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人们在从事任何一项工作时都离不开心理活动,学习更是。音乐属于比较抽象的艺术学科,因此音乐教学本来就具有一定的难度,而从学习音乐者的心理活动出发,可以降低音乐教学的难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音乐学习心理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内心所产生的意识反映,本文对学生学习音乐时的心理活动进行了研究,进而为高校音乐教学提出了有效建议。
【关键词】:学习心理,高校音乐教学,方法探究
音乐教学是一项比较抽象的教学活动,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活动有很大关系,教师应该对学生学习音乐时的心理规律进行研究,然后根据学生的学习心理更好地教学,最终实现通过音乐教学培养有生命力和活力的学生的教学目标。
1、学生音乐学习的心理状况
1.1兴趣是学习的重要动力
根据心理学理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才能乐意地学、高效率地学,才能在轻松欢快的学习氛围中完成学习任务。可见兴趣在学习过程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对于音乐这种艺术学科更是如此。科学表明,兴趣是可以后天培养的,那么在音乐教学中兴趣是怎样产生的呢?是学生在追求音乐美的过程中产生的,是学生在攻克音乐难题的过程中产生的,也是学生在探索和创造的过程中产生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意识,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1.2感知是音乐學习过程中的重要心理活动
所谓感知,是指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对音乐认知活动的初级形式,是对音乐的旋律、节奏等音乐语言的最初反映,例如教师在弹奏一首曲子时,这首曲子的旋律通过听觉中枢传达到人脑,即曲子发出的声波刺激了学生的耳膜,这种刺激沿着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高级中枢,使学生不但能分辨曲调和旋律、力度,还能在此基础上,对这首曲子产生一个概括性的感性认识,而使这些旋律和音符成为一个完整的艺术综合体,从而对曲子的风格和所表达的情感有一个大致的认识。
1.3学生存在个性差异和学习阶段性
每一个学习音乐的学者都会在心理、个性等方面有所差异,因此,要求学生有一致的接受能力是不太切合实际的。因此,在进行音乐教学时,要注重每个人的个性,因材施教。初始阶段:学生在学习唱歌、发声的动作时,内抑制过程还没有建立,神经处于泛化状态,由于神经的扩散,很容易使得多余的肌肉参与到发声活动,从而产生多余的动作和声音。这个阶段主要的外在表现是发声、呼吸动作呆板,发声时间和空间不准确。第二阶段,发声、呼吸状况逐渐良好,歌唱器官感受性逐步增强,唱歌状态基本形成。第三阶段:各个发生动作联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学生将注意力转移到处理作品上,此时学生能够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歌唱技巧高度成熟。
1.4学习音乐过程中的基本心理活动
概括上讲有三大过程学习音乐的心理活动:认识、情感和意志。音乐的认识过程是由感觉到心理的一个过程,包括音乐感觉、音乐知觉、音乐记忆、音乐想象和音乐思维等具体的心理活动。这些音乐认识是感受音乐最基础的心理活动,也能够反映出一个学者的对音乐的掌握能力和掌握程度。音乐情感是学习音乐过程中的重要内容,这种情感可以帮助学生学习音乐,是学习中的动力。音乐意志是学习过程中克服遇到困难以实现自身目标的心理过程。在学习过程中,强烈的音乐意志能够保证学习的任务和质量,能够克服学习过程中的内忧外患,在音乐学习中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2、基于学生心理对音乐教学的改革
2.1以学生为教学主体
现代的教学理念在发生着急剧的转变,现代教育模式中,主体教育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的理念。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为课堂主体,这种教育模式虽然有利于传授知识,但是却影响了学生的创造性。主体教育的建立和提出,是为了实施开放性的音乐教学,建立和谐、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有助于提高音乐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忽视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课堂主体进行教学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差异,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由传统的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有利于学生创造性发展。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创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通过探究式学习或小组探讨模式把课堂主导权让给学生,以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学习能力。在教育中要适当的设计各种活动,并在活动中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主动性,这不仅是教育模式的一种大胆的进步,也是对教师主宰课堂的挑战,将极大的解放学生的思想方式,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
2.2实施开放性音乐教学,激起学生学习兴趣
