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渗透法制教育的几点尝试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jbin16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学担负着人文教育的功能,然而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意识的对学生进行的法制教育几乎呈空白状态。那么,如何在语文课堂中渗透法制教育呢?
  一、语文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要与课文相关知识紧密结合,适时有度
  在语文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时,必须将语文教学内容与法律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既不能把语文课上成法制课,也不能漠视语文教材中蕴含的法制教育因素,而要恰当地把握分寸,适时渗透,潜移默化。如:教“赡养”一词时,教师要与“抚养”联系起来,指出“抚养”是指父母或长辈养育后代,而“赡养”则指成年子女对父母或长辈的养老行为。在学生理解词义后,教者进一步引导学生:在《未成年保护法》《预防未成年犯罪法》等法律文件中规定,父母有扶养教育子女的义务,成年子女也有赡养老人的义务,权利和义务是对等的,你有要求父母教育扶养的权利,但也相应的有赡养父母的义务,从而明白享受权利就要尽义务的道理。教学中,我们要明白主次轻重,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要教会学生能正确把握和准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以及听说读写能力,一节课的主要时间要置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上,法制知识的渗透要适可而止,恰到好处,见好就收,不能喧宾夺主,主次不分。这样的语文教学,使学生在接受祖国语言文字熏陶时,也受到一次深刻的法制教育。
  二、语文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要因课而异
  (一)在阅读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
  中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有关环境保护、赞美大自然的课文,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既要指导学生在读书中享受自然美,也应让他们明白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重要。如在教学《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一文时,要宣传环保知识,讲授相关环保法,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保护自然生态,爱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使湖泊消亡的悲剧不再重演。新教材课文《云雀的心愿》中,小云雀看到由于人们乱砍滥伐造成土地沙漠化、沙尘暴肆虐、洪水泛滥成灾的严重后果,告诉人们森林的重要性。
  (二)在口语交际中渗透法制教育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学校即生活,生活即学校”。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影响,对世界观的形成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在进行“口语交际”教学时,也应适时渗透法制教育,帮助学生做出正确的道德评判,做个知荣辱的人,同时也学会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利。如口语交际 “学会鼓励”中有这么一段话:张为民买了一套航模材料,回家拆开包装盒,发现有几个零件损坏,他想去退换却没有勇气。在教学时老师可以这样引导学生:买了东西,我们就是消费者,与商家就有了合同关系,就受《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保护,商家对于售出的商品应该保证质量,这种伪劣商品完全应该找他退换,这是你的权利。商家如果不肯退换,你可以向消费者协会投诉,甚至可以到法院起诉他。通过讨论交流,不仅增强了学生的法律意识,还提高了学习法律的积极性。
  三、作文教学,渗透法制教育
  习作是学习语文的最高层次,它既是个体对生活现象的深切感受,也是个体对生活实践的独特体验。在习作教学中引入法制事件,诱发学生思考、分析、比较、反思、议论、总结,不仅可以深化学生的思想认识,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而且还可以规范学生的法制行为。如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今日说法》《道德观察》等栏目深受观众的喜爱,原因不仅是由于它们在选题方面贴近百姓生活、讲述真实生动、弘扬道德风尚、普及法律常识,而且还得益于每一期都有一个好标题。教师利用这些媒体资源可以向学生传授作文拟题技巧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更重要的是能够以这些特殊的案例为切入点,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整理自己的思想,对事件表达自己的看法,在习作中深化认识,对比自己或周围人的做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作为一名教师,承载着教书育人的历史重任,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觉得育人比教书还要重要。在中学阶段,我们就要对学生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教育,使每个学生都要学法、守法、用法,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的人身权利,教育学生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将来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合格人才。
