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强奸私了案件引发的经济学分析

来源 :法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简介:郝燕,山东大学威海分校2006级法理学专业。
  
  苏力教授在其《法治及其本土资源》一书中通过研究一起私了案件来论述其法律规避和法律多元、国家法与民间法互动关系的论点,这一案件在书中表述如下:
  一位男青年甲爱上了另一个村子的女青年乙。一天,男方邀女方约会,女方接受了。在约会期间,男方要求发生性关系,女方拒绝了,但男方以强力奸污了女方。回家后,女方哭诉了经过,其父母向当地派出所报告了案件。在警察正式逮捕男青年之前,男方父母来到女方家中请求私了,条件是:男方娶女方,并支付女方人民币3000元,而女方应以撤诉作为回报。女方家中原则上同意这些条件,只是要求更多的赔偿,数额为10000元,双方家长就赔偿费讨价还价,最后达成协议,赔5000元。尽管男女双方都未达到法定婚龄,他们还是通过熟人领取了结婚证。但是,这一规避法律的私了案件被政府发现了,婚姻被宣告无效,男青年受到正式起诉并被判刑。
  苏力对这一案件的叙述中存在一些不当之处,如女方只是报案,且强奸作为国家公诉案件,谈不上“以撤诉作为回报”,另外男青年被判刑所依据的证明过程也没有论及,当然这是因为苏力所要论及的论题:国家法与民间法的互动所决定的,由此引出其法治本土资源的结论。在此,我并不是要对苏力的结论提出自己的见解。而是仅仅借这一案件来引出自己的问题:强奸尤其是未婚女性,在中国现实的境况下是否不论什么条件都要由国家公诉机关予以追诉呢?通通予以追诉是否符合中国现有的司法水平、司法条件呢?
  刑法上的强奸罪是指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手段,违背妇女意志,强行与妇女性交的行为。强奸被法律确认为一种严重的性犯罪,各国对其的惩罚力度都很严苛。西方国家一般把强奸罪的最高刑维持在10年以上,有些国家对强奸罪的处罚还保留了终生监禁。根据我国《刑法》第236条第一款和第三款的规定,犯强奸罪的,处3年以上13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列举了五种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加重情形。这一罪刑在法律中是国家公诉范围的,而非当事人自主选择告诉与否的。从医学角度讲,强奸所造成的生理伤害是极其轻微的,那为何生理伤害及其轻微的强奸行为会被处以严酷的刑罚呢?
  桑本谦老师一反刑法教科书上传统的观点,从经济学意义上提出强奸之所以为罪,是因为强奸已婚女性是针对某个男子的“性盗窃”,强奸未婚女性是对被强奸女性的“性抢劫”。它破坏了以婚姻制度为主的性秩序,会导致人类社会良性性竞争的紊乱。的确,强奸已婚女性会由于其丈夫的“嫉妒”心理而导致婚姻的破坏,性秩序的破坏。另外,根据桑本谦的观点,由于婚姻的普遍性,未婚女性的性资源通常总要转让到某个男子那里,因而强奸未婚女性也可以被视为盗窃了某个男子的“潜在”性资源。那么,如上述案件,男方在盗窃了某男子的“潜在”的性资源后,又通过追认购买了这种性资源,使自己成为那位潜在的性资源的拥有者之后,是否可以免除这种“盗窃”的罪名呢?这种免除是否有其意义呢?表层上看,这一说法似乎是成立的。
  其实这一私了案件完全可以运用囚徒困境理论加以分析。男青年甲与女青年乙就如同困境中的两个囚徒,若双方相互背叛,那么男青年甲将受到国家公诉机关的起诉,锒铛入狱,在监狱中度过自己年轻而美好的3年以上10年以下的时光;而女青年乙也将因被强奸而倍受歧视,就算能够结婚,以后的婚姻生活也难以得到幸福地保障。若双方如上述选择合作,男青年有可能逃过法律的严惩,女青年也可能收获一份相对幸福的婚姻。但我们仍要看到,这种私了的合作也是要有前提条件的:
  罗伯特•埃里克森指出各纠纷对下列因素的主观估计都增大时,他们就更可能求助于法律规则和程序,而不求助于非正式的社会规则和程序了:1.固有的利害关系(请求者的要求超过被告出价的数量大小);2.外在的利害关系(这一结果在多大程度上隐含了这一纠纷之外其他语境中各方的经济的、符号的或其他的福利);3.各方未来关系的浅薄和短暂;4.各方可能将有争议的损失外化给第三方——例如某保险公司——的概率。埃里克森是在讲述民事,侵权纠纷中提到这四个因素的。但我们认识到这些因素也部分地影响到对这类强奸案件的解决。首先相对于私了的诉讼处理办法都会损害双方的利害关系。男青年入狱接受惩罚,而女青年不仅不会因为男青年的被惩罚而得到补偿,反而会因为被强奸而受到世人的歧视。这就涉及到贞操观念了。由于历史的影响,中国人对妇女的贞操特别强调,特别是在农村。中国文化的这一方面在某些时候会成为妇女的一种沉重负担:一个性犯罪的受害者很难找到令她满意的男子同自己结婚,她的不幸经历有可能因其他原因被了解她不幸遭遇的人们用来指责他,正是从这种意义上讲,被强奸女性所受到的伤害主要不是来自于强奸行为本身,而是来自于一种强调婚前贞操和婚后贞节的社会观念,这种观念使女性所提供的性资源因遭受强奸而产生瑕疵。因此,如果她请求严格执法,她可能失去更多的利益,或者准备承受更多的“成本”。而这种私了办法,恰恰可以在某种程度上保护她的名声。