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语言文字 聆听背后声音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A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no11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中,如果想让学生敏锐地捕捉课文语言中的真实信息,做到心领神会,就必须了解和领悟汉语言潜在信息的负载形式,即所谓的“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面”,才能拨开云雾,探索其庐山真面目。
  一、 辨语气,关注语音的暗示信息,聆听父亲的责备
  一次观摩课,有幸听到特级教师陈金才的语文课,他与学生做了一个假设性的对话,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一个星期天,你一早就出去玩了,不打招呼,也不给家里任何消息,中午不回家,晚上还不回来,一直到夜里十点多钟,你才悄悄地从小区的大门溜进来。一进大门就看见爸爸虎着脸站着,对你说:“你好啊!”爸爸的一句“你好啊!”包含着哪些意思?
  学生纷纷回答:有的说,爸爸说的是反话,意思是:你很不好!有的说,爸爸在责备:你怎么到现在才回来?有的说,爸爸很生气:你太不像话了,看我怎么收拾你!有的说,爸爸愤怒到了极点:你玩得很开心吧,马上回家叫你“更开心”!有的说,爸爸很伤心:你竟然是这样一个贪玩的孩子,太让我失望了!
  ……
  陈老师的教学耐人寻味,至少给我们两点启示:第一,语文教学要善于创设言语交际话题,让学生主动参与,这样的话题,在看似简单的语言文字的背后常常蕴含着大量的不为人们所知晓的内容。第二,在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读书的时候千万不要把语言文字“看淡”了,一定要用心体会语言文字中所蕴含的意思。因为阅读教学的任务就是为学生在语言和信息之间架设一座贯通的桥梁。
  二、 拎词语,关注语义的深层信息,聆听林肯的智慧
  《鞋匠的儿子》一文叙述了美国的第16任总统林肯,虽然出身贫寒,但面对态度傲慢的上流社会议员的嘲讽,凭自己的智慧和宽容,捍卫了尊严,赢得了大家的信任和爱戴。演讲的话语中“艺术”一词具有深层信息。如果不用心去聆听,是听不出林肯的弦外之音的。教学片段如下:
  师:林肯演讲的话语掷地有声,用词更是铿锵有力,通过一些关键词你读出了什么?生:林肯非常敬佩自己的父亲,他把父亲做鞋匠的职业说成是一门“艺术”。
  师:你关注到了“艺术”一词,很了不起,“艺术”可以换成“技术”吗?
  生:不可以,“技术”不能看出父亲作为鞋匠的手艺高超。
  生:也不能表达林肯对父亲深深地敬重之情。
  生:“艺术”一词也表明了林肯已经把父亲做鞋子的手艺看成了一项伟大的事业去追求。父亲的“伟大”,就在于做鞋做到“无人能比”的程度。
  师:他从做鞋子的“技术”升华为“艺术”,从“做鞋之道”升华为“做人之道”,让我们感受到:一个人是否伟大,不在于出身贵贱,关键看他的做事能力。
  该环节紧扣林肯话语中的“艺术”一词,教师引导学生对“艺术”与“技术”进行比较,聆听林肯话语背后的声音——林肯平实的语言传递的是巨人的力量,这种力量改变了参议员的态度。这就是林肯的言语智慧,这就是语义的深层信息。
  三、 品句子,关注辞格的附加信息,聆听少年的机智
  《螳螂捕蝉》一文讲了一位少年以“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故事,告诫吴王如果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而不顾身后的祸患是危险的。故事中简短的几个句子把少年的机智再现得淋漓尽致。只有去细细品味,才能聆听到少年话语的妙不可言。教学片段如下:
  师:用心地去读一读、品一品少年所讲的这几句话,看你能读出什么?品出什么?
  生:“蝉高高在上,悠闲地叫着,自由自在地喝着露水;黄雀伸长脖子啄食螳螂;螳螂拱着身子,举起前爪。”这里少年把蝉、黄雀、螳螂描述的很细致,是为了增加故事的真实性。
  生:少年这样讲不仅增加了故事的真实性,而且还暗含了蝉、螳螂、黄雀就是此时将要攻打楚国的吴王。
  师:你不但会发现,而且很会思考。你还品出了什么?
