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学生心理 使其健康发展等

来源 :小学时代·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K9106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运用心理学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小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和整体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健康课程是体育课的升华,它对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和学习的需要,而良好行为的养成是形成学生健全人格的基础,是学生成人、成才的前提。一年级的小朋友刚刚从幼儿园步入小学一年级,只有在养成良好行为的基础上,学生才能学会认知、合作,学会做一个合格的小学生,最终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1 倾注真心真爱,促进感情内化。师生心理交融的基础是感性的交情,也是爱的投入。教师应重视那些存在各种缺点的学生,多关心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因为这些学生常常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心理上受到压抑,失去平衡,性格比较孤僻,心理也比较脆弱。当学生遇到不顺心的事时,就会产生不良情绪,并对学习和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善于与学生沟通,进行谈心、交流,进而开导学生,倾听学生的内心情感,感知学生的内心世界,以真诚的爱去关心、呵护每个学生,让学生的情感得到倾诉,精神得到依靠。
  2 用体育运动方式调节心理。学生行为的规范、指导、激励是养成行为习惯的关键。教师只有抓住习惯养成的良好契机,施展教育教学的魅力,就一定会促进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现实生活中,在心理健康和心理疾病的两个极端之间,尚有一类为数不少的心理缺陷人群,常常无法保持正常人所具备的心理调节能力。有针对性地进行体育锻炼,是培养健全人格的有效心理训练方法。不过,选择的体育锻炼项目应有的放矢。①孤独、怪僻、不合群、不习惯与同伴交往的学生——选择足球、篮球、排球以及接力跑、拔河等集体项目。②腼腆、胆怯、容易脸红的学生——参加游泳、溜冰、滑雪、跳马、平衡木等项目。③优柔寡断、犹豫不决的学生——参加乒乓球、网球、羽毛球、拳击、摩托、跨栏、跳高等。④遇事易急躁、感情易冲动的学生——参加下棋、打太极拳、慢跑、游泳、射击等缓慢、持久的项目。⑤过分紧张、易发挥失常的学生——参加公开的激烈的体育比赛。⑥自负、逞强的学生——选择难度较大、动作较复杂的技巧性活动,如跳水、体操等体育项目。每次锻炼时间在30分钟左右,运动量从小到大,循序渐进,3个月为一周期,一般进行两个周期左右。要注意运动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同时还要防止发生意外事故。
  让我们每一个人都来关心、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使学生的身心都得到充分、健康的发展。
  
