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词语是词和语的合称,包括单词、词组及整个词汇,文字组成语句文章的最小组词结构形式。从构成方式来看,可以分成:①单纯词:由一个语素组成词,自由的单音节语素和所有的双音节、多音节语素都可以组成单纯词。如:山、人、有、红、凑;仿佛、水果、蜈蚣、阿司匹林、萨克斯等。②合成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素组成的词。
关键词:小学语文词语 积累
新课标明确提出“能正确书写汉字”,对中年级应“做到规范、端正、整洁”。而书写要求恰恰是词语盘点所忽视的。学生在抄写词语的过程中,常会出现添笔漏笔的现象。在复习时,可将一学期来学生容易写错的字做个整理,进行针对性的练习,帮助学生养成认真书写的习惯。
一、分类识记,趣味积累
1.按词的表现特点积累
语文教材的每一单元都能反映同一个主题或内容,具体到课文中的重点词语也会体现出这样的特点。有的是关于事物名称的,有的是描寫形状的,有的是带有色彩的,有的写山,有的写水……我引导学生分类整理词语、记忆词语。每个词语盘点,我们都可以根据词语的组成特点对学生进行指导,从而丰富学生的积累。
2.按词的构成特点积累
有些结构相似,组成形式类似的词语也会出现在同一组词语盘点中。如第七册第一单元的词语盘点中,很多词语在构成上类似我们可以根据这一特点开展积累,让学生照样子从词语盘点中找出词语,在根据这些词语的组成特点进行仿写。
红彤彤(ABB)
帘帘飞瀑(AABC)
郁郁苍苍(AABB)
若隐若现(ABAC)
葡萄灰(事物+颜色)
在这个分类整理、归纳过程中,重要的是使学生养成分析、比较、归纳的思维习惯,有利于学生不断地总结方法,轻松地学习,为学生独立学习进行了能力奠基。
二、变式训练,有效理解
词语积累的目的是为了有效地运用而运用的前提的理解我根据词语盘点中的词语特点让学生在多样的方法中学习词语,在运用中理解。
1.找近(反)义词法
给一个词语找近义词和反义词,实际上是对这个词语在词义、词性上的全面理解,倘若理解不到位,所选的近、反义词也会有偏差。
2.填空法
就是教师设计一句或几句话,将承前启后的中心词(关键词)空着,让学生自己填写的方法。这是词语训练的以后总常用方法。
3.搭配法
词语运用要做到准确,就要注意词语搭配,搭配得当,用词才准确。因此,给词语盘点中的词语搭配成词组,是词语理解十分简单有效的方法。根据词语组成合适的词组,不进是对词语的一次判断理解过程,更是一次尝试运用的过程。
4.猜想法
据义猜想是指有些词语的含义比较难理解,可以引导学生用猜一猜的方法来学习。
5.联想法
每一个词语都拥有鲜活的生命,联想法就是指根据一个词语想象事物的特点。如:由“欲出又止”我联想到幼龟小心谨慎、留意观察的样子。在教学中,将词语教学的环节与前面的课文教学看成一个整体,前后相互关联,引导学生关注词语,并发现课文中有些词语与把握课文和体会作者情感之间的丝缕联系,从而,使得阅读教学更加厚实而尽显光彩。
三、学以致用
“学用结合”才应该是激发学生积累的真正内驱力,学生会在运用之中感受到“书到用时方恨少”;会在运用之中体会到“妙语连珠”、“精辟入理”时的喜悦与自信;会在一次又一次的联词组段中创造性地重组语言,在不同形式的小练笔中感受到词汇累积能使文章“言尽其义”,可以使文章“锦上添花”……虽然词语是组构句子最小的单位,但词汇丰厚与否,从一个角度来讲足以体现一个人汉语学习的程度。根据我国对外汉语教学权威机构和著名语文专家的统计,一个人掌握9000~12000个词汇,汉语方才基本过关。然而据统计,人在日常生活中仅能习得约4000个左右,其余的都要靠读书中一点一滴的积累,进行大量的操练而习得!
有人说,只能理解不会运用的语言是消极的语言,既能理解又能运用的语言为积极语言。词语学习也顺其道。词语只有与感悟、运用结合,储存与整合统一,才能使“读——写——用”良好循环起来。
1.归纳概括。所谓归纳概括就是教学时用一两个词语对课文中具体描写的内容进行准确而简介的概括。
2.造句组段。通过联词组段的练习,引导学生在创造性运用中,在重组语段的过程中,达到学习语言的目的。学生在语言运用中,会焕发学习与积累的热情,会在不断的使用中深化对词语意思的理解,增强词语运用的灵活性。
“课程标准”在第二学段习作要求中也提出:“要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词语,是组成句子最小的语言单位,在语文教学中,(尤其第二学段)应该是备受重视的。可是我们都知道,学生并不是积累了语言材料就会在习作中运用,从积累到运用,有一段艰辛的实践之路,需要教师不断引导、鼓励,唤起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
重视词语教学,并且引导运用它,词语才会真正成为“小精灵”才会真正散发出它的魅力,走进每个学生的心里。只有这样,学生才会真正地“盘点”词语,并且永久地“盘点”在记忆中。
参考文献:
[1]杨妍.小学语文词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J].新校园(中旬),2018(2):127-127.
