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数学教育是公民的“数学通识教育”,它的出发点是为广大公民提供进一步的数学基础。作为中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的过程中困惑颇多,这直接阻碍了进入名牌大学的机会,作为一名教学生学习数学的老师,我和同事细细体会了数学中蕴含的方法、技巧。对学习高中数学作了以下反思,希望能帮助一些处在困惑中的莘莘学子。
1 整体把握知识体系 理解理论的建立
我们都记得,上小学的时候,我们接触到了简单的加法运算,紧接着学习了它的交换律,结合律,从而把问题拓展开来,出现了好多的运算,后续的运算都是以此开展的。试想一下,高中的数学课程正是如此,我举例来说明:学习集合时,先定义集合,规定集合中元素满足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再规定交、并、补的运算。接着出现了许多许多的题目,同学们做的是心烦不已,但是同学们细心就会发现,接下来学习的内容,都是有着极其相似的过程。学习向量这一章节时,先是向量的定义,规定了向量的加法等运算,还推导了重要的几个定理,其后当然是做题训练了,就是把定义好的内容灵活应用。还有我们学习圆锥曲线、导数、三角函数等许多内容。先是从定义出发,得出一些运算和定理,再到实际应用。从上我们可以看出,高中数学的学习思维是比较明朗的,同学们从这个出发去把握,不断反思,数学的学习就变得容易了,就是以后上大学,学起来也会更加轻松,比如大学里的泛函分析,群等知识,都是满足这样的数学思维。总之,整体把握知识体系 理解理论的建立,是学习数学中的重要前提,我喜欢一位数学大家说过的:如果一个问题不能解决,那么不妨回到定义去。
2 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有这样的发现,平行的两个班级,一个班级的学生遇到数学问题的时候,独立思考的少,讨论的多,一旦哪个组有了结果,其他的组赶紧去问,很快答案就出来了,刚开始我觉得很满意,但是真正到了考试的时候,结果却不尽如人意。而另一个班级,对于我布置的问题,我不允许一开始就交流,同学们都是自己先独立思考,等各个方面都考虑了再交流,我再作出引导,到考试的时候,同学们很适应,独立思考,结果也出奇的好。 可见,数学的学习是思维的过程,平时遇到问题先自己努力从各个方面去想,然后自己做出判断。实在不行就请教别人。久而久之,你会发现,难住你的问题实在是很少。
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为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这是新课程追求的基本理念之一。高考数学通过探究型和建模型问题对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和创造能力进行有效考查。“我们不能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只能选择适合学生的教育。”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没有努力,探索的精神,永远只是在别人后面行走,要有耐心,多思考,久而久之,你就有“会当凌绝顶”的感觉。
3 避免眼高手低,努力锤炼基本功
有人说高中数学只要掌握了方法就足够了,我对此嗤之以鼻。苏步青老师说他自己曾做过一万道微积分题目,他在数学上的深厚功底和卓越成就,由此也可见端倪。事实上,做一千道题有一千道题的体会,做一万道题有一万道题目的体会。如果每种题型只是蜻蜓点水的一做,又怎么谈得上牢固掌握呢。举个例子来说,对集合的运算时,往往要解不等式,平时上课的时候,同学们都喊的卖力,思路都非常清楚,结果我一问结果,各种奇怪的答案都有,我看完他们的解题过程才发现,原来基本的方程和不等式都不会解。所以,学习数学,必须要保证在理解的基础上还要手到,提高自己的运算能力。在新课改的背景下,高考多数学基本功和运算能力的考察一点都没有减少。业精于勤,学习中,每个人能养成良好的习惯,学习就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对于自己以后的发展也大有好处。我怀念陈省身这位数学大师,他曾说过:“我希望中国有更多的数学人才,能够走向世界。”
