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68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3)11-0433-01
【摘要】目的:分析肌电图检测在腕管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到2013年5月收治的178例腕管综合征患者,对患者进行肌肉拇对掌肌、第一骨间肌、指总伸肌和神经传导速度检测,统计相关的临床检测数据。结果:178例患者中94例患者未检测出正中神经感觉传导速度动作电位,64例患者中神经感觉潜伏期延长,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和波幅降低,异常率为88.7%;102例患者出现动作电位波幅下降或者正中神经运动末端潜伏延长情况,45例未出现引出动作电位,异常率为82.6%。结论:肌电图检测在腕管综合征诊断中具有极高的准确性,可以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有力依据,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肌电图检测;腕管综合征诊断;应用
腕管综合征(CTS)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嵌压性周围神经疾病,临床表现为手桡侧三个半手指的胀、麻、痛感等[1]。该疾病的病因主要是腕管内压力升高,迫使正中神经受压而导致神经功能障碍并且产生相应的感觉。该疾病在早期进行及时治疗的话,可以有效改善神经症状,无需进行手术操作[2]。笔者选取我院2012年1月到2013年5月收治的178例腕管综合征患者,对患者进行同心圆针极肌电图和神经传导速度检测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1月到2013年5月收治的178例腕管综合征患者,患者男女比例为10:8,年龄为29-58岁,平均年龄为38.2±1.5岁,病程为半个月-1.5年,单侧病变25例,双侧病变12例,临床表现为手桡侧三个半手指的胀、麻、痛感等。患者职业有木工、钳工、会计、司机、家庭主妇、厨师、键盘手等,均为长期用手和手腕的人员。患者发病早期体现为手指麻木、疼痛、酸胀等,并且多为夜间发作,部分患者出现拇指外展肌力衰退,大鱼际肌萎缩等情况。所有患者Tinel征和Phalen试验都为阳性。
1.2 方法
采用美国Viking Quest五道肌诱发电图电位仪对患者进行肌肉拇对掌肌、第一骨间肌、指总伸肌和神经传导速度检测。检测时,室内温度需保持在26摄氏度,患者检测表皮温度需保持在35摄氏度左右。每位患者在进行检测前,优先进行检测患者尺神经、正中神经运动传导速度,观察患者正中神经腕管传导、远端潜伏期的时间有无延长;随后检测患者中指、小指、双侧拇指等至腕部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观察是否出现异常,最后检查常规肌肉电图检测(EMG),即检测患者肌肉拇对掌肌、第一骨间肌、指总伸肌等部位肌肉在放松时有无自发电位,轻缩和重缩时的波形。在进行Viking Quest五道肌诱发电图电位仪检测时,采用藤原哲司提出的检查方法,共检测206条运动神经、313条感觉神经以及289快肌肉。
1.3 评价标准
根据美国电生理协会腕管综合征的相关诊断标准进行判断,潜伏期、传导速度小于或者大于正常均值2.0s为异常。
1.4 统计学分析
上述患者数据采用 SPSS13.0 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χ±s)表示,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178例患者中94例患者未检测出现正中神经感觉传导速度动作电位,64例患者正中神经感觉潜伏期延长,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和波幅降低,异常率为88.7%;102例患者出现动作电位波幅下降或者正中神经运动末端潜伏延长情况,45例未出现引出动作电位,异常率为82.6%,详见表1:
3.讨论
腕管综合征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手外科疾病,现代解剖学分析,该疾病主要多发于手腕应用较多的人群,并且患者一般为双侧先后发病,一般多动受力的右侧更为严重。腕管综合征作为一种嵌压性周围神经疾病,通常是腕管内压力升高,迫使正中神经受压而导致神经功能障碍。患者出现局部创伤、赘生物、炎症水肿等都会压迫正中神经而形成该疾病[3]。腕管综合征临床表现为桡侧3个半手指的麻木、疼痛、肿胀,患者在早期往往出现手部功能障碍,严重时会出现拇指外展肌力衰退,大鱼际肌萎缩等情况。
