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随:论杜甫七绝

来源 :醒狮国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per1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杜诗真是气象万千,不但伟大而且崇高。譬如唱戏,欢喜中有凄凉,凄凉中有安慰,情感复杂,不易表演,杜诗亦不好诗。今且说其七绝。
  盆景、园林、山水三者,盆景是模仿自然的艺术,不恶劣也不凡俗,可是太小。无论作什么皆应打倒恶劣与凡俗,常人皆以“雅”打倒,余以为应用“力”打倒。盆景太雅。园林亦为模仿自然之艺术,较盆景大,而究嫌匠气太重。真的山水当然大,而且不但可发现高尚的情趣,且可发现伟大的力量。此情趣与力量是在盆景、园林中找不到的。
  老杜诗苍苍茫茫之气,真是大地上的山水。常人读诗皆能看出其伟大的力量,而不能看出其高尚的情趣。
  “两个黄鹂鸣翠柳”(《绝句四首》之一)一绝,真是高尚伟大。
  首两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清洁,由清洁即可得高尚。
  后两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诗中有人,虽未明写,而曰窗、曰门,岂非人在其中矣?后两句代表心扉。在心扉关闭时,不容纳、或不发现高尚的情趣,伟大的力量。诗人将心扉打开,可自大自然中得到高尚伟大的情趣与力量。“窗含”、“门泊”,则是其心扉开矣。窗虽小,而含西岭千秋雪;船泊门前,常人看船皆是蠢然无灵性之一物,老杜则看船成一有人性之物,船中人即船中主脑,由西蜀到东吴,由东吴到西蜀。“窗含”一句是高尚的情趣,“门泊”一句是伟大的力量。后人皆以写实视此诗,实为象征且为老现。


  老杜诗中有力量,而非一时蛮力横劲。有的蛮横乃其病。其好诗有力而非散漫的、盲目的、浪费的。其力皆如水之拍堤,乃生之力,生之色彩。曰生之“色彩”而不曰形状者,色彩虽是外表,而此外表乃内外交融而透出的,色彩是活色,如花之红、柳之绿,是内在生命力之放射,不是从外涂上的。且其范围不是盆景、园林,而是大自然的山水。
  老杜论诗有《戏为六绝句》:
  王杨卢骆当时全,轻薄为文哂未休。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其一)
  才力应难跨数公,凡今谁是出群雄。
  或看翡翠兰苕上,未掣鲸鱼碧海中。(其四)
  虽曰“戏为”,亦严肃,所写乃诗之见解,可看出创作途径、批评态度。前首“江河”及次首“数公”皆指王杨卢骆。“翡翠兰苕上”,精致、美丽、干净,而没有力量;“掣鲸鱼碧海中”或不美丽,不精致,而有力量。“玩艺儿”是做的,力气是真的,此即可看出老杜生之力,生之色彩。虽或者笨,但不敢笑他,反面佩服。
  老杜七绝,选者多选其《江南逢李龟年》一首,此选者必不懂老杜绝句,沈归愚《唐诗别裁》即然。此首实用滥调写出。坠坑落堑,入窠臼矣。传统规矩乃无形束缚,此不能代表老杜。
  看老杜诗第一须先注意其感觉,如其繁枝容易纷纷落,嫩蕊商量细细开。(《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其六)
  观“嫩蕊”句,其感觉真纤细,用“商量”二字,真有意思,真细。在别人的诗里纵然有,必落小气,老杜则虽细亦大方:此盖与人格有关。其次即其情绪、感情。自“王杨卢骆”二首可以看出,感觉是敏锐经、纤细,情绪是热烈、真诚。此外另有一点,即金圣叹批《水浒》说鲁智深之“郁勃”——有郁积之势而用力勃发,故虽勃发而有蕴郁之力。别人情绪或热烈、真诚,而不能郁勃。且老杜有理想,此自“两个黄鹂”一绝可看出。
  如此了解始能读杜诗。
  老杜七绝避熟就生。历来诗人多避生就熟,若如此作诗真是一日作一百首也得。老杜七绝真是好用险,险中又险,显奇能。
  老杜七绝之避熟就生,即如韩愈作文所谓“惟陈言之务去”(《樊绍述墓志铭》),而韩之陈言务去只限于修辞,至其取材、思想(意象),并无特殊。取材不见得好,思想也不见得高。老杜则不但修辞避熟就生,其取材亦出奇。如其七绝有《觅果栽》:
  草堂少花今欲栽,不问绿李与黄梅。
  石笋街中却扫去,果园坊里为求来。
  有《觅松树子栽》:
  落落出群非榉柳,青青不朽岂杨梅。
  欲存老盖千年意,为觅霜根数寸栽。
  (树栽者,树苗也。)
  另有《乞大邑瓷碗》:
  大邑瓷碗轻且坚,扣如哀玉锦城传。
  君家白碗胜霜玉,急送茅斋也可怜。
  (其次句言音脆而长,“哀玉”之“哀”与魏文帝“哀筝顺耳”之“哀”义同)别人写此类必雅,而雅得俗,老杜写得不雅,却不俗(或曰俗得雅),粗中有细。
  写诗时描写一物,不可自古人作品中求意象、辞句,应自己从事物本身求得意象。吾人生于千百年后,吃亏,否则安知写不出来“明月照高楼”(曹子建《七哀》)、“池塘生春草”(谢灵运《登池上楼》)的句子?不过吾人所写意象与古人不同,则所写景必与古人不同,写的应有自己看法。
  别人写声音是纤细的,而老杜是宏大的,如《三绝句》之第一首:
  楸树馨香倚钓矶,斩新花蕊未应飞。
  不如醉里风吹尽,可忍醒时雨打稀?
