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家统计局公布,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9.9%,比上年同期回落2.3个百分点,增速降至个位数,而且GDP已连续5个季度下降。
经济增长放慢的两种不同认识
对于经济增长放慢的这个信号,有两种不同的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这是中国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正在发生逆转的一种可喜的表现,那些高排放、高能耗、低附加价值的企业,在这轮市场优胜劣汰的调整中出局。所以,伴随着产业结构调整中的经济增长下滑是必然的结果。中国经济增长需要的不是量的扩张,而是可持续发展所需要的质的转变。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经济增长放慢是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承受能力疲软的表现,更多的可能是2007年外汇占款过多,投资“过热”,流动性“过剩”,资产价格膨胀过快等问题而使得中国政府不得不出台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的滞后结果。比如收紧银根、调高汇率、提高投资税负等。再加上外部输入性的通胀乘虚而入,农产品供给因雪灾而出现断层,工业生产的成本明显上升,当一些靠价格竞争出口的外向中小型企业成本的优势失去以后利润开始下降,倒闭开始蔓延,就业也开始恶化。这些人担心宏观调控对市场效率的负面影响——没有受到“政策红利”的民营经济,因为抗不住成本的负担而退出市场。量上的增长是资源有效利用的必然结果,过多地强调“质”的转变而忽视就业等问题。
上述两种观点都有它“公正”的一面。但是,不管是考虑可持续的发展模式,还是考虑市场效率对经济发展的作用,都是保证中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不可或缺的因素。最近国务院10项刺激经济发展的措施,也反映了政府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
当前10项政策的解读
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扩大补贴范围。这一政策是立足于中国经济消费增长的动力,可能来自具有强烈消费愿望和消费空间的非常宽广的农村,如果能保证农民的收入,就有可能因为他们为了达到类似城市的基本生活水平,而创造出不可忽视的投资机会和就业机会,显示出发达国家无法利用的“后发优势”,从而有可能尽早摆脱金融危机所造成的负面影响。
鼓励金融机构增加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拓宽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今天要想发挥中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中小企业的扶持做起,鼓励创新,不仅是为了保证中国社会的就业能力,而且也关系到我国企业在世界舞台上发展空间。如果我们的企业没有合适的方式得到融资,比如。因为中国资本市场的不成熟,使得想扶持中小企业的风险投资家们望而却步。
提高服装、纺织等产品的出口退税率,同时增加国内需求产品的进口。这一措施不仅是注意到纺织行业劳动密集型的特点,可以创造就业,而且也是让全球消费者清楚,分享国际贸易利益需要中国做出的贡献。同时,我们也会加强中国大众所需要的产品进口,这是国际贸易理念的充分反映。
加大投资力度,保持合理的投资规模。当前世界经济形势急转而下,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改变刻不容缓。一方面,在促进内需方面要加大投资的力度,解决人民后顾之忧的公共投资也要加强;另一方面,对于出口产业也要认清形势,保持合理的投资规模,否则中国过剩的生产能力将把中国经济带入通缩的境地。
控制价格上涨,抓紧能源资源的价格改革。尤其在目前中国对外依存型的经济增长方式没有质的变化的时候,外汇流入依然有可能增大流动性过剩所带来的系统性风险——即使输入型通胀因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预期下挫而得到缓解,但“投资过热”的问题会因流动性过剩而不断恶化。美国房地产市场的泡沫就是因为美国政府为了挽救IT泡沫拖累美国经济所造成的损失,通过放松货币政策而释放了大量流动性后所造成的。
推进节能减排,落实节能消耗和污染减排目标责任制。这一措施对可持续发展固然重要,但是如何保证中小企业的生产和改善投资环境的积极性,不至于让他们承担过大的成本,政府在其中应该发挥怎样的作用等问题将显得越来越重要。
抓好财政增收节支,保障民生支出。中国民间消费能力的疲软很大的一个原因来自于他们的后顾之忧。所以,如何减轻大众医疗、教育、住房、养老等支出负担,政府对社会保障体系的公共投入将发挥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适度调整宏观调控的方向,减轻企业和个人的税负,也是激活经济健康发展的必要手段。
加强金融监管,保持资本市场稳定健康发展。美国爆发了百年一遇的金融大海啸,这对金融资本依赖、商品市场依赖的新兴市场国家而言,受到的冲击是可想而知的。金融开放度高的国家,因为美国金融机构套现为王的投资行为而出现了美元紧张本币泛滥的局面,国外资本离场所带来的本国货币贬值和股价大跌的局面,严重挫伤了这些国家投资者的信心,大众的羊群效应使问题变得更加糟糕。所以,我们要保住资本市场的财富效应的同时,也要提防资本流出来吞噬我们救市的效果。
做好食品安全和安全生产工作。我们确实要创造内需,要强化企业的供给质量和能力。但是如果我们没有最基本的安全底线,那么无论产生规模怎样庞大的内需和供给都是大众无法接受的。今后在中国市场上会出现越来越多的全球企业之间的相互竞争,中国企业的竞争力必须从单纯的价格优势上面转变到具有诚信基础的、含有较高附加价值的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上来。
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规模,降低住房交易税费,支付居民购房。今天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不仅关系中国经济活力的复苏,而且也关系到中国金融体系的稳定,更关系到民生这一重大问题。缓解风险压力,寻找释放渠道,将是今后政府金融监管工作中一个非常吃重的任务。但是我们相信,一旦社会上下高度重视,政府推动的房地产市场的“软着陆”目标就可实现。
