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数学活动体验是数学活动经验的具体体现。
一、活动体验在小学数学知识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知识形成的过程只有自己亲自体验才会有深刻的感悟。作为教师,不仅要利用好教材中设计好的实践活动素材,更要灵活运用平时的教学资源,增加学生活动体验的机会。因为活动体验让学生理解概念更丰富,让学生数学计算更真实。
二、活动体验在小学数学教材中的重要体现
数学学习不是简单枯燥的活动,学生也不是接受数学知识的容器。数学学习过程中经常要依靠学生的活动体验,才能更好的完成学习任务。新课程标准理念下的新教材,专门设计了“综合与实践”环节。“综合与实践”是以一类问题为载体,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活动,是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重要途径。具体体现在以下专题。
1.一年级上册的“数学乐园”:主要通过活动是巩固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基数及序数的概念;“我们的校园”。主要是进一步在活动中提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渗透简单的统计思想。
2.一年级下册的“摆一摆,想一想”: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把圆片等图形摆在个位和十位上组成不同的数,培养学生有序思考的能力和主动探究的意识;“小小商店” :主要是让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加深对人民币的认识,强化人民币的简单计算。
3.二年级上册的“我长高了”:主要是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米”,体会米的实际意义;“看一看,摆一摆”:主要是通过让学生动手摆小棒加深对一些平面图形的认识,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4.二年级下册的“剪一剪”:主要是让学生在剪纸活动中感受其中蕴涵的数学知识及数学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边思考边操作的良好学习品质;“有多重”:是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加深对重量的感性认识。
5.三年级上册的“填一填,说一说”: 主要是让学生巩固时间的认识和计算,逐渐培养学生从不同渠道获取信息的意识和能力;“掷一掷”:是在师生游戏中激发学生的思维。
6.三年级下册的“制作年历”: 主要是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制作年历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信息的能力,并培养学生之间交流借鉴、资源共享的合作意识。“设计校园”:就是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7.四年级上册的“一亿有多大”:主要是通过学生“数一数”“称一称”“说一说”的活动,让学生能从不同的角度感受到一亿的大小;主要是让学生通过阅读资料、运用统计和估算等数学知识,使学生体验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
8.四年级下册的“营养午餐”: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营养的标准,养成科学的饮食习惯;四年级下册的“小管家”:主要是让学生经历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过程,巩固前面所学的统计知识,通过活动让学生学习理财,感受数学的实际应用。
9.五年级上册的“量一量,找规律”:主要是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测量、统计和方程方面的知识,通过探究发现皮筋长度和课本数量之间存在的规律, 渗透函数的数学思想;“铺一铺”:主要是通过学生活动,让学生理解密铺的特点,同时感知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用数学的眼光去欣赏美和创造美。
10.五年级下册的“粉刷墙壁”:主要是通过学生对图形面积计算的运用,发展实际调查、解决问题的能力;“打电话”:主要是让学生通过综合运用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优化思想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1.六年级上册的“确定起跑线”和“合理存款”:主要是让学生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不断提高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2.六年级下册的“自行车里的数学”“节约用水”。主要是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三、促进活动体验形成的教学策略
1.发展学生的主体性
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教师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要敢于舍弃自己的“权威”,努力使学生处于主体地位,通过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二是要给每个学生提供活动体验的机会,让他们都能获得体验;三是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体验,促使其不断超越自我,增强创造能力。
2.注重教学的情境性
无论是教育理论还是教育实践,都不能把学生的生活世界置之度外。生活世界是学生产生活动体验的源泉。在历史上,杜威曾提出的“教育即生活”是将“生活引进学校”;陶行知提出的“生活即教育”是在“生活中进行教育”。由此,应加强学校教育与生活世界的沟通,为学生创设广阔的体验场域。
3.关注教学关系的建构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尽管为学生设置了一定的活动情境,但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获得丰富的活动体验。一些活动体验意识强、活动体验能力高的学生容易体验到活动的深层意蕴;而那些活动体验意识弱、活动体验能力差的学生往往不去体验,也无所体验。因此,教师应有意识地加强师生、生生间的互动与交流。这里的“互动与交流”不只是简单的信息反馈,而是师生、生生在平等的基础上相互敞开自己的心灵。也只有人的内心世界对外部保持开放的状态,其心灵世界才更容易吸收外部信息。
总之,活动体验在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也就是在孩子们的知识形成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教师不仅要明确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更要将理念变成实际行动,充分发掘教材,充分利用身边的事物,并且充分放手让学生得到充足的活动体验。只有这样,学生的潜力才会被挖掘,学生的兴趣才会被激发,学生的能力才会真正得到训练和提高,我们才会培养出具有实际意义的新时代人才。
