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复习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来源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p3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三的数学复习开始,高三的复习与高一、高二的数学学习是截然不同的,因此要对它进行充分的考察、分析指定一个合理的备考方案。
  
  一、研究《考试说明》,分析高考试题
  
   《考试说明》是高考命题的依据,高考试题是对《考试说明》要求的具体化。只有研究《考试说明》同时分析高考试题,才能加深对它的理解,才能体会平时教学与命题的专家们在理解《考试说明》上的差距,并争取缩小这一差距,才能克服盲目性,增强自觉性。更好地指导考生进行复习。比如《考试说明》指出,对于支撑学科知识体系的重点知识,考查时要保持较高的比例,构成数学试题的主体,近几年,高考数学试卷已经从过去的以知识立意命题、注意知识的覆盖率转变为以能力立意命题、淡化知识覆盖率,而且对重点内容、函数、数列、不等式及新增内容导数及概率统计加大了考察力度,所以在复习中,不能均衡“用力”,要突出重点。同样,《考试说明》还指出:“考试旨在测试中学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运用所学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能力如何界定,如何具体化?上述种种都只能通过深人研究近年来的高考数学试题才能使之具体化,从而指导我们平时的教学工作。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研究《考试说明》,分析近年来的高考数学试题是非常必要的。
  
  二、夯实基础。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进行充分的落实
  
  实践证明:绝对多数解题障碍是相对知识的不了解、不理解和没掌握造成的。诸如对基本概念的模糊认识,对相关知识的混乱逻辑,对数形特征的粗心大意疏忽和推理运算的草率马虎,都是双基薄弱的真产写照。因此,(1)精选资料,回归课本,重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2)纵横梳理.构建网络。高考数学复习的一个重点是对知识进行整理,使知识成串。比如把导数放人函数中,极限与数学归纳法归人数列,向量渗透到立体几何、解析几何和复数中,排列组合与概率中链接概率与统计。(3)全面复习,突出重点。函数、数列、不等式是高中数学的传统重点,常考常新;导数、向量、概率是新生代,以向量为工具研究立体几何和解析几何。都占了很重要的地位。
  
  三、抓纲务本。落实教材
  
  考前复习,任务重,时间紧,迫绝不可因此而脱离教材。相反。要紧扣大纲,抓住教材,在总体上把握教材,嘎确每一章、节的知识在整体中的地位、作用。
  多年来。一些学校在总复习中抛开课本,在大量的复习资料中钻来钻去,试图通过多做,反复做来完成“覆盖”高考试题的工作,结果是极大地加重了师生的负担。为了扭转这一局面,减轻负担,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近年来高考数学命题组做了大量艰苦的导向工作,每年的试题都与教材有着密切的联系,有的是直接利用教材中的例题、习题、公式定理的证明作为高考题;有的是将教材中的题目略加修改、变形后作为高考题目;还有的是将教材中的题目合理拼凑、组合作为高考题。如果说偶然从教材中找1—2道题作为高考试题可视为猎奇,不足为道的话,那么连续多年的高考数学试题每年都有许多题源于教材,命题者的良苦用心已再清楚不过了!因此,一定要高度重视教材,针对教学大纲所要求的内容和方法,把主要精力放在教材的落实上,切忌不要刻意追求社会上的偏题、怪题和技巧过强的难题。
  
