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与21世纪的外国文学研究

来源 :速读·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yi3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对全球化的形成、全球化时代文学的特征和21世纪外国文学研究的选择,作了前瞻性的思考,对诸如电子文化的崛起、技术美学的发展、文学写作和文学接受的全球化、文学观念的泛化、文学批评的智能化和媒体化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全球化;电子文化;技术美学;观念泛化;智能化
  20世纪已经成为过去,我们进入了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在20世纪,尤其是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们的外国文学研究已经取得了飞速的进步和丰硕的成果。但是,我们的外国文学研究的境遇也发生很大变化,在后现代、全球化、网络化、信息化、标准化、工具化的冲击和影响下,我们的研究目的、研究方法、评价体系和标准亦在悄然发生变化,我们的研究兴趣、研究领域,乃至表述方法、关键词、学术用语也随之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由此所带来的一系列疑惑和问题则让我们颇感茫然,并惊讶不已。民族文学的充分发展与世界文学的最后形成,一直是人类的光荣与梦想。毋庸质疑,人类在阔步跨进21世纪的时候,就已经站在了这个文学新时代的门槛上了,现在众声喧哗的全球化只不过是它的第一个浪潮罢了。可以预见,在21世纪全球化的视域中,文学研究的哲学基础、基本观念、知识状况、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学術视野、文化逻辑和研究范式势将发生根本性的变革。为此,我们有必要在世纪之初对未来文学的走向作一些前瞻性的探讨,以重构相应的外国文学研究策略。
  在全球化时代,文学的文本永远也不会最后完成,因为它具有地地道道的互文性。漂移在网络中的文学文本,必然推翻作者主宰一切的神话。为了追求阅读中的增殖,21世纪文学在文本生成的过程中将普遍向读者开放,向阅读开放,以便让读者与作者一起进行写作,读进自己的一些东西。面对这些真正嫁接在一起的文本,研究者很难界定它的作者究竟是谁。
  此外,在网络文学中,已经出现而且还将继续出现大批佚名的新生代作者。他们的文本,一开始就没有完成,往往为众多网民续写、补充。至于那些闯入文坛的智能生物,更是使传统的作家研究无从运作。
  在未来世界,随着写作范式逐渐被纳入高科技轨道,技术美学将为文学全球化的文化徽章。这是因为,文学的泛化是21世纪文学的一个主导趋势,多媒体文学有可能成为文学主潮。在这个平台上,作家可以轻而易举、随心所欲地运用绘画、音乐、电影、电视、电脑的原理和高科技对文学进行无所不能的制作和包装。
  多媒体文学几乎可以无限地移动、拷贝和卸载,这就首先使复制成为它的美学。复制意味着中心和本原的丧失,它从根本上消解了文学文本的唯一性、独一无二性以及关于终极价值、深度、历史、真理、真实、虚构、创造和整体性的神话。复制消灭了文学的时间向量,使得传统的审美创造的方式黯然失色,一切都进入了一种平面、一种转瞬即逝的历史存在方式。复制抛弃了一系列固定不变的形象,提供了一系列瞬息万变的类象,从而结束了美学的贵族垄断,体现了人类的促使美学走向现实生活的努力,意味着一种艺术的还原。瑞士现代艺术评论家伯尔热指出:“我们最有力的观众已失去了它们的支撑物。”复制不再像人们所相信的那样单纯是一种重复现象:它相应于一组操作,它们像它所使用的技术一样错综复杂,它所追求的目的,它所提供的功能像它们一样多,它们使它成为一种生产……其重要性不仅在于它不一定要参照原件,而且取消了这种认为原件可能存在的观念。
  其次,多媒体文学将给文学文本带来全新的绘画界面。这些灿烂的画面,将彻底解构传统文学中的情节,转而诉诸读者的视觉快感,使之迷失在琳琅满目的细部欣赏之中。在未来的文学中,作者将大量运用电影的蒙太奇手法去捕捉瞬间画面,组合镜头,使之形成一条特殊的叙述链。电脑制作的变形画面,将大量涌进文学文本,其实质是谋杀现实,以表面的类象蛊惑人。文学中这些可视的符号信息,代表着一种观念和意识对人的冲击,鲜明地体现了文学由实体化走向媒体化的特点。
  文本的音乐性(节奏、音节、句子的节拍)是多媒体文学的第三个特征。叙事话语的视觉化、音乐的画面化将是21世纪文学的一大特点,因为在其中占主导地位的是大量转瞬即逝、随意拼贴的画面,音乐不再是流动的建筑,而是喷涌的色彩。
  文学写作的全球化必然带来文学接受的全球化。19世纪以来,新的交流(传播)技术的迅速发展,逐渐改变着人类阅读作品的方式。先是电影,然后是电视、录音、磁带、录像机、影碟、电脑、传真机,现在是电子信箱、互联网络和世界联网。它们在全球人类文化的传播中完成了一种重要的范式转变,从书籍时代转到了电子时代。世界联网使任何入网的人都占有一个庞大的、取之不竭的多媒体数据库,还有音乐、广告、交谈室,以及对每个想象的题目不断扩充的网上交换。这些在网上拥挤在一起的不断增加的图书和数控艺术品,这些在电脑空间里自由地漂来漂去的文学幽灵,从根本上改变了文学作品对学者和批评家的存在方式。
  与此同时,文学批评也走向了全球化。新的快速旅行方式使许多文学研究者和学者习惯于在世界各地飞来飞去,从事研究,参加会议,进行讲演。这就意味着许多学者不再属于某个地区或国家的学术群体,而是属于有共同兴趣的跨国的学者群体。文学研究者飘荡在网络和洲际旅行之中,将导致许多新的、构成性的、具有巨大潜力的社会组织或各种新的研究群体,亦即卡茨所说的“数控国家”这种新生的意识形态。另外,经济的全球化使大学和研究机构日益服务于大的公司并获得它们的资助,而这些公司越来越具有跨国的范围。人文科学研究不再仅仅忠诚于国家的资助机构,而是常常为跨国的公司服务。总之,国家疆域的日益消失是21世纪文学研究的一个不可抵御的特征。对此,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一方面审时度势,顺应潮流;另一方面要顽强地保持自己的个性,守望我们的精神家园。
  参考文献:
  [1]祈晓冰.多元文化语境F的外国文学研究[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9(06).
