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有效朗读教学再思考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zh060142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新课标也确指出:“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不断地进行朗读训练,可以增强学生对语音的感受能力,提高对语言的规范性和鉴别力,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朗读不仅是培养语感的一种好方式,也是感悟课文内容的重要手段,更是体现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特征。但在日常教学中,常发现很多学生在课堂上只是不着边际地一遍又一遍地读,看似“念经”,实则“无心”。教师往往也缺乏指导学生有效的方法。这样的“读”反倒成了制约教学实效的瓶颈。那么我们究竟该从哪些方面来加强我们的朗读教学实效,还学生以学习的主体,求学习的真实效果?
  我认为要解决这样的问题,还得从小学阶段朗读的要求谈起——“正确,流利,有感情”。 朗读指导应该围绕这一目标,遵循学生发展特点,依据汉语言语音的特性,在朗读情感体验中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为阅读教学增情添趣,突现实效。
  一、循序渐进,渗透方法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关于朗读学习目标的表述,朗读应该被视为一种能力。而朗读能力的培养,不是教师讲一讲就可以完成的,也不是练几次就能掌握的,而是必须要经过由初级到高级循序渐进有系统地进行。
  依年龄特点,以学定教。朗读的基本器官是口、鼻、咽。随着年龄的增加,学生的这些发声器官也发生着相应的变化。只有当这些器官具备了相应的功能,才会发出满意的“声”来。除去器官本身的缺陷,教师该从每个年龄段学生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出发,展开相应的教学。
  小学低年级段,学生的气息持续时间比较短,他们首先需要的是把整个句子读连贯、读通顺的能力,要完成的是把积累的词、短语连成句子完整表达的能力。再加上学生气息控制力弱,出声变化小,语句拖音长。所以在刚开始教他们的时候,最好是让他们跟着老师读,读的时候可以纠正。但低年级学生又大多数喜欢站起来朗读或回答问题,很少腼腆感,应利用有利时机培养学生在众人面前开口朗读或说话的能力。随着入学时间的推移,学生已有一定的自学能力,朗读水平也有一定提高,注意力能持续一段时间。但学生因对语句中的字词未能识清,或由于惯性作用如猜测,顺口出现错字、添字、漏字现象。为增强学生的感知力度,适应语感直觉性的特点,范读至关重要。示范朗读与听录音不同,教师通过声音、身体语言等把课文所要表达的情感直接传递给学生,学生直观、形象地进行情感体验;同时也给学生以提示、暗示。当范读到要求学生掌握的字词时,在这些词前稍为停顿一下,或读重一点,以引起学生注意,强化记忆。当范读到新词及难理解的词、句、段,教师可以用平缓稍低的语调给予适当提示、简释,帮助学生揣摩教师是怎样读的,感情是怎样变化的。
  依据不同学生及教材的特点,循序渐进的展开朗读教学,在乐读中渗透各种读的方法,在无形中学生就会形成良好的朗读习惯和能力,增进学习语文的兴趣,加快语感的发展。
  二、探根寻源,读出音韵
  汉语重意会,它的音韵美、形式美、意蕴美都极具悟性特点,全靠在具体的语境中意会,依靠反复的读中去体悟。而一切声音都产生于物体的振动,语音也不例外,它产生于人的声带的振动。任何声音在物理性质方面都具有音高、音强、音长、音色四个要素。只有在朗读中认清四要素的作用, 才能更好的引导学生去感受、去品味叠音的和声美、平仄的跌宕美、押韵的回环美和语调的旋律美,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感能力,从而在朗读中表现文本语言色彩的音韵美。
  知音强,体现节奏美。音强指声音的强弱,它决定于发音体音波振动幅度的大小。振幅越大,声音就越强,振幅越小,声音就越弱。音强在语言中用来区分轻重音和语调的上升、下降,也有区别意义的作用。而朗读中的节奏正是通过声音中交替出现的有规律的强弱、长短的现象形成的。语音学中说:句子的主要意思不决定于文词的长短,而决定于句中的主要词语。所以,朗读,分清句中的轻重音,就知句意之轻重,理清停顿,才会读出句意,读出文句的节奏美。在朗读中,句子突出强调某些词语,改变某处的音长,就能有效地引领学生进入到文本的深层领域,揣摩了作者的写作意图,以这种方式对语言进行品析,就是有效的语言教学。
  如《学弈》一课“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我在教学中,首先帮助学生读准字音,然后根据内容划分出音步(用“/”表示),读出顿挫舒缓的节奏。这样,强弱的重音,加上顿挫舒缓的音步,节奏更加鲜明,形成了独特的节奏美,再配上轻柔的配乐,极具感染力。
  让朗读来展示文章之美,才深知其中的乐感之美。而当学生明白了体现音律性的各种基本因素,能随章句的变化而随意展现,那么,朗读就自然而美了。
  三、因文而生,品味人文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情发于声而声成文”。当语言节奏与内心节奏相契合时,这份自然而然,不能自已的“情”就喷薄而出。朗读不仅是口腔发音的活动,同时也是情感的活动。潜性涵咏,沉性感悟,适时的点拔,这都有助于文中蕴含情感的抒发。
  以思促读,明晰真情。人文的富含,往往随文章而生。课文中常有令人神思涌动的空间,关键是能否发现这些空间,让学生读思结合抒发自己的独特感受。“学而不思则罔”。学生读书若有口无心,则读千遍,“其义”也不能“自见”。因此,“朗读”要与“思”结合,以读助思,以思助读,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但朗读中的“思”不仅仅是思考问题,更包含了学生在朗读中想象与文本文字相对应的画面。 “寻言以明象”,朗读优美的文字,就要迅速地在脑海里浮现出生动可感的画面来,这样有助于学生融入文字美妙的意境。
  如教学三年级下册《翠鸟》一文,当学生读到描写翠鸟外形特点这一段时,要求学生边读边想象,在脑子里“过电影”,迅速地把文字符号转换成形象,想象出翠鸟的爪、羽毛、眼睛和嘴是什么样子,什么颜色的等。正所谓“我口读我心”,当学生的脑海里有了鲜活的生动的画面时,朗读在不经意间也变得“栩栩如生”了。
  以读为本,追求朗读的最大功效是朗读教学最大目标。得法,识理,溶情。三者相互融合,在情感中得法,在理的指导下正确朗读,充分发挥朗读的作用,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值得我们悉心研究和实践的。
