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是职业学校的立足之本

来源 :祖国·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ngdang7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特色是什么?特色就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职业教育的立足之本即特色。突出职业教育特色,发挥职业教育的特色,是职业教育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职业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业化、社会化和现代化的重要支柱。”它的“培养目标应以培养社会大量需要的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熟练劳动者和各种实用人才为主”。这就界定了职业教育与其它类型教育所不具有的特殊属性。它是直接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包括行业建设服务的;它是直接为人的就业服务的;它与市场特别是劳动力市场的联系最直接、最密切。这些特殊的属性,就确定了职业教育具有其它类型教育的不可替代性。
  一、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特色。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多种多样的,培养人才的教育应该有所侧重,有所分工。有关专家以生产或工作活动的过程和目的为标准,将社会所需要的人才类型大致分为学术型、工程型、技术型和技能型等四种。不同类型的人才,对人的素质和能力的要求是不相同的,因而同一类教育往往难以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的所有类型的人才,这就需要不同类型的教育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定位。只有让职业教育的毕业生掌握专业技术和熟练的技能,才能胜任就业岗位需要,这也是职业教育的本质要求。必须明确职业教育是培养技术人才、技能型人才,而技术人才、技能型人才需要必要的专业理论知识,有综合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以及解决现场突发性问题的应变能力和一定的操作技能等。
  二、如何体现职业教育的特色
  1.将职业教育的特色理念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各个方面。
  特色就是质量,特色就是生命。特色体现在职业教育教学活动的各个方面,包括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学校管理和人才规格与质量等,同时还体现在办学的过程之中。因此在学校教育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在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都要着眼于办出自己的特色,努力追求个性的最大化。
  2.要充分发挥优势,创造只有自己才有的特色。
  首先是要认识自己的优势。各类教育都有自己的优势与不足,职业教育的各所学校都有自身的优势所在,在发展中都需要扬长避短。职业教育直接针对劳动岗位的要求来培养人才,职业学校的毕业生在劳动力就业市场更具有适应性和竞争力;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特别是本地、本行业联系密切,与劳动力市场衔接最紧密,更容易了解和预测市场,能够适时针对市场变化做出反应,提高办学竞爭力;职业教育具有自己的专业人才优势、技术优势,能更好地、更直接地为地方和行业发展服务,更容易调动地方和行业办学的积极性。这些都是职业教育的优势,我们千万不能丢掉自己的优势,去走普通教育办学的路子。其次,要发挥好优势。就每一所职业学校来说,都要理性的认识自己,要根据自己的优势、条件和实际需要,选择自己的服务领域,不要盲目地求全求大。在同一层次、同一类型的学校当中,办出一流水平,创出自己的品牌。第三,要注重发展优势。优势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办学过程中,我们要及时研究新情况,适应新变化,采取新举措,使办学优势更优,特色更鲜明。
  3.要通过不断创新来创造特色。
  职业教育是一个全新的事业,没有现成的模式和经验,与其他教育相比,创新的需要更迫切,创新的空间也更大。包括办学思想和观念、办学体制、管理体制和人才培养模式以及教学制度都要不断改革与创新。要克服狭隘的职教观,树立大职教、终身教育、素质教育、全民教育思想和观念;要实施多元化的办学体制和投资体制;要建立分级管理,地方为主,政府指导,社会参与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要进一步增强学校的办学自主权,要建立各层次职业教育相互衔接的机制,以及与其他类型教育相沟通的机制;要建立新的职业教育课程和教学体系,坚持产教结合等等。同时,职业教育要坚持走自己的路。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学校、不同的办学层次和办学类型,都应当办出不同的特色。即使是相同的专业,也要针对当地的实际需要确定不同的教学内容和质量标准,突出人才培养上的特色。
  三、创特色学校,我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努力:
  1、确立一个中心
  创特色学校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过程,目的是通过创造性劳动,个性化办学,使全体学生充分、和谐、全面地发展。要确立以学生为中心,帮助每一个学生走向成功的办学理念,不欺视、不忽视、不遗弃任何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受教育者都学有所学、学有所乐、学有所长、学有所成、学有所用,都成为有良好职业道德、职业能力的劳动者。
  2、立足两个基本点
  立足校情,从学校实际出发,重新审视学校办学理念、价值观及学校办学特色,选取适合于本校的突破口、切入点,探索自己的办学之道,构筑学校新的可持续发展的平台。
  立足学情,从学生实际出发,了解学生的基础状况、认知能力、学生家长及社会对职业的需求取向和认可程度,以及当经济社会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情况,紧紧围绕帮助每一个学生走向成功的办学理念,科学规划、精心选择包括专业设置、办学模式在内的打造特色职业学校的载体和平台。
