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能力

来源 :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g09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难教”是不少语文教师发出的感慨,“语文难学”又是许多中学生共有的感觉。然而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语文老师如果善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学生乐学到会学,就一定能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两年多以来,在实践新课程的过程中,我获得一些体会和经验。
  一、创造教学情境,活跃课堂气氛
  我们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创造教学情境,在活跃课堂气氛这一环节上下功夫。在课堂上,恰当的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多角度的补充语文知识,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思维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比如在复习《赤壁赋》时,用多媒体展示苏轼的人生经历和著名作品,让学生在课堂上对苏轼有较全面地了解,并且让学生欣赏了以苏轼为题材的高考优秀作文,使学生深受感染。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这样做活跃了课堂教学氛围,启发了学生思维,让学生在这个环境中通过多媒体的提示和渲染,进行大胆的想象和创造,在头脑中形成更丰富、更鲜明的形象。
  二、创设良好氛围,提高学习兴趣
  学生虽然成绩各不相同,但每个人都有竞争意识、合作意识。要善于创造良好的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活课堂气氛,让学生主动自觉地学习。
  首先,创设竞争氛围。我采用了上课举手答问、分组讨论、教学生选派代表分析课文等方式,让学生自觉地投入到竞争范围之中。在复习散文时,选了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来讲,我改变了老师传统的新授教学模式,让每组学生选出各选一名代表分别分析课文的画面美、情感美、语言美和结构美。先让小组集群体之力量,加以讨论,然后适当地加以指导,放开手让四名学生代表给大家分析。结果四位同学表现突出,真正当了一回小老师。对于有些较容易的课文,还可以放手让学生去上课,这对于上课的同学是一种挑战,对于听课的同学是一种全新的体验。这些方法受到同学们的热烈欢迎,既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又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争先进的意识和学语文的兴趣。
  其次,制造幽默氛围。幽默是最佳的润滑剂,是一种良好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师生关系无比和谐。教师在课前或者课中根据具体教学内容穿插一些幽默风趣的语言及故事等,可以使学生在笑声中达到对知识的掌握。适当而不低俗的调侃是活跃课堂气氛的催化剂。我有时在课前或者讲课过程中给学生讲一些小故事,有名人轶事,有寓言故事,有哲理小品等等,有时候利用一些偶发事件用故作正经的语气进行调侃。这样学生感到学习语文不是很繁琐的事,而是很有趣的事。
  三、积极组织活动,激发学习兴趣
  叶圣陶曾指出:教育的目标在于“造就善于处理生活的公民”,语文是生活中的一种必要工具,引导学生由单一的语文教学步入广阔的语文空间,在学语文的同时学做人,在长智力的同时养成习惯,在练就终身受用的语文本领的同时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质、心理素质和作为现代人的社会交际素质,从而促进自我人格的全面发展。
  语文教师应该以语文能力训练为核心,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如:编演课本剧、诗歌朗诵比赛、演讲比赛、优秀周记评比等,力求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特长,在各种活动中展示自己的才华。每天课前进行“三分钟演讲”,这对于从未上过讲台的同学是一种很好的锻炼,他们演讲前非常担心,演讲后有一种激动与喜悦。周记评比是每周都要利用早自习或者半节课时间进行,指出不足与优点,表扬写得好的同学,有选择的念部分作品,并且把写得好的作品打印出来,或张贴在教室里,或投到校刊校报上,或通过网上投到报刊杂志上。我发现,许多学生有的是真实经历,有的是真实情感,关键在于能不能用恰当的方式把它们转化为优美动情的文字。而这些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能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快乐,感受到经历是一笔财富,要珍惜现有的生活。这无疑对他们的心灵是一种极大的安慰。在活动中,我们也更进一步了解了学生的优点与缺陷,以便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能依据学生现状更好地因材施教。
  
其他文献
素质教育是我国现代教育的指导思想。而心理健康教育是全面开展素质教育的基础。当代农村中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与心理的发育发展、竞争压力的增大、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自我意识等方面都会遇到各种心理问题,他们由于受到社会、家庭、学校、经济、文化等各种条件的限制,特别是学生家长陈旧观念的影响对教育者来说带来了新的课题与挑战。为此,我进行了大胆的探索。  