  生:这几句话里我发现“却不知道”连续用了三次,我认为少年是想告诉吴王攻打楚国是很危险的。
  生:少年是想强调、暗示吴王,如果攻打楚国,后果就会和蝉、螳螂、黄雀一样。
  生:少年为了让吴王自己悟到潜伏的祸患,一次暗示、两次暗示、三次暗示,几句话一连用了三次“却不知道”。妙!
  师:是啊,少年就聪明在没有把话说透。而我们却透过“却不知道”这样的句式能出少年的言外之意。即:
  吴王出兵攻打楚国,正如;正如;正如 ;您只看到了眼前的利益,却不知道 。(生自由练说)
  师:这正是少年话语里所隐含的弦外之音,不仅让吴王恍然大悟,更令我们为少年的言语机智而赞叹不已。
  本段话的教学,教师紧紧抓住作者的语言表达,即关注文中三次出现的“却不知道”这样的句式,细读揣摩,让学生浸染其中,去感悟其妙。在此做足文章,从而让学生明白少年的机智不仅在于善于会用故事劝阻吴王,更让人叫绝的是他很会讲故事,得意而得言。
  四、 扣标点,关注语用的背景信息,聆听扫路人的豁达
  《天游峰的扫路人》一文刻画了一位质朴、豁达、开朗的老人的形象。教学时,引导学生体会老人劳作的辛苦,可以通过对天游峰险与高的描写、游客登峰的感受来体会。此外,文中一处“……”承载着丰富的信息,应引导学生感受。教学片段如下:
  师:“可是这位老人,每天都要一级一级扫上去,再一级一级扫下来……我不禁倒抽了一口气。”我为什么不禁倒抽了一口气?
  生:我认为游人只是偶尔来一次,目的是游山玩水,他们已经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甚至望而却步、半途而返了,而老人却要无数次地扫上山、扫下山,怎么能不让我倒抽了一口气呢!
  师:这位同学所说的“无数次”,就是文中的什么?
  生:就是文中的省略号背后的声音。
  师:从这个省略号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我仿佛看到了老人每天都在上山、下山打扫天游峰石阶忙碌的身影。
  师:好一个“每天”。
  生:我仿佛看到老人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辛勤工作着。
  师:(引读)“冰雪初融,春暖花开的日子里,这位老人——
  生:每天都要一级一级扫上去,再一級一级扫下来。
  师:烈日炎炎、暑气蒸人的日子里,这位老人——
  生:每天都要一级一级扫上去,再一级一级扫下来。
  师:淫雨霏霏、秋风潇潇的日子里,这位老人——
  生:每天都要一级一级扫上去,再一级一级扫下来。
  师:白雪飘零、寒气逼人的日子里,这位老人——
  生:每天都要一级一级扫上去,再一级一级扫下来。
  师:老人的工作怎么样?
  生:老人工作很辛苦、很累。
  师:可是他却说——
  生:“不累、不累。”说的轻轻松松、自在悠闲。
  师:老人很累,可是又那么悠闲,真是累并快乐着。这就是开朗、这就是豁达!
