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托尔斯泰说:“知识,只有当它靠积极的思维得来,而不是凭记忆得来的时候,才是真正的知识。”这句话告诉我们,真正的知识的获取既要善于学习,也要善于反思、质疑,甚至批判。这也同样适用于对语文教学本质的探寻。笔者试图通过对几个教学事件的商榷与反思,重构“真正意义”上的教学,以期抛砖引玉。
事件一:学生在课堂上学什么
最近听了苏教版第四册《狐假虎威》一课。到了课堂结束,教师问学生:“上了这堂课,你知道了什么?”学生竟然回答:“我明白了狐狸是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它们不是真的怕狐狸。”学生照本宣科,所得是如此有限。这是真实有效的教学吗?肯定不是。追根溯源,是教师没有搞清楚课堂上学生到底要学什么,能学到什么,换一句话说,就是教师没有准确把握教学目标。
《狐假虎威》一文,通过狐狸借助老虎的威风来吓跑百兽的故事,告诉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有人借别人的力量和威风来吓唬人,其实自己并没有真本事。文章对仗势欺人的狡诈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对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老虎的劝谏也寓于其中。如此丰富生动、寓意深刻的文章,如何对文本的教学目标进行准确的定位呢?
对于这篇文章,学生首要的任务是认识狐狸的狡猾。它一吓、二骗、三装,借助老虎的威风实实在在地在百兽面前做了一回老大,其心智之机巧、过程之缜密,可以说环环相扣,步步推进。通过认识狐狸的骗术,并以此类推认识社会上像狐狸那样的人,了解他们的手段和目的,对提升学生的认识能力,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是有好处的,我想这才是真正意义的教学。
其次,我们再来分析一下这只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老虎,了解它是怎样一步一步地被狐狸蒙骗的。第一步,在狐狸的威吓和欺骗下,“老虎被蒙住了”。老虎为什么一时“被蒙住了”呢?是因为现实所发生的事情同自己一贯的认知完全相反。老虎是百兽之王,抓到猎物就吃,从来是别人怕它,求它,可是还没有人像狐狸一样敢如此大胆,所以老虎愣住了。第二步,是被狐狸一番“擂大鼓、扯大旗”给吓住了。听了它的一通瞎吹,就无端地不自信起来。第三步,老虎跟在大摇大摆的狐狸身后,亲眼目睹了百兽望其而逃的场景,这对于头脑简单的老虎而言,其震撼效果是不言而喻的。强大的老虎上当受骗,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呢?一要自信,二要认清事情的本质,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所以,真正的强者不是表面的,而是属于那些内心坚强、机智果敢的人。他们遇事冷静,懂得变通,会借势或者造势,为自己的生存和发展营造空间。
可以说,这篇寓言给人启发是多方面的,如果教师从这个角度去思考,去设计,课堂教学的面貌就会发生深刻的变化,真正意义上的教学才会发生。这样的课堂,才是智慧的课堂,才可能培养出智慧的学生。
事件二:教师在课堂上要怎么教
苏教版第三册有篇课文叫《夕阳真美》,文章用富有诗意的笔调描绘了夕阳西下的美丽景色,其中有这样一段话:“太阳的脸变得更红了。它轻轻地走向西山的背后,把灿烂的霞光留在遥远的天边。”有位教师是这样教学的:
师:同学们读这段话,说说这句话是什么句子?
生:是拟人句。
师:从哪里可以看出这是拟人句呢?
生:从“它轻轻地走向西山的背后”可以看出是把太阳当成人来写的。
师:太阳是多么温柔啊,又是多么无私啊,你看它“把灿烂的霞光留在遥远的天边”,有谁能将它读好呢?(学生个别读,齐读)
认真剖析以上的教学环节,我们发现真正的教学并没有发生,为什么这样说呢?
原因一:用概念化的思想分析取代了入情入境的品词析句。教师只是强调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而忽视了学生对文章词句的感悟。如此学习,学生只剩下对修辞手法的识记,缺少了对形象的感悟和神韵的浸润。这样的教学是冰冷的,缺少色彩、温度、激情,更谈不上心与心的共鸣。
原因二:用教师的讲解取代了学生的体会。在这段话里,太阳的形象是温柔的、无私的,将光和热,将爱留在了人间,这一层意思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是比较难体会的。但教学中我们不能避重就轻,直接用教师空洞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思维,这样的填鸭式教学对于学生来讲没有任何的现实意义。
如何让教学实际发生在学生身上,对学生的认知、情感、思维、想象产生影响呢?就以上的片段,另一位教师是这样组织教学的:
师:同学们读读这段话,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生:(谈自己的独特理解,教师在此基础上表扬激励或纠正认知错误)
师:下面我们轻声读这两句话,比较一下,你说说哪句话写得好,为什么?
