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550-1868(2015)02
【摘要】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在骨科切口感染预防中的應用价值。方法:选取于在我院行骨科手术的患者2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预防;实验组在常规基础上给予干预预防护理。结果:实验组:显效91例(91.00%),一般8例(8.00%),无效1例(1.00%),对照组:60例(60.00%),一般32例(32.00%),无效8例(8.00%)。结论:完善手术室以及采用综合干预措施能够有效预防骨科伤口的感染,有效的减少患者伤口感染的发生概率,提高手术的整体质量。
【关键词】护理干预;手术室;骨科切口感染
患者进行完骨科手术之后容易引发感染,而感染不但容易给患者家庭带来经济负担,同样也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威胁的患者的生命和健康。即便当前拥有无菌技术的操作,使得骨科手术后切口感染的概率有所降低,但是骨科手术后发生的切口感染仍然是比较常见的并发症[1]。因此,本次选取于2013年12月~2014年12月在我院行骨科手术的患者200例,其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于2013年12月~2014年12月在我院行骨科手术的患者200例,做为本次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110例,女性患者90例,年龄15~74岁,平均年龄为45.34岁。本次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抽选的方式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所有患者一般资料等均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预防;实验组:常规基础上给予干预预防护理。
手术室护理预防,在患者进入手术之前,提前1小时打开层流,将手术室内温度调为22-24摄氏度,湿度50%左右,严格禁止其他工作人员的进出,医护人员也避免不要活动,在非限制区、半限制区与限制区做好标记。
规范手术操作,手术医师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手术过程中全程规范使用防护口罩以及无菌手套,利用保护伤口的相关技巧。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患者营养支持,让患者的免疫能力提高,使得患者的手术耐受力得到增强。
改进手术区消毒与严格无菌操作,手术区域消毒的范围一般为伤口周围直径大于15~20厘米,彻底消毒,避免出现盲区,预防腔内消化液、细菌等污染伤口,在切口周围覆盖含碘制剂的无菌透明手术贴膜,关闭切口时应当及时更换手套,切口缝合完毕之后应当用无菌强吸附性的敷料进行覆盖。
术前护理预防,手术之前医护人员进入手术室需要更换好专用的鞋子、衣服,认真全面进行手和手臂的清洗、消毒,修剪指甲,戴好帽子、口罩,禁止携带手机,术前对手术器械进行彻底消毒、灭菌,避免手术器械消毒不合格导致伤口感染。并且术前手术医生需要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和探讨手术操作的具体流程,对患者的基本情况与身体情况进行了解,并对患者术中可能发生的情况进行干预防范以及进行有效措施,使得手术时间能够减短。
使用抗菌药物,遵循药物使用的规范,根据抗菌药物的使用剂量、药敏性、适应症等因素合理使用抗生度,常规术前30分钟使用,避免抗生素滥用。
1.3 评价标准
显效:患者手术后伤口愈合良好,未出现伤口感染的症状;一般:患者手术后伤口愈合欠佳,出现积液、血肿,但没有出现化脓。无效:患者手术后伤口化脓,伤口受到感染。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对上述汇总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对比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伤口愈合情况,实验组:显效91例(91.00%),一般8例(8.00%),无效1例(1.00%),对照组:60例(60.00%),一般32例(32.00%),无效8例(8.00%),p<0.05。
3 讨论
骨科切口感染是手术治疗的常见并发症,不但会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还会增加医疗成本和患者的经济负担。因此,医护人员做好无菌工作,在关闭切口前需要反复帮助患者清洗切口,有针对性的给予患者抗生素治疗十分重要。其次,由于手术室是实施骨科手术的重要场所,也是影响骨科伤口感染的重要因素,手术室的环境与手术设备也与伤口的感染有着十分重要的联系,因此,控制手术室的环境、严格无菌操作、规范性手术操作、使用抗菌药物均是可以控制伤口感染的因素。从本次研究数据可以知道,两组患者伤口愈合情况,实验组:显效91例(91.00%),一般8例(8.00%),无效1例(1.00%),对照组:60例(60.00%),一般32例(32.00%),无效8例(8.00%) ,p<0.05。因此,完善手术室以及采用综合干预措施能够有效预防骨科伤口的感染,有效的减少患者伤口感染的发生概率,提高手术的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
尹红梅.手术室护理干预对骨科切口感染的预防效果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4,12(11):50-51.
[2]刘颖,张艳萍,李淑婷等.手术室护理在骨科无菌手术的应用分析及对切口感染的影响[J].现代养生B,2014,34(2):242-242,243.