有鉴于此,我们不难理解,为何我们经常接触到、听到的强奸案件往往是由于因强奸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如严重受伤或致死才进入到司法程序的。现实社会中尤其是在农村大多数案件是通过私了或默不作声来解决的。讲到这,就很自然引出了这类案件的第二个条件,即这类案件大多数发生在农村或者小城镇,为何?因为农村或者小城镇在很大意义上还是在熟人社会,在这样的生活世界中,人们的关系总是非常密切的,而且是多维度的。如同案件中提到的两青年先前彼此认识,并且女方接受了男方的约会,而且双方家庭很有可能也较为密切,双方先前及未来的关系与利益是双方家庭不得不加以考虑的因素。另一个摆脱这种囚徒博弈的条件便是信息的交流与畅通,双方彼此熟识成为双方协商的一个重要条件,试想完全陌生的入侵者与受害者协商起来势必困难重重。而且信息很容易在这一社会环境中被彼此交流传播,流言蜚语如同第一个条件所讲的会成为受害者的一种压力。这一点是与前述熟人社会的大背景相贯通的。
  通过分析我们看出,这几条前提条件都是在中国社会文化的大背景下提出的,在国外或者大城市等更为开放的地区,这种合作私了的情况会比较少见,而且这种私了从双方的利益上来看,是符合双方利益最大化的,感性地看似乎国家可以对这种私了行为视而不见,不予追诉的。这也符合苏力的本土资源论观点。
  除了上文所论及的这种私了案件存在的社会、文化背景外,另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是:执行难度问题和有限的司法资源问题。在这一案例中,即便是男青年没有把受害人女乙娶回家,女乙也很难出庭作证或道出自己受害的过程,毕竟那是一段不光彩的历史,越多人知道就越会对自己未来的生活产生不良的影响。更不必说如果男甲把女乙娶回家,女乙名正言顺地成为了男甲的妻子,以前的经历可能仍会给受害人留下一定的心理创伤,但女方的创伤肯定会得到一定哪怕只是自以为是的弥补。而且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的中国女性,尤其是农村和小乡镇的女性仍存在根深蒂固的相夫教子的思想,一旦嫁作人妻,就会恪守对丈夫的忠诚义务,此时倘若检察机关仍然对案件进行追诉,那么至少在取得男甲的犯罪证据上就存在着诸多困难,很可能面临犯罪嫌疑人与受害人都矢口否认的情况。与此相联系,一个国家的司法资源是有限的,为了使有限的公共资源能够得到高效率的利用,公共机构就必须针对特定的规则选择一个适当的执法力度,有时候还需要在严格与宽松之间掌握合适的交换频率。因此当追诉一件已经私了的如上所述的案件所取得社会效用远远低于追诉一件伤害、杀人案件时,国家的司法资源就更应偏重于追诉伤害、杀人案件。这样才能降低国家的法律控制成本,最大化国家的司法资源。
  鉴于法律控制成本的考虑,国家会对法律控制范围和法律控制水平有一个最佳的配置,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受预算约束的公共机构会有意降低某些案件的执法力度,甚至会对有些案件制止不力,以及一些明显轻微的违法行为被排除在法律实施的范围之外。公诉机关也有一定的自由裁量权,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了检察官享有一定的起诉裁量权,人民检察院可以根据具体案情和犯罪嫌疑人的悔罪表现来确定是否提起公诉,追究犯罪嫌疑人的刑事责任。因此公诉机关在得知这类案件后,可以视具体案情裁定是否予以追诉,可以将这类私了案件置于社会非正式监控机制之中,以此来节约社会控制成本,最大化法律资源,这是很有经济学意义的,而且具有可操作性。
  但也有人提出了反对意见,认为对这种强奸行为不予追诉,会对这种潜在的行为人造成一种激励机制,如果男甲仰慕女乙,而女乙却心另有所属,难道男甲可以将乙强奸后娶回家中而不受国家法律的惩罚吗?是否男甲在成功规避法律之后抛弃女乙呢?这势必会造成社会秩序的混乱,不利于社会的稳定。的确,这种思考很有意义。但是,公诉机关会对案情进行缜密的审查,并保留追诉权,相信这对那些加害者是有威慑力的。这就需要公诉机关在遇到这种情况时要保持清醒的头脑,缜密的思维。在我看来,这一私了案件不仅符合苏力本土资源的观点,而且从经济学意义上看也是更有效率的。现实操作中,不妨对其作出宽松处理,根据现实情况作出处置,减少成本,提高效率。
其他文献
引言  如何解决对经营者的激励与约束问题一直是企业的难题之一。资本市场以及金融衍生工具市场的发展为人们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全新的思路,股权激励就是一种最重要的制度创新。当代意义上的股权激励是指企业经营管理者和职工通过持有企业股权的形式来分享企业剩余索取权的一种激励行为。股权激励是在20世纪50年代由美国辉瑞公司首先提出来的,到20世纪80年代,股权激励尤其是股票期权制度发挥其极大优势,被认为是美国
期刊
共同犯罪司法认定虽属职务犯罪的老问题,但交易过程中的受贿人担任的职位性质复杂,行使的职责互相交错,加之亲属提供帮助、分摊部分实行行为,无形提升了受贿共同犯罪司法认定难度,对此进行专题研究仍具实践意义。    一、非身份犯能否构成受贿罪的狭义共犯    受贿犯罪的犯罪构成对主体要件进行了严格限制。但是,当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教唆、帮助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实施受贿犯罪行为时,非身份犯能否构成受贿共犯?刑
