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淡物理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ron7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思维是人们反映客观事物的认识过程,是智力结构的中枢。人对客观事物产生知觉到形成理论、同化理论的过程中,思维起着概括内涵、推理外延的重要作用。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如能充分而又准确地把握学生的思维脉搏,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就能使师生间的认识程序达到同步,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大幅度地提高教学质量。
  一般说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应立足于学生的思维,仔细地揣摩学生的心理,做到估计在先,心中有数。
  学生在课堂上,经常会遇到疑惑和不解之处,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备教材,而且要努力体察学生可能发生的困惑和错误之处,尽可能掌握学生思维的进度,及时采取相应对策,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在讲解“自由落体运动规律”时,在一端封闭、另一端有活塞的大玻璃筒里,装进质量不同的小羽毛、小石块、小玻璃球等,将玻璃筒中的空气全部抽出,然后使学生观察这些质量不同、形状各异的小物体以同样的速度自由下落的现象。仔细注意学生,就会发现有不少同学脸上显露出疑惑的神色,这与他们正常的思维发生了矛盾,因为大家普遍认为物体下落的快慢是由它们的重量决定的。这时,就应再做一个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现象来实验。演示一张小纸捏成一团与一张大纸下落快慢的比较,学生观察到较轻的小纸团反而下落的更快。这个简单的物理现象使学生的思维与“旧观点”产生了猛烈的撞击。接着再立足于学生的正常思维讲解、分析,得出最后的结论。这样的授课方法,不仅让学生边观察边思考,而且还可减少学生可能发生的思维干扰,使学生处于积极思维的状态。
  第二,通过演示实验,启迪学生积极地思考与探索,多给学生创造思维的机会,激发他们的思维兴趣。
  众所周知,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应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解决实际问题的实验坏境,让其置身于探究、创造的情境之中,使他们学会从整体上把握问题的物理实质,使智力技能和操作技能得以发展,从而达到培养思维能力的目的。例如,在讲解牛顿第一定律时,可安排如下的演示实验。
  教师将小车静止放在桌上,问:“怎样才能使小车运动?”学生会回答:“推或拉小车”。再问:“不继续推小车,小车会处于什么状态?”学生会回答:“处于静止状态”。由此学生会得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结论。接着再准备两辆小车,一辆放在光滑的木板上,另一辆放在粗糙的木板上,用同样的力推动小车,让学生观察。问:“假定小车与接触面之间没有阻力,小车将处于什么状态?”这使学生认识到“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这种一步步的实验推理方法,就给学生创造了许多思考的机会,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也学会了科学的研究方法,能活跃思维、培养能力。
  第三,借助直观思维,为学生的思维进展铺路架桥,使教师的教学思维很快地被学生所接受。
  直观思维是一种非逻辑性思维,它从整体出发,用压缩思维过程的方式,直接而迅速地知觉,单刀直入地作出结论或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直观思维对于创造和通常问题的解决,起着逻辑思维所不能替代的作用。例如,在讲解力的分解时,确定挂在直三角支架上重物的分力方向时,可用橡皮条制斜杆、横杆和竖杆用木制品,并在横杆和竖杆连接处打穿一个小孔,将横杆插入并在孔的外边封一块橡皮。这样,重物一挂,斜杆被拉伸,横杆插入处的橡皮就会凸出。借助这一直观现象,立刻化解了确定分力方向这一难点,使教师的教学思维很快被学生所接受。这种直观思维方法,使学生易于接受,效果很好。
  第四,强化思维训练,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法,把理论知识与实际运用连接起来。
  物理教学的根本,就是让学生把生动活泼的现象上升到物理概念、规律,变静态观察为动态现象,又把动态现象变静态处理。这个过程,只有通过学生个人的理解、分析,才能完成从感性知识到理性思维的飞跃。在思维训练的过程中,要求学生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那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思维呢?首先,要弄清楚基本概念,使思维活动建立在概念的基础上。其次,要按物体内在规律进行思维。再次,还应该培养学生多方位思维。例如,有这样一道选择题:对任何运动的物体,用不变的力制动,使它停下来,决定其所需要的时间的物理量是什么?解这道题时,首先应弄清速度、加速度、质量、动量、动能等基本概念以及运动过程中各量的变化情况,接着由各物理量之间的内在规律动量定理、动能定理可知,与时间有关的量是速度、加速度、动量的变化率,而时间可由初、末速度和加速度完全决定,或由初、末动量和外力完全决定,因为外力恒定,所以动量的变化量即初动量可完全决定运动时间。以上的解题步骤,即正确的思维方法,经过举一反三地反复运用、强化训练,学生就自然形成了思维定势,一见到这方面的题目就习惯性地进入这种思维境界。这样,正确的思维方法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就逐渐养成了。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知识是基础,能力是表现,而思维是核心。只有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才能把知识转化为能力。为此,让我们每一位教师都按照以上的四点做法去努力,变教为诱、变教为导,使学生变学为思、变学为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有效地提高物理教学中每一位学生的思维能力。
