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生物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来源 :中外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bbieqz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学生物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如何在中学生物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摆在每个生物教师面前的课题,下面就创新能力的培养,谈谈我的体会和认识:
  
  一、增强实验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探索创新欲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同时也是学习成功的催化剂。兴趣是在一种好奇的情景和需要的基础上萌发的,并在实践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学生萌生创新意识和展开创新思维最原始、最直接、最强劲的动力。
  实验是学生探究自然科学知识的重要方法。实验以其丰富多彩的直观形象博得了学生的喜爱。探索性实验是激发学生求知心理,让学生参与重演科学事实的产生过程。教师如果能适时抓住学生的心理,创造实验教学的最佳情境,必将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兴趣。
  在平时的生物教学中我们发现,一个小实验就能把学生引入探索的情境。如:教学《叶的蒸腾作用时》时,教师首先演示实验现象,再介绍实验装置要求,然后问学生“干燥塑料袋里的水是从哪里来的?可能从下面的瓶里上去吗?可能从外界的空气中进去吗?那么,它是从哪里来的呢?”学生根据教师的提问,进行思考,做出大胆的猜想并回答,也就是开始了探索创新。这时学生探索创新的热情已经被激发起来,学生的注意力也会马上转移到教师的课题中来。
  鼓励学生设计趣味性实验:利用植物的向性运动原理,使幼苗的主根呈多种几何图形;根据光合作用原理在一片叶子上印出自己的头像。当有人问他们苦不苦时,他们却回答:“一点不苦,正相反,我很高兴,因为我有兴趣。”的确,兴趣能让学生废寝忘食。浓厚的兴趣,激发了探索的欲望和创新的动力。
  
  二、创设创新的情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谈到创新,学生往往有一种神秘感和可望不可及的惧怕心理,认为那是科学家的事,自己没有资格、也没有能力去创新。其实,人人都有创新的潜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地加以引导,就能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培养创新意识。
  创新从问题开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首先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无论是在课堂还是课后都要创设民主、和谐、平等和宽松的氛围与情境,自始至终鼓励学生不断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生在宽松的情境中敢疑、善疑和释疑。在质疑和释疑及设计实验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在生物实验中,为学生提供民主、宽松的氛围,激发学生的思维,尤其是发散思维与逆向思维,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心理素质,如不懈的进取精神,对现有知识的不满足,对已有结论的不轻信,富于好奇,善于幻想,勇于探索以及实事求是的态度,严谨细致的作风和坚忍不拔的意志都是极其可贵的。
  做无定法,但做可择法,亦可创法。学生可以对书本的实验操作过程提出问题,进行改革。要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就要鼓励学生多发问,让他们敢想、敢怀疑、敢问。即使某些问题是可笑的,某些发现是错误的,某些探索是失败的,教师也千万不要挖苦讽刺,而要从积极的方面加以鼓励,并帮助分析错误和失败的原因,使学生产生的创造火苗得以燃烧和发展,养成创造型人才的思维品质。在创设教育情境时,由教师创设情境,由教师或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使其处于强烈的求学心理状态,为下一步探究做准备。
  在实验课中,除必要的实验方法和步骤外,要尽量减少束缚性条件,鼓励学生大胆思考和尝试,并对自己的实验结果做出推测和解释。让学生亲自动手去做,动脑去想,然后发表他们的看法。最后教师在充分肯定每位学生实验成绩,包括探索精神的基础上,对其实验结果做出正确的分析总结。一般以问题为指导,引导学生去细心观察身边的事物,使学生观察时逐步提出设想,明确探索研究的方向,激发学生探索创新的热情。如:介绍种子萌发时,课前向学生提出问题:种子萌发时是否需要光和氧气?萌发是先发芽,还是先出根?学生平时没有注意这些现象,不清楚,便争论起来,谁也不服输。我趁热打铁,要学生回去设置几个种子萌发的对比实验,亲自动手做,并观察做好记录。看谁设置的实验最合理,结果最准确。学生都想争做最好,纷纷开动脑筋,积极思考问题。
  
  三、引导学生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能力
  