[2]陈夫芬.小学语文词语教学方法攻略谈[J].小学生(下旬刊),2017(1):00250-00250.
关键词:小学语文词语 积累
新课标明确提出“能正确书写汉字”,对中年级应“做到规范、端正、整洁”。而书写要求恰恰是词语盘点所忽视的。学生在抄写词语的过程中,常会出现添笔漏笔的现象。在复习时,可将一学期来学生容易写错的字做个整理,进行针对性的练习,帮助学生养成认真书写的习惯。
一、分类识记,趣味积累
1.按词的表现特点积累
语文教材的每一单元都能反映同一个主题或内容,具体到课文中的重点词语也会体现出这样的特点。有的是关于事物名称的,有的是描寫形状的,有的是带有色彩的,有的写山,有的写水……我引导学生分类整理词语、记忆词语。每个词语盘点,我们都可以根据词语的组成特点对学生进行指导,从而丰富学生的积累。
2.按词的构成特点积累
有些结构相似,组成形式类似的词语也会出现在同一组词语盘点中。如第七册第一单元的词语盘点中,很多词语在构成上类似我们可以根据这一特点开展积累,让学生照样子从词语盘点中找出词语,在根据这些词语的组成特点进行仿写。
红彤彤(ABB)
帘帘飞瀑(AABC)
郁郁苍苍(AABB)
若隐若现(ABAC)
葡萄灰(事物+颜色)
在这个分类整理、归纳过程中,重要的是使学生养成分析、比较、归纳的思维习惯,有利于学生不断地总结方法,轻松地学习,为学生独立学习进行了能力奠基。
二、变式训练,有效理解
词语积累的目的是为了有效地运用而运用的前提的理解我根据词语盘点中的词语特点让学生在多样的方法中学习词语,在运用中理解。
1.找近(反)义词法
给一个词语找近义词和反义词,实际上是对这个词语在词义、词性上的全面理解,倘若理解不到位,所选的近、反义词也会有偏差。
2.填空法
就是教师设计一句或几句话,将承前启后的中心词(关键词)空着,让学生自己填写的方法。这是词语训练的以后总常用方法。
3.搭配法
词语运用要做到准确,就要注意词语搭配,搭配得当,用词才准确。因此,给词语盘点中的词语搭配成词组,是词语理解十分简单有效的方法。根据词语组成合适的词组,不进是对词语的一次判断理解过程,更是一次尝试运用的过程。
4.猜想法
据义猜想是指有些词语的含义比较难理解,可以引导学生用猜一猜的方法来学习。
5.联想法
每一个词语都拥有鲜活的生命,联想法就是指根据一个词语想象事物的特点。如:由“欲出又止”我联想到幼龟小心谨慎、留意观察的样子。在教学中,将词语教学的环节与前面的课文教学看成一个整体,前后相互关联,引导学生关注词语,并发现课文中有些词语与把握课文和体会作者情感之间的丝缕联系,从而,使得阅读教学更加厚实而尽显光彩。
三、学以致用
“学用结合”才应该是激发学生积累的真正内驱力,学生会在运用之中感受到“书到用时方恨少”;会在运用之中体会到“妙语连珠”、“精辟入理”时的喜悦与自信;会在一次又一次的联词组段中创造性地重组语言,在不同形式的小练笔中感受到词汇累积能使文章“言尽其义”,可以使文章“锦上添花”……虽然词语是组构句子最小的单位,但词汇丰厚与否,从一个角度来讲足以体现一个人汉语学习的程度。根据我国对外汉语教学权威机构和著名语文专家的统计,一个人掌握9000~12000个词汇,汉语方才基本过关。然而据统计,人在日常生活中仅能习得约4000个左右,其余的都要靠读书中一点一滴的积累,进行大量的操练而习得!
有人说,只能理解不会运用的语言是消极的语言,既能理解又能运用的语言为积极语言。词语学习也顺其道。词语只有与感悟、运用结合,储存与整合统一,才能使“读——写——用”良好循环起来。
1.归纳概括。所谓归纳概括就是教学时用一两个词语对课文中具体描写的内容进行准确而简介的概括。
2.造句组段。通过联词组段的练习,引导学生在创造性运用中,在重组语段的过程中,达到学习语言的目的。学生在语言运用中,会焕发学习与积累的热情,会在不断的使用中深化对词语意思的理解,增强词语运用的灵活性。
“课程标准”在第二学段习作要求中也提出:“要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词语,是组成句子最小的语言单位,在语文教学中,(尤其第二学段)应该是备受重视的。可是我们都知道,学生并不是积累了语言材料就会在习作中运用,从积累到运用,有一段艰辛的实践之路,需要教师不断引导、鼓励,唤起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
重视词语教学,并且引导运用它,词语才会真正成为“小精灵”才会真正散发出它的魅力,走进每个学生的心里。只有这样,学生才会真正地“盘点”词语,并且永久地“盘点”在记忆中。
参考文献:
[1]杨妍.小学语文词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J].新校园(中旬),2018(2):127-127.
[2]陈夫芬.小学语文词语教学方法攻略谈[J].小学生(下旬刊),2017(1):00250-00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