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生长:语文课堂的本质追求

来源 :语文世界(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ye158077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与孟老师结识,是早在29年前我的学生时代。那时的孟老师,刚从洛社师范学校毕业,来到铁路小学——一所条件艰苦、规模单轨、最基层的农村小学任教。他的到来,让正读毕业班、身为大队长的我印象深刻。因为能说标准流利的普通话、能写漂亮的粉笔字、会拉手风琴、幽默风趣、多才多艺的孟老师,是我们当时所能见到的第一位“全能老师”。他执教的语文课,他策划的大队活动,总是带着一种我们从未有过的新奇,引发着我们憧憬与向往。
  之后,孟老师因工作出色,第二年就调入洛社中心小学工作。短短的几年,便完成了从班主任——大队辅导员——教导副主任——副校长的跨越。当洛小副校长那年,他才25岁。
  与孟老师再结师生缘,是1991年于南通师范学校五年制大专班毕业的我也被分到洛小工作——虽然,当时的孟老师刚调任至梅村实验小学当副校长,但他在洛小工作8年所留下的卓越成绩——江苏省首届中青年教师语文评优课一等奖,多堂录像课被中国教育电视台推广,省内外上示范课、讲学,以及其巧于设计、善于突破重点和难点,课堂调控灵活,学生学得轻松又高效的语文教学风格,无疑成为洛小一笔最为宝贵的财富。此时的孟老师,便成为我从教路上专业成长最好的榜样与楷模。
  于是,读孟老师的文章,揣摩孟老师的课堂录像,以及困惑时自然而然地向孟老师求教……一转眼,我从教也20年了。此时的我再读孟老师的文章,再聆听他的讲座,再反观他的课堂教学,对其“儿童生长:语文课堂本质追求”的教学思想不由产生了诸多共鸣,也深深敬佩。
  在孟老师的语文教学思想体系和丰富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儿童”“生长”“生命”“主体建构”等关键词是极为鲜明的、一以贯之的。
  在他看来,“完整生命”是儿童生长之要义所在。正如他所说,语文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丰富的知识,更要在学生的生命里种下一棵树,让他们未来的生命历程踏踏实实、蓬蓬勃勃,既扎根沃土,又伸向天穹……”小学语文课应在儿童的生命里栽下些什么样的树?语言之树、思维之树、精神之树。“语文课堂,要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生语文素养发展的规律,以语文课程本身的魅力滋养学生,带给学生积极的变化,实现学生生命的成长。”
  在他看来,“自我建构”是儿童生长必须的方式。“虽然人的生命成长离不开外界环境和条件,然而生命本身具有自主性,外界因素可以影响它,但无法取代它。”的确,儿童是天生的学习者,儿童是自己的主人,儿童的生长必须通过自我建构完成,没有人能代替儿童生长。教师要做的,是“最大限度地尊重学生、激励他们,给他们时间,允许他们失败,满足他们学习的需要,必要时给予方法的点化,推动他们学习的内部动力,帮助他们实现意义的获得及自我主体的建构”。语文课堂,应成为学生的“群言堂、乐言堂、善言堂”,而不是教师的“一言堂”。
  在他看来,“教师发展”是儿童生长的前提与保障。语文教学中,儿童主动学习、主体建构并不意味着教师的放任无为。相反,教师要“让教于学,能简不繁,当艳不让”,恰当把握教学“火候”,教师要成为语文课堂上“平等中的首席”“智慧的助推者、引领者”,找准合理角色定位,这些都需要更高标准的专业素养。教师的学科视野、儿童视野,教师的课程意识、生命意识,以及教师解读教材、设定目标、设计教学等专业能力,将直接影响学生发展的高度与可持续度。因而,教师和学生一样,也是“生长需要者”“自我发展者”。而且,唯有教师主动发展、全面发展和持续发展,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生命的蓬勃生长。
  其实,孟老师关于“生长性”语文课堂的教育主张和教学实践,远非以上几点可以囊括。然在梳理与解读中,我更懂得了他“宁栽百年方成的银杏树,不种经年即开的牵牛花”的教育追求和教育情怀。愿像他一样,着眼于儿童深厚而又长久的生长,在他们生命里种下一棵树。因为生长,实在是生命最美的姿态!