总之,任何一门学问,就其本质来说,关键的内容|、核心的概念,往往就不过那么几条;而发挥开来,就成了洋洋大观的巨著。理解了这些核心和关键,并通过严格的训练将其真正学到手,就掌握了这门课程的精髓,就能得心应手地发挥和应用,也就达到了学习这门课程的目的,并为培养创造型人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 整体把握知识体系 理解理论的建立
我们都记得,上小学的时候,我们接触到了简单的加法运算,紧接着学习了它的交换律,结合律,从而把问题拓展开来,出现了好多的运算,后续的运算都是以此开展的。试想一下,高中的数学课程正是如此,我举例来说明:学习集合时,先定义集合,规定集合中元素满足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再规定交、并、补的运算。接着出现了许多许多的题目,同学们做的是心烦不已,但是同学们细心就会发现,接下来学习的内容,都是有着极其相似的过程。学习向量这一章节时,先是向量的定义,规定了向量的加法等运算,还推导了重要的几个定理,其后当然是做题训练了,就是把定义好的内容灵活应用。还有我们学习圆锥曲线、导数、三角函数等许多内容。先是从定义出发,得出一些运算和定理,再到实际应用。从上我们可以看出,高中数学的学习思维是比较明朗的,同学们从这个出发去把握,不断反思,数学的学习就变得容易了,就是以后上大学,学起来也会更加轻松,比如大学里的泛函分析,群等知识,都是满足这样的数学思维。总之,整体把握知识体系 理解理论的建立,是学习数学中的重要前提,我喜欢一位数学大家说过的:如果一个问题不能解决,那么不妨回到定义去。
2 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有这样的发现,平行的两个班级,一个班级的学生遇到数学问题的时候,独立思考的少,讨论的多,一旦哪个组有了结果,其他的组赶紧去问,很快答案就出来了,刚开始我觉得很满意,但是真正到了考试的时候,结果却不尽如人意。而另一个班级,对于我布置的问题,我不允许一开始就交流,同学们都是自己先独立思考,等各个方面都考虑了再交流,我再作出引导,到考试的时候,同学们很适应,独立思考,结果也出奇的好。 可见,数学的学习是思维的过程,平时遇到问题先自己努力从各个方面去想,然后自己做出判断。实在不行就请教别人。久而久之,你会发现,难住你的问题实在是很少。
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为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这是新课程追求的基本理念之一。高考数学通过探究型和建模型问题对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和创造能力进行有效考查。“我们不能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只能选择适合学生的教育。”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没有努力,探索的精神,永远只是在别人后面行走,要有耐心,多思考,久而久之,你就有“会当凌绝顶”的感觉。
3 避免眼高手低,努力锤炼基本功
有人说高中数学只要掌握了方法就足够了,我对此嗤之以鼻。苏步青老师说他自己曾做过一万道微积分题目,他在数学上的深厚功底和卓越成就,由此也可见端倪。事实上,做一千道题有一千道题的体会,做一万道题有一万道题目的体会。如果每种题型只是蜻蜓点水的一做,又怎么谈得上牢固掌握呢。举个例子来说,对集合的运算时,往往要解不等式,平时上课的时候,同学们都喊的卖力,思路都非常清楚,结果我一问结果,各种奇怪的答案都有,我看完他们的解题过程才发现,原来基本的方程和不等式都不会解。所以,学习数学,必须要保证在理解的基础上还要手到,提高自己的运算能力。在新课改的背景下,高考多数学基本功和运算能力的考察一点都没有减少。业精于勤,学习中,每个人能养成良好的习惯,学习就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对于自己以后的发展也大有好处。我怀念陈省身这位数学大师,他曾说过:“我希望中国有更多的数学人才,能够走向世界。”
总之,任何一门学问,就其本质来说,关键的内容|、核心的概念,往往就不过那么几条;而发挥开来,就成了洋洋大观的巨著。理解了这些核心和关键,并通过严格的训练将其真正学到手,就掌握了这门课程的精髓,就能得心应手地发挥和应用,也就达到了学习这门课程的目的,并为培养创造型人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