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评价促进发展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erkanggg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综观近几年的小学语文试卷,很多试题充分体现了“珍视学生个人体验,全面检测阅读能力”的新理念:开放化的试题,必然产生个性化的解答。在一线集中阅卷中,我们往往会有这样的困惑:同一个答案,不同的阅卷者会有不同的见解;同一份试卷,不同的阅卷组会给出不同的分数。这里有多方面的因素:可能因为试题本身解读的多元性、解答的灵活性,可能因为阅卷者本身的语文素养、个人对试题及阅卷标准的解读,当然,也可能与阅卷者的评价指导思想有关。不管怎样,如果我们能够坚持正确的、科学的评价观,那么,就不会使我们的评价因为阅卷者的个人因素而产生太大的偏差,才会从真正意义上实现有效评价的核心理念: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不被“教参”束缚手脚
  
  阅卷现场
  试题: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建筑大师格罗培斯设计的路径因为_______、_________,被评为世界最佳设计。
  ——《最佳路径》(四年级试题)
  “阅卷说明”上的答案要点是:“给人自由,任其选择。”
  学生的答案大概有三类:
  1 围绕“有宽有窄,优雅自然”这个要点来答题。
  2 围绕“给人自由,任其选择”这个要点来答题。
  3 围绕“有宽有窄,优雅自然;给人自由,任其选择”这个要点来答题。
  部分教师的声音:三种答案都给分,因为教参上明明白白地写着这条路径的特点是:“有宽有窄,优雅自然;给人自由,任其选择。”现在试卷上只画了两条线,学生不好写,当然三种答案都正确。
  阅卷组长的应答:教参上说的是这条路径的特点,而这道题要求回答的是这条路径被评为世界最佳设计的原因。很多路都是“有宽有窄,优雅自然”,为什么单单建筑大师格罗培斯设计的路径被评为最佳路径呢?显然,这不是主要的原因,其主要原因是因为此路径具有独特的一面:给人自由、任其选择,因此才被评为最佳路径。
  部分老师的声音:上课的时候已经把“教参”上的答案抄给学生了,这样评分的话会全军覆没的。
  当时我的直觉:原来都是依赖“教参”惹的祸。
  阅卷现场采取的措施及理由
  围绕“有宽有窄,优雅自然”这个要点答题的一律不得分。理由:这不是建筑大师格罗培斯设计的路径被评为最佳路径根本原因。
  围绕“有宽有窄,优雅自然;给人自由,任其选择”这个要点答题的也不得分。理由:学生写出的是老师抄给的答案,没有自己的思维过程,如果给分的话,将是对教师把所谓的“标准答案”抄给学生的一种鼓励。
  围绕“给人自由,任其选择”这个要点答题,语言表述正确可以得满分;特别强调语言表述不求统一。
  感言
  开放性试题要实施“有效评价”,要求我们所有的教学工作者必须正确对待教参。“教参”,即“教学参考用书”。也许,长期以来,老师习惯了教参至上,于是,我们发现这样的现象:教学中,尽管大家倡导探究性的学习,也赞赏个性化的见解,可为了考试时的“万无一失”,有的老师仍然要视教参为“尚方宝剑”,把教参上的参考性的解读一字不漏地照抄给学生。并嘱咐学生“相信教参,没错的”;命题中,为了考出所谓的深度。为了有个所谓的尺度,有的老师敬若神明地把教参上的内容字斟句酌,并选出那些不为人注意的细枝末节、片言只语,堂而皇之地出在试卷上,考查教师对教参内容的阅读熟悉程度、考查学生对教参结论的记忆熟悉程度;阅卷中,当面对一道试题莫衷一是时,最终一锤定音的,往往是这样的一句权威:“教参上是这么说的!”
  这种唯“教参”至上、唯“教参”是从的态度,容易造成教学的模式化,机械而毫无生气,造成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迟缓甚至停滞,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将会缺失殆尽。阅读能力的提高也会成为一句空话。
  那么,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如何对待教参的呢?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的备课经验给了我们一定的启示。孙双金说,他每备一节课,必把教参搁在一边,先独立备课,然后再参考教参,进行必要的增删削减。他的做法告诉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充分相信自己的悟性、体现自己的个性、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又要充分吸取教参的营养。“我”和教参应该是一种平等的合作关系。“我”通过教参,与它背后的专家、名师进行无拘无束的对话交流。只有在对话、思考中完成的对教学过程的构建,才是既规范的而又富于个性的教学设计;也只有依此实施的教学,才最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二、不以成人标准衡量
  
  阅卷现场
  试题:这是一枚邮票,从邮票图案小藏羚羊的眼神中,我读出了许多:
  读出了_____、__________。
  读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还读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
  (六年级语文毕业试题)
  “阅卷说明”上的答题角度:
  角度一:对伤害动物者的控诉(哀怨、愤怒……);角度二:对保护动物者的感谢;角度三: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角度四:对保护生态平衡的呼唤……
  部分阅卷教师的声音:三条横线的答案应集中围绕其中的某一个角度展开,这样才能保证这三个内容之间的逻辑联系。
  阅卷组长的应答: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由于孩子们生活的社会背景、已有的知识基础和思维方式等诸方面的差异,看图以后所读出的画面的内涵也有所不同。有些孩子能从几个方面去思考,有些孩子只能读出其中的一个内容,你说哪些孩子的思维更正确一些?