  [2]曹晓青.多元文化视野下的外国文学与改革[J].当代理论与实践,2012(01).
  作者简介:
  王帆(1982—),女,河南商丘人,郑州财经学院,讲师,大学英语教学法和改革。
其他文献
摘 要:近年来,“韩流”席卷中国,我们发现韩国除了歌舞艺人和电视剧之外,韩国电影也是有着独特魅力的一支,韩国电影以剧情片见长,韩国导演们剧情的细节处理尤为细腻,在众多的韩国电影中,如《雪国列车》《汉江怪物》等电影中,我们可以看出韩国电影的一大特色——细腻的叙事手法,不论是《雪国列车》这样的科幻片,还是《汉江怪物》这样的怪兽片,甚至连《铁线虫入侵》这样的恐怖片都充满了剧情片的细腻的处理。  关键词:
摘 要:在新形势下对企业发展提出更高要求,不但在制度以及内部控制方面要进行转变,还要在思想政治工作方面进行创新,以能够适应现今形势对企业提出的各种改革。但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并不是采取强硬手段对员工进行管理,而是以员工作为视角,能够在手段、思想政治、环境等方面所创新,以能够在新形势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取得巨大进展。  关键词:新形势;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创新  在现今新形势的影响下企业的发展取得
摘 要:在教育快速发展的今天,商务英语写作教学引起了高度的关注,该项语言的教学,在难度上较高,同时很容易受到较多因素的影响,想要让学生在成绩上、能力上都得到较好的发展,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文章针对模因论用于商务英语写作教学展开讨论,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模因论;商务英语;写作;教学  从客观的角度来分析,商务英语写作教学在实施的过程中,必须保持持续性的教育工作,要从长远的角度出发,帮助学
摘 要:长笛基础教学在我国当前已经有一定的发展规模,但是存在师资力量薄弱、教学体系缺失等一系列问题。本文从长笛基础演奏教学的运用方式和管理方式两大方面入手,通过改进长笛基础演奏教学中的教学体系、教学方法和学生训练技巧等措施,切实提高长笛演奏的水准。  关键词:长笛;长笛教学;教学方法  一、长笛的起源  长笛是现代已知的乐器家族中最古老的成员之一,据记载,长笛起源于欧洲,初名横笛。早期的长笛是用乔
一、中世纪早期莎乐美形象rn莎乐美最早的形象通常是出现在6—10世纪的《圣经》手抄本中一些以希律的宴会为场景的插图中.比如6世纪的《锡诺普手抄本》、9世纪的《夏特手抄本
期刊
摘 要:是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汉译英翻译教学中,我们会发现学生对原文意境解读不够深刻,译作枯燥晦涩,体现不出原作意境。本文以翻译李清照词为例,浅析在汉译英教学中如何正确运用翻译方法再现原作意境,使读者如亲临其“境”,充分反映源语文化的特征,充分表达原文的真实意义。  关键词:清照词;汉译英;意境  翻译是将一种语言文化存在的意义转换到另一种语言文化中的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翻译的本质是意
公民参与是否必定能够实现实质的民主?传统封闭的行政系统掌握着“话语”的垄断权,即使公民参与,也至多是一种“伪民主”.“话语理论”,特别是后现代“行政话语理论”,对于构
摘 要:《仲夏夜之梦》是莎士比亚戏剧中最富于浪漫性的一部,體现了莎士比亚早期戏剧的浪漫主义色彩,通过奇异的幻想着力描绘、营造了一个充满奇幻色彩的童话世界,使整部剧作具有一种轻快、优美、和谐的基调,试从语言表达以及主题思想两方面来赏析作品的浪漫主义色彩。  关键词:《仲夏夜之梦》;浪漫主义;莎士比亚  《仲夏夜之梦》是英国剧作家威廉·莎士比亚早期创作的一部喜剧。它是莎士比亚所有戏剧中最具有浪漫主义色
面对人生困境,苏轼在《赤壁赋》里为自己解剖痛苦而觅得一方良药,儒道思想在苏轼的脑海里猛烈碰撞,最后,老庄哲学占了上风,痛苦也解脱了。  在文章的第一段里描写了泛舟赤壁时的所见之景,流露的是平和的心态和欲道成仙的儒道混合思想。儒家的入世情怀使他难以摆脱被贬黄州的无奈,苏轼又想借道家的无为思想来解脱被贬流放的痛苦,所以作者在第二段里借酒当歌,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
期刊
在如歌的岁月里,青春是最动人的一首颂歌,歌颂着梦想的高度,赞美着亲情的厚度,讴歌着成长的精彩!rn每一次,晚自习铃声一落,我就似离弦之箭般冲向楼梯口,急促的脚步转眼把我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