生长。教师要做的,是“最大限度地尊重学生、激励他们,给他们时间,允许他们失败,满足他们学习的需要,必要时给予方法的点化,推动他们学习的内部动力,帮助他们实现意义的获得及自我主体的建构”。语文课堂,应成为学生的“群言堂、乐言堂、善言堂”,而不是教师的“一言堂”。
在他看来,“教师发展”是儿童生长的前提与保障。语文教学中,儿童主动学习、主体建构并不意味着教师的放任无为。相反,教师要“让教于学,能简不繁,当艳不让”,恰当把握教学“火候”,教师要成为语文课堂上“平等中的首席”“智慧的助推者、引领者”,找准合理角色定位,这些都需要更高标准的专业素养。教师的学科视野、儿童视野,教师的课程意识、生命意识,以及教师解读教材、设定目标、设计教学等专业能力,将直接影响学生发展的高度与可持续度。因而,教师和学生一样,也是“生长需要者”“自我发展者”。而且,唯有教师主动发展、全面发展和持续发展,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生命的蓬勃生长。
其实,孟老师关于“生长性”语文课堂的教育主张和教学实践,远非以上几点可以囊括。然在梳理与解读中,我更懂得了他“宁栽百年方成的银杏树,不种经年即开的牵牛花”的教育追求和教育情怀。愿像他一样,着眼于儿童深厚而又长久的生长,在他们生命里种下一棵树。因为生长,实在是生命最美的姿态!
作者简介:江苏省无锡市洛社中心小学副校长,小学语文特级教师,江苏省首批人民教育家培养对象。
之后,孟老师因工作出色,第二年就调入洛社中心小学工作。短短的几年,便完成了从班主任——大队辅导员——教导副主任——副校长的跨越。当洛小副校长那年,他才25岁。
与孟老师再结师生缘,是1991年于南通师范学校五年制大专班毕业的我也被分到洛小工作——虽然,当时的孟老师刚调任至梅村实验小学当副校长,但他在洛小工作8年所留下的卓越成绩——江苏省首届中青年教师语文评优课一等奖,多堂录像课被中国教育电视台推广,省内外上示范课、讲学,以及其巧于设计、善于突破重点和难点,课堂调控灵活,学生学得轻松又高效的语文教学风格,无疑成为洛小一笔最为宝贵的财富。此时的孟老师,便成为我从教路上专业成长最好的榜样与楷模。
于是,读孟老师的文章,揣摩孟老师的课堂录像,以及困惑时自然而然地向孟老师求教……一转眼,我从教也20年了。此时的我再读孟老师的文章,再聆听他的讲座,再反观他的课堂教学,对其“儿童生长:语文课堂本质追求”的教学思想不由产生了诸多共鸣,也深深敬佩。
在孟老师的语文教学思想体系和丰富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儿童”“生长”“生命”“主体建构”等关键词是极为鲜明的、一以贯之的。
在他看来,“完整生命”是儿童生长之要义所在。正如他所说,语文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丰富的知识,更要在学生的生命里种下一棵树,让他们未来的生命历程踏踏实实、蓬蓬勃勃,既扎根沃土,又伸向天穹……”小学语文课应在儿童的生命里栽下些什么样的树?语言之树、思维之树、精神之树。“语文课堂,要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生语文素养发展的规律,以语文课程本身的魅力滋养学生,带给学生积极的变化,实现学生生命的成长。”
在他看来,“自我建构”是儿童生长必须的方式。“虽然人的生命成长离不开外界环境和条件,然而生命本身具有自主性,外界因素可以影响它,但无法取代它。”的确,儿童是天生的学习者,儿童是自己的主人,儿童的生长必须通过自我建构完成,没有人能代替儿童生长。教师要做的,是“最大限度地尊重学生、激励他们,给他们时间,允许他们失败,满足他们学习的需要,必要时给予方法的点化,推动他们学习的内部动力,帮助他们实现意义的获得及自我主体的建构”。语文课堂,应成为学生的“群言堂、乐言堂、善言堂”,而不是教师的“一言堂”。
在他看来,“教师发展”是儿童生长的前提与保障。语文教学中,儿童主动学习、主体建构并不意味着教师的放任无为。相反,教师要“让教于学,能简不繁,当艳不让”,恰当把握教学“火候”,教师要成为语文课堂上“平等中的首席”“智慧的助推者、引领者”,找准合理角色定位,这些都需要更高标准的专业素养。教师的学科视野、儿童视野,教师的课程意识、生命意识,以及教师解读教材、设定目标、设计教学等专业能力,将直接影响学生发展的高度与可持续度。因而,教师和学生一样,也是“生长需要者”“自我发展者”。而且,唯有教师主动发展、全面发展和持续发展,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生命的蓬勃生长。
其实,孟老师关于“生长性”语文课堂的教育主张和教学实践,远非以上几点可以囊括。然在梳理与解读中,我更懂得了他“宁栽百年方成的银杏树,不种经年即开的牵牛花”的教育追求和教育情怀。愿像他一样,着眼于儿童深厚而又长久的生长,在他们生命里种下一棵树。因为生长,实在是生命最美的姿态!
作者简介:江苏省无锡市洛社中心小学副校长,小学语文特级教师,江苏省首批人民教育家培养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