目前临床诊断检测方法有CT、X线和肌电图检测等,但是由于CT、X线检测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其无法区分腕管综合征和末梢神经炎等疾病[4],是以临床检测多以肌电图检测为主。腕管综合征临床分析显示,患者正中神经指到腕部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异常是主要的临床确诊标志。一般而言如患者出现某一指或多指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减慢,就可以判断患者为亚健康状态[5]。在检测时患者腕上、下传导时间和正中神经末端潜伏期时间是较为准确的指标,不会产生漏诊情况,如只出现正中神经返支卡压时,三指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均不会出现异常,只会在腕上、下传导时间和正中神经末端潜伏期时间上存在一定卡压情况[6]。可以发现,肌电图检测具有极高的检测准确性和稳定性。
本次研究中178例患者中94例患者未检测出现正中神经感觉传导速度动作电位,64例患者正中神经感觉潜伏期延长,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和波幅降低,异常率为88.7%;102例患者出现动作电位波幅下降或者正中神经运动末端潜伏延长情况,45例未出现引出动作电位,异常率为82.6%。可以发现,肌电图检测在腕管综合征诊断中具有极高的准确性,可以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有力依据,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李满,王琦,连永丽.30例腕管综合征的肌电图与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09(20):12-13.
[2] 田江华,张登峰,梁炳生.30例腕管綜合征的临床与肌电图分析[J].实用骨科杂志.2009(06)?:25-26.
[3] 安梅.神经肌电图对腕管综合征的诊断意义分析[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9(01)?:45-46.
[4] 姚正鹏,袁良津,陈祚胜,唐向阳,姜伟韬.45例腕管综合征的神经电生理与临床分析[J].安徽医药.2010(09):21-22.
[5] 曹佩芝,左宪华,于聪敏,翁再民.腕管综合征的肌电图特点(附10报告)[J].首都医科大学报.2010(01):34-35.
[6] 王晓聆.肌电图在腕管综合征早期诊断中的探讨[J].现代电生理学杂志.2009(04) :19-21.
【摘要】目的:分析肌电图检测在腕管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到2013年5月收治的178例腕管综合征患者,对患者进行肌肉拇对掌肌、第一骨间肌、指总伸肌和神经传导速度检测,统计相关的临床检测数据。结果:178例患者中94例患者未检测出正中神经感觉传导速度动作电位,64例患者中神经感觉潜伏期延长,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和波幅降低,异常率为88.7%;102例患者出现动作电位波幅下降或者正中神经运动末端潜伏延长情况,45例未出现引出动作电位,异常率为82.6%。结论:肌电图检测在腕管综合征诊断中具有极高的准确性,可以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有力依据,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肌电图检测;腕管综合征诊断;应用
腕管综合征(CTS)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嵌压性周围神经疾病,临床表现为手桡侧三个半手指的胀、麻、痛感等[1]。该疾病的病因主要是腕管内压力升高,迫使正中神经受压而导致神经功能障碍并且产生相应的感觉。该疾病在早期进行及时治疗的话,可以有效改善神经症状,无需进行手术操作[2]。笔者选取我院2012年1月到2013年5月收治的178例腕管综合征患者,对患者进行同心圆针极肌电图和神经传导速度检测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1月到2013年5月收治的178例腕管综合征患者,患者男女比例为10:8,年龄为29-58岁,平均年龄为38.2±1.5岁,病程为半个月-1.5年,单侧病变25例,双侧病变12例,临床表现为手桡侧三个半手指的胀、麻、痛感等。患者职业有木工、钳工、会计、司机、家庭主妇、厨师、键盘手等,均为长期用手和手腕的人员。患者发病早期体现为手指麻木、疼痛、酸胀等,并且多为夜间发作,部分患者出现拇指外展肌力衰退,大鱼际肌萎缩等情况。所有患者Tinel征和Phalen试验都为阳性。
1.2 方法