  部分阅卷教师的声音:只能读出其中一个内容的孩子,他们所解答的内容肯定会围绕其中的某一个角度展开;而从多角度思考的话,肯定会从不同的角度来解答。确实,很难说哪个更正确一些。
  阅卷现场采取的措施及理由:
  三条横线上的内容,不管学生从哪个角度进行表达。只要每条横线上的内容符合图意,语句通顺,没有错别字。均给满分。理由一:不管是从哪个角度解答的孩子,他们都不会像成人一样考虑到内在的逻辑关系;理由二:这是阅读能力测试,测试的落脚点是语言表达的能力,所表达的内容只要无科学性错误,其他的应从语言的角度去评判。
  感言
  开放性试题要实施“有效评价”,要求我们语文教师正确把握阅卷尺度,不能只从教师专业的眼光去审视。更重要的是从孩子的视角去设身处地地解读试题,然后进行阅卷评分。
  这不由得让我联想到语文教学最重要的环节——解读文本。有人说,教师解读教材要用成人鉴赏的眼光,站在文学与哲学的高度去解读课文;有人说。解读课文还要有教师专业的眼光,以一个教师的视野和责任来审视教材,发掘教材的教学价值。但从我们教学对象来说,我们还要有儿童的眼光,用一颗童心,以孩子的视角、生活去解读课文,依据不同学段设计“三维目再来反思我们的语文课堂,经常看到老师们设计一个又一个精妙的问题,逼着学生走入自己的预设。实现课堂的精彩。当我们为教师精妙设计而喝彩的时候, 我们何曾想到,课堂的主人——儿童,在这个过程中获得了什么?这样的设计,符合儿童的心智发展吗?能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吗?孩子们能感受到生命拔节的快乐吗?
  我们每个语文教师都应该尊重儿童,尊重儿童的个性,并从儿童发展的视角来观照我们的教学,这是改造我们语文课堂的起点。
  
  三、不被主观意识左右
  
  阅卷现场
  试题:阅读下列古文名句。答题。
  ①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②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注释]①罔:蒙蔽,欺骗。②殆:危险。③过:过失。
  这两句话中的“子”是指_________(填人名),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我知道“___________”这句话也是他说的。
  一位教师在阅卷时问道:“‘愿乘风破万里浪甘面壁读十年书’这句话是孔子说的吗?”
  轻轻的应和声:“自己看着办吧,你认为是的就给分吧!”“这类答案只能跟着感觉走了!”“总不能带本《论语》来阅卷吧。”
  阅卷组长所采取的应急措施
  首先运用孔子的三句话表明自己的观点:“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不耻下问。”然后运用这几句话来诠释自己的观点,要求阅卷教师在碰到这类自己也拿不定的答案时,不能凭主观想象来判定正误,可以请教我们身边的老师:《论语》文字稿、电子稿、同组的阅卷老师。这样的做法才是最明智的。接着马上以最快的速度借来笔记本电脑、《论语全集》。
  感言
  开放性试题要实施“有效评价”,要求我们教师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阅卷中,我们的老师碰到类似的开放性试题,不能凭着自己的主观意识来判定答案的正误,更不能因为自己知识的疏漏而误批。
  记得有一次,一所中心小学的语文老师非常气愤地把一沓试卷抱到我们教研室,告诉我:这是他们自己乡里组织的二年级语文调研测试试卷,其中有一道题目是要求学生照样子写两个自己所知道的我国的民族名称,有些孩子写上自己的民族名称,例如“白族”、“独龙族”、“水族”等等,结果被乡里的阅卷老师判了“死刑”,而课文中出现过的“维吾尔族”、“藏族”、“傣族”等等都打上了鲜红的钩。
  这样会误导我们的老师,让老师把学生引向一个怪圈:一些关于积累的试题,尽量写书本上的内容。理由是如果写课外的,很有可能被一些孤陋寡闻的老师判决掉。久而久之,学生学习语文的目光会被囿于“语文书”这个狭小的范围里。这种怪现象与《语文课程标准》之“评价建议”中所提倡的“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查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更重要的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背道而驰。
  综上所述,在批阅小学语文开放性试题的时候,或抱牢教参上所谓的标准答案,或一味地以成人标准去衡量,或不以事实为根据、凭自己的主观意识去评判。都可能扼杀发展的个性,泯灭发展的活力,摧残发展的热情。因此,评价不仅不能等同于发展,而且可能妨碍和阻止发展,成为摧残、贬抑、泯灭学生发展的力量。我们在批阅开放性试题的时候要树立正确的评价观念。进行有效评价。有效评价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状态,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有效教学评价的根本任务。
其他文献
为了适应新时代的发展,深度学习愈加显得意义重大。截至目前,我国对于深度学习的研究还处于初期阶段。如此现状之下,美国学者莫妮卡·R.马丁内斯与丹尼斯·麦格拉思教授所著的《深度学习:批判性思维与自主性探究式学习》非常值得致力于这方面研究与实践的读者借鉴。  全书基于对美国公立教育中存在的单纯灌输知识而没有注重提升能力,缺乏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缺乏协作能力和社交能力,无法在完成高中學业后胜任大学学习,更
