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形数学 无形素养

来源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dd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标(2011年版)》中指出:“几何直观主要指利用图形描述和分析问题。借助几何直观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有助于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预测结果。”这段话将几何直观的两种主要表现做了精炼的概括,简明概括了几何直观的含义。可以说,这是目前理解几何直观最重要的依据。
  借助几何直观培养数学思维
  思维是数学能力之“核”,也是核心素养之“魂”。无论过去、现在、未来,数学课堂都应该基于思维“教”,围绕思维“学”。笔者就以“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这节课和大家来探讨和交流。
  1.由表及里
  教材中的例4提供了4组固定长度的纸条,目的是让学生在用纸条围三角形的过程中发现和归纳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教学时,我改变了操作材料。
  给每位学生准备1根吸管,三角形有三条边,就把它剪成三段。无论怎样剪,三段吸管的长度关系无外乎三种情况:a bc和a b=c。研究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应该从哪几种情况分别去研究呢?其实就是这三种情况。
  虽然三角形的“边”与“形”之间的关联具有隐蔽性,但在剪、围、看的活动中,学生们初步感受到“边的长短”会直接影响“三角形”的形成,从而引发了对三边关系的猜测,由直观的表象引向深入的思维。
  2.由浅入深
  受材料和操作误差的影响,课堂往往会“卡”在“两段的长度之和等于第三段”时能否围成三角形这个问题上。借助课件把三段吸管抽象成三条线段,让a b=c。这样的三条线段能围成三角形吗?
  根据经验,必须将这两根较短的线段的一个端点重合,形成相应的角才行。借助动态演示,学生们发现a和b的两个端点无法重合,一下子就理解了a b=c时三条线段是不能围成三角形的。那怎样的三条线段能围成三角形呢?继续借助直观图展开想象,只要将a或b延长那么一点点就行了。这为后面推理归纳出“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积累了丰厚的直观经验。
  借助几何直观让学生多了不断逼近数学本质的思索,多了理性精神的深度体验,让数学思维走向更远。
  借助几何直观渗透数学思想
  抽象、推理和模型是三种基本的数学思想。
  1.抽象
  抽象是把外部的数量与数量关系、图形与图形关系引到数学内部。“集合思想”的源头就是“抽象思想”。图形语言所特有的简洁性、直观性使学生的思维以一种更直观、更精确的形式展现出来。
  2.推理
  我们强调几何直观的重要性,因为数字与图形相比,图形更容易建立起直观。但在数学的证明过程中,图形只能用来帮助论证,而不能代替论证。在小学阶段归纳推理的应用非常多,但还有许多尚待发掘的演绎推理。归纳和演绎切不可绝对化,应尽量地让它们相辅相成。
  3.模型
  通俗说,数学模型是用数学的语言讲述现实世界的故事,它更侧重于描述现实世界中规律性的东西。《植树问题》研究的是非封闭或封闭路线上的点与段的关系,透过实际问题的种种变化,从数学的视角加以分类,点与段的关系无非是相等或加1、减1三种情况。
  数学教学要用数学的眼光超越情境,提炼出数学模型,以适应广泛应用的需要。以下就是三种植树类型分别对应的关系模型、式模型和形模型。我们来看形模型,点和段在一一对应中直观地解释棵数与段数的关系。
  抽象,从现实进入数学,形成数学研究的对象;推理,让归纳和演绎相辅相成,促进数学内部的发展;模型,使数学回归现实,构建起数学与外部世界的桥梁。借助几何直观让学生浸润于数学思想之中,从而凸显数学思想所承载的独特的、鲜明的学科育人价值。
  借助几何直观提升数学素养
  数学素养是通过数学学习建立起来的思想、方法,以及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变生涩抽象为具体直观
  在“抽屉原理”中,怎样帮助学生理解模型中词语表达的含义一直是教师们困惑的地方。可尝试用反证法从结论入手,结合操作、画图来帮助学生理解这些词语的数学意义,从而进一步地理解“抽屉原理”的本质。
  先分别出示4种放法,逐一分析后发现都符合“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有2支笔”,再没有其他放法了,也就证明了“把4支铅笔放进3个笔筒,不管怎样放,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有2支笔”。先横向观察,发现关注的是每种放法中放得最多的那个笔筒。再纵向比较,发现寻找的是放的“最多”的笔筒中“最少”的铅笔数量。通过比较分析,经历在“最多”中找“至少”的過程,从而明白了“抽屉原理”描述的规律本质就是“至多”里面的“至少”。
  2.变“拿来主义”为自主构造
  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实现自我教育,只有善学的人才会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化整为零。
  六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数与形》中的例2是一个无穷递缩等比数列的求和问题,对学生来说非常抽象。
  结合分数的意义,学生用圆、线段、正方形等基本几何图形直观地描述出了算式的内容,但感到困惑的是从图中还是无法确定算式的结果。
  虽然没有看出答案,但借助直观图已经看出了图形的变化趋势,隐隐约约地感觉该算式的结果应该与“1”有关。接下来借助图形展开想象,如果无限地加下去,空白部分就越来越小,和就越来越接近于1,当加数个数无限多时,颜色将整个图形涂满,和就是 1。
  当面对无限的算式感到迷茫时,可以基于经验自主构图展开研究;当图形无法直接解决问题时,可以借助图形展开想象,从变化趋势中推想出无限的结果。
  聚焦“几何直观”,面对图形时应该不只去问:“你看到了什么?”更重要的是“你思考了什么?联想到了什么?想象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依据是什么?”