  四、渗透教学思想方法.培养综合运用能力
  
  近几年的高考数学试题不仅紧扣教材,而且还十分讲究数学思想和方法。这类问题,一般较灵活,技巧性较强,解法也多样。这就要求考生找出最佳解法,以达到准确和争取时间的目的。
  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有:转化思想,类比归纳与类比联想的思想,分类讨论的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以及配方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反证法等。这些基本思想和方法分散地渗透在中学数学教材的各章节之中,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把主要精力集中于具体的数学内容之中,缺乏对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的归纳和总结,在高考前的复习过程中,教师要在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有意识地、恰当在讲解与渗透基本数学思想主方法,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方法,从而达到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只有这样。考生在高考中才能灵活运用和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
  总之,在高三的数学复习中,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的走好每一步。
其他文献
一说起习作,学生都有怕的感觉,提不起一点兴趣。如何改变这种现象,把学生从怕习作的泥坑中拖出来,勇敢地自由自在地翱翔于习作的领域中呢?我想,重在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和自信心。    一、挖掘生活情趣。诱发习作兴趣    “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章。”叶圣陶先生的这番话十分精辟地阐明了习作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但是,小学生对生活不熟悉,生活经验不丰富,所经历的事少之又少,这
期刊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文学科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学生学好其他学科、今后工作和继续学习,对于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的进步文化,提高国民素质,都具有重要意义。  语文教学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联系现实生活加强语文实践,提高教学质量。  中学语文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导学生正确地理
期刊
人的情感体验往往是由具体的情境所决定的,生动良好的课堂情境对学生有巨大的感染力。  教学情境是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学生的智慧进发往往是在一定的情境感染下发生的。因为情境能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投人,情境能促进学生感悟。当前的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视创设情境,创设情境是为了学生在自己的认知结构中轻松愉快地生成新知。如果学生在上课的时候能“身临其境”,全身心地投入,这时,教学的最佳时候就呈现出来。那么,在新课程的
期刊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习是一种个性化行动。作为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创设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场所”,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得到释放,展现生命的活力。然而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忽视了学生情感、想象、领悟等多方面的发展,忽视了生命的存在。我们过多地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制约了学生的嘴巴、双手、头脑,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使教学变得机械、沉闷、缺乏童心和灵性
期刊
【摘要】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美育教育,培养学生在语文课堂中感知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笔者拟从课堂教学实践中谈谈美育教育实施的方法。  【关键词】语文;教学;审美教育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盲目追求升学率,语文学科性质被抹杀,教师满堂灌,学生食而不化,死记硬背。很多经典的作品被肢解得支离破碎,味同嚼蜡。实施语文课改迫在眉睫。其实,语文教学是与生活相联系,与美育
期刊
“一个没有刨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因而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当今这个新时代,每个人必须具备基本的数学运算能力以及应用数学思想去观察和分析工作、生活乃至经济政治活动的能力。因此学好数学、运用好数学是时代的需要,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人类生存的需要。为此,数学教师应责无旁贷地担负起历史的重担,通过创新教育培养一批自主学习、自我发展、开拓创新的新型人才。就我
期刊
兴趣是学生学习与成功的动机源和催化剂。我们常看到,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事都乐于去做,而且积极主动。做为老师,上课首先要上得有趣,才能使学生精神饱满,兴趣盎然。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兴趣是学习的重要动力,要使学生学习好数学,首先使学生喜欢数学;要使学生喜欢数学,就要千方百计让学生对数学感兴趣,巧创激情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因材施教,是激发学生学习
期刊
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必须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而主体性与创新性又是密不可分的,创新是主体性体现的最高层次,没有积极主动的学习,也就谈不到在学习中创新的问题.本文从教学的角度谈一谈弘扬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创新问题。在教师的主导下,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主体性是人作为社会活动主体的本质属性,对于学生来说,就是在教师指导下的积极主观能动性。    一、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  
期刊
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兴趣是学习的重要动力,兴趣也是创新的重要动力,创新的过程需要兴趣来维持。    一、把握学生的心理,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    兴趣产生于思维,而思维又需要一定的知识基础。在教学中出示恰如其分的出示问题,让学生“跳一跳,就摘到桃子”,问题高低适度,问题是学生想知道的,这样问题会吸引学生,可以激发学生的认知矛盾,引起认知冲突,
期刊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指出,未来教育要把学生培养成为“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关心,学会做事,学会生活”的人,这种人本主义理念与小学语文学科有着天然的联系。因此,小学语文教学要强化学生的生活意识,增添丰富的生活色彩,要让孩子们在快乐感受生活的氛围中成为生活的富有者,成为会生活的人。特别是语文课堂教学,应该让其焕发活力,使课堂真正成为孩子们学习、生活的乐园,让他们尽情地感受学习的快乐、生活的快乐。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