采用美国Viking Quest五道肌诱发电图电位仪对患者进行肌肉拇对掌肌、第一骨间肌、指总伸肌和神经传导速度检测。检测时,室内温度需保持在26摄氏度,患者检测表皮温度需保持在35摄氏度左右。每位患者在进行检测前,优先进行检测患者尺神经、正中神经运动传导速度,观察患者正中神经腕管传导、远端潜伏期的时间有无延长;随后检测患者中指、小指、双侧拇指等至腕部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观察是否出现异常,最后检查常规肌肉电图检测(EMG),即检测患者肌肉拇对掌肌、第一骨间肌、指总伸肌等部位肌肉在放松时有无自发电位,轻缩和重缩时的波形。在进行Viking Quest五道肌诱发电图电位仪检测时,采用藤原哲司提出的检查方法,共检测206条运动神经、313条感觉神经以及289快肌肉。
1.3 评价标准
根据美国电生理协会腕管综合征的相关诊断标准进行判断,潜伏期、传导速度小于或者大于正常均值2.0s为异常。
1.4 统计学分析
上述患者数据采用 SPSS13.0 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χ±s)表示,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178例患者中94例患者未检测出现正中神经感觉传导速度动作电位,64例患者正中神经感觉潜伏期延长,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和波幅降低,异常率为88.7%;102例患者出现动作电位波幅下降或者正中神经运动末端潜伏延长情况,45例未出现引出动作电位,异常率为82.6%,详见表1:
3.讨论
腕管综合征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手外科疾病,现代解剖学分析,该疾病主要多发于手腕应用较多的人群,并且患者一般为双侧先后发病,一般多动受力的右侧更为严重。腕管综合征作为一种嵌压性周围神经疾病,通常是腕管内压力升高,迫使正中神经受压而导致神经功能障碍。患者出现局部创伤、赘生物、炎症水肿等都会压迫正中神经而形成该疾病[3]。腕管综合征临床表现为桡侧3个半手指的麻木、疼痛、肿胀,患者在早期往往出现手部功能障碍,严重时会出现拇指外展肌力衰退,大鱼际肌萎缩等情况。
目前临床诊断检测方法有CT、X线和肌电图检测等,但是由于CT、X线检测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其无法区分腕管综合征和末梢神经炎等疾病[4],是以临床检测多以肌电图检测为主。腕管综合征临床分析显示,患者正中神经指到腕部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异常是主要的临床确诊标志。一般而言如患者出现某一指或多指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减慢,就可以判断患者为亚健康状态[5]。在检测时患者腕上、下传导时间和正中神经末端潜伏期时间是较为准确的指标,不会产生漏诊情况,如只出现正中神经返支卡压时,三指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均不会出现异常,只会在腕上、下传导时间和正中神经末端潜伏期时间上存在一定卡压情况[6]。可以发现,肌电图检测具有极高的检测准确性和稳定性。
本次研究中178例患者中94例患者未检测出现正中神经感觉传导速度动作电位,64例患者正中神经感觉潜伏期延长,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和波幅降低,异常率为88.7%;102例患者出现动作电位波幅下降或者正中神经运动末端潜伏延长情况,45例未出现引出动作电位,异常率为82.6%。可以发现,肌电图检测在腕管综合征诊断中具有极高的准确性,可以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有力依据,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李满,王琦,连永丽.30例腕管综合征的肌电图与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09(20):12-13.
[2] 田江华,张登峰,梁炳生.30例腕管綜合征的临床与肌电图分析[J].实用骨科杂志.2009(06)?:25-26.
[3] 安梅.神经肌电图对腕管综合征的诊断意义分析[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9(01)?:45-46.
[4] 姚正鹏,袁良津,陈祚胜,唐向阳,姜伟韬.45例腕管综合征的神经电生理与临床分析[J].安徽医药.2010(09):21-22.
[5] 曹佩芝,左宪华,于聪敏,翁再民.腕管综合征的肌电图特点(附10报告)[J].首都医科大学报.2010(01):34-35.
[6] 王晓聆.肌电图在腕管综合征早期诊断中的探讨[J].现代电生理学杂志.2009(04) :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