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晓话:孙云晓专栏

来源 :中华家教·幼儿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bin_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理研究表明,4岁是培养孩子乐观品质的最佳时期。对于孩子来说,与乐观相关的心理素质包括:能够依赖想象力和对未来的展望,忍受眼前的不适应;听得懂和相信大人的劝告,调整自己的需要……
  在日常生活中,一件很小的事情就可能挫败孩子的自信心,让他情绪低落,甚至悲观失望。例如,孩子的求知欲很强,遇到新奇的事物和活动就想探个究竟,却无奈基本知识和技能以及生活经验不足,不能熟练地操作玩具和游戏,于是产生挫折感。在此,建议家长从以下方面对孩子进行培养。
  
  综合提升孩子应对困境的能力
  
  很多情况下孩子是因缺乏经验和技能而失望、泄气,对此家长有针对性地培养技能即可。当然这里不包括太“专业化”的专门技能训练,而是指孩子平常遇到的生活、游戏和社交等普通技能,因为单项技能训练并不能让孩子应对复杂多变的困境。
  
  多鼓励、少训斥
  
  看到孩子因遭遇困难而沮丧,家长往往会要么代替孩子完成任务,要么完全迁就孩子放弃努力,有的家长则厉声批评孩子甚至体罚,这两种极端行为都使孩子无法形成自信和乐观。正确的做法是提供鼓励的话语和一点点的技术支持,鼓励孩子坚持到底,让孩子体验经过努力克服困难后带来的成就感。
  
  不向孩子宣泄“垃圾情绪”
  
  有的家长在外面受了“窝囊气”,回来便对孩子发“无名火”。这种情况特别容易打击孩子的自信和乐观,因为孩子会把家长的恼火归咎为自己的错误,但他又不知道自己错在哪儿,于是只好全盘否定自己。长久下去容易让孩子自责、退缩,并蔓延为隐约却牢固的消极心理氛围,淹没孩子乐观的笑容。因此,家长在遭遇困难时能否乐观面对,对培养孩子的乐观品质至关重要。
  
  勿对孩子控制过严
  
  作为家长,当然不能对孩子不加管教、听之任之,但是控制过严又可能压制孩子天真烂漫的童心,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产生消极作用。不妨让孩子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拥有不同的选择权。只有从小能享受选择权的孩子,才能感到真正意义上的快乐和自在。
  
  鼓励孩子多交朋友
  
  不善交际的孩子大多性格抑郁,因为时时可能遭受孤独的煎熬,享受不到友情的温暖。不妨鼓励孩子多交朋友,特别是同龄朋友。本身性格内向、抑郁的孩子更需要多交一些开朗乐观的朋友。
  
  教会孩子与人融洽相处
  
  能和他人融洽相处者的内心世界较为光明美好。父母不妨带孩子接触不同年龄、性别、性格、职业和社会地位的人,让他们学会和不同类型的人融洽相处。当然,孩子首先得学会跟父母和兄弟姐妹融洽相处,跟亲戚朋友融洽相处。此外,家长自己应与他人相处融洽,做到热情真诚待人,不势利卑下,不在背后随意议论别人,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
  
  避免奢华的物质生活
  
  物质生活的奢华会使孩子产生一种贪得无厌心理,而对物质的追求往往又难以获得自我满足,这就是为何贪婪者大多并不快乐的根本原因。相反,那些过着简单生活的孩子,往往只要得到一件玩具,就会玩得十分高兴。
  
  让孩子爱好广泛
  
  一个孩子如果仅有一种爱好,就很难保持长久的快乐感觉。试想:只爱看电视的孩子一旦晚上没有合适的节目时,心头必然会郁郁寡欢。相反,如果孩子爱读书或做游戏,那么当他看不成电视时同样也可以乐在其中。
  
  引导孩子学会摆脱困境
  
  即便是天性乐观的人也不可能事事称心如意,也不可能“永远快乐”。父母最好在孩子很小时就着意培养他们应付困境、逆境的能力。要是孩子一时还无法摆脱困境,还可以教育孩子学会忍耐,或寻求另外的精神寄托,如参加运动、听音乐等等。
  
  拥有适度的自信
  
  拥有自信与快乐性格的形成息息相关。对一个因智力或能力有限而充满自卑的孩子,家长务必要发现其长处使之发扬光大,并审时度势地多作表扬和鼓励。来自家长和亲友的正面肯定无疑有助于孩子克服自卑、树立自信。
  