一、活动体验在小学数学知识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知识形成的过程只有自己亲自体验才会有深刻的感悟。作为教师,不仅要利用好教材中设计好的实践活动素材,更要灵活运用平时的教学资源,增加学生活动体验的机会。因为活动体验让学生理解概念更丰富,让学生数学计算更真实。
二、活动体验在小学数学教材中的重要体现
数学学习不是简单枯燥的活动,学生也不是接受数学知识的容器。数学学习过程中经常要依靠学生的活动体验,才能更好的完成学习任务。新课程标准理念下的新教材,专门设计了“综合与实践”环节。“综合与实践”是以一类问题为载体,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活动,是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重要途径。具体体现在以下专题。
1.一年级上册的“数学乐园”:主要通过活动是巩固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基数及序数的概念;“我们的校园”。主要是进一步在活动中提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渗透简单的统计思想。
2.一年级下册的“摆一摆,想一想”: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把圆片等图形摆在个位和十位上组成不同的数,培养学生有序思考的能力和主动探究的意识;“小小商店” :主要是让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加深对人民币的认识,强化人民币的简单计算。
3.二年级上册的“我长高了”:主要是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米”,体会米的实际意义;“看一看,摆一摆”:主要是通过让学生动手摆小棒加深对一些平面图形的认识,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4.二年级下册的“剪一剪”:主要是让学生在剪纸活动中感受其中蕴涵的数学知识及数学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边思考边操作的良好学习品质;“有多重”:是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加深对重量的感性认识。
5.三年级上册的“填一填,说一说”: 主要是让学生巩固时间的认识和计算,逐渐培养学生从不同渠道获取信息的意识和能力;“掷一掷”:是在师生游戏中激发学生的思维。
6.三年级下册的“制作年历”: 主要是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制作年历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信息的能力,并培养学生之间交流借鉴、资源共享的合作意识。“设计校园”:就是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7.四年级上册的“一亿有多大”:主要是通过学生“数一数”“称一称”“说一说”的活动,让学生能从不同的角度感受到一亿的大小;主要是让学生通过阅读资料、运用统计和估算等数学知识,使学生体验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
8.四年级下册的“营养午餐”: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营养的标准,养成科学的饮食习惯;四年级下册的“小管家”:主要是让学生经历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过程,巩固前面所学的统计知识,通过活动让学生学习理财,感受数学的实际应用。
9.五年级上册的“量一量,找规律”:主要是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测量、统计和方程方面的知识,通过探究发现皮筋长度和课本数量之间存在的规律, 渗透函数的数学思想;“铺一铺”:主要是通过学生活动,让学生理解密铺的特点,同时感知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用数学的眼光去欣赏美和创造美。
10.五年级下册的“粉刷墙壁”:主要是通过学生对图形面积计算的运用,发展实际调查、解决问题的能力;“打电话”:主要是让学生通过综合运用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优化思想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1.六年级上册的“确定起跑线”和“合理存款”:主要是让学生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不断提高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2.六年级下册的“自行车里的数学”“节约用水”。主要是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三、促进活动体验形成的教学策略
1.发展学生的主体性
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教师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要敢于舍弃自己的“权威”,努力使学生处于主体地位,通过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二是要给每个学生提供活动体验的机会,让他们都能获得体验;三是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体验,促使其不断超越自我,增强创造能力。
2.注重教学的情境性
无论是教育理论还是教育实践,都不能把学生的生活世界置之度外。生活世界是学生产生活动体验的源泉。在历史上,杜威曾提出的“教育即生活”是将“生活引进学校”;陶行知提出的“生活即教育”是在“生活中进行教育”。由此,应加强学校教育与生活世界的沟通,为学生创设广阔的体验场域。
3.关注教学关系的建构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尽管为学生设置了一定的活动情境,但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获得丰富的活动体验。一些活动体验意识强、活动体验能力高的学生容易体验到活动的深层意蕴;而那些活动体验意识弱、活动体验能力差的学生往往不去体验,也无所体验。因此,教师应有意识地加强师生、生生间的互动与交流。这里的“互动与交流”不只是简单的信息反馈,而是师生、生生在平等的基础上相互敞开自己的心灵。也只有人的内心世界对外部保持开放的状态,其心灵世界才更容易吸收外部信息。
总之,活动体验在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也就是在孩子们的知识形成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教师不仅要明确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更要将理念变成实际行动,充分发掘教材,充分利用身边的事物,并且充分放手让学生得到充足的活动体验。只有这样,学生的潜力才会被挖掘,学生的兴趣才会被激发,学生的能力才会真正得到训练和提高,我们才会培养出具有实际意义的新时代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