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思想开出语文之花

来源 :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reef6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让我爱上你,在你最美丽的时候”借用席慕容的两句诗歌来形容每个语文人对语文的热爱,是不足为过的。随着经济浪潮席卷中华大地,人们学习的功力色彩越来越浓。走进校园,家长看重的是孩子的成绩、外界评判一个学校的好坏是看其升学率的高低,于是数理化多年来备受各界的宠爱。在高中阶段,理科综合则是学生的挚爱,而对于学习了十多年的语文则持可学可不学的态度,这让许多的语文教师倍感伤怀。
  古人有云“观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情溢于海”,如此的款款深情是来自于对文字的高度喜爱。走过几千年的中华文化,我们从中领略的精华从“一言以蔽之,诗无邪”的《诗经》开始,我们站在古人的臂膀之上陶冶着自己的情操。唐诗宋词则让我们领略到语言的高度美。那么我不禁要问,处在现代文明的我们又要用什么来回馈如此精美的文化?是越来越不标准的用语还是已经遗忘的书写,取而代之的是敲击键盘的声响?近年来频频出现的抄袭事件,让我们不禁质问:难道我们就只有停留,而没有一点的贡献和创新吗?再来看看近年来的许多的文学著作,其中的商业色彩让我们大跌眼镜,难道我们就变得如此庸俗不堪吗?回到校园看看我们的学生写的作文,那些煽情的成分怎么越看越觉得现在的娃娃“薄情”?这许多的为什么我们是否应该深思其中的原因?站在语文的角度,以我之薄见:我们应该从学生时代开始,让语文站在一个制高点,让学生的思想开出语文之花!
  抛却功利成分或是减少功力成分,让语文变成“大语文”,在每一个学生的心头开出灿烂的民族之花。细看语文教材的编写越来越注重学生文学素养的培养,再加上“国学潮”不断的热起来。似乎在外在形式上我们看到了语文在不断走进学生,当我们深究其中,便会发现,这许多的许多似乎只是流于表面,而恰恰这让语文“沦陷”了,沦陷在社会给我们的的“套子”中,让语文带上了无形的枷锁,更是让语文教师啼笑皆非。其实这样的做法不是不好,而是很多的学校将之作为一种“炫耀”的资本,仅仅是形式或是应付各种各样的检查。如果我们肯抛下功力的成分,真正让“国学”走进每一个学生,那么我们都相信学生的思想会有一个高度的提升。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经常有这样的感慨,现在的学生怎么不像我们以前那样?他们的身上少了这个年龄段该有的纯真,取而代之的是看似成熟的不屑一顾;他们少了对身边事物的关注,取而代之的是在网络上游走;他们缺少感恩的心,取而代之的是觉得一切得来都是应该。这一切在我看来,他们缺少的是从小对其进行的情感教育,换而言之缺少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当中该有的情感教育。而我们也不难发现,语文正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最好的科目。
  把生活当做诗意来解读。语文中所强调的发散性思维可以让我们每一个人时时处处感受语文带给我们的诗意之美。平淡的一滴水也许在理性人的眼中就仅仅是水,而我们在语文中可以通过诗意的文字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越过肤浅的认识,我们对水的解读就是无限的诗意。一滴水可以是父母艰辛的付出;一滴水可以是“风萧萧兮易水寒”的壮美;一滴水可以是“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的感伤;一滴水可以是“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的眷恋……这也许就是佛家所云“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要不断的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以一种创新的精神来解读语文的诗意之美!
  历史的洪钟依然回荡在耳边,我们举目所看见的是五彩斑斓的世界,我们耳边回荡的应该是历史的强音。怕斯·卡尔说过,“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中最脆弱的东西。但它是能思想的苇草,由于思想人囊括了宇宙,思想形成了人的伟大。我则认为语文是一种思想,是集语言能力、文学修养、思维品性、智慧灵气和人格道德于一体的大思想。我们在生活中忽略的,语文能给我们,比如自由;我们在生活中遗失的语文能填补,比如抛却名利。让我们的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快乐,在语文的学习中相信这世界的真善美。在浑浊的世界,我相信语文是一方净土,我们在其中感受的是来自于思想的精华。
  一个人的伟大不是外在的表象,我们都是平凡人,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塑造伟大或是成就伟大,作为语文人让我们进绵薄之力让我们的学生在思想上都成为伟人!