  此盖与天性有关。
  诗人应有点幻想,锐敏的感觉。老杜的幻想、感觉是壮美的,不是优美的。在温室中开的花叫“唐花”,老杜的诗非花之美,更非唐花之美,而是松柏之美,禁得起霜雪雨露,苦寒炎执。他开醒眼,要写事物之真象,不似义山之偏于梦的朦胧美。但其所写真象绝非机械的、呆板的科学描写。如《乞大邑瓷碗》一首,是平凡的写实,但未失去他自己的理想。义山是day-dreamer,老杜是睁上醒眼去看事物的真象。
  老杜有《春水生》二绝:
  二月六夜春水生,门前小滩浑欲平。


  鸬鹚鸂鶒莫漫喜,吾与汝曹俱眼明。(其一)
  一夜水高二尺强,数日不可更禁当。
  南市津头有船卖,无钱即买系篱旁。(其二)
  好处在新鲜而一览无余。此在老杜诗中不能算好诗,亦不能算坏诗。老诗此诗是“幼稚”,此亦有好坏二意。幼稚非绝对不可取,以其新鲜。老杜写此诗盖用儿童的眼光去观写,成人之后则有传统精神,且为环境习惯所支配。幼童则未发展、沾染,故自有其想法、看法。
  老杜七绝以“两个黄鹂”一首为好,以其中有理想,而老杜理想之流露乃无意的,偶然的,不是意识了的。此在西洋人则不然,西洋人乃三W主义:What(什么)、How(怎样)、Why(为什么)。
  好诗是复杂的统一,矛盾的调和。好是多方面的,说不完。只是单独的咸、酸,绝不好吃。“干戈满地”“客愁”曰“破”,“云日如火”“炎天”而曰“凉”,即是复杂的统一,矛盾的调和。
  生在乱世人是辗转流主,所遇是因苦艰难,所得是烦恼悲哀。人承受之乃不得已,是必在消灭之,不能消灭则求暂时之脱离。如房着火,火不能消灭,不能脱离又忍受不了,只可忘记。说到忘记必须麻醉。老杜则睁了眼清醒的看苦痛,无消灭之神力,又不愿临阵脱逃,于是只有忍受担荷。
其他文献
无善无恶心之体  这一句是讲“心体”,也就是良知本身的存在状态是超越于相对意义上的善恶的。我们通常讲的善恶,实际上都是指经验世界中的相对价值,有善才有恶,有恶才有善,这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事实世界的善恶既然是相对的,那么我们就不能把相对价值理解成绝对价值,否则就一定会出问题。  所以,王阳明告诉我们,就心体的本然存在状态来说,它原是超越于经验状态的,它永远能够保持其自身的同一性,因此在价值的意义
期刊
阳明心学不是躺在故纸堆里的死板国故,而是我们这个时代最简明的实践指南。  10月15日至16日,主题为“人类智慧与共同命运”的中国阳明心学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中国文化院院长、第九、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北京三智文化书院院长王守常,以及杜维明、董平、难波征男(日本)、安乐哲(美国)、崔在穆(韩国)等国内外阳明心学研究专家与会,共同探讨阳明心学的思想精髓和时代价值。  许嘉璐先生认为,“
期刊
我们当前社会最重要的核心问题是什么,我个人认为就是要将人心和人的根本追求,从利益、从功利转变成爱和良知。  现今社会的一个普遍问题就是以功利为出发点,做事情先要看有没有利益,有利益就做,有多大的利益就花多大的力气。现在我们国家的道德观念出现了一个新的面貌,最根本的解决办法就是要使得我们把对于功利、利益的追求,转变为对于爱和良知的追求。所以我想这也是王阳明的思想为什么在现在被如此的广泛重视,最根本的
期刊