  探索创新能力的主要因素是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力。在活跃的思维下、认真地观察和积极的动手操作中,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了培养。观察力、想像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实质上也是一种智力,也就是说,探索创新活动总是同智力活动相联系的,并且要把各个因素协调起来,才能提高探索科学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需要教师在指导学生观察时传授好方法。如:《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一节中,学生在没有教师指导时,可能得出:“种子萌发需要水分、空气、温度”的结论,而忽略了“温度要适宜”。这时教师应及时引导学生把结论补充全面,最后总结出:“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是:空气、水分、适宜的温度”的正确结论。在《观察蚯蚓》的实验时,有一个学生提出:我带的蚯蚓没有环带,为什么?对此情形,教师应及时表扬这个学生观察仔细,善于发现问题,并要求全体学生仔细观察,是否是幼小的蚯蚓没有环带,而大的蚯蚓呢?最后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得出结论:成熟的蚯蚓才有环带。探索创新活动中还伴有动手操作,熟练、规范、正确的操作能保证探索活动的顺利进行。培养学生规范的操作能力十分重要,在实验教学中应注意下面几个步骤:⑴以规范的操作让学生模仿。初中学生刚接触生物实验,操作不熟练,特别需要教师耐心示范。在“显微镜的使用”实验中,特别需要教师耐心示范。开箱、取镜、安放、调试等操作,教师都要注意动作规范,观察物像时,物镜与标本的距离要做到心中有数,即使不看物镜也能熟练调焦。⑵提出问题,进行针对性训练。与显微镜相关的实验常因操作能力差而影响实验效果,为此,在实验教学时,采取提出问题进行针对性训练的方法。比如:“显微镜下只能看清一层植物细胞,如果叶片的横切片太厚,你能看清叶的构造吗?如果看不清怎么办?”这个问题在观察“叶片的结构”实验前提出,引导学生用双面刀片制作的切片应薄而透明,实验时学生能更好的观察叶片的结构。如:在《探究种子的成分》的实验中,让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实验仪器、药品和操作步骤以及实验方法,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动手进行实验操作,做好记录,进行探讨,最后引导学生总结出:种子的成分有淀粉、蛋白质、脂肪和水分、无机盐等。这样,不但增强了学生探索自然科学的兴趣,而且还提高了学生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领悟生物科学知识,学生探索自然科学的能力从而得到了提高。正如陶行知所说:“要创造,你在用脑的时候,同时用手实验;用手的时候,同时非用脑不可,手和脑在一起才是创造教育的开始;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
  实验中,只有不断“设疑—动手—观察—质疑—探索—讨论—解疑—结论”,才可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达到培养创造性人才的目的。
  总之,素质教育是主体性发展的教育,在教学的全过程表现为学生的主体作用要能充分发挥;教师在实验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观察、动手操作的基础上,积极主动地动手、动脑、观察、探索、分析、创新,自己概括归纳出结论,获得知识。
  在生物实验教学中只有深入持久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实现陶行知“处处是创造天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伟大理想,才能造就一批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全新型人才。
  (作者单位:410132湖南省长沙县黄兴镇福田中学)
其他文献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课堂情况、学生的心理状态和教学内容的不同,适时地提出经过精心设计、目的明确的问题,这对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和学好数学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在教育教学中,我听过许多教师的课,发现一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很快地使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和愉悦的心情从事学习,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就数学课堂教学中设疑的艺术谈谈自己的浅见:    一、教学要从矛盾开始    教学从矛盾开始就是从问
期刊