  
  作者简介:江苏省无锡市洛社中心小学副校长,小学语文特级教师,江苏省首批人民教育家培养对象。
其他文献
【理念】  俗话说:没有金刚钻就别揽瓷器活。对于教师来说,最好的金刚钻是有一支“神笔”。  我一贯认为,中国语文老师要有过硬的“中国功夫”!我给自己定位“当好老师”要炼成或拥有“三铁”,即铁笔——能写文章,铁嘴——能做讲座,铁课——能上好课。铁笔,是我的重要的金刚钻,对我的铁嘴、铁课的炼成,也有很大的帮助。  然而,近些年,经济膨胀,物欲横流,不少人迷失方向,泯灭良知,教师职业也一度受到非议,甚至
期刊
设计背景  1.面向群体:学生  2.学科:传统文化  3.课时:1课时  4.年级:五年级  5.课前准备:幼儿搜集春联,教师制作课件(对联的由来、发展,对联的故事,对联的妙对等)。  课堂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搜集对联,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知道对联的基本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对联,懂得“生活处处皆学问”,搜集诵读春联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诵读
期刊
2012年8月,我校成为“语文主题学习”实验校,确立了首批实验班和实验教师。我没有赶上“头班车”,是第二批申请加入实验的。参与实验,无论是从教师进行语文教学,还是从学生阅读成长方面来讲,都是再好不过的事情。在实验中,懂得如何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则是头等大事。  一、好事做顺——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从经济上得到支持  最初,我很想让我的班级加入实验行列,很想让我班的孩子们涉猎那一套《语文主题学习丛书
期刊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是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启蒙,是学话、听话、增强表达自信心的基础。口语交际如此重要,值得每个启蒙教学的语文老师高度重视。笔者谈谈实践中探讨所得的体会,以抛砖引玉,与同仁共商榷。  一、情境创设,激发口语交际的兴趣  口语交际是在特定的环境里产生的言语活动。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教学建议中指出:“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注
期刊
关于文本的解读,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认为,童话的解读先要读懂文本,读懂作者的用意,才能确定要传授的内容。下面以其执教的《去年的树》为例,谈一谈童话文本解读的有效方式。  一、解读关键词,领悟作者意图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第二学段提出了“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的要求。怎样找准关键词句?怎样体悟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那就是要练就一双慧眼,一下子
期刊
在“中华颂·经典诵读山东省总决赛”中,高密市立新中学55名同学表演的大型配乐朗诵《木兰诗》获亚军,同时获“最佳演绎奖”。这一成绩的取得,再一次将我们的“语文主题学习”活动推向新的高潮,各中小学包括幼儿园组织的各类读书活动风起云涌,亮点纷呈。最近,在高密市教科院举行的“书法与写作竞赛”和以“感恩·爱”为主题的“情景剧表演”中,密水街道分别获中小学个人组、团体组一等奖,尤其是在“情景剧表演”中,孩子们
期刊
语文是一种美。著名哲学家李泽厚在《美学四讲》中将审美划分为三个层次,悦耳悦目、悦心悦意、悦神悦志,分别对应直觉感受层次、自在领悟层次、精神升华层次。借用李先生的三个层次论,站在儿童的立场看,我们是否可以用三重境界来观照这种“美”的层次。当然,这三层境界的美在课堂上绝不是平面的铺设,而应该是立体的构建,不是跳跃式的一蹴而就,而是润物無声般的文化滋养后的逐级攀登。  一、在语言的狂欢中走向语言的深处,
期刊
我们学校不断探索,以《预习导航》导学,将课堂分层设计成一个个自学分享的学习活动,逐步形成了“课前预习——预习交流——目标揭示——自学分享——固化移情”的课堂模式,有效重构了学生的学。下面我以《最大的麦穗》为例,具体介绍“自学分享”式语文课堂的操作模式。  一、精心设计预习单,让课前自学为分享奠基  《最大的麦穗》讲述了苏格拉底让弟子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从摘麦穗的缘由到弟子们如何摘麦穗,直至
期刊
周作人说:“我的故乡不止一个,凡我住过的地方都是故乡。故乡对于我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情分,只因钓于斯游于斯的关系,朝夕会面,遂成相识。”此话很符合现代背景下离乡的流动人群心理,在改革开放的经济大浪潮中,越来越多的人涌向城市打工创业,长期定居。  充斥在这部分漂泊者面前的是现代消费社会的物欲横流,心灵迷惘,他们是现代文明到来时首批失去精神家园的代表者。这些底层小人物真实地折射了现代社会转型之下个体的独特
期刊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我非常重视学生的朗读,我努力让我的课堂书声琅琅,在朗读中让学生个性飞扬。  教学片段: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2~5小节,画出文中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