传统音乐教学模式为封闭性教学,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也不利于学生的思维拓展。封闭式的教学模式使音乐课堂变得死气沉沉,教师在课堂上只是单方面“表演”,一味地把理论知识灌输给学生,而开放式教学通过开放性的教材和课堂丰富了教学内容,活跃了课堂氛围,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在引进开放式教学模式时,要注重完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小组合作中锻炼学生的协调合作能力,在个人单独演奏中彰显学生的个人独特性。
2.3注重学生的心理方面的教学
心理教学,就是关注学生的心理活动,对学生学习和生活上的心理困扰及时进行疏导,这便要求教师在平常工作中注意观察学生的情绪波动,课下找学生聊天沟通,进而对每一位学生的个性特点、学习进度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进而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心理活动规律。例如在钢琴曲的演奏中,学生会因为多次演练而导致心理上的厌倦,对钢琴曲的情感表达每况愈下,这时教师要充分理解,只要求学生在此阶段练好基本功即可,逐步加深对曲子情感的领悟与表达。
2.4注重心理指导
近些年的数据显示,进入高校的学生在从前没有接触专业音乐教育的学生占大多数,所以,这些学生在演唱时比较随心所欲,由于不懂演唱技巧,所以不会被所谓的方法所束缚,他们的歌声中带有着强烈的个人感情色彩,并由此产生兴奋的一面,这是他们敢于在人前表演的一种动力。虽然这种演唱方式缺乏技巧,对学生的天赋要求较高,且在边沿的表现力等方面有所欠缺,但是其心理素质实在正常的。但是这些学生在进行了学校的正式的教学训练后,往往会在唱歌上产生一种自我否定的心情,经常被技巧困扰,在心理上产生了不同程度上的损伤,这些心理细节是正常的,随着唱歌技巧的提升,心理阴影的面积也会逐渐减小。另外,唱歌是一个注重技巧的活动,离开了技巧的音乐便失去了被欣赏的价值,因此,对于技巧的联系并不能放松。唱歌如此,乐器亦然,拿钢琴演奏为例,如果心理因素炒货生理因素,外在表现在上课时能够听懂老师的授课,但是在弹琴时的两手却跟不上,会使得学生的信心不断下,因此,为了弥补上述缺陷,就必须做好心理工作的引导和教育,学生要在课下做好课程的练习工作,使得心理和生理协调发展。
3、结语
心理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了解到心理教学的重要性,普通高校的音乐教学就要贯彻新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心理活动,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充满生命力和活力的高素质学生。
参考文献:
[1]尹诗睿.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模式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亚太教育. 2016 (27) :127
[2]李济彤.高校音乐学专业钢琴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探究[J].艺术教育.2016 (03) :77
[3]刘溪,于晗.基于音乐人类学的普通高校《音乐鉴赏》课程教学探究[J].北方音乐.2015 (23) :121
[4]李婧.基于学生心理诉求的中学音乐欣赏教学研究[J].当代教研论丛.2016 (2)
【关键词】:学习心理,高校音乐教学,方法探究
音乐教学是一项比较抽象的教学活动,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活动有很大关系,教师应该对学生学习音乐时的心理规律进行研究,然后根据学生的学习心理更好地教学,最终实现通过音乐教学培养有生命力和活力的学生的教学目标。
1、学生音乐学习的心理状况
1.1兴趣是学习的重要动力
根据心理学理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才能乐意地学、高效率地学,才能在轻松欢快的学习氛围中完成学习任务。可见兴趣在学习过程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对于音乐这种艺术学科更是如此。科学表明,兴趣是可以后天培养的,那么在音乐教学中兴趣是怎样产生的呢?是学生在追求音乐美的过程中产生的,是学生在攻克音乐难题的过程中产生的,也是学生在探索和创造的过程中产生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意识,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1.2感知是音乐學习过程中的重要心理活动
所谓感知,是指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对音乐认知活动的初级形式,是对音乐的旋律、节奏等音乐语言的最初反映,例如教师在弹奏一首曲子时,这首曲子的旋律通过听觉中枢传达到人脑,即曲子发出的声波刺激了学生的耳膜,这种刺激沿着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高级中枢,使学生不但能分辨曲调和旋律、力度,还能在此基础上,对这首曲子产生一个概括性的感性认识,而使这些旋律和音符成为一个完整的艺术综合体,从而对曲子的风格和所表达的情感有一个大致的认识。
1.3学生存在个性差异和学习阶段性
每一个学习音乐的学者都会在心理、个性等方面有所差异,因此,要求学生有一致的接受能力是不太切合实际的。因此,在进行音乐教学时,要注重每个人的个性,因材施教。初始阶段:学生在学习唱歌、发声的动作时,内抑制过程还没有建立,神经处于泛化状态,由于神经的扩散,很容易使得多余的肌肉参与到发声活动,从而产生多余的动作和声音。这个阶段主要的外在表现是发声、呼吸动作呆板,发声时间和空间不准确。第二阶段,发声、呼吸状况逐渐良好,歌唱器官感受性逐步增强,唱歌状态基本形成。第三阶段:各个发生动作联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学生将注意力转移到处理作品上,此时学生能够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歌唱技巧高度成熟。
1.4学习音乐过程中的基本心理活动