古典诗词体现了我国古文化的深厚积淀,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化教育最经典的材料,部分诗词还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学习古诗词是学生提高文化修养的需要,它能起到补充和丰富学生现代汉语水平的作用,对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大有裨益,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现谈谈古诗词教学管见:    一、情感激趣    人的情绪和情感是可以相互感染的。教学活动既是知识、信息的交流过程,又是教师、教材、学生间情感
期刊
教育是教师教,学生学的有机结合。以前是教师教为主,学生学为辅。社会上流传“轰轰烈烈的素质教育,扎扎实实的应试教育”。这是素质教育中一种名不符实的现象。现在的素质教育倡导教与学互动,且学优于教的概念是教学改革中的一大亮点。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结合素质教育,浅谈初中数学之教与学的关系,以求共同学习,一起提高。    首先是教    (九年义务教育初级中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对初中数学中的基础知识是这样确定
期刊
教师要有意识地安排学生做好笔记再整理,课堂笔记最好能在当天整理好。在整理过程中,要求学生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及时请教成绩好的同学或询问老师,也可以自己动手查阅参考资料,在整理中常常能产生新的体会,坚持当天问题,当天解决,不要拖延。这对教与学都是非常有利的。  教师要设计专门时间,引导学生及时搞好复习,增强笔记的利用率  有些学生的笔记,好比过期的期刊,时间一长就弃之一旁,没有发挥它应有的作用。教师在
期刊
一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与教学过程的设计有很大的关系,教学过程的设计是否新颖、合理、周密、重点是否突出,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因此,要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必须在教学过程上多下功夫。    一、新课导入    在导入新课时,应针对不同课时的内容和学生心理特点,灵活的采取不同的方式,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一开始就能兴趣浓厚的投入到本节课的学习中。例如在讲七年级数学《数据收集》一节时,可先用电
期刊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中,加强素质教育,发展非智力因素,大面积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已迫在眉睫。学生成才不仅要依赖于智力因素,同样也要依靠非智力因素。有人研究发现众多诺贝尔奖获得者少年时代的智商大多数不是高智商,而是中等或中上等智商。但这些创造性人才的非智力因素或创造性的人格却是十分惊人的。所以在初中阶段重视非智力因素就显得比较重要了。特别是普通中学更要如此,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
期刊
九年级英语复习已经接近尾声,而学生也跃跃欲试准备迎接中考。回顾一路走来的英语复习,发现很多不尽人意之处。  首先是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缺乏积极有效的师生互动。部分课时过于注重讲授,没有以精讲精练的原则正确处理好讲与练的关系,导致学与练不合拍。受时间限制,语法有时被束之高阁,练习不到位。课堂教学中学生被动参与,学生处于授之以鱼的状态。留给学生自疑,自悟的时间十分有限。对中考的研究不
期刊
【摘要】概念教学中启发学生揭示概念的本质,诱导学生进行反思,创设条件引导学生展开联想,辅导答疑促进学生独立思考。  【关键词】培养 学生 独立思考 能力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提高学生解题能力是数学教学中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独立思考是指人们在对事物既有认识的基础上对某个问题进行独创性思维活动。在数学教学中,它包括对数学概念、定理、公式、法则的理解能力,对数学命题、解题思路的分析能力,对证明过程、
期刊
从教以来,最令我头疼的就是作文教学了,无论你花多大功夫,总是收效甚微,用一个不恰当的词来形容那叫“枉自痴情”或是“自作多情”。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我们迎来了教学创新的春天,各种理论性的文章更是雨后的春笋,于是就想借助外界的先进的教学经验,来解除我心头的这个作文死结,我如饥似渴地查阅了网上的作文教学论文,诸子方家们见微知著的前瞻性理念确实使我茅塞顿开、叹为观止;其论也,必引古今而征中外,
期刊
【摘要】新课程实施已经五年有余,传统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课堂用语、评价模式已经不适应时代的需要,处在新旧变革时期的教师,仍然避免不了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导致教学效果不太理想。我在教学中大胆尝试使用新理念指导课堂教学,在短短的一学期里,经过期中检测,学生的英语成绩与以前比较有了明显的进步,这得益于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更坚定了自己课堂教学的信心,反思得失,总结经验,现谈几点自己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