期刊
诗歌的题目中包含了很多的信息,对于中学生解读诗歌起到很大的作用。只要学生主动去发现,努力去寻找这些信息,总是可以看到一些独特的“美”,例如了解到作者的心境、写作的目的、主观的情感和独特的手法,因此仔细地解题是学生赏析诗歌的一个首要步骤,也是关键的一步。  一、根据题目中的关键字了解作者的情感。诗歌的很多题目里面直接带有作者的主观情感,如“喜”“怨”等,作者在第一时间表达出本诗的情感,使得读者在解析
期刊
教育要求既要教给学生知识,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现在,学校和老师都认识到了培养学生良好品质的重要性,不再单纯的以灌输知识为目的。但有些学校和老师对学生品格上的教育方式过于单一,有的只是通过加强对学生纪律的管理来约束学生的不良行为,稍好一些的能够通过政治课上的理论教育使学生懂得如何做一个好学生。如果上述两者做的较为深入的话,也能起到较好的效果。通过这十几年的语文教学,我发现运用好语文教学中的思
期刊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今中外的许多科学家、发明家之所以能取得伟大成就,跟他们对自己所从事研究的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是分不开的,所以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一点对任何一门学科都很重要,怎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呢?我认为学生不参与学习,调动积极性就成了无源之水。怎样让学生能够主动学习,什么能让学生产生兴趣呢?总结我这些年的教学经验,现有如下教学方法 。  一、应重视师生之间平等对话。俗话说:“亲其师,
期刊
“如何让我爱上你,在你最美丽的时候”借用席慕容的两句诗歌来形容每个语文人对语文的热爱,是不足为过的。随着经济浪潮席卷中华大地,人们学习的功力色彩越来越浓。走进校园,家长看重的是孩子的成绩、外界评判一个学校的好坏是看其升学率的高低,于是数理化多年来备受各界的宠爱。在高中阶段,理科综合则是学生的挚爱,而对于学习了十多年的语文则持可学可不学的态度,这让许多的语文教师倍感伤怀。  古人有云“观山则情满于山
期刊
中学文言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而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文言文教学的改革明显滞后,文言文不同于浅显、明白、易懂的白话文,它远离社会现实生活,时代久远,枯燥无味,艰深难懂。文言文俨然成了语文教学的“拦路虎”,老师难讲,学生费解。尽管如此,但文言文知识点多,理论性强,是古典文化的精髓,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作为课堂驾驭者与参与者的教师理应转变思维,在教学上积极探讨,大胆创新,多做尝试,尽我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注重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那么,在作文教学中,如何实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认为,应该注重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运用多种形式,并交给学生一定的写作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就此,下面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一、注重主体,激发写作兴趣。《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兴
期刊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这是一首别具风格的小诗。李白以闲适如僧的笔触,为我们描摹了一幅空灵悠远的“看山图”(也是一幅“看云图”“望鸟图”)。诗境超拔脱俗,心驰红尘物外。宛如一扇玲珑剔透的屏风,令人赏玩不已。  此诗一反诗人黄河入海,白波九折的气势,既无浓采重墨的点染,也无大笔抒情的豪迈,却闲闲道出了一种空灵深远的意境来。境中山形云影、鸟群人物,明澈如镜;镜中有鸟翅拍
期刊
“后进生”是指那些智力正常,但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这类学生因种种原因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但他们仍然有通过努力转化成优秀生的希望。这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苏霍姆林斯基也曾感叹:“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教育的这种反差效应告诉我们:对后进生这样一个“与众不同”
期刊
教育教育,就是教学生会自育;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会自学。教学生会自育的教育,是教育;教学生会自学的教学乃真教学。本世纪初,全国推行新课改,新课改中的教育思想以及新课标中语文教学要求中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等目标,在培养学生自学、自育、自主、合作能力方面,我做了一些探究,现将我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方面的做法和体会给大家做一汇报。  一、观念更新,师生合作  在这里的观念更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