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的“真”与“伪”

来源 :语文世界(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v06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托尔斯泰说:“知识,只有当它靠积极的思维得来,而不是凭记忆得来的时候,才是真正的知识。”这句话告诉我们,真正的知识的获取既要善于学习,也要善于反思、质疑,甚至批判。这也同样适用于对语文教学本质的探寻。笔者试图通过对几个教学事件的商榷与反思,重构“真正意义”上的教学,以期抛砖引玉。
  事件一:学生在课堂上学什么
  最近听了苏教版第四册《狐假虎威》一课。到了课堂结束,教师问学生:“上了这堂课,你知道了什么?”学生竟然回答:“我明白了狐狸是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它们不是真的怕狐狸。”学生照本宣科,所得是如此有限。这是真实有效的教学吗?肯定不是。追根溯源,是教师没有搞清楚课堂上学生到底要学什么,能学到什么,换一句话说,就是教师没有准确把握教学目标。
  《狐假虎威》一文,通过狐狸借助老虎的威风来吓跑百兽的故事,告诉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有人借别人的力量和威风来吓唬人,其实自己并没有真本事。文章对仗势欺人的狡诈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对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老虎的劝谏也寓于其中。如此丰富生动、寓意深刻的文章,如何对文本的教学目标进行准确的定位呢?
  对于这篇文章,学生首要的任务是认识狐狸的狡猾。它一吓、二骗、三装,借助老虎的威风实实在在地在百兽面前做了一回老大,其心智之机巧、过程之缜密,可以说环环相扣,步步推进。通过认识狐狸的骗术,并以此类推认识社会上像狐狸那样的人,了解他们的手段和目的,对提升学生的认识能力,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是有好处的,我想这才是真正意义的教学。
  其次,我们再来分析一下这只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老虎,了解它是怎样一步一步地被狐狸蒙骗的。第一步,在狐狸的威吓和欺骗下,“老虎被蒙住了”。老虎为什么一时“被蒙住了”呢?是因为现实所发生的事情同自己一贯的认知完全相反。老虎是百兽之王,抓到猎物就吃,从来是别人怕它,求它,可是还没有人像狐狸一样敢如此大胆,所以老虎愣住了。第二步,是被狐狸一番“擂大鼓、扯大旗”给吓住了。听了它的一通瞎吹,就无端地不自信起来。第三步,老虎跟在大摇大摆的狐狸身后,亲眼目睹了百兽望其而逃的场景,这对于头脑简单的老虎而言,其震撼效果是不言而喻的。强大的老虎上当受骗,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呢?一要自信,二要认清事情的本质,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所以,真正的强者不是表面的,而是属于那些内心坚强、机智果敢的人。他们遇事冷静,懂得变通,会借势或者造势,为自己的生存和发展营造空间。
  可以说,这篇寓言给人启发是多方面的,如果教师从这个角度去思考,去设计,课堂教学的面貌就会发生深刻的变化,真正意义上的教学才会发生。这样的课堂,才是智慧的课堂,才可能培养出智慧的学生。
  事件二:教师在课堂上要怎么教
  苏教版第三册有篇课文叫《夕阳真美》,文章用富有诗意的笔调描绘了夕阳西下的美丽景色,其中有这样一段话:“太阳的脸变得更红了。它轻轻地走向西山的背后,把灿烂的霞光留在遥远的天边。”有位教师是这样教学的:
  师:同学们读这段话,说说这句话是什么句子?
  生:是拟人句。
  师:从哪里可以看出这是拟人句呢?
  生:从“它轻轻地走向西山的背后”可以看出是把太阳当成人来写的。
  师:太阳是多么温柔啊,又是多么无私啊,你看它“把灿烂的霞光留在遥远的天边”,有谁能将它读好呢?(学生个别读,齐读)
  认真剖析以上的教学环节,我们发现真正的教学并没有发生,为什么这样说呢?