【摘要】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在骨科切口感染预防中的應用价值。方法:选取于在我院行骨科手术的患者2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预防;实验组在常规基础上给予干预预防护理。结果:实验组:显效91例(91.00%),一般8例(8.00%),无效1例(1.00%),对照组:60例(60.00%),一般32例(32.00%),无效8例(8.00%)。结论:完善手术室以及采用综合干预措施能够有效预防骨科伤口的感染,有效的减少患者伤口感染的发生概率,提高手术的整体质量。
【关键词】护理干预;手术室;骨科切口感染
患者进行完骨科手术之后容易引发感染,而感染不但容易给患者家庭带来经济负担,同样也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威胁的患者的生命和健康。即便当前拥有无菌技术的操作,使得骨科手术后切口感染的概率有所降低,但是骨科手术后发生的切口感染仍然是比较常见的并发症[1]。因此,本次选取于2013年12月~2014年12月在我院行骨科手术的患者200例,其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于2013年12月~2014年12月在我院行骨科手术的患者200例,做为本次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110例,女性患者90例,年龄15~74岁,平均年龄为45.34岁。本次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抽选的方式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所有患者一般资料等均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预防;实验组:常规基础上给予干预预防护理。
手术室护理预防,在患者进入手术之前,提前1小时打开层流,将手术室内温度调为22-24摄氏度,湿度50%左右,严格禁止其他工作人员的进出,医护人员也避免不要活动,在非限制区、半限制区与限制区做好标记。
规范手术操作,手术医师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手术过程中全程规范使用防护口罩以及无菌手套,利用保护伤口的相关技巧。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患者营养支持,让患者的免疫能力提高,使得患者的手术耐受力得到增强。
改进手术区消毒与严格无菌操作,手术区域消毒的范围一般为伤口周围直径大于15~20厘米,彻底消毒,避免出现盲区,预防腔内消化液、细菌等污染伤口,在切口周围覆盖含碘制剂的无菌透明手术贴膜,关闭切口时应当及时更换手套,切口缝合完毕之后应当用无菌强吸附性的敷料进行覆盖。
术前护理预防,手术之前医护人员进入手术室需要更换好专用的鞋子、衣服,认真全面进行手和手臂的清洗、消毒,修剪指甲,戴好帽子、口罩,禁止携带手机,术前对手术器械进行彻底消毒、灭菌,避免手术器械消毒不合格导致伤口感染。并且术前手术医生需要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和探讨手术操作的具体流程,对患者的基本情况与身体情况进行了解,并对患者术中可能发生的情况进行干预防范以及进行有效措施,使得手术时间能够减短。
使用抗菌药物,遵循药物使用的规范,根据抗菌药物的使用剂量、药敏性、适应症等因素合理使用抗生度,常规术前30分钟使用,避免抗生素滥用。
1.3 评价标准
显效:患者手术后伤口愈合良好,未出现伤口感染的症状;一般:患者手术后伤口愈合欠佳,出现积液、血肿,但没有出现化脓。无效:患者手术后伤口化脓,伤口受到感染。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对上述汇总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对比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伤口愈合情况,实验组:显效91例(91.00%),一般8例(8.00%),无效1例(1.00%),对照组:60例(60.00%),一般32例(32.00%),无效8例(8.00%),p<0.05。
3 讨论
骨科切口感染是手术治疗的常见并发症,不但会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还会增加医疗成本和患者的经济负担。因此,医护人员做好无菌工作,在关闭切口前需要反复帮助患者清洗切口,有针对性的给予患者抗生素治疗十分重要。其次,由于手术室是实施骨科手术的重要场所,也是影响骨科伤口感染的重要因素,手术室的环境与手术设备也与伤口的感染有着十分重要的联系,因此,控制手术室的环境、严格无菌操作、规范性手术操作、使用抗菌药物均是可以控制伤口感染的因素。从本次研究数据可以知道,两组患者伤口愈合情况,实验组:显效91例(91.00%),一般8例(8.00%),无效1例(1.00%),对照组:60例(60.00%),一般32例(32.00%),无效8例(8.00%) ,p<0.05。因此,完善手术室以及采用综合干预措施能够有效预防骨科伤口的感染,有效的减少患者伤口感染的发生概率,提高手术的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
尹红梅.手术室护理干预对骨科切口感染的预防效果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4,12(11):50-51.
[2]刘颖,张艳萍,李淑婷等.手术室护理在骨科无菌手术的应用分析及对切口感染的影响[J].现代养生B,2014,34(2):242-242,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