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需要的是有知识、高素质的人才,而这种知识和素质来源于一个人的不断学习。因此,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应是一个人终身必备的品质。著名特级教师于漪也说过。“今天教育就是明天的国民素质”。我们教在今天,思在未来,应该教会学生会学习。新课程标准也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教师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全面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创设情境 营造学生自主学习的氛围
自主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更是一种学习态度,自主学习的前提是愿意学。而愿意学的前提是我喜欢,我需要。对所学的知识产生强烈的渴望,才能迸发出愿意学习语文的心理需求。要做到这些,教师应进行以下尝试:首先,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冲动。因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鼓舞、唤醒。我们要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生活处处皆语文,处处需要语文,要重视它并最大限度地利用它。其次,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崇尚感。让语文课堂丰富起来。我们知道:大多数学生认为语文只是单调的学习认字,把文字进行排列组合。似乎看不出思维的灵动。教学中我们要通过多种形式,创设有意义的、挑战性的、激励性的问题情景,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如:学习《学写对联》后,布置不同层次的学生不同的学习作业。有的负责收集人们张贴的春联,把自己认为写得好的推荐给周围的同学。有的可以拟写寿联、婚庆联、高考对联……这样做,让学生感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求知欲,达到“我想学”的目的。
二、小处入手,培養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众所周知: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学生的热情一旦点燃,其潜力无法比拟。学生是语文课堂的真正“演员”,教师应想尽办法让他们去感受、领悟、去思考、发现和创新。在整个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体会有所获的愉悦。例如:教读古代散文《赤壁赋》后,结合文中出现一句“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我用讨论交流的自主学习方式,要求学生整合从初中到高中文人感慨“个人生命短暂,宇宙无穷”的句子。学生纷纷发言。有的学生还有所感悟:认为文人发表的感慨是一致的,只是他们表达的方式不一样。有的学生还说,发表这样的感慨多与他们的境遇有关。也有的说,发表这样的感慨与他们的人生态度,个人的心态有关。发言的过程中,同学们投去赞赏的目光,情不自禁的掌声响彻我们的教室。他们在赞美声中成长,学习意识不断增强,一石激起千层浪,连学困生也转变了。学生自己用实践证明了自己拥有学得好的的能力,这也是“我要学”的前提。
三、贴近生活,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兴趣的激发与老师的积极引导和教学的艺术是分不开的,教师应该采用灵活多变得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用教育的艺术把学生的兴趣引向语文学习的领域。教学内容充满生活气息,学生才乐学。例如:教学《岳阳楼记》后,我利用多媒体播放游客参观岳阳楼的场景,再现岳阳楼胜景。当学生陶醉在美景之时,我布置作业,要求学生以导游的身份向来自大江南北的游客介绍“岳阳楼”,比一比谁是最优秀的导游。学生争相查阅资料,实地观察,积极写解说词。通过这次活动,有的同学播下了梦想的种子 当一名导游。学习《鸿门宴》《项羽之死》后,学生就项羽是不是“英雄”进行辩论赛,正方与反方争得面红耳赤,合作学习精神得以体现。这样的活动,既给予学生展示口才的机会,也训练了学生思维的活跃。同时,辩论要获胜,双方都必须掌握关于项羽的很多素材,这就得他们事先自主学习。因为在“我要胜”“我能行”的信念支配下,自然也乐学。
四、授之以渔,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学生要学、乐学后,该怎样学习呢?这就得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首先要营造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自主学习品质的基础。在《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中,明确提出,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富有个性的学习。这就要求教师由知识的传授的权威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引导者。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从而发散思维。教师牢记一点:学生是主体,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其次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在语文学习中,例如学生自主学习一篇文言文,理解实词意义有难度时,要引导学生探究,运用语境推断、形旁推断、迁移联想、语法求解等方法去获得真知,而不是直接告诉学生的答案。当然,借助工具书或许也能释疑解难,但我们更鼓励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叶圣陶说:“教,是为了不教。”可见,学习方法的重要性。
五、细心赏识,让学生体验自主学习的成功
自主学习是一种自律学习,一种主动学习。自主学习使学生的学习状态发生根本的变化 从他律变自律,从被动到主动,从消极到积极。自主学习的过程可能枯燥无味,有可能困难重重,教师必须为他们的学习过程添加色彩。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生成功的体验来自二个因素:一是自己获得知识、技能的价值感的满足,这是内在因素;二是别人的表扬、鼓励所带来的荣誉感的满足,这是外在的因素。美国心理学家维普.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他还发现: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过激励后其能力是激励前的3-4倍。教学中,面带微笑的眼神,一句恰当的夸奖,小小的物质奖励,无形中为他们的自主学习呐喊助威。学生流利背诵一篇文章,成功写好一个片段,上黑板做好一个题目,学生会在教师为他们搭建的平台上时感悟到成功带来的乐趣,体验到自主学习的愉悦。自主学习过程中的一个个成功点便会成为他们成长历程的一个个加油站。
