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来源 :网络科技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eo_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再现形象,使学生受到“情”的触动
  
  怎样把语文课文讲活?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极强的表现力,将形象展示在学生面前,激发学生兴趣、打动学生的心灵。如讲授第十册中的《丰碑》时,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教师提问:“丰碑”是什么意思?课文中的“丰碑”具体指什么?用多媒体演示:大雪纷飞,在一棵大树下,军需处长被大雪覆盖着,如一座晶莹的丰碑。接着,教师启发学生:军需处长怎么会冻死的?在冻死前是怎样的情形呢?导入重点段的学习。多媒体演示:画面渐渐清晰,出现了老战士的形象,他冻僵了……学生通过朗读分析,理解了军需处长的一心为公、毫不利己的高贵品质。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感受他的精神,可用多媒体把两个画面结合起来:老战士冻僵了,雪越下越大,覆盖住他的身躯,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运用多媒体,通过两个场景的对比,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使学生的内心受到极大的震撼。
  
  模拟过程,使学生获得“真”的感受
  
  通过程序设计,模拟过程,使学生获得“真”的感受。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提供周围熟悉的真人真事,更具有感召力。多媒体的模拟功能,能帮助我们实现这一愿望。它能够突破时间和空间、微观和宏观的限制,把文学艺术中的世界展现在学生面前,既缩短了课堂教学时间,又增加了课堂信息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第十册《飞夺泸定桥》攻天险一段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理解“奋不顾身”一词,可用多媒体模拟喊杀声、枪炮声混成一片,红军战士不怕危险,奋勇夺桥……在学生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教师通过定格放大让学生仔细观察几个红军战士夺桥的动作(铺桥、冲锋),用“红军战士夺桥奋不顾身、有的……有的……有的……”进行说话训练。在视听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运用词语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使学生的形象思维转化为抽象思维,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创设情境,使学生得到“美”的熏陶
  
  通过多媒体,创设与课文有关的情境,以增强学生学习的情趣,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
  例如,在教学第十册《只有一个地球》时,抓住“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一句的中心词“可爱”、“易破碎”进行教学。多媒体演示:音乐声中,桂林山水的美、黄山的奇……一一出现在学生面前。我们的地球多美呀!再用多媒体演示:工业污染使环境受到破坏:河水浑浊,小鱼死亡;树林被乱砍滥伐,山上一片荒芜。我们要保护地球,因为地球太容易破碎。
  点化难点,引导学生积极创新
  一堂课是否优质,主要是看重点和难点能否突破。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多媒体自身的优势为我们更好地突破重难
  点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1.化抽象为形象,化概括为具体
  由于多媒体可以提供声像并茂、视听结合的客观世界的表象,将抽象、概括的文字符号转化为形象可感的东西,使文字与客观事物之间建立了联系,化难为易。如《鸟的天堂》中有一段描写榕树的叶子:“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学生理解“颤动”一词是个难点,“颤动”字面上可解释为“抖动”,但光理解这些是不够的。这时,教师可用多媒体演示:晨曦中,那青翠、油亮的新叶在微风中轻轻地颤动……在学生感知的基础上,教师适当点拨,学生便领悟到了“颤动”一词的含义。这样,学生就经历了感知→理解→运用,抽象→具体→抽象的过程。
  2.化静为动,化虚为实
  想象、联想是作者从客观实体上生发出来的。以多媒体为载体,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主观感受,可以化虚为实,化静为动。例如,教学第六册《荷花》一课时,引导学生理解“我仿佛也成了一朵荷花”是一个难点。如何突破难点呢?先让学生在音乐声中欣赏满池荷花。它们姿态各异,看着看着,我仿佛也成了一朵荷花。接着,多媒体演示:我在荷花中翩翩起舞,满池的荷花也随我一起翩翩起舞,蜻蜓向我飞过来,告诉我飞行的快乐;小鱼向我游过来,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随着小作者的观察想象,整个难点的突破是在欣赏的过程中完成的。
其他文献
提出了对习题进行"不公平"对待与"公平"对待的策略,将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笫二部分“课程目标”要求:“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第三部分“实施建议”中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教学的策略是“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要让学生有所创造,就必须给学生自由。虽然课程改革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但是目前许多学校还存在抑
今年,美国发动的伊拉克战争及国际反恐成为全球防务领域的焦点。美军事力量现状因此格外引人关注。与此同时,世界其他主要军事力量的发展处于何种状态也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果一堂课一开始教师就生动活泼、引人入胜地导入新课,学生就会兴趣盎然、集中精神地投入新课的学习,就会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证明,采用多种方法,巧妙地导入新课,营造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氛围,对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此,我们既要在宏观上把握好新课程导入的基本原则,又要在微观上设计和操作好课堂导入的最佳程序。    一、新课导入的
国家音乐课程标准提出:“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极大地扩展了音乐教学的容量,丰富了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在音乐教育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教师应努力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利用其视听结合、声像一体、形象性强、信息量大、资源宽广等优点为教学服务。要充分发挥学生在学校、家庭和社区运用电脑网络方面所蕴藏的巨大教育潜力,引导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学习音乐。”笔者尝试了借助网络开发不同形式的音乐课程资源,通过这些
初中数学课题学习是“实践与综合应用”在7~9年级的具体形式,是初中数学课程中的一个新增内容。《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在本学段中,学生将探讨一些具有挑战性的研究课题,发展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难题的意识和能力;同时,进一步加深对相关数学知识的理解,认识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它反映了数学课程与教学改革的要求,也为学生提供了一种能实践的、可探索的学习渠道。数学“课题学习”领域的设置,标志着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
当前教育改革中,人们往往把机械学习等同于接受学习,所以否定接受学习,认为教师用言语系统讲授知识必然使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流于“填鸭式”教学,而主张用其他学习方式代替接受学习。这在理论和实践上都造成了混乱。毕竟,在现有学校教学条件下,讲授方法仍然是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主要手段,其重要地位在短时期内也不会改变。需要研究的是,如何去批判继承,充分发挥它的优势。本文主要通过对奥苏贝尔观点的介绍和对接受学习的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