《智囊》是明代大文学家冯梦龙编撰的一部著名类书,收录明代以前史籍、文集、笔记、传说中的智慧、谋略、技巧等故事1238则。全书依内容分十部二十八卷,上自治国用兵之术,下至百姓生活技巧、市井小智,无所不包,且格调较高,品位不俗,今日读来,仍觉趣味横生,亦能启迪智慧,甚而发人深省。  那是明天启六年(1625),冯梦龙已届天命,仍只是馆塾里的教书先生,生活清苦。为解无米之困,兼为书商编书。其时奸党魏忠贤
期刊
魏晋人士的风流现在几乎已经成为历史上已经确证的定调。正史、野史和史传笔记中对古代人物和事件的记载常常有着较大的反差,学术史上那些堂堂正正、正襟危坐的历史面目,在野史和史传笔记中也会露出蹩脚、酸腐的嘴脸来,这样的例子太多,可是唯独魏晋士人的记载上,正史野史达到了一反常态的一致。  看来我们似乎可以这样定论,风流,正是魏晋士人的正常生活样态。  魏晋士人的风流似乎是他们的天性  随遇而安、不拘礼法、兴
期刊
历史的轨迹往往是螺旋式上升的;人类的思想史同样如此。人类进入到21世纪,当今中国又面临着道路“选择”的拷问:是振兴中华,还是任由中华沦陷?中国文化的优秀传统,是扔进垃圾堆,还是拭去蒙于其上的历史尘埃,使之重见天日?我们对古圣贤的教诲和警示,是亦步亦趋?还是依照我们“临在”的情况,以创新思维推动中华文化顺利地通过历史发展的门槛,转上更高的层面?中华民族所有的智者,所有心存良能、良知的人们,早已感到民
期刊
赛绰  那么粗砺、朴拙,又那么赛绰质朴,像鸟儿在飞,像野兽在啸,像孤独的人在山河的月光下一个人走啊走……  书写终于到了隶书。甲骨文、金文、石鼓文,用刀刻在甲骨、石碑上,或者,铸在贵重的青铜器上,里耶琴简上的隶文字样,是毛笔在竹简上的飞舞。  相当长的时间里,我保持着对隶书的警惕。这种警惕来自于内心——可以说,很多年里,我认为隶书太规矩、拘谨,像一个小家子气的男人,没有气吞山河的气势,也没有家长里
期刊
公元973年,宋太祖赵匡胤发动了对南唐的进攻,宋军一路摧营拔寨,南唐很快便陷入四面楚歌的境地。  其他地方沦陷就沦陷了吧,但是都城金陵一定不能有事,只要都城在,皇帝在,南唐就还在。于是,派重兵守住金陵,就成了重中之重的事。把这个关系到南唐存亡的任务交给谁呢?南唐后主李煜陷入了沉思,这个人,必须勇猛无比,还必须无比忠诚,既要有血性,还要有智谋。  把南唐所有的大将都过滤一遍以后,李煜把目光锁在了一个
期刊
稻盛、阳明一脉相承  有人说: 稻盛和夫是当代的王阳明,不过是东渡日本罢了。稻盛哲学是现代商业社会的阳明心学。这话有道理,但既然是哲学,就超越了商业。稻盛和夫出身是科学家,出名是企业家,但本质上是哲学家,而且是彻底追求正确思考和正确行动的哲学家。  稻盛24岁时,在精密陶瓷领域,就有划时代的发明创造,他和他的团队创造了“又一个新石器时代”。更重要的是,稻盛在成为全世界行业首屈一指的科学家的同时,已
期刊
葛洪是我国晋代的道教理论家和医学家。也是一个著名的养生家。早在年轻时,他就对世上那种追逐名利的风气深恶痛绝。他热衷于修性养心,同时爱好体育锻炼,精通刀、枪、剑、戟、射等武艺,又喜钻研医道和养生之学。晚年则隐居在广东的罗浮山,过着悠闲的生活,他的养生方式值得今人借鉴。  重视身心锻炼。葛洪认为,求长生,修至道,关键在于精神专一、情致静寂,世俗的权势及物质,都会妨碍人们的延年益寿。所以,最根本的有四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