期刊
摘 要:检察机关介入事故调查已有规定,这对检察机关查办事故背后隐藏的职务犯罪有重要作用,但对事故调查组成员的监督确缺乏法律依据。笔者认为检察机关也应对事故调查组起监督制约作用。  关键词:检察机关;事故调查;监督     2006年2月23日,监察部、最高人民检察院、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联合下发《关于加强行政机关与检察机关在重大责任事故调查处理中的联系和配合的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行规
期刊
作者简介:  毛赛楠,东北财经大学经济法专业硕士研究生;  石玉,东北财经大学经济法专业硕士研究生。    摘 要:外资并购一方面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却带来垄断等弊端。因此,防止外资并购后市场垄断现象的出现,成为政府监管当局的当务之急。本论文结合外资并购实际发展情况,建议对在华跨国并购应加以反垄断规制。  关键词:外资并购;反垄断;规制  跨国并购是一把“双刃剑”,它带来我国企业所
期刊
摘要:法国作家罗曼·加里曾两度荣膺龚古尔文学奖。《大亲热》是加里以埃米尔·阿雅尔为笔名发表的第一部小说,主人公孤独迷茫,将一条蟒蛇(名为“大亲热”)视为理想的生活伴侣,最后主人公精神错乱,混淆了人与蛇之间的界限。作者通过人与动物的逐步同化展现现代文明的无力感,呼吁用爱与存在对抗荒诞,对抗孤独,颠覆一成不变的身份。  关键词:蛇,孤独,爱,大亲热  1974年,法国著名作家罗曼·加里(Romain
期刊
“再小的事情都逃不过上帝的眼睛,他能够数出每个人头上有多少发丝……”  这句话可能出自《旧约圣经》,也可能出自《古兰经》,甚至可能是一句中国谚语。不管怎样,这是一句古语,我们懂得它曾经感动了许多淳朴的心灵。  1969年1月,在苏黎世的重罪法庭上,上帝成了被告的证人。他当然没有到场。必须说明的是,本案涉及一个被控谋杀罪的神甫和一个被指为同谋的修女,他们一起杀了魔鬼……  上帝自然没有接受任何传唤,
期刊
作者简介:周莹,贵州大学2005级研究生。     摘 要:诚实信用原则是民法的基本原则,是私法领域里的“帝王条款”,而税法作为公法领域里的重要部门法,能否适用诚实信用原则,则是税法学界广泛讨论的课题。本文旨在于对诚实信用原则在税法上适用进行粗略的探讨。  关键词:诚实信用;适用;税法    一、导言    所谓诚实信用,其本意是要求按照市场制度的互惠性行事。在缔约时,诚实不欺不诈;在缔
期刊
作者简介:  王碧群,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硕士在读 ,杭州师范大学;  李益明,法学硕士 ,浙江省杭州市人民检察院研究室助理检察员。    摘 要:犯罪是社会病态的重要标志之一,人们普遍认为老年人似乎与犯罪没有关联。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老年人犯罪的比例已经越来越高,作为犯罪主体他们不容忽视。在国内,多数研究者主要从老年人犯罪的社会机制进行研究,尤其缺乏专门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论述老年人犯罪的原因。对此,本
期刊
作者简介:孟祥熠,山东大学威海分校2006级法理学研究生 。    摘 要: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的社会是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目标之一。和谐社会必定是法治社会。因此,法治政府的建设对法治社会的构建至关重要。它既是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也是和谐社会运作的基础。本文试从分析和谐社会要求的法治政府的特征入手,分析如何构建法治政府,以实现和谐社会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的目标。  关键词:和谐社会;法治政府
期刊
江全根,江西省铅山县检察院副检察长;  吴占斌,江西省铅山县人民检察院侦监科干部。    摘 要:目前,我们正在大力倡导构建和谐社会。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整个社会秩序井然,人民安居乐业,简而言之,就是人们要有足够的安全感。但是,近年来,以盗窃、抢劫、故意伤害等侵财和侵害人身权利为主的多发性犯罪呈迅猛增长之势,已经成为危害社会治安大局的突出问题,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正常的生产生活。这几类多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