  本环节的教学成功之处就在于,教师能够从语言的现象“……”,关注语用的背景信息,由此进入到人物的内心深处。即扣住标点,先让学生了解其言语表层意义——老人无数次打扫天游峰,进而教师通过引读,呈现出老人一年四季中的那份辛苦,最后教师再以追问使学生真正走进老人的内心,领悟到老人的豁达。
  用两只眼睛读书,不仅读出字面意思,更读出字背后藏着的意思,这种有滋有味的读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
  (作者单位:徐州市铜山区实验小学)
其他文献
语文的学习不能局限于课堂,不能局限于书本。建设良好的语文实践环境为学生的学习开辟了新途径,寻找到了新方法,而语文学习团队的建设则是语文实践环境创设中的一种更为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 组建  1. 精心划分小队。各小队人员人数适宜,一般为6人,其中成绩优劣平均,性格互补,性别比例适中。如将男生和女生均匀搭配,将学习成绩较好的和有一定困难的同学搭配,将性格外向的和性格内向的分到一起。  2. 精选负
期刊
《九色鹿》是一则民间故事,情节生动,内容简单,语言浅显,学生很乐意读,而且一读便懂,所以这是一篇被许多人公认的“浅文”。但就是这样的一篇“浅文”,其中却蕴含着深刻的做人的道理:做人应当要遵守诺言、知恩图报,不应当见利忘义。  一、 存在的困惑  基于这篇课文的以上特点,所以教师面对它至少有以下两大困惑:  1. 课型难把握。在教学时,一不留神就会上成思想品德课,或者是情节分析课,或者是小品表演课。
期刊
千百年来,汉字以其简洁质朴的形象美,灵巧生动的创造美,对称均衡的结构美,多姿多彩的艺术美而成为中华文化的“根”。然而,随着人类进入信息化网络时代,汉字的书写遭到了空间的冷遇,纵观我们的中小学教育现状,由于写字并没有列入升学考试的范畴,因而对于单独安排写字课,教师们普遍认为没有必要,导致形同虚设。有引起家长也不支持练字,说什么:社会已步入电脑时代,敲敲键盘就能跳出汉字,字写得好点、差点没多大关系。面
期刊
所谓有效评价,指的是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促进学生学习和改善教师教学而实施的、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与结果,并且在学生完成效果上达到教师期望的评价。教师在合作前后,针对学生合作现状,作出适应一年级学生心理特点的有效评价,对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一、 评价中强化角色  对一年级学生,先要建立合作小组,有相对固定的组内成员,分配设置组员号和组长角色,组内成员身份第一要相对固定,第二要
期刊
把准基调情意真  ——评周丽娟教《在大海中永生》    魂归大海终永生 人民儿子中国人  伟男小平创大业 改革开放集大成  循循善诱启心智 范读引领唤童声  深入浅出创意境 把准基调情意真    (周丽娟 安徽省滁州市天长第一小学优秀青年教师)    多种感官练背讲  ——评贾海燕教《梅兰芳学艺》    京剧大师梅兰芳 从小学艺心苦良  紧盯注视练眼力 勤能补拙寒梅香  披沙拣金字词句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苏教版低年级语文教材中识字安排的是词串,教学该如何进行呢?  [片段一]  师:小朋友们,现在是什么季节了?  生:春天。  师:你们怎么知道的?  生:我发现图上的小草发芽了。  生:我看到柳树长出了小芽苞。
期刊
去年,我接手的这班学生是从村校撤并整合起来的,虽然是五年级的学生,但阅读水平参差不齐,如何引导他们进行课外阅读?这时,无意间上了一节“让我们走进名著”的教学,我看到学生们兴趣高涨,眼前一下子亮了起来:我何不顺着他们的兴趣,引导他们阅读名著呢,于是,我和学生一起走进了名著。  一、 切入主题  围绕本单元的主题,我首先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名著。名著就是指传统的、具有权威性的、能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人生观、
期刊
《记金华的双龙洞》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游记,文章记叙了叶老游览金华双龙洞的经过,一份品赏大自然的情趣跃然纸上,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在文字间荡漾。有位老师引导学生读“在洞里走了一转,觉得内洞比外洞大得多,大概有十来进房子那么大”这一段文字时,有学生问十来进房子有多大,老师随口回答有十间房子那么大。十来进房子有多大?真的如老师所说的那样大?显然答案是错误的。这里的“进”不是“间”的意思。据资料,认为“一进”
期刊
我们在实践中强调单元导读课的整体感和结构感,注重以整体性和关联性为特征的“类结构”教学的探索,从而培养学生在整体视野观照下学习,类比式地迁移运用内容结构、方法结构、过程结构的学习能力。现以苏教版五上第六单元名人故事类单元导读为例,谈导读课中“类结构”教学的有效推进策略。  一、 在预习反馈中实现类积累  五年级的学生虽已具备了一定的预习能力,但他们类积累的意识还不强,还没有形成将积累的人物、词句与
期刊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祁黄羊》是一个历史故事,讲了春秋时代晋国的中军尉祁黄羊让位荐贤的事,塑造了一个做事出以公心,行事光明磊落的人物形象。在教学时,宜立足“简洁”,引导学生在理解、表达上获得丰富的体验和实在的发展。    一读:简洁的文章结构、丰满的情节表现  本文故事性强,情节简单,学生不难读懂。在初读后,教者可引导学生把握结构出发,“庖丁解牛”般层层深入,直至面对文章表情达意的“细微之处”,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