世界上没有哪本书可以穷尽知识,也没有哪位教师可以教完所有的知识,学生学习和学会的过程,最终靠他自己完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既要有正确的认识,也要有好的方法。虽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的道路很漫长,但作为坚守在教育一线的老师们要坚持不懈,在教学活动中渗透下去。
一、创设情境 营造学生自主学习的氛围
自主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更是一种学习态度,自主学习的前提是愿意学。而愿意学的前提是我喜欢,我需要。对所学的知识产生强烈的渴望,才能迸发出愿意学习语文的心理需求。要做到这些,教师应进行以下尝试:首先,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冲动。因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鼓舞、唤醒。我们要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生活处处皆语文,处处需要语文,要重视它并最大限度地利用它。其次,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崇尚感。让语文课堂丰富起来。我们知道:大多数学生认为语文只是单调的学习认字,把文字进行排列组合。似乎看不出思维的灵动。教学中我们要通过多种形式,创设有意义的、挑战性的、激励性的问题情景,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如:学习《学写对联》后,布置不同层次的学生不同的学习作业。有的负责收集人们张贴的春联,把自己认为写得好的推荐给周围的同学。有的可以拟写寿联、婚庆联、高考对联……这样做,让学生感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求知欲,达到“我想学”的目的。
二、小处入手,培養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众所周知: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学生的热情一旦点燃,其潜力无法比拟。学生是语文课堂的真正“演员”,教师应想尽办法让他们去感受、领悟、去思考、发现和创新。在整个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体会有所获的愉悦。例如:教读古代散文《赤壁赋》后,结合文中出现一句“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我用讨论交流的自主学习方式,要求学生整合从初中到高中文人感慨“个人生命短暂,宇宙无穷”的句子。学生纷纷发言。有的学生还有所感悟:认为文人发表的感慨是一致的,只是他们表达的方式不一样。有的学生还说,发表这样的感慨多与他们的境遇有关。也有的说,发表这样的感慨与他们的人生态度,个人的心态有关。发言的过程中,同学们投去赞赏的目光,情不自禁的掌声响彻我们的教室。他们在赞美声中成长,学习意识不断增强,一石激起千层浪,连学困生也转变了。学生自己用实践证明了自己拥有学得好的的能力,这也是“我要学”的前提。
三、贴近生活,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兴趣的激发与老师的积极引导和教学的艺术是分不开的,教师应该采用灵活多变得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用教育的艺术把学生的兴趣引向语文学习的领域。教学内容充满生活气息,学生才乐学。例如:教学《岳阳楼记》后,我利用多媒体播放游客参观岳阳楼的场景,再现岳阳楼胜景。当学生陶醉在美景之时,我布置作业,要求学生以导游的身份向来自大江南北的游客介绍“岳阳楼”,比一比谁是最优秀的导游。学生争相查阅资料,实地观察,积极写解说词。通过这次活动,有的同学播下了梦想的种子 当一名导游。学习《鸿门宴》《项羽之死》后,学生就项羽是不是“英雄”进行辩论赛,正方与反方争得面红耳赤,合作学习精神得以体现。这样的活动,既给予学生展示口才的机会,也训练了学生思维的活跃。同时,辩论要获胜,双方都必须掌握关于项羽的很多素材,这就得他们事先自主学习。因为在“我要胜”“我能行”的信念支配下,自然也乐学。
四、授之以渔,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学生要学、乐学后,该怎样学习呢?这就得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首先要营造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自主学习品质的基础。在《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中,明确提出,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富有个性的学习。这就要求教师由知识的传授的权威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引导者。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从而发散思维。教师牢记一点:学生是主体,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其次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在语文学习中,例如学生自主学习一篇文言文,理解实词意义有难度时,要引导学生探究,运用语境推断、形旁推断、迁移联想、语法求解等方法去获得真知,而不是直接告诉学生的答案。当然,借助工具书或许也能释疑解难,但我们更鼓励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叶圣陶说:“教,是为了不教。”可见,学习方法的重要性。
五、细心赏识,让学生体验自主学习的成功
自主学习是一种自律学习,一种主动学习。自主学习使学生的学习状态发生根本的变化 从他律变自律,从被动到主动,从消极到积极。自主学习的过程可能枯燥无味,有可能困难重重,教师必须为他们的学习过程添加色彩。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生成功的体验来自二个因素:一是自己获得知识、技能的价值感的满足,这是内在因素;二是别人的表扬、鼓励所带来的荣誉感的满足,这是外在的因素。美国心理学家维普.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他还发现: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过激励后其能力是激励前的3-4倍。教学中,面带微笑的眼神,一句恰当的夸奖,小小的物质奖励,无形中为他们的自主学习呐喊助威。学生流利背诵一篇文章,成功写好一个片段,上黑板做好一个题目,学生会在教师为他们搭建的平台上时感悟到成功带来的乐趣,体验到自主学习的愉悦。自主学习过程中的一个个成功点便会成为他们成长历程的一个个加油站。
世界上没有哪本书可以穷尽知识,也没有哪位教师可以教完所有的知识,学生学习和学会的过程,最终靠他自己完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既要有正确的认识,也要有好的方法。虽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的道路很漫长,但作为坚守在教育一线的老师们要坚持不懈,在教学活动中渗透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