  
其他文献
我国面向新世纪振兴教育的行动计划明确指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是从幼儿教育到大学研究生教育的共同任务。”每个教师都应树立创新教育理念,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基础在教育,责任在教师。要培养有创新能力的学生,就必须要有具备创新精神的教师。语文教学的创新,首先要解决认识问题。我们对语文教学目的的认识,也应该从传统教学追求高分、
期刊
作文个性的培养是作文训练的重点。写作本身就是一项创造性的劳动,它需要综合运用多种能力,其中语文思维能力是核心,而语言表达能力是关键,如何才能使学生具备创新的作文个性,使作文的表达个性化?  首先,要学会肯定,激发学生作文的创新意识。人的个性是有差异的,学生作为写作主体,必然呈现着多样化的写作个性。有的倾向于艺术型,有的倾向于思想型,有的二者平衡。艺术型的人或重实感、或重想象,一般擅长写记叙文、抒情
期刊
多年来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题得分率普遍不高,是语文高考试卷上的难点,大多数学生只是靠经验思考,凭感觉解题,盲目瞎碰,猜题押题,出现许多失误。究其原因,一方面由于学生知识储备不足,对文本理解不透;另一方面也反映了这些学生审题马虎,解题步骤混乱,解题方法不当。如何改变这种局面呢?一方面要不断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提高学生解读文本的能力,另一方面还要注意训练其正确的解题步骤、掌握恰当的解題方法。这样,学生提
期刊
三四月份,高三的语文复习已经进入到作文这一块了。每到此时,教师的作文教学往往就一笔带过了。虽然我们都知道作文在语文考试中起决定性作用,得作文者得语文。可是学生的实际语文综合水平的确是不容乐观,按照正常的教学程序是很难有所成效的。那么怎么样可以在短时间内让学生的作文能够有所提高,并且满足高考的需要呢,笔者在实践的过程中摸索了些行之有效的议论文训练方法。  议论文是高中比较常见的文体,学生也乐于接受,
期刊
随着2010年高考的落幕,2011年高考语文的复习又悄悄来临了。高考“语言表达”板块历来为高考“主菜单”的一道“金牌菜”,养眼夺目。如何在这块自主创新园地里播种出艳丽多姿的“创新之花”,也是考量一份高考语文“套餐”成败的关键。这部分内容12分的分值不算小,所以也是我们广大备考者关注的热点。  一、分析特点,研究类型  1.特点:语言表达题形式自由,创新度高,考查学生运用语言的综合能力。也正因为它的
期刊
一提到孔子,我们不觉想到“大成至圣先师”“万世师表”“圣人”等这些光环照耀下的形象,只能远远的仰视,如同仰视大成殿中那尊华装塑像。近年来,乘着《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课题实验的春风,我们七年级师生共同诵读《论语》。读着这些睿智朴素的名言,我熟读之余,不觉穿越千年风尘,渐渐走近这位长者,走近这颗高贵善良而又执著的灵魂。  在言行方面,孔子主张君子先行其言而后从之,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意思是君子把自己
期刊
素质教育是我国现代教育的指导思想。而心理健康教育是全面开展素质教育的基础。当代农村中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与心理的发育发展、竞争压力的增大、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自我意识等方面都会遇到各种心理问题,他们由于受到社会、家庭、学校、经济、文化等各种条件的限制,特别是学生家长陈旧观念的影响对教育者来说带来了新的课题与挑战。为此,我进行了大胆的探索。  
期刊
诗歌的题目中包含了很多的信息,对于中学生解读诗歌起到很大的作用。只要学生主动去发现,努力去寻找这些信息,总是可以看到一些独特的“美”,例如了解到作者的心境、写作的目的、主观的情感和独特的手法,因此仔细地解题是学生赏析诗歌的一个首要步骤,也是关键的一步。  一、根据题目中的关键字了解作者的情感。诗歌的很多题目里面直接带有作者的主观情感,如“喜”“怨”等,作者在第一时间表达出本诗的情感,使得读者在解析
期刊
教育要求既要教给学生知识,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现在,学校和老师都认识到了培养学生良好品质的重要性,不再单纯的以灌输知识为目的。但有些学校和老师对学生品格上的教育方式过于单一,有的只是通过加强对学生纪律的管理来约束学生的不良行为,稍好一些的能够通过政治课上的理论教育使学生懂得如何做一个好学生。如果上述两者做的较为深入的话,也能起到较好的效果。通过这十几年的语文教学,我发现运用好语文教学中的思
期刊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今中外的许多科学家、发明家之所以能取得伟大成就,跟他们对自己所从事研究的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是分不开的,所以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一点对任何一门学科都很重要,怎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呢?我认为学生不参与学习,调动积极性就成了无源之水。怎样让学生能够主动学习,什么能让学生产生兴趣呢?总结我这些年的教学经验,现有如下教学方法 。  一、应重视师生之间平等对话。俗话说:“亲其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