课本教材是小学生学习语文的主要信息源。细读文本与钻研教材间所存在的是“源”与“流”、“本”与“末”的紧密关联,本色语文教学在学生语文素养形成发展的过程中占据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文本细读,就是要求教师站在教师、学者与读者的立场,指导学生细腻深入地感知、阐释、品味文本。换言之,教师应当从“教”、“学”两方面来指导学生展开阅读训练,由浅入深地由字、词、句、段来解读和剖析言语材料,全面地展示教材文本所涉入的
《老王》这篇散文不长,一千多字,表面看来一望而知,不难抓住其基本精神。一个网友说:这篇散文“刻画了一个穷苦卑微但又心地善良,老实厚道的老王形象,表达了作者对老王那样的不幸者的关心、同情和尊重……蕴含着人道主义的精神。”这样的理解大致无错,但是更严密地审视起来,则有诸多不够准确之处。上海市一位很有头脑的教师就对“人道主义”的“同情”提出质疑,认为作者实际上流露出对小人物的居高临下的优越感。把这个问题
书名:走进高中语文教学现场  作者:吴冰沁,张志刚,孟祥英  出版单位: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年  ISBN:9787811191820  定价:18元  随着现代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不断提高,人们对高中语文教学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如何提高高中语文教学水平是诸多语文教育工作者都在深思的问题。吴冰沁、张志刚、孟祥英聯合编著的《走进高中语文教学现场》一书,通过生动鲜活的案例集中地探究
从《语文教学大纲》提出语文教学的“双基”。标准,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语文课程要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的要求,再到今天《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要逐步形成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发展目标,演绎了语文教育深入改革发展的历史,标志着语文教育不断总结实践经验
小说应该教什么?似乎早有定论。然而,随着现代小说观的逐渐成熟和“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要求进一步明确,小说阅读教学的核心价值与教学内容也有了相应调整。  一、小说阅读教学的核心价值  传统的小说阅读教学多在人物塑造、情节设置、环境描写、主题表达、语言妙用等方面确立核心价值,现代小说观和“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新理念要求丰富这些传统的教学价值。  1.现代小说观:文体逻辑的发展和小说阅读教学价值
从读书学习书中的语言到理解语言直到最后的运用语言,过程是漫长的。对小学生来说,在理解能力存在偏差的时候,如何让他们去芜存真地汲取语文的精华所在,需要教师的引导。这一切,最直接地表现在对文章的阅读理解上。下面,我想谈谈关于小学阅读教学的个人见解。    一、让幼儿学会识字,在小学低年级开始读文教学,使以往的“落后阅读”教育体制向“尽早阅读”教育体制的方向发展    识字是阅读和作文的基础。小学低年级
在我们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每个学期的最后几周是最忙碌的。教师们又是分类复习,又是系统复习,纷纷展开了“拉网式搜捕性”的题海操练,学生不甚其烦,效果也不好。这是因为在语文复习中,还存在着一些“旧貌”。    一、“旧貌”串串烧    1.语文复习“一刀切”,缺乏层次性  孩子是活生生的人,每个人都是“珍贵的独特的存在”。话是说得好,但做起来的时候,教师们往往会忘了这句话。为了便于布置、批改、讲评,教师
由于新课程改革实验的推动,一种新的教学形式也随之产生。即“开放式”教学。它作为一种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形式,已经越来越为大家所认同与采用。其中作文“开放式”教学更被大家所追求。但是。据目前的操作来看,似乎口号响,开头热,真正能拿出效果及一套完整的成功经验的不多。为什么呢?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对“开放式”教学的准备不足。由于准备不足。于是策略不够、措施不力、方法失当,效果也就不
【摘要】在统编教材“1 X”阅读教学中,学情分析应当贯穿教学始终,但目前教师不了解学情而直接上课的现象屡见不鲜,导致教学效率不高。本文从基于起点学情的教学设计、基于过程学情的阅读教学实施、基于结果学情的阅读教学评估三个维度,对“1 X”阅读教学进行初探。  【关键词】学情分析,“1 X”阅读教学,《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儒敏教授最早提出统编教材“1 X”的阅读教学方式,“1”即一篇文章,“X”即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