概括上讲有三大过程学习音乐的心理活动:认识、情感和意志。音乐的认识过程是由感觉到心理的一个过程,包括音乐感觉、音乐知觉、音乐记忆、音乐想象和音乐思维等具体的心理活动。这些音乐认识是感受音乐最基础的心理活动,也能够反映出一个学者的对音乐的掌握能力和掌握程度。音乐情感是学习音乐过程中的重要内容,这种情感可以帮助学生学习音乐,是学习中的动力。音乐意志是学习过程中克服遇到困难以实现自身目标的心理过程。在学习过程中,强烈的音乐意志能够保证学习的任务和质量,能够克服学习过程中的内忧外患,在音乐学习中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2、基于学生心理对音乐教学的改革
2.1以学生为教学主体
现代的教学理念在发生着急剧的转变,现代教育模式中,主体教育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的理念。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为课堂主体,这种教育模式虽然有利于传授知识,但是却影响了学生的创造性。主体教育的建立和提出,是为了实施开放性的音乐教学,建立和谐、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有助于提高音乐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忽视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课堂主体进行教学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差异,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由传统的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有利于学生创造性发展。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创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通过探究式学习或小组探讨模式把课堂主导权让给学生,以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学习能力。在教育中要适当的设计各种活动,并在活动中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主动性,这不仅是教育模式的一种大胆的进步,也是对教师主宰课堂的挑战,将极大的解放学生的思想方式,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
2.2实施开放性音乐教学,激起学生学习兴趣
传统音乐教学模式为封闭性教学,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也不利于学生的思维拓展。封闭式的教学模式使音乐课堂变得死气沉沉,教师在课堂上只是单方面“表演”,一味地把理论知识灌输给学生,而开放式教学通过开放性的教材和课堂丰富了教学内容,活跃了课堂氛围,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在引进开放式教学模式时,要注重完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小组合作中锻炼学生的协调合作能力,在个人单独演奏中彰显学生的个人独特性。
2.3注重学生的心理方面的教学
心理教学,就是关注学生的心理活动,对学生学习和生活上的心理困扰及时进行疏导,这便要求教师在平常工作中注意观察学生的情绪波动,课下找学生聊天沟通,进而对每一位学生的个性特点、学习进度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进而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心理活动规律。例如在钢琴曲的演奏中,学生会因为多次演练而导致心理上的厌倦,对钢琴曲的情感表达每况愈下,这时教师要充分理解,只要求学生在此阶段练好基本功即可,逐步加深对曲子情感的领悟与表达。
2.4注重心理指导
近些年的数据显示,进入高校的学生在从前没有接触专业音乐教育的学生占大多数,所以,这些学生在演唱时比较随心所欲,由于不懂演唱技巧,所以不会被所谓的方法所束缚,他们的歌声中带有着强烈的个人感情色彩,并由此产生兴奋的一面,这是他们敢于在人前表演的一种动力。虽然这种演唱方式缺乏技巧,对学生的天赋要求较高,且在边沿的表现力等方面有所欠缺,但是其心理素质实在正常的。但是这些学生在进行了学校的正式的教学训练后,往往会在唱歌上产生一种自我否定的心情,经常被技巧困扰,在心理上产生了不同程度上的损伤,这些心理细节是正常的,随着唱歌技巧的提升,心理阴影的面积也会逐渐减小。另外,唱歌是一个注重技巧的活动,离开了技巧的音乐便失去了被欣赏的价值,因此,对于技巧的联系并不能放松。唱歌如此,乐器亦然,拿钢琴演奏为例,如果心理因素炒货生理因素,外在表现在上课时能够听懂老师的授课,但是在弹琴时的两手却跟不上,会使得学生的信心不断下,因此,为了弥补上述缺陷,就必须做好心理工作的引导和教育,学生要在课下做好课程的练习工作,使得心理和生理协调发展。
3、结语
心理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了解到心理教学的重要性,普通高校的音乐教学就要贯彻新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心理活动,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充满生命力和活力的高素质学生。
参考文献:
[1]尹诗睿.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模式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亚太教育. 2016 (27) :127
[2]李济彤.高校音乐学专业钢琴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探究[J].艺术教育.2016 (03) :77
[3]刘溪,于晗.基于音乐人类学的普通高校《音乐鉴赏》课程教学探究[J].北方音乐.2015 (23) :121
[4]李婧.基于学生心理诉求的中学音乐欣赏教学研究[J].当代教研论丛.2016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