  原因一:用概念化的思想分析取代了入情入境的品词析句。教师只是强调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而忽视了学生对文章词句的感悟。如此学习,学生只剩下对修辞手法的识记,缺少了对形象的感悟和神韵的浸润。这样的教学是冰冷的,缺少色彩、温度、激情,更谈不上心与心的共鸣。
  原因二:用教师的讲解取代了学生的体会。在这段话里,太阳的形象是温柔的、无私的,将光和热,将爱留在了人间,这一层意思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是比较难体会的。但教学中我们不能避重就轻,直接用教师空洞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思维,这样的填鸭式教学对于学生来讲没有任何的现实意义。
  如何让教学实际发生在学生身上,对学生的认知、情感、思维、想象产生影响呢?就以上的片段,另一位教师是这样组织教学的:
  师:同学们读读这段话,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生:(谈自己的独特理解,教师在此基础上表扬激励或纠正认知错误)
  师:下面我们轻声读这两句话,比较一下,你说说哪句话写得好,为什么?
  1. 它轻轻地走向西山的背后,把灿烂的霞光留在遥远的天边。
  2. 它落在西山的背后,把灿烂的霞光留在遥远的天边。
  生:第一句好,因为夕阳是慢慢落下去的,而不是一下子落下去的。
  生:第一句中的夕阳很温柔,轻轻地离开,怕影响我们。
  生:第一句很美,这是因为将夕阳当成人来写,夕阳轻轻地走,仿佛舍不得离开天空,舍不得离开人们。
  师:夕阳是多么有情有义啊,舍不得离开人们,它恋恋不舍地轻轻地走向西山背后,把灿烂的霞光留在遥远的天边。请同学们欣赏这留在天边的霞光。
  (出示多媒体课件,让同学们欣赏多姿多彩的霞光)
  师:同学们,夕阳在遥远的天边留下了霞光,它在辽阔的大地上留下了什么呢?
  生:……
  师:让我们一起来有感情地朗读,送送这美丽的夕阳。
  这个案例同前面的案例有三个方面不同:一是紧扣了语言。将夕阳“轻轻地走向西山背后”同“夕阳落在西山背后”作对比,从中学生能体会到夕阳是那样的美,它轻轻地离开不带走一片云彩,缓缓地西沉而又温柔无限。二是展示了形象。多媒体课件将“把灿烂的霞光留在遥远的天边”那种邈远的、绚烂的夕阳红展现出来,有谁不为之吸引和赞叹呢?三是拓展了想象。夕阳给大地带来什么?给我们带来了什么?于是,学生就会进一步理解到,夕阳的美不仅仅停留在表面的形象上,更美在夕阳的温柔、夕阳的无私,这才是世上真正的大美。
  上述片段教学以语言为载体,以情感为抓手,通过语言比较、直观演示和拓展联想,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阅读、思考、欣赏、想象和表达的积极性。学生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是全身心的投入,学生的发展有无限可能性,也许语言素质提高了,也许审美意识增强了,也许诗的灵性被唤醒了。也唯有这样的学习,才可能真正影响学生,感染学生,发展学生。
  作者简介:江苏省溧阳市泓口小学语文教师,中学高级教师,常州市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
其他文献
近日,笔者有幸领略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薛法根和王崧舟的教学风采。巧合的是,两位老师不约而同地在教学中借助板书“口”,形象地给学生指点学习方法,直接指向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让学生在课堂上真真切切地获得提高。  一、妙用“口”,在“忽悠”中渗透阅读方法  下面是薛法根教学《九色鹿》片段。  师:《九色鹿》源自一个佛经故事,画在敦煌莫高窟第257窟的墙壁上。这是一组连环画,有九幅图。我们读到的这个故事
期刊
《只拣儿童多处行》(苏教版第十册)是现代儿童文学作家冰心的一篇游记散文。学校组织的教研活动中,我发现了几个精彩的片段,记录下来与大家分享。  【片段1】  出示:你们知道冰心奶奶吗?选择一个方面,用一两句话介绍一下吧。  1.作者生平;2.作品风格;3.主要作品。  生1:冰心,我国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原名谢婉莹。  生2:我读过冰心奶奶的《小橘灯》《再寄小读者》。  生3:冰心奶奶热爱儿童,她说
期刊