  3、坚持三大突破
  办学模式的突破。有人说过,离普通教育越远的办学模式,就是离市场最近的模式,就是最能体现职教特色的模式。彻底摆脱普教桎梏,现在仍然是我们职教人必须解决的第一难题。普教阴影不散,职教就不可能有大的作为,办特色职业学校就会成为一句空话。
  教学方法的突破。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的是技能型人才,职业能力的培养,是教学设计的起点,又是教学的最高目标。传统的学科学历教育是以学科和教师为中心,按照学科的内在逻辑、理论和知识的完整性来组织教学,目的是推动学科向前发展。职业教育是按照生产的自身规律、生产和操作的实际需要来组织教学,以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为目标的。所以,必须突破传统的以教师和课本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建立以提高学生职业能力为核心、以职业资格为导向的教学模式。
  评价体系的突破。职业道德素质、职业岗位能力、实际操作技能、可持续发展能力是企业对员工的基本要求,也理应是我们职业学校对学生评价的落脚点。办学效益的高低,教学质量的好坏,不是传统的评价标准说了算,而只能由企业、社会说了算。
  4、实现四大跨越
  基础能力建设。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就业的基本要素是具备一定的劳动技能,而劳动技能只能来自于实习实践教学。实习设施匮乏、条件简陋、设备老化是目前制约中等职业学校、尤其是职业学校发展的头号困难,必须痛下决心,加大投入、彻底改善实训条件、加快特色实习基地的建设是创办特色中等职业学校的先决条件。
  师资队伍建设。教师是一个学校的灵魂,特色学校必须由一支与之相适应的特色教师队伍去实施。特色职业学校教师队伍主要特点是拥有一大批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这也是中等职业学校区别于其它类型学校的一个显著特征。“双师型”教师是指一名教师同时要具备从事教育工作理论水平和能力,又要有技师(工程师)的实践技能,使专业理论课教师技能化,实习指导教师理论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要始终坚持“培养”与“引进”相结合、“专职”与“兼职”相结合,引进来自于生产一线的工程技术人员,聘用行业专家、企业家、专业技术人员等方法来实现,逐步形成结构合理、相对稳定、充满活力、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专业建设。专业是教学的载体,专业特色是中等职业学校特色的核心。专业特色主要体现在:一是设置的指导思想上,要以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面向当地、国内、国外三大人才市场;二是骨干专业(主体专业)要“稳、强、大、精”,并有较强劲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能根据本行业生产技术的升级换代和经济社会的发展,主动调整专业的外延和内涵,骨干专业是特色职业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之所在;一般专业要“活、新、快”,作为“快速反应部队”,以应对日新月异的新经济、新职业的需要。由于历史的、现实的、人为的等因素的影响,目前很多中职学校、特别是职业高中的专业设置偏重于一产和管理类,且“千校一面”,所以,要形成有核心竞争力的特色专业,就必须审时度势、找准位置,加快实现向市场需求的跨越、向二产和服务业的跨越、向骨干专业建设的跨越。
  校企联盟。从办学宗旨、办学目标的角度来讲,企业是我们职业学校的最终归宿一点也不过份。为企业培养适销对路的技能型人才是我们办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问题是我们培养的人才是否是“技能型人才”?是否“适销对路”?只有企业说了算。近年来我们在校企合作方面做了很多积极的探索,也取得了不少的成绩,暨解决了学生的毕业去向问题,弥补了学校实习条件不足的缺陷,又减轻了学生家庭的经济负担,拉动了招生工作的健康发展。这是校企合作的初级阶段,既“单向合作”阶段,主要是学校为了解决办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困难而求助于企业的单向意愿行为,表现形式是订单培养,包括举办冠名班,顶岗实习,甚至带薪实习,尽管也解决了企业的一时困难,如劳动密集型产业职工不足问题,但是未能真正调动企业合作的积极性和解决学校办学的深层次问题;校企合作的高级阶段是“双向合作”阶段,既校企联盟,达到密不可分、水乳交融、相互依存、共同发展。主要内容有:企业参入学校专业设置的论证,参与教学实习计划制订,把先进企业文化带进校园,选派优秀技术人员到学校给学生上实习课;学校教师定期到企业一线实践,协助企业技术攻关;学生到企业进行教学观摩、跟班实习、顶岗实习;企业职工到学校接受培训;在毕业班中为企业量身打造特殊岗位需要的“直通车”班,在企业中举办职工成长需要的高级工、技师“直通车”班。可以这样说,校企联盟,是特色职业学校制胜的法宝,是培养适用人才、高技能人才的必由之路。
  总之,无特色的学校是没有活力的学校,无特色的职业学校是没有生命力的学校。职业学校只有突出“职业”特点、形成“职业”优势、体现“职业”精神、彰显“职业”特色,才能成为真正的特色职业学校。
  
其他文献
【摘要】小学科学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是新课程改革后出现的一门新兴课程,教学方法运用的情况直接影响着小学科学课堂的教学效果,从而影响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情况。但在受“主科副科”的传统观念的影响之下,在一定程度上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在极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对科学学习的兴趣的激发。  【关键词】小学科学  一、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必要性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是一个高效率、快节奏、多元化的时代。这
期刊