  数学有形,素养无形。核心素养期待遇见有智慧的教师,智者见智,智者才能育智。只有自身具备数学素养以及培养数学素养的意识,并能付诸教学实践之中,才能培养出拥有核心素养的人。
  (作者单位:武汉市汉口辅仁小学)
其他文献
纵观现在的语文课堂,普遍存在这样的现象:教师的教学语言精致准确,教学设计环环相扣,教学节奏有条不紊,没有任何“意外”。学生则被当作“牵线木偶”,回答着教师提出的一个又一个琐碎的问题。面对这样的课堂,我们不禁思考:学生到哪儿去了?他们在课堂中的存在价值仅仅是被动地回答教师的问题?是否有人了解过他们的学习困惑,在意过他们的学习需求,倾听过他们的内心想法?作为一线教师,该如何坚守学生立场,让学生站在课堂
部编本教材的写作教学编排很有新意。读懂编者意图对于正确使用教材、科学组织教学具有重要意义。笔者以七年级教材为例,简要谈谈研读教材的体会。  注重方法指导。首先,在“阅读”板块示范写法。教材中选编的文章都是名家名作,很多写法值得借鉴。因此,教材在相应的课文后面设计了写作训练,引导学生关注这些写法。如:上册第一单元《春》,要求学生“发挥想象,另写一些比喻句来描绘春天”;《济南的冬天》要求学生“借鉴课文
“前理解”是相对于某种理解以前的理解,或者是在具体的理解之前已有的某种观点或看法。  在对具体的文本解读时,前理解既有积极意义,又有消极影响。就积极面而言,前理解是读者解读文本的重要基础,因为阅读文本的过程就是读者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和价值观念对文本进行理解、判断和评价的过程,如果读者不具备相应的知识经验和价值观念,就不能正常地阅读相应的文本。就消极面而言,前理解往往表现为一种成见或偏见。消极的前理
课改至今,语文仍是受诟病最多的学科。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强化分析、弱化阅读无疑是主要原因之一。我们始终在探求走出困境之路,而与“语文主题学习”的结识,无疑为我们的探求指明了方向。我们围绕“语文主题学习”的探求之旅,大致分为两个阶段,一是主动探路,二是大胆实践。  一、主动探路  2016年6月,学校选派部分主管教学的領导和骨干教师到武穴市实验小学观摩“语文主题学习”开展情况。观摩回来后,小学部召开了
明代教育家、思想家陈献章说:“‘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要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就要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而要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就要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  一、抓反复处质疑  有些文章,作者为了强调某种思想,或突出某种情感,有意让一个句子反复出现。教师抓住这样的地方质疑,能引导学生顺藤摸瓜,理解文章的内容、结构、主旨和情感。  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六年級上册《这片土地是神圣的》(以下同版
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真正将器乐教学落实到音乐课堂教学中的教师并不多。有些音乐教师即使进行器乐教学,也只是将器乐知识蜻蜓点水般简单介绍一下。笔者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大胆整合课本中的器乐教学内容,进行“竖笛进课堂”研究,从小学三年级起要求“人人有竖笛,个个能吹奏”,并在4—7年级选拔40名学生进行考查,组建竖笛乐团,进行合奏训练。经过两年多的教学研究,取得了较好效果。  一、团队合作,提高交流能力  竖
课改以来,尽管中学历史课堂面貌发生了一些好的变化,但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课堂质疑仍非常缺乏。笔者通过对200多节录像课教学语言的分析发现,课堂教学仍以教师讲授、提问和学生被动回答为主,课堂上教师讲授、提问和学生被动发言的比例分别为20%、15%和18%,学生的主动发言比例仅占2%,教师接纳和利用学生观点的比例为5%。学生的质疑寥寥无几。此外,对历史教材内容或教师讲授内容经常提出质疑的学生占总体的0.7
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分工协作,互相交流,综合概括,从而获得知识的学习方式。如何真正落实合作学习,笔者认为可以运用教学策略聚能、聚神、聚心、聚力,使合作学习成为面向教师和学生的高效学习。  聚能:每个人都有能力范围内的事做  有的教师把“合作学习”与“小组交流讨论”划上等号,其实,在合作学习中,不光要给每个学生说话的权利,还要让他有话可说。让学习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也有能力范围内的事情可以
唐玄宗开元二十八年(740)的秋天,王维以殿中侍御史的身份去黔中、岭南担任选补使。在去桂州(今广西桂林)途中经过襄阳时,他游览了襄阳,且登临汉江,远眺汉江的壮丽景色,才有了不朽的《汉江临眺》。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首联写汉江地理位置。以山托水,实景虚写,气象宏大,耐人寻味。颔联以景相承,虚实结合描写山水,
数的运算贯穿于整个数学领域,是数学学习的一条主线。《义务教育教学课程标准(2011版)》以下简称“《标准》”把“运算能力”列为十大核心概念之一,赋予运算能力新的内涵,使得培养“运算能力”的主渠道——运算教学更加被教师们所关注。  在江汉区近几年的“练运算”活动中,学生运算能力有大幅提高,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有的教师矫枉过正,搞题海训练;单纯抓运算技能,忽视学生的综合素养;一味求运算速度,使得学生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