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组合作学习是当前比较流行的一种教学方式,教师以学生学习小组为重要的教学组织手段,通过指导小组成员展开合作,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达到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为目的的一种教学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有着很多传统课堂所不具备的的优越性,有着自己的特点:
(1)改变了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一言堂”的情况,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也因此得以充分的发挥。小组成员能够在小组内进行充分的语言、思维及胆量的训练,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他们能够大胆地将自己的见解通过语言表达出来,在交流中逐步培养学生能主动与别人交往,形成自己的独立见解。
(2)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锻炼机会,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在学校里学习和生活,需要有自尊和一定的成就感。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设一个能够充分表现自我的氛围,为每个学生提供更多的机遇。人人都有自我表现的机会和条件,使之在小组中相互交流,彼此尊重,共同分享成功的快乐,使每个学生进一步发现自我,认识自我,他们的主体地位被大大地肯定与提高,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正确率。小组合作学习,可使出现错误的学生及时得到纠正;不愿思考的学生在小组学习的氛围中不得不去思考,通过讨论找到了问题的答案,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组内的每一个学生都树立起集体意识,增强了学生为捍卫集体荣誉而学习的强烈动机,这种学习积极性的提高,正是我们需要的。
(4)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当学生进入班集体时,就已进入了一个特有的小社会,他们必须在集体中发挥个人的能动性,在吸取集体的帮助和服务集体的活动中,使自身得到发展与提高,从而适应这个小集体。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在小集体中相互适应,通过适应这个小集体,逐步过渡到适应大集体,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它给学生创造了一个互相认识、相互交流、相互了解的机会。在合作学习中,他们学会了把自我融于群体之中,小组的成员成了他或她的几个好朋友,一起学习,一起活动,使之感自己难以离开这个可爱的群体,从而培养了他们的合群性。
小组合作学习的优越性我们都看到了,如何分组则显得尤为重要,因为涉及到组内评价和组际评价,所以如何让各个小组之间大体均衡,就成为我们分组的一个基本原则。我们在尝试中感觉从以下几个方面分组比较有利:(1)根据性别比例,男女搭配;(2)兴趣志向基本相同;(3)学习学习水平有层次性,每个小组4人,分成1、2、3、4号,各小组之间的1号学习水平要在一个水平线上,其余3个同学也是一样;(4)小组同学的交往要比较投缘;(5)守纪情况。通过以上五个方面的合理搭配,分到的小组就基本均衡了,这样小组之间的竞争同学们就感觉非常公平,才会真正调动小组的积极性。下面我就以八年级上册历史《新文化运动》一课为例谈谈教学过程:
一、师生共同定好学习目标,进行预习
教师根据《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本单元、本课时的重、难点,学生依据书后课后练习、活动与探究,共同制定了这节课的学习目标。①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新文化运动中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论著。②掌握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历史意义。③阅读书中有关白话文的材料,培养对于历史新事物的鉴别和理解能力。④用李大钊、鲁迅等人在反封建斗争中的勇敢精神和先锋作用,激发我们热爱祖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使命。感受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空前的思想大解放,她的两面旗帜就是“民主”与“科学”,新时代的青年必须增强民主与科学意义。在共同确定学习目标的过程中使学生对这堂课的学习目标做到心中有数,能够从宏观上认识到这节课需要学习哪些知识。
二、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重在提出问题、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提供给学生从已知到未知的过渡桥梁,学生则重在独立学习思考,初步感知教学内容,做好必要的心理准备。例如:在讲到新文化运动的背景时,教师提出问题: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以后又是怎样做的呢?这些说明了什么?什么是孔子之道呢?学生通过默读课文,画关键字去体会,然后让学生充分交流讨论发言,得出结论。这一学习过程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一步一步地完成的,学生对理解与解决一个问题有了一定认识,这时老师总结学法:①画关键字体会;②交流讨论;③得出结论。