1. 它轻轻地走向西山的背后,把灿烂的霞光留在遥远的天边。
2. 它落在西山的背后,把灿烂的霞光留在遥远的天边。
生:第一句好,因为夕阳是慢慢落下去的,而不是一下子落下去的。
生:第一句中的夕阳很温柔,轻轻地离开,怕影响我们。
生:第一句很美,这是因为将夕阳当成人来写,夕阳轻轻地走,仿佛舍不得离开天空,舍不得离开人们。
师:夕阳是多么有情有义啊,舍不得离开人们,它恋恋不舍地轻轻地走向西山背后,把灿烂的霞光留在遥远的天边。请同学们欣赏这留在天边的霞光。
(出示多媒体课件,让同学们欣赏多姿多彩的霞光)
师:同学们,夕阳在遥远的天边留下了霞光,它在辽阔的大地上留下了什么呢?
生:……
师:让我们一起来有感情地朗读,送送这美丽的夕阳。
这个案例同前面的案例有三个方面不同:一是紧扣了语言。将夕阳“轻轻地走向西山背后”同“夕阳落在西山背后”作对比,从中学生能体会到夕阳是那样的美,它轻轻地离开不带走一片云彩,缓缓地西沉而又温柔无限。二是展示了形象。多媒体课件将“把灿烂的霞光留在遥远的天边”那种邈远的、绚烂的夕阳红展现出来,有谁不为之吸引和赞叹呢?三是拓展了想象。夕阳给大地带来什么?给我们带来了什么?于是,学生就会进一步理解到,夕阳的美不仅仅停留在表面的形象上,更美在夕阳的温柔、夕阳的无私,这才是世上真正的大美。
上述片段教学以语言为载体,以情感为抓手,通过语言比较、直观演示和拓展联想,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阅读、思考、欣赏、想象和表达的积极性。学生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是全身心的投入,学生的发展有无限可能性,也许语言素质提高了,也许审美意识增强了,也许诗的灵性被唤醒了。也唯有这样的学习,才可能真正影响学生,感染学生,发展学生。
作者简介:江苏省溧阳市泓口小学语文教师,中学高级教师,常州市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
事件一:学生在课堂上学什么
最近听了苏教版第四册《狐假虎威》一课。到了课堂结束,教师问学生:“上了这堂课,你知道了什么?”学生竟然回答:“我明白了狐狸是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它们不是真的怕狐狸。”学生照本宣科,所得是如此有限。这是真实有效的教学吗?肯定不是。追根溯源,是教师没有搞清楚课堂上学生到底要学什么,能学到什么,换一句话说,就是教师没有准确把握教学目标。
《狐假虎威》一文,通过狐狸借助老虎的威风来吓跑百兽的故事,告诉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有人借别人的力量和威风来吓唬人,其实自己并没有真本事。文章对仗势欺人的狡诈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对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老虎的劝谏也寓于其中。如此丰富生动、寓意深刻的文章,如何对文本的教学目标进行准确的定位呢?
对于这篇文章,学生首要的任务是认识狐狸的狡猾。它一吓、二骗、三装,借助老虎的威风实实在在地在百兽面前做了一回老大,其心智之机巧、过程之缜密,可以说环环相扣,步步推进。通过认识狐狸的骗术,并以此类推认识社会上像狐狸那样的人,了解他们的手段和目的,对提升学生的认识能力,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是有好处的,我想这才是真正意义的教学。
其次,我们再来分析一下这只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老虎,了解它是怎样一步一步地被狐狸蒙骗的。第一步,在狐狸的威吓和欺骗下,“老虎被蒙住了”。老虎为什么一时“被蒙住了”呢?是因为现实所发生的事情同自己一贯的认知完全相反。老虎是百兽之王,抓到猎物就吃,从来是别人怕它,求它,可是还没有人像狐狸一样敢如此大胆,所以老虎愣住了。第二步,是被狐狸一番“擂大鼓、扯大旗”给吓住了。听了它的一通瞎吹,就无端地不自信起来。第三步,老虎跟在大摇大摆的狐狸身后,亲眼目睹了百兽望其而逃的场景,这对于头脑简单的老虎而言,其震撼效果是不言而喻的。强大的老虎上当受骗,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呢?一要自信,二要认清事情的本质,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所以,真正的强者不是表面的,而是属于那些内心坚强、机智果敢的人。他们遇事冷静,懂得变通,会借势或者造势,为自己的生存和发展营造空间。
可以说,这篇寓言给人启发是多方面的,如果教师从这个角度去思考,去设计,课堂教学的面貌就会发生深刻的变化,真正意义上的教学才会发生。这样的课堂,才是智慧的课堂,才可能培养出智慧的学生。
事件二:教师在课堂上要怎么教
苏教版第三册有篇课文叫《夕阳真美》,文章用富有诗意的笔调描绘了夕阳西下的美丽景色,其中有这样一段话:“太阳的脸变得更红了。它轻轻地走向西山的背后,把灿烂的霞光留在遥远的天边。”有位教师是这样教学的:
师:同学们读这段话,说说这句话是什么句子?