其他文献
武术又称国术或武艺,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不断积累和丰富起来的一项宝贵的文化遗产,是中国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之一。  传统中,认为练武能锻炼意志,培养品德。练习基本功,要不断克服疼痛关,具坚持不懈的意志品质。套路练习,要克服枯燥关,培养刻苦耐劳,永不自满的品质。遇到强手克服消极逃避关,锻炼勇敢无畏、坚韧不屈的战斗意志。经过长期锻炼、可以培养人们勤奋、刻苦、果敢、顽强、虚心好学、勇于进取的良好习
期刊
瑞士音乐教育家达尔克罗兹认为音乐教育是通过音乐与身体结合的节奏运动唤起人的音乐本能,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敏捷的反应能力,从而获得体验和表现音乐的能力。在音乐教学中,节奏是音乐生命力的源泉,是构成音乐三大要素之一。而节奏训练是比较枯燥,学生不感兴趣。因此,在节奏训练方面我采用认识节奏、参与节奏、表现节奏、应用节奏四种形式进行,效果很好!  一、引导学生从自然声响入手初步认识节奏  节拍节奏在音乐艺
期刊
让孩子心存感恩,就是让孩子懂得学会尊重他人,学会理解父母的养育之恩,学会以平等的眼光看待每一个生命,学会尊重每一分平凡的普通的劳动,学会尊重自己。只有把感恩教育贯穿于德育教育,才能使学生常怀感恩之心。  俗话说: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对孩子实施感恩教育,让孩子学会感恩,既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当前大势所趋,让孩子心存感恩,就是让孩子懂得学会尊重他人,学会理解父母的养育之恩,学会
期刊
学校是传播知识、培养人才和科学研究的圣地,是提高学生的基本素养和形成健全人格的主渠道,所以要真正实现此目的,就必须构建和谐教育体系,使学校成为育才成才的摇篮。和谐教育就是以人为本的教育 、有序发展的教育、开放活跃的教育、师生平等共进的教育、充满创造性与活力的教育。  一、当前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不和谐因素  首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师德缺失、人文关怀淡漠的状况。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师德缺失的现象不时
期刊
教育的问题是全社会的问题,但是家庭教育及家长认识影响着教育的发展,制约孩子的健康成长。对于孩子的培养教育问题,我在经历欣悦与忧虑的过程中受到了一些启示。  一、做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绝不能轻视我们在他们面前的言谈举止。记得有这样一句话:语言决定一个人的行为,行为决定一个人的习惯,习惯决定一个人的一生。其实孩子在与我们的生活和交流中,潜移默化地继承了我们身上的东西,有良好的
期刊
实验小学东校区现有35个教学班, 在校学生3300多人,教职工145人。校舍面积12000平方米,非常拥挤,安全工作任务十分繁重,尤其是消防安全工作问题很突出,因此,我们从来不敢有丝毫懈怠与麻痹大意,牢固树立“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思想,一直将学校消防安全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警钟长鸣,常抓不懈。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能坚持做到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进和完善工作方法,提高安全防范能力,将事故隐患指
期刊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应该努力走进孩子的心灵,读懂他们的心理,引领孩子心灵的成长,为塑造其良好行为寻找科学、有效方法。  一、从“心理与环境”角度思考行为、发现问题  (一)从心理学的角度看行为  教师应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待学生的“不良行为”,孩子大部分的“不良行为”都是在其“特有”的思维方式下做出来的,他们的思维中没有“对错”的标准。如果简单地用“对错”去进行判断、评价及教育,就无法找到行为
期刊
“文化育人”“特色兴校”是增强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自2005年以来,萧山三中积极探索一种融合区域红色衙前精神、校园红色精神、民族与时代精神的教育,以红色文化激发学校的创新活力,努力将校园打造成“精神场”和“文化园”。  一、实施红色教育,初建红色文化  在实践探索中,萧山三中构建了基于红色文化的学校特色形成的实践操作框架。  (一)确立红色教育战略  学校汲纳旧校址红色衙前精神与50多年办学
期刊
人生是几十年的漫长生活旅途,注定要经历各种磨难和坎坷。更何况,在科学技术日益发达,人才竞争日趋激烈的世界多元化、经济全球化的格局中,对人才需求的选择也更加严格,近乎苛刻。专业拔尖、学识渊博已不再是社会择才的基本条件,外加远大理想、民族气节、坚强性格和进取精神,才是选择人才的最高标准。二十一世纪的人才竞争势必将人的意志品质提高到更加重要的位置。  人才的培养在教育,教育的关键在学校。学校作为影响、感
期刊
在《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以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为出发点,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放到了和知识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同等重要的位置上,作为总体目标之一提出来,强调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科学的世界观,并以此来指导自己的行为。这要求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在充分明晰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小学数学中的具体目标的同时,在教学实践活动中融入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一、何为情感、态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