三、小组合作学习
在小组讨论阶段,教师参与小组学习,并对小组学习的过程做必要的指导、调控。学生学习新文化运动背景时已掌握了学习方法,学习后面的内容时学生按照上述的学习方法,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在学习前提出要求:①在组内交流之前,每人学生先独立思考、自学。②组内交流方式要多样化,主要方式可以是:中心发言式、指定发言式、组内议论式或两两配合式等,总之,要让每位学生都能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
四、归纳、总结阶段
对疑难问题教师进行引导、点拨,得出正确的结论,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让学生回顾学习目标,进行检测,以确认目标的达成。这一阶段,学生将对照课堂开始时师生共同制定的训练目标,看一看是否完成目标。同时通过练习,检测自己是否完成目标。例如:《新文化运动》要求记住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和内容。课堂上通过小声读,按课文内容填空后让学生自己试着背诵,然后组与组之间互查,让学生了解自己是否能够较流利地记忆。在这一阶段中使学生通过学习,能够对照目标,进行自我检查,对还不理解的问题敢于向老师提出问题,解决疑点,完成训练目标。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例如:学生由于知识面的制约,部分内容在讨论时深入不下去,只是浮于表面,例如:《新文化运动》中的胡适,学生了解太少,认识不到胡适贡献。还有学生在讨论时,多长时间合适,一节课的设计的有难度的问题几个合适,比例多大,成为制约小组合作学习能否深入下去的瓶颈,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去探讨。一般情况下,小组合作学习旨在通过共同參与探究、讨论,相互启发、互补,以集体智慧解决个体无法解决或短时间内难以解决的问题。但是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当学生自己独立解决某个问题遇到困难,需要寻求他人帮助、产生了交流与合作的心理需求时,再安排合作与交流,可能更有实效。同时,学生要参与小组讨论或研究时,必须要有自己的见解,因此,个体的独立思考是无法由别人或小组来代替的。教师在组织学生参与讨论或探索之时,要留给学生一定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只有这样,学生的个人力量才能在小组合作中体现出来,学生也才能获得实实在在的发展。
总之,我们可以看到,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打破以往单纯注重班级整体教学中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但“教无定法”,更深层次的研究和探索势必要付出更多的劳动,才能使这种方法逐步完善。
(1)改变了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一言堂”的情况,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也因此得以充分的发挥。小组成员能够在小组内进行充分的语言、思维及胆量的训练,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他们能够大胆地将自己的见解通过语言表达出来,在交流中逐步培养学生能主动与别人交往,形成自己的独立见解。
(2)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锻炼机会,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在学校里学习和生活,需要有自尊和一定的成就感。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设一个能够充分表现自我的氛围,为每个学生提供更多的机遇。人人都有自我表现的机会和条件,使之在小组中相互交流,彼此尊重,共同分享成功的快乐,使每个学生进一步发现自我,认识自我,他们的主体地位被大大地肯定与提高,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正确率。小组合作学习,可使出现错误的学生及时得到纠正;不愿思考的学生在小组学习的氛围中不得不去思考,通过讨论找到了问题的答案,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组内的每一个学生都树立起集体意识,增强了学生为捍卫集体荣誉而学习的强烈动机,这种学习积极性的提高,正是我们需要的。
(4)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当学生进入班集体时,就已进入了一个特有的小社会,他们必须在集体中发挥个人的能动性,在吸取集体的帮助和服务集体的活动中,使自身得到发展与提高,从而适应这个小集体。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在小集体中相互适应,通过适应这个小集体,逐步过渡到适应大集体,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它给学生创造了一个互相认识、相互交流、相互了解的机会。在合作学习中,他们学会了把自我融于群体之中,小组的成员成了他或她的几个好朋友,一起学习,一起活动,使之感自己难以离开这个可爱的群体,从而培养了他们的合群性。