摘要:进入中职学校的初中毕业生学生文化成绩普遍较差,尤其是对数学课程的学习,相当一部分同学对学习数学存在畏惧心理,从而导致中职生在其学习专业课程时遇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时面临许多困难,这就需要我们有效地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量体裁衣、因材施教,让学生在享受学习数学的乐趣的同时,从而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关键词:中职学生、数学课堂、教学    国家教育部职成教司《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中
期刊
一、学校目的  四川省武胜职业中专学校是武胜县人民政府主办的一所全日制普通中等职业学校,开设有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服装制作与生产管理、机械加工技术、学前教育、酒店服务与管理、汽车运用与维修等专业,主要面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当前,四川正面临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重大机遇,《四川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把四川建成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加快工业发展。因
期刊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结合小学数学教学实际,小学阶段学生从建立数的概念开始,对计算能力的培养引起了足够的重视。学生的计算能力从简单的加减法向复杂的列式计算转变,计算能力在逐渐增强。但是考虑到小学数学的实际难度,以及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要想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就要从培养良好的检查习惯、注重算理,鼓励算法多样化、多提供学生说计算的机会和加
期刊
摘要 : 目前,中职卫校传统的教育模式难以让学生适应职业的变化,为了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提高护生适应职业的变化能力,对我校的教育进行改革,重在让护生熟练的掌握护理技能。  关键词:中职教育 护生 职业变化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从事的职业的变化越来越快,传统的职业教育对学生是单工种培养,毕业生虽然能够上岗工作,但随着职业的变化,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很低,再就业很难。只有培养学生具备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
期刊
内容摘要:家园合作作为当前学前教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中的作用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通过此次调查,了解目前幼儿园家园合作的现状,发现幼儿园家园合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一些有效的建议。  关键词:幼儿园 家园合作现状 改进策略    家庭和幼儿园是对儿童进行保育和教育的不同场所和环境,同时也是儿童生活中两个最重要的环境。⑴近年来,随着世界幼教改革的不断深入,家园合作作为学
期刊
实训课是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环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何上好计算机实训课,使学生真正学会并正确运用应掌握的操作技能呢?我结合教学实践,就如何采用创造性、启发性、应用性、开放性、个体性、针对性等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组织上机教学作了阐述。   实训课是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环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实训课时,利用生动形象的人机对话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手眼心脑的合作并用能够形成强烈的专注,知识理解和吸收得都很
期刊
小学语文教学是一个完整的过程,但又是分阶段进行的,每个阶段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即是说语文教学存在着整体性、阶段性和连续性。小学语文教科书根据课程标准的精神,根据语文知识的体系,根据小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和认识事物的规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安排教学内容,形成整体构想,同时把全套教科书分低、中、高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一、二年级,着重进行汉语拼音、识字写字、听说、阅读、写话的训练,着眼于发展
期刊
摘要:文章分析了影响幼儿创造力发展的存在问题,提出了要注重绘画中的情感因素,要善于营造自由创造的氛围,根据不同幼儿的性格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注重过程评价,避免用单一的标准进行结果测评等在幼儿美术教育中培养创造力的若干策略。  关键词:创造力培养;幼儿;美术教育    0.前言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了对幼儿进行艺术教育的目标和要求。对幼儿进行艺术教育不仅能够培养他们丰富的情感,还能
期刊
摘要:正确认识、了解、估计现有学校资源,采用适宜的方法上好信息技术课,以学生为中心,诱发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找到学生与教师双方都能认可的学法、教法,最大限度地利用好课堂,让学生有所收获。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堂 利用好课堂找到支点      从现在的社会发展来看,信息技术之所以成为一门技术性课程,它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生产生活中的活动,工具的日趋现代化、自动化、程控化,也充分体现了信息技术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