教学目标:品味文学作品刻画人物的细节描写——肖像描写,并让学生学会用肖像细节来凸显人物特点。  专家点评:人物细节描写有肖像细节、语言细节、行为细节、心理细节等,本案例抓住肖像细节,采用“攻其一点,不及其余”的“断其一指”策略,指向明确,目标集中。这正是高效课堂的标志之一。  课堂呈现:  师:同学们,我们来看看文章是怎么刻画金岳霖的肖像的?请大家找一找相关语句,并且咀嚼一下这些语句写出了金岳霖先
期刊
英国诗人雪莱说过:“想象是创造力。”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低年级学生的想象力犹如一个尚未开发的宝藏,只要善于挖掘,就会找到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如何挖掘这些宝藏,发挥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呢?在教学《沉香救母》(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10、11课)一课时,我是这样做的。  一、抓关键词语想象  小学语文教
期刊
一、 真实的文本解读,需要告别“一字情结”  在我们的意识中,一个作品一层结构,一个作品一个主题。于是,我们在走进作品的大门,看到第一层风景之后,便不由得停下脚步。像马朝虎的《水》,教师一般也就带着学生只读到作者在文章中明确写出的东西:“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这是学生一读就知的东西,无需教师进行引导。当然,也有教师会在此基础上稍作延伸:有水的日子那么“乐”,缺水的日子那么“苦”,作者以“乐
期刊
第一次听到“生态课堂”这个名词,是在几年以前。我觉得,生态课堂应该就是叶澜教授所说的“充满生命活力”的绿色课堂,它“低能耗,高效率”,能满足学生发展需要,有利于学生可持续发展,它充满着人文情怀,闪耀着智慧光芒,洋溢着成长气息。在自己的课堂上努力营造一种“绿色”“生态”的气息,让自己的课堂成为洋溢着生命绿色的课堂,应该成为我们每一位一线教师的事业目标。  紧扣生活,构建开放的绿色生态课堂。开放,从内
期刊
在这草长莺飞、姹紫嫣红的季节,我们随南通教育代表团支教来到了四川广汉这座新型的、有着特殊意义的学校。姜树华老师执教的《窃读记》,不仅洋溢着浓郁的语文味,工具性与人文性交辉,还有一个明显的特点——构建“学”的课堂,行走于“言”“意”之中。由重教师的教,讲究精致、精美,行云流水,严谨有序,到重视学生的学,以生为本,以学定教,倡导学生的自学、自悟、自赏。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 借助活动单,迈开“让
期刊
在全国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2010年年会上,崔峦会长一针见血地指出了目前阅读教学存在的弊端:“当前一个倾向性的问题是阅读教学往往‘得意而忘言’,一味注重内容理解、人文感悟,忽视语言的理解与运用,甚至以‘得意’为唯一目标,忽略语言的学习,特别是忽视体会词句的表达效果,忽视揣摩作者是怎样用语言表达思想内容的,忽视从读学写,了解文章写法。”如何根治阅读教学这一根深蒂固的弊病?特级教师姜树华用自己的研究行动
期刊
《鞋匠的儿子》这堂课是姜树华老师在第四届“教育家论坛”暨首届“两岸三地有效教学如皋高层论坛”研讨活动中的一节展示课。我以为,这是“活动单导学”模式成功运用的一个典型课例。“活动单导学”模式,就是学生依据“活动单”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在有价值的问题引领之下小组合作,碰撞思维;然后进行全班展示交流,让学生在取舍、选择、甄别、评价的过程中感悟体验,生成建构。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有效的启发、唤醒、纠偏、提升,
期刊
近年来,中考语文对文言文阅读能力的考查逐年加大。文言文板块的复习就显得尤为重要,甚至成为决定中考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以江苏省南京市为例,2010年开始中考文言文的考查呈现了一个全新的模式:以课外文言文取代了课内文言文的考查。笔者依据中考对文言文阅读的具体要求和题型,结合所教班级的学情和自己多年来的教学体会,初步总结了中考课外文言文教学的基本攻略,即课外文言文阅读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步骤一:速读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