小组合作学习的优越性我们都看到了,如何分组则显得尤为重要,因为涉及到组内评价和组际评价,所以如何让各个小组之间大体均衡,就成为我们分组的一个基本原则。我们在尝试中感觉从以下几个方面分组比较有利:(1)根据性别比例,男女搭配;(2)兴趣志向基本相同;(3)学习学习水平有层次性,每个小组4人,分成1、2、3、4号,各小组之间的1号学习水平要在一个水平线上,其余3个同学也是一样;(4)小组同学的交往要比较投缘;(5)守纪情况。通过以上五个方面的合理搭配,分到的小组就基本均衡了,这样小组之间的竞争同学们就感觉非常公平,才会真正调动小组的积极性。下面我就以八年级上册历史《新文化运动》一课为例谈谈教学过程:
一、师生共同定好学习目标,进行预习
教师根据《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本单元、本课时的重、难点,学生依据书后课后练习、活动与探究,共同制定了这节课的学习目标。①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新文化运动中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论著。②掌握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历史意义。③阅读书中有关白话文的材料,培养对于历史新事物的鉴别和理解能力。④用李大钊、鲁迅等人在反封建斗争中的勇敢精神和先锋作用,激发我们热爱祖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使命。感受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空前的思想大解放,她的两面旗帜就是“民主”与“科学”,新时代的青年必须增强民主与科学意义。在共同确定学习目标的过程中使学生对这堂课的学习目标做到心中有数,能够从宏观上认识到这节课需要学习哪些知识。
二、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重在提出问题、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提供给学生从已知到未知的过渡桥梁,学生则重在独立学习思考,初步感知教学内容,做好必要的心理准备。例如:在讲到新文化运动的背景时,教师提出问题: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以后又是怎样做的呢?这些说明了什么?什么是孔子之道呢?学生通过默读课文,画关键字去体会,然后让学生充分交流讨论发言,得出结论。这一学习过程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一步一步地完成的,学生对理解与解决一个问题有了一定认识,这时老师总结学法:①画关键字体会;②交流讨论;③得出结论。
三、小组合作学习
在小组讨论阶段,教师参与小组学习,并对小组学习的过程做必要的指导、调控。学生学习新文化运动背景时已掌握了学习方法,学习后面的内容时学生按照上述的学习方法,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在学习前提出要求:①在组内交流之前,每人学生先独立思考、自学。②组内交流方式要多样化,主要方式可以是:中心发言式、指定发言式、组内议论式或两两配合式等,总之,要让每位学生都能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
四、归纳、总结阶段
对疑难问题教师进行引导、点拨,得出正确的结论,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让学生回顾学习目标,进行检测,以确认目标的达成。这一阶段,学生将对照课堂开始时师生共同制定的训练目标,看一看是否完成目标。同时通过练习,检测自己是否完成目标。例如:《新文化运动》要求记住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和内容。课堂上通过小声读,按课文内容填空后让学生自己试着背诵,然后组与组之间互查,让学生了解自己是否能够较流利地记忆。在这一阶段中使学生通过学习,能够对照目标,进行自我检查,对还不理解的问题敢于向老师提出问题,解决疑点,完成训练目标。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例如:学生由于知识面的制约,部分内容在讨论时深入不下去,只是浮于表面,例如:《新文化运动》中的胡适,学生了解太少,认识不到胡适贡献。还有学生在讨论时,多长时间合适,一节课的设计的有难度的问题几个合适,比例多大,成为制约小组合作学习能否深入下去的瓶颈,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去探讨。一般情况下,小组合作学习旨在通过共同參与探究、讨论,相互启发、互补,以集体智慧解决个体无法解决或短时间内难以解决的问题。但是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当学生自己独立解决某个问题遇到困难,需要寻求他人帮助、产生了交流与合作的心理需求时,再安排合作与交流,可能更有实效。同时,学生要参与小组讨论或研究时,必须要有自己的见解,因此,个体的独立思考是无法由别人或小组来代替的。教师在组织学生参与讨论或探索之时,要留给学生一定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只有这样,学生的个人力量才能在小组合作中体现出来,学生也才能获得实实在在的发展。
总之,我们可以看到,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打破以往单纯注重班级整体教学中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但“教无定法”,更深层次的研究和探索势必要付出更多的劳动,才能使这种方法逐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