经济增长放慢的两种不同认识
对于经济增长放慢的这个信号,有两种不同的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这是中国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正在发生逆转的一种可喜的表现,那些高排放、高能耗、低附加价值的企业,在这轮市场优胜劣汰的调整中出局。所以,伴随着产业结构调整中的经济增长下滑是必然的结果。中国经济增长需要的不是量的扩张,而是可持续发展所需要的质的转变。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经济增长放慢是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承受能力疲软的表现,更多的可能是2007年外汇占款过多,投资“过热”,流动性“过剩”,资产价格膨胀过快等问题而使得中国政府不得不出台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的滞后结果。比如收紧银根、调高汇率、提高投资税负等。再加上外部输入性的通胀乘虚而入,农产品供给因雪灾而出现断层,工业生产的成本明显上升,当一些靠价格竞争出口的外向中小型企业成本的优势失去以后利润开始下降,倒闭开始蔓延,就业也开始恶化。这些人担心宏观调控对市场效率的负面影响——没有受到“政策红利”的民营经济,因为抗不住成本的负担而退出市场。量上的增长是资源有效利用的必然结果,过多地强调“质”的转变而忽视就业等问题。
上述两种观点都有它“公正”的一面。但是,不管是考虑可持续的发展模式,还是考虑市场效率对经济发展的作用,都是保证中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不可或缺的因素。最近国务院10项刺激经济发展的措施,也反映了政府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
当前10项政策的解读
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扩大补贴范围。这一政策是立足于中国经济消费增长的动力,可能来自具有强烈消费愿望和消费空间的非常宽广的农村,如果能保证农民的收入,就有可能因为他们为了达到类似城市的基本生活水平,而创造出不可忽视的投资机会和就业机会,显示出发达国家无法利用的“后发优势”,从而有可能尽早摆脱金融危机所造成的负面影响。
鼓励金融机构增加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拓宽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今天要想发挥中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中小企业的扶持做起,鼓励创新,不仅是为了保证中国社会的就业能力,而且也关系到我国企业在世界舞台上发展空间。如果我们的企业没有合适的方式得到融资,比如。因为中国资本市场的不成熟,使得想扶持中小企业的风险投资家们望而却步。
提高服装、纺织等产品的出口退税率,同时增加国内需求产品的进口。这一措施不仅是注意到纺织行业劳动密集型的特点,可以创造就业,而且也是让全球消费者清楚,分享国际贸易利益需要中国做出的贡献。同时,我们也会加强中国大众所需要的产品进口,这是国际贸易理念的充分反映。
加大投资力度,保持合理的投资规模。当前世界经济形势急转而下,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改变刻不容缓。一方面,在促进内需方面要加大投资的力度,解决人民后顾之忧的公共投资也要加强;另一方面,对于出口产业也要认清形势,保持合理的投资规模,否则中国过剩的生产能力将把中国经济带入通缩的境地。
控制价格上涨,抓紧能源资源的价格改革。尤其在目前中国对外依存型的经济增长方式没有质的变化的时候,外汇流入依然有可能增大流动性过剩所带来的系统性风险——即使输入型通胀因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预期下挫而得到缓解,但“投资过热”的问题会因流动性过剩而不断恶化。美国房地产市场的泡沫就是因为美国政府为了挽救IT泡沫拖累美国经济所造成的损失,通过放松货币政策而释放了大量流动性后所造成的。
推进节能减排,落实节能消耗和污染减排目标责任制。这一措施对可持续发展固然重要,但是如何保证中小企业的生产和改善投资环境的积极性,不至于让他们承担过大的成本,政府在其中应该发挥怎样的作用等问题将显得越来越重要。
抓好财政增收节支,保障民生支出。中国民间消费能力的疲软很大的一个原因来自于他们的后顾之忧。所以,如何减轻大众医疗、教育、住房、养老等支出负担,政府对社会保障体系的公共投入将发挥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适度调整宏观调控的方向,减轻企业和个人的税负,也是激活经济健康发展的必要手段。
加强金融监管,保持资本市场稳定健康发展。美国爆发了百年一遇的金融大海啸,这对金融资本依赖、商品市场依赖的新兴市场国家而言,受到的冲击是可想而知的。金融开放度高的国家,因为美国金融机构套现为王的投资行为而出现了美元紧张本币泛滥的局面,国外资本离场所带来的本国货币贬值和股价大跌的局面,严重挫伤了这些国家投资者的信心,大众的羊群效应使问题变得更加糟糕。所以,我们要保住资本市场的财富效应的同时,也要提防资本流出来吞噬我们救市的效果。
做好食品安全和安全生产工作。我们确实要创造内需,要强化企业的供给质量和能力。但是如果我们没有最基本的安全底线,那么无论产生规模怎样庞大的内需和供给都是大众无法接受的。今后在中国市场上会出现越来越多的全球企业之间的相互竞争,中国企业的竞争力必须从单纯的价格优势上面转变到具有诚信基础的、含有较高附加价值的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上来。
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规模,降低住房交易税费,支付居民购房。今天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不仅关系中国经济活力的复苏,而且也关系到中国金融体系的稳定,更关系到民生这一重大问题。缓解风险压力,寻找释放渠道,将是今后政府金融监管工作中一个非常吃重的任务。但是我们相信,一旦社会上下高度重视,政府推动的房地产市场的“软着陆”目标就可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