  创建快乐的家庭气氛
  
  家庭的气氛、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孩子性格的形成。研究表明,孩子在呀呀学语之前就能感觉到周围的情绪和氛围,尽管当时他还不能用语言来表达。可以想见,一个充满了敌意甚至暴力的家庭,绝对培养不出开朗乐观的孩子。
  责编 林楠
其他文献
《三字经》是我国古代儿童的识字课本,是中国传统的儿童启蒙读物,其开篇之首的“人之初,性本善”这六个字,绝大多数中国人都能脱口而出。这句话单从字面意思可以理解为:人出生时,天性原本就是善的。  然而,根据长期的生活观察,我得出一个论点,即:人之初,性本私。比如:孩子一出娘胎,就成了一个独立的个体。虽然他不会说话,却会用哭来表达自己的各种需求,来赢得他人的关注。孩子在哭的时候,不会考虑现在是白天,还是
期刊
每个孩子都是提问题的专家,尤其是4至6岁的孩子。因此,怎样科学地回答孩子的提问,也许是家长都在面对的一个棘手问题。孩子的提问,是他们好奇心和求知欲的最好表征,也是他们获取知识的最主动、最有效的时刻,更是家长对孩子施加教育影响的最好时机。那么,怎样科学地回答孩子的提问呢?  第一、孩子提出的试探性问题和认识新事物的问题,家长一般都应予以直接回答。除非家长自己也不知道,如果家长真的不知道,就要及时想办
期刊
现象    圆圆上中班了,干什么都慢吞吞的。吃饭比别人慢,穿衣服比别人慢……做游戏时,其他小朋友都兴高采烈的,唯独他慢吞吞的,圆圆的爸爸妈妈都是干脆利落的人,为什么圆圆老是慢几拍呢?    寻根究源    有的孩子做事老是温吞水似的,可能是受先天气质的影响。黏液质的孩子情绪不易外露,做事比较仔细,动作缓慢,缺乏一定的灵活性。  孩子年龄较小,神经、肌肉运动尚不协调,特别是小肌肉运动还不灵活,难免会
期刊
夏天,炎热、多雨和潮湿给了蚊子良好的孳生环境,是蚊子大量繁殖的季节。蚊子叮咬不仅会让孩子娇嫩的皮肤过敏,出现红肿、瘙痒、疼痛等不适,更重要的是会传染多种传染病,如乙型脑炎、登革热、疟疾和丝虫病等,严重影响孩子健康。所以防治蚊子的骚扰、叮咬以及虫媒传染病,在夏季显得尤为重要。    被蚊子叮咬后的处理    孩子被蚊子叮咬常会引起皮炎,出现丘疹或瘀点,也可能出现疱疹;皮肤损害之处中央可找到刺吮点,为
期刊
3至5岁是孩子逐步开始掌握数学概念、进行抽象运算及综合数学能力开始形成的关键时期,根据这个时期孩子的特点不失时机地发展孩子的数学思维能力,将会对孩子的智能发展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日常生活中,发展孩子数学智能的机会有很多,只要你愿意做一个有心的家长,不论是和孩子一起用餐,还是带孩子外出,都可以随时随地对孩子进行引导,启发孩子对数的认识和理解。下面介绍几个居家生活游戏,供您参考。    数一数  
期刊
李大钊(1889-1927),字守常,河北乐亭人,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他幼年就丧失父母,孤苦伶仃,全靠祖父李如珍抚养。  李如珍是一个读书人,青年时闯过关东,很有见识。他具有爱国心,不满清朝的腐败和帝国主义的侵略,且为人正直、乐于助人,深受乡民尊敬。李大钊幼年时颇受祖父影响;成年后,李大钊对祖父的教育也一直永志不忘。  李大钊出生时,李如珍已经六十
期刊
儿童心理学认为,0至4岁是个体秩序感发生、发展的敏感期,抓住这一时期进行培养,孩子到6岁以后,就容易表现出自如与和谐。这个暑期,家长可以从生活中的小事开始,让孩子做事情越来越有条理:  穿衣脱衣学先后。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家长就可以通过游戏来帮助他分辨什么是先、什么是后,让孩子寻找出一种自我顺序感。比如把为孩子穿衣、脱衣的全过程用照片的形式记录下来,贴在醒目的地方,还可以将穿衣脱衣的顺序编成儿歌,录
期刊
从前,我不太会主动地要求孩子认字写字,认为学习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以我小时候的模式,是进入小学后才开始学习汉语拼音的。所以,对孩子,我一直不会要求他坐下来好好写写数字,认认生字。直到幼儿园老师来家访之后,我才渐渐改变观念。  我孩子石小跳的老师也是一个四岁孩子的妈妈,所以我在与她的交流上,比较能产生共鸣。她赞同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但现今小学的教学压力也是显而易见的。与其将来孩子“跟不上”,不如现
期刊
父母为何犯了难    大人自以为能探究孩子的内心,其实孩子才是揣摩大人心思的高手。再多玩一次滑梯,再多看一会儿电视,再多玩一次游戏,再多听一个睡前故事……类似这样“没完没了”的央求常常让父母难以应对。  父母不愿意总扫孩子的兴,更不希望成为孩子眼中的“大恶人”。但是,我们得让孩子知道凡事都有节制,必须遵守一定的规则,不能没完没了地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可是许多家长发现,经过种种努力后,自己总是事倍功半
期刊
学龄前阶段是孩子成长发育的黄金时期。这期间,孩子身体的各项指标在不断地发展,各种能力和习惯也都在看似无忧无虑的日常生活中不断形成和完善;家长们更是怀着满心的爱意和美好的期望,丝毫不敢懈怠,以便让孩子的童年不留下遗憾,让孩子的未来更加美好……所以,安排和筹划孩子学龄前阶段的生活,让孩子做哪些事情,培养孩子哪些能力和素质就显得尤为重要!  家长热谈:入学前,应让孩子做哪些事?  在家长眼中,有哪些事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