  如何引导学生理解爱国主义影片中的英雄 姜世凤
  
  爱国主义影片犹如一部教科书,把一个个活生生的英雄人物形象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理解英雄人物的过程是受教育的过程。作为教师,我们有义务引导学生在观看影片中深刻理解英雄人物,学习英雄人物的高尚情操。
  那么应从哪些方面入手去引导学生理解英雄人物呢?
  1 视神情,观察其志。一个人的神情某种程度上能反映出其丰富的内心世界。引导学生观察人物的神情,会很好地领会其精神与品格。影片《烈火中永生》中有这样一组镜头:当江姐满怀喜悦之情登上华蓥山时,在云雾笼罩的城楼边却意外地看见了自己的丈夫彭松涛被杀害的布告和就义前的照片。江姐的神情由惊讶转为痛苦,有痛苦转为坚毅,由坚毅转为平静。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江姐的这些神情变化,能很好地体会出江姐当时那种“不能流着眼泪闹革命,革命总是会有牺牲的,血债要用血来还”的坚强意志和大无畏品质。
  2 听豪言,洞彻其心。俗话说:“言为心声。”英雄人物的语言都能反映出他的思想。影片《吉鸿昌》塑造了一个可歌可泣的英雄形象。吉鸿昌在刑场上说过这样一段正气凛然的话:“我是为抗战而死的,不能跪着挨枪,我死了也不能倒下,我要坐着。我为抗日而死,光明正大,你们不能从背后开枪。我要亲眼看见敌人的子弹是怎么打死我的!”引导学生仔细体会英雄的语言并模仿英雄的语言,领会吉鸿昌“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的高风亮节。
  3 赞英雄,弘扬其德。主人公的神情和语言,尽管在很大程度上能反映出他的思想、精神与品格,但最能反映其精神实质的还是行动。影片《董存瑞》为我们树立了一个为人民利益勇于献身的英雄形象,董存瑞为了炸掉敌人的暗堡,在桥下没有地方可放炸药包的情况下,毅然用右手托起炸药包,拉响导火索,用自己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的道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实现了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誓言。观看这部影片时,要引导学生从董存瑞舍身炸暗堡这一实际行动上,学习革命英雄为了新中国的建立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气概。影片《狼牙山五壮士》中,五壮士为了转移敌人视线,把敌人引向棋盘陀悬崖,壮烈跳崖。五壮士这一闪光的行动正是教育学生的最好素材。
  抓住对影片中刻画主人公形象的细节,深刻理解影片内容,使学生了解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进而教育学生要珍惜时间,努力学习,从而使爱国主义教育形象化、具体化。
其他文献
摘要 英语教学中应该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通过创设有效的情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动机,教师引领学生一步步走向自主学习,运用实践展示学生自主学习成果,树立学生能够独立思考的自信心,造就高效的小学英语自主学习课堂。  关键词 创设情境 自主学习 动机 引领 实践
期刊
数学语言是反映数学特点的学科语言,具有科学准确、逻辑严密、表达完整等特点,学生对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掌握得如何,将直接影响其后继学习及思维能力的发展。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二年级学生由于其年龄较小,运用数学语言的能力相对较弱,语言发展尚不完备。针对这种情况,那教师应如何做呢?  1 创造“说”的环境。“亲其师而信其道”,师生情感融洽,才使学生敢想、敢问、敢说。过去在数学课上只要让学生回答“怎么列式”“是
期刊
素质教育呼唤课堂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的不断革新,课程改革要求课堂教学进一步确立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误区一:忽视课堂氛围的调控。良好的课堂氛围,能使学生消除过于紧张的焦虑情绪,能使学生在课堂上大胆开口,畅所欲言,处于最佳的学习状态。这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条件。但许多教师却忽略了这一前提,只顾自己滔滔不绝地讲,结果是学生们沉默寡言、“洗耳恭听”,成了最忠实的听众和观众。  对策:教师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就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由此可见,有计划地指导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着重要的意义。  1 声情并茂读出兴趣。在语文教学中,首先要指导学生正确理解课文内容,以及词句的真正含义。然后通过声情并茂、感情丰富的范读来引导学生进行朗读。当语气、表情、语调、动作等作为一
期刊
语文,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语文集语言之美、音乐之美、整合之美于一身,美得充实,美得实在,美得有内容。它是集虚与实、俗与雅、空灵与实在为一体的。其实,这种美时时在课堂中涌动,散发出“语文味”。  1 创设语言情境,感受语言之美。  在《蚂蚁和蝈蝈》这课的教学中,我是这样设计的:师:“蚂蚁有的背,有的拉,个个满头大汗,这时候,蝈蝈到哪儿去了?”生:“蝈蝈躲在大树下。”师:“课文里说‘几只蝈蝈看到了,都
期刊
摘要 教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要教会学生学会观察,开启学生习作之窗;要引导学生注重积累,开阔学生视野。通过课外阅读和联系生活实际,拓展学生写作源泉。  关键词 观察 积累 方法 生活 素材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观察对于儿童之必不可少,正如阳光、空气、水分对于植物之必不可少一样。在这里,观察是智慧的最重要的能源。”然而,许多学生平时没有注意留心观察,腹中空空,写作文时就觉得无话可说,无从下手。笔
期刊
摘要 为了让学生能够通过入情入境的体验性学习活动,感受作品的丰富情感,加深理解,获得启迪,要让学生在不同的方式中通过各种体验,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和理解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生活体验、生理体验、心理体验和情感体验。  关键词 体验 阅读教学 想象 情境 实践 情感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教学中只有让学生通过入情入境的
期刊
怎样根据学生特点在有限的时间内组织层层练习,收到全面的、整体的、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在教学教研的实践中,我们采用以下几种方法代替一些书面练习,使教学反馈面广、节奏快、频率高,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1 手势法。好动是学生的一种天性,也是学生的一种学习心态。手势表示法,一是满足学生的好奇、爱动的特点;二是促进学生手动、眼看、脑想,调动学生脚、手、脑协同活动,促使视觉、触觉、运动觉协同配合,促进
期刊
摘要 激发其阅读的兴趣、掌握简单的阅读方法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内在因素。教师在阅读教材选择时,要让学生感受到成功阅读的乐趣。正确有效的方法直接影响阅读的质量,关系到学生是否读有所得,阅有所获。评判阅读教学效果的最佳方式,即看学生是否达到爱读书的境界。  关键词 课外阅读 阅读材料 阅读策略 展示舞台    一、精选阅读材料,使学生想读    《英语课程标准》在各级各类目标中对学生阅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期刊
摘要 倾听是有效沟通的必要部分。倾听是有目的、专注的听,完全将对方的话“记”下,运用同理心、透过交流去了解别人的观念、感受。父母应该是一个好的倾听者,明确自己的真实位置,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  关键词 家庭教育 倾听 关注 语言 技巧 位置    倾听属于有效沟通的必要部分,以求思想达成一致和感情的通畅。狭义的倾听是指凭助听觉器官接受言语信息,进而通过思维活动达到认知、理解的全过程;广义的倾听包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