其他文献
新课标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活力,课堂上,教师不必拘泥于教参上的答案,也不必受考试内容的拘束,手脚一放开自然就有了新鲜的活力,自然就有了一份潇洒。课堂形式也随之多了起来,演讲、表演、辩证会等,层出不穷的授课方式,让语文课有了盎然生机。  然而,热闹的课堂是否就等于丰硕的收获?在参加语文教学交流时,常看到教师花大力量来设计活动,课堂上师生之间热热闹闹,但是课文被搁置一边,一堂课下来,只见活动的热闹,不
期刊
考场作文如果有一个好的标题,必定会打动阅卷教师的心,引发阅卷教师的阅读兴趣,从而于无形中提高作文的等级。此外,新颖别致的文题,还可以拓展学生的写作思路和选材范围。近几年中考作文的命题形式多是话题作文,写好话题作文,拟一个让阅卷教师“一见钟情”的题目,是至关重要的一步。那么如何才能拟好题目呢?  一、拟题的基本要求  新颖别致、文采飞扬的标题,能给人赏心悦目的感觉。首先,标题范围尽量要小,要合理出新
期刊
怎样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呢?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在阅读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长期以来,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为了赶时间或省心省事,常常无视学生的自主性。教师拿着教学参考资料,根据作品的时代背景、作者介绍、分段分层,概括段落大意和主题思想,分析作品的写作特色,一路介绍下来,只是生硬地肢解了作品。在这样的阅读教学中,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接受的是教师对作品的解读,而不是学生对
期刊
“无话可说”是中学生作文的普遍现象,若不突破“无话可说”这一瓶颈,写好作文几乎就成了一句空话。  学生作文时“无话可说”,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原因,教师应针对实际情况进行切实的引导。  一、缺乏生活体验的积累,脑中无货,手里无粮,自然也就“无话可说”  当今中学生课业负担普遍很重,一天到晚均有做不完的作业,一年到头都在“封闭式”管理的圈子里生活。他们很少接触学校以外的社会,很少阅读课本以外的读物,回家
期刊
美育的意义在于培养人、美化人,语文教材是一个琳琅满目的美的世界,绝大多数作品无不与美有关,与人的美化有关,可以说,语文是人的精神家园,是人类审美的集中表现。这富有情感的学科是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在素质教育志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今天,美育与语文有质的统一性。韦志成指出:“语文教学要用‘美’吸引学生,其宗旨是在教学中实施美育,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的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期刊
热爱是最好的老师,牵着她的手可以顺利到达成功的彼岸。差生之所以“差”,往往是由于对我们设置的目标缺乏兴趣所至,给他们一个诱惑力让他们心往神驰——如文科教师要尽量挖掘课文里的思想感情内涵,苦心酿造出使之易于吸收的好营养,并打上能够吸引其兴趣的外包装,我课乃磁石,汝心为铁针,牢牢实实地吸住你,想逃也逃不掉了。用一句幽默的话来说:“全成我的俘虏了”。近年来,我大胆地把“投影仪”、“录音机”、“教学挂图”
期刊
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兴趣,敢于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敢于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展开合理的想象,教给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给学生提供较多的创新环境,提供更多的创  新机会。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学习就有了动力。在语文教学时。教师在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教学方法的设计上,应适合学生的认识水平。使用的方法能让学生感兴趣,从而学生的思维触角便
期刊
语文是一门具有独特的情感特性和人文内涵的学科。人文教育的核心就是情感教育,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地调动学生的丰富情感,是课堂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下面谈谈教学中自己对学生情感调动的认识和一些做法。  一、创设情感氛围,激发学生思维  创设一个良好的情感氛围,让学生处在“我要学”的状态下愉悦地学习。首先,在上课伊始,学生的情感,处于蛰伏状态,如何掀起学生情感波澜,促使学生进入最佳情境?实践证明
期刊
新课程改革为语文教学指明了出路,作为农村语文教师要以新课标为指引,摆脱急功近利,以教育改革为己任,树立“大语文教育”观念,还语文教育一篇蓝天。让语文走出课堂,走向生活,全面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具体说来就是开放课堂,尽一切可能为学生提供最佳的读书环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多多接触充满时代气息的书刊,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和思维习惯,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提出“大
期刊
对学生的评价不能千篇一律、千人一面,应针对学生的差异做出有针对性的正确的个性评价。因为正确、公正的个性评价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终身发展。每个学期结束,学生和家长都会从学校发的《学生成绩报告单》(简称“成绩单”)上看到期末考试的成绩的分数和班主任老师写的评价(即对学生的评价)。班主任老师评价好的自然高兴,评价不好的,不管是学生本人或是家长心里肯定是会百感交集、不是滋味。能够正确对待的,会从自身找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