其他文献
许多语文教育界的有识之士大声疾呼,让语文教学回归自然,远离功利;让语文教学寓教于乐,学生快乐学习,老师快乐教学,使课堂成为“有效教学”的平台,真正达到语文学习的理想境界。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为了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追求良好的教学效果,展示优自己的风采,凸现课堂教学的艺术魅力,实施有效教学,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需要长期学习,日积月累,不断反思,殊不知,教育家=专业知识 经验 反思。笔者谈
【摘要】近些年,古诗文经典诵读活动陆续在小学教学中开展,孩子在学习经典诗文的同时,业与圣贤成为了朋友,从中体会到了乐趣和启示,从而达到教育目的,提高学生的审美价值和人文修养,积累文化功底,为进一步的学习起到奠基作用。因此,我们将对古诗文经典诵读对学生的影响做具体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古诗文经典诵读浸润学生人生  学校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既能体现对语文教学的重视程度,还能体现文化对学生的潜移默化
期刊
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如小说、散文、寓言、故事、通讯、游记、传记、回忆录等。它的主要特点是通过生动的形象和事件来反映生活,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文章的中心思想是蕴含在具体材料之中的,是通过对人、事、景物的生动描写来表现的。记叙文的另一特点,就是以记叙为主,采用综合表达方法,包括记叙中的描写、记叙中的说明、记叙中的议论和抒情等。  记叙文的分
讨论了载体姿态受控、位置不受控情况下,具有未知载荷参数的漂浮基双臂空间机器人系统关节运动的自适应控制问题。系统运动学、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结合系统动量守恒关系及系
【摘要】适时、有效地改进拓宽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思维模式,进一步具体细化相关关键教学环节的理念更新与方法改进,侧重激发、培养学生群体灵活发散的学习探究思维以及扎实稳固的应用能力,从而快速协调地实现中学语文教学系统学生群体学习应用能力的塑造锻炼与学生群体成长发展的协调双赢。  【关键词】中学语文关键环节难点重点更新探索具体改进  字词认读、阅读理解、作文写作作为中学语文教学体系的有机成分之一,在整个中
【摘要】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作文是毫无疑问的重点和难点内容。本篇文章即尝试从端正自身的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的写作诉求、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三个方面,详细阐发笔者几点相关的思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 教学目标 写作诉求写作习惯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作文教学都是困扰大多数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内容之一。一方面,作文的确是一个重点内容,学生的作文水平直接反应出他们的语言文学基础,小学阶段更是为学生
期刊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打造高效课堂的呼声越来越高。对初中语文教学来说,构建新课程标准背景下的初中语文高效课堂已成为初中语文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途径。所谓高效课堂,是指以最小的教学和学习投入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和素质的提高,高效地实现预期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达成育人目标,达到课堂教学的最好效果。有效率的课堂才能提高教学质量。本文简要分析了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一些问题,而后提出了一些浅显的
期刊
不容否认,语文早自习是学生记忆和积累语文知识的关键时间段。初中语文教师科学的组织早自习、合理开展早自习辅导无疑是实现早自习时间利用最优化和最大化的必行之路。本篇文
期刊
【摘要】提问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有效性提问,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刻的掌握知识,增强对重点知识的理解和认知,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活跃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所以,课堂有效提问在课堂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对初中语文教学课堂的有效提问方式进行探索。  【关键词】初中语文有效性提问方式探索  一、引言  在我国新课程改革教学模式的影响
期刊
【摘要】“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是能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种有效方法,也是当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途径。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将课堂教学注入活力,它为学生提供了较为轻松自主的学习环境,培养了学生探究思考表达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 激发兴趣 讨论争辩倾听探究  本文系淮安市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小组合作,自主探究”教学模式研究成果之一 。  大部分农村孩子学习习惯差,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