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核心素养,语文教学已经开启了新的航程。古诗文教学作为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将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古诗文教学引起了众多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关注,许多专家学者都提出了一些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法。如陈增菊在《新课堂新评价》中指出:希望教师在古诗词课堂教学中体现人文主义的情怀,让学生乐学、好学;黄丽娟在《美读