生:是拟人句。
师:从哪里可以看出这是拟人句呢?
生:从“它轻轻地走向西山的背后”可以看出是把太阳当成人来写的。
师:太阳是多么温柔啊,又是多么无私啊,你看它“把灿烂的霞光留在遥远的天边”,有谁能将它读好呢?(学生个别读,齐读)
认真剖析以上的教学环节,我们发现真正的教学并没有发生,为什么这样说呢?
原因一:用概念化的思想分析取代了入情入境的品词析句。教师只是强调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而忽视了学生对文章词句的感悟。如此学习,学生只剩下对修辞手法的识记,缺少了对形象的感悟和神韵的浸润。这样的教学是冰冷的,缺少色彩、温度、激情,更谈不上心与心的共鸣。
原因二:用教师的讲解取代了学生的体会。在这段话里,太阳的形象是温柔的、无私的,将光和热,将爱留在了人间,这一层意思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是比较难体会的。但教学中我们不能避重就轻,直接用教师空洞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思维,这样的填鸭式教学对于学生来讲没有任何的现实意义。
如何让教学实际发生在学生身上,对学生的认知、情感、思维、想象产生影响呢?就以上的片段,另一位教师是这样组织教学的:
师:同学们读读这段话,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生:(谈自己的独特理解,教师在此基础上表扬激励或纠正认知错误)
师:下面我们轻声读这两句话,比较一下,你说说哪句话写得好,为什么?
1. 它轻轻地走向西山的背后,把灿烂的霞光留在遥远的天边。
2. 它落在西山的背后,把灿烂的霞光留在遥远的天边。
生:第一句好,因为夕阳是慢慢落下去的,而不是一下子落下去的。
生:第一句中的夕阳很温柔,轻轻地离开,怕影响我们。
生:第一句很美,这是因为将夕阳当成人来写,夕阳轻轻地走,仿佛舍不得离开天空,舍不得离开人们。
师:夕阳是多么有情有义啊,舍不得离开人们,它恋恋不舍地轻轻地走向西山背后,把灿烂的霞光留在遥远的天边。请同学们欣赏这留在天边的霞光。
(出示多媒体课件,让同学们欣赏多姿多彩的霞光)
师:同学们,夕阳在遥远的天边留下了霞光,它在辽阔的大地上留下了什么呢?
生:……
师:让我们一起来有感情地朗读,送送这美丽的夕阳。
这个案例同前面的案例有三个方面不同:一是紧扣了语言。将夕阳“轻轻地走向西山背后”同“夕阳落在西山背后”作对比,从中学生能体会到夕阳是那样的美,它轻轻地离开不带走一片云彩,缓缓地西沉而又温柔无限。二是展示了形象。多媒体课件将“把灿烂的霞光留在遥远的天边”那种邈远的、绚烂的夕阳红展现出来,有谁不为之吸引和赞叹呢?三是拓展了想象。夕阳给大地带来什么?给我们带来了什么?于是,学生就会进一步理解到,夕阳的美不仅仅停留在表面的形象上,更美在夕阳的温柔、夕阳的无私,这才是世上真正的大美。
上述片段教学以语言为载体,以情感为抓手,通过语言比较、直观演示和拓展联想,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阅读、思考、欣赏、想象和表达的积极性。学生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是全身心的投入,学生的发展有无限可能性,也许语言素质提高了,也许审美意识增强了,也许诗的灵性被唤醒了。也唯有这样的学习,才可能真正影响学生,感染学生,发展学生。
作者简介:江苏省溧阳市泓口小学语文教师,中学高级教师,常州市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