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加都,穿上花裙与神对话

来源 :中国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yanfang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时候,有一次姐姐想穿裙子坐火车,被母亲骂了一顿。从此,我得到这样的“教育”:一、出门旅行应该穿不起眼的旧衣服;二、穿花裙子旅行都是浅薄甚至不正经女人的所为。
  这个认识体现了二三十年前老百姓谨小慎微、审时度势的生活哲学。出门在外,意味着条件恶劣卫生无保障,舍不得拿得之不易的新衣服去白白折腾。人在旅途,尽可能收敛锋芒,是保证安全的起码策略。
  过去的生活常识变成如今的时代荒谬,可儿时的戒律仍在我心底根深蒂固。出门旅行,我仍遵循“低调”原则,安全倒在其次,主要还是为了方便。能拆分为三截的快干裤、T恤、衬衫、抓绒衣、防水外套,构成我的基本装备。
  但几年前的一次骑行,将这一铁律打破。临行前鬼使神差往包里塞了条裙子,本意是做换洗,不想一路上却对调节心情起到巨大作用:每到一个城市,换下被汗水浸透的一身“中性户外”,穿上凉爽透气的蓝裙子,心情也跟着轻盈起来。暂时忘却骑行喧嚣,仿佛这是一趟慵懒旖旎的度假之旅。
  泰戈尔说,必须有段完整的停歇,好把圆满编进音乐。蓝裙子在此,就起到了那个至关重要“停歇”的功用,使我们的骑行有了起承转合、恰当的节奏:抚慰了劳碌、稀释了艰辛、嘉许了坚持,不期然,还焕发了被我长期忽略打压的女性意识。
  那趟下来,蓝裙子的背部被东南亚强烈的阳光晒败了色,可那不是残缺反是功勋。这次收拾去尼泊尔的行装,毫不犹豫第一时间又把它塞进背包。
  尼泊尔之行我并未安排什么徒步攀援探险项目,与过往的旅程相比,多了几分随遇而安的闲散。收拾行装时,眼光便怎么都不能从衣柜里几条花裙子移开。带还是不带?尤其一条用料特别奢侈裙摆特别大、像盛放花束的“民族风”长裙?
  最后一刻我终于下定决心,带上了这条很有可能成为旅途累赘的长裙,另外还选了一条轻便淡雅的——看起来,尼泊尔之行的基调,被我潜意识里定义为:裙子之旅。
  甫到加都,面对满眼姹紫嫣红,我明白,选择正确!尼泊尔妇女对颜色的大胆搭配已到随心所欲的自由之境,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她们不敢穿的,穿出来,还奇妙和谐。贫穷、落后、拥挤、残破,与此同时,欢快、明丽、丰富、多彩——穷街陋巷流淌的是一曲色彩组成的多声部晴朗礼赞。不需要晦暗,不需要沉重,在色彩搭建的理想天堂里,人们气定神闲,度过贫穷无法剥夺、美丽的一生。
  想象一下,在梵天、毗湿奴、湿婆、黑天、罗摩、因陀罗、雪山女神、杜尔迦女神、罗其蜜女神的土地上,在库丽玛女神的注视下,你灰扑扑的一身何其扫兴,怎能与之对话,进而共舞?幸好我的背包里有色彩的精灵蠢蠢欲动,不是一条而是三条,从素净的纯蓝到乖巧的碎花。
  它们随我在加都漫游,裙裾飞扬的同时,也与周遭五彩打了招呼拜了码头,交上朋友达成默契。来到博卡拉,费瓦湖中分外清晰的安娜普纳峰雪白的倒影告诉我,背包里那一簇肆意张扬,是时候让它破茧而出。
  回首尼泊尔之旅的“博卡拉乐章”,主旋律是前所未有的盛放。规矩、忌讳、禁锢,全抛在脑后,仿佛神话故事里能点石成金的“魔衣”,穿上花裙子的我不复向来的拘谨羞涩,我兴高采烈肆无忌惮。在“魔衣”非凡的庇护下,我暂时跳脱出“我”,如诗人西川所说,在一个无人认识我的地方,我就是“无人”。
  我虚构自己。我假装消失。我获得自由自在、意外的新生。
其他文献
《中国周刊》:您刚从缅甸回来,《西游记》在国际上反响如何?  六小龄童:在全世界观众心目中,孙悟空和六小龄童是画等号的。所以有人叫我孙老师,或猴老师、六老师、六小先生、龄童爷爷等等。  5月底,我访问缅甸。缅甸第一副总统赛茂康和缅甸外长吴温纳貌伦都接见了我。赛茂康说:“六小龄童名字已成为世界和平的象征。”吴温纳貌伦表示,自己是“悟空”的忠实粉丝。  美猴王已成了国与国、民族与民族、人与人之间的一个
期刊
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旅游业逐渐进入到黄金时代。  据中国旅游研究院统计,2013年中国已达到近33亿人次的国内旅游和近1亿人次的出境旅游。在这个数据背后,城市、生活空间、旅游价值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  拿距离北京仅88公里的蓟县来说,盘山的乾隆情结,独乐寺千年悠扬的钟声,原汁原味的黄崖关长城,挺拔俊秀的八仙山——有山有水有文化,并不比香山、野三坡、秦皇岛逊色多少,只是养在深闺无人知。  中
期刊
做中国农村的研究,必须要下去  石嫣着一身亚麻质地的对襟上衣和长裙,出现在《中国周刊》记者的面前。洗尽铅华。  她的微信名叫“农民石嫣”,她喜欢将自己称为“农夫”。她的先生程存旺在一旁笑言:“我们就是农夫,旗帜鲜明!”  三十出头的石嫣与丈夫程存旺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是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的博士生,师从知名“三农”专家温铁军教授。二人因曾经创办北京“小毛驴”市民农园,最早在国内践行CSA(社区支持农
期刊
“什么,土豆不是蔬菜吗?能做主食?没搞错吧!”很多人第一次和“中国土豆大王”梁希森聊天,都会情不自禁地诧异道。而看到并品尝到老梁用土豆做的馒头、水饺、面条、煎饼等后,又都啧啧称奇、赞不绝口。  “土豆学名马铃薯,早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入‘世界四大主粮(小麦、玉米、水稻、马铃薯)’。咱中国人向来不拿土豆当主粮。其实西方早在五六十年前就把马铃薯加工成全粉当主粮了。”梁希森说。  “我小时候流浪到河北讨饭
期刊
《灯,我来熄灭》这本书是在去伊朗旅行前被随手放进背包里的。  伊朗女性作家佐雅·皮尔扎德的长篇处女作,大篇幅关于普通家庭的细碎对话和生活琐事的描写。文字平实通俗,甚至是有些令人乏味的。可以想象只需一台固定在厨房方寸之地的摄像机,就能记录下平淡如水的女主人公克拉丽斯日复一日困顿厌倦的主妇生涯。  这样的叙事方式,在伊朗电影中亦很常见。如《樱桃的滋味》《一次别离》等等,冗长而无趣的角色交谈、单调的剧情
期刊
30年多前,没多少人听说过“房地产企业”这个词,中国也没有著名的“房地产企业家”。在那个时候,王石还在倒卖玉米、王健林在做参谋、杨国强是个包工头,而任志强还在部队当排长。  30多年以后的今天,这些地产界的大咖老总之名已经如雷贯耳、响彻一方,他们领导的企业也创造了一个个商业神话。但伴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批企业家们大多已是年过半百。廉颇老矣,一代老总们从“精力、体力”多方面来看,已不适合一线作战。  
期刊
据说人的味觉偏好在童年时形成,并会贯穿一生。曾看过一本书,很多米其林大厨在临终前最想吃的一顿饭多是童年时候的美味。  童年时我们的味蕾是新鲜的、敏感的,但又没经过考验的。还记得第一次喝可口可乐时差点没吐出来,只是因为心疼钱而忍住,但完全觉得那就是药。后来却喝可乐上瘾,一天一瓶。  第一次喝啤酒也觉得是马尿,难以入口,谁能料到若干年后关于夏天的记忆就是冰冷的啤酒和火热的烤串呢?  从天真无邪的孩子成
期刊
不久前,几个写字的朋友来云南旅行,落脚昆明时我赶着时间在晚上去酒店和她们小聚片刻。是夜,出门已华灯初上,车子在拥挤的街道上艰难穿行。当你要去赴一个约会时,不难发现昆明的路特别特别窄。  姑娘们的聚会活色生香。拿出礼物交换,泡自己带来的茶,分享最新的养生心得,聊圈里圈外八卦无数,一个个眉飞色舞,毫无倦意。谈得畅快,时间过得浑然不觉,10点半时我起身道别,想着不要影响彼此的休息为好。她们送我到门口,却
期刊
早上11点钟,我们的车开上成雅高速(成都—雅安),一路畅通无车,令人诧异。  车下了高速后,往宝兴方向行驶,刚走几公里就看到车队的尾巴。终于遇到正常的堵车了。  两年前去四姑娘山时曾经过此地,此番旧地重游,一切如昔,看不出去年地震留下的伤痕。满腹狐疑中,旁边的伙伴阿梁淡淡冒出一句:“去年的救灾物资还积压呢!”闻语顿觉尴尬,一时无话。  牛背山以云海闻名,也以道路最为泥泞颠簸闻名。几天前,牛背山的封
期刊
也许已经看惯了钢筋水泥的都市,也许已经厌倦了拥堵不堪的车流,当这些充溢着田园之美的画面映入眼帘的时候,我们的心中不禁荡漾起一种感动。人与自然,本该这样和谐相生,休戚与共。  如果说城市是一曲现代交响乐,那么这些村寨就是一首首隽永的诗歌,从远古传来,历经岁月沧桑,饱含生活积淀,淳朴,厚重,诠释着大美的真谛。  这是一种美丽,至今还真实地存在于我们的国度。在几十年飞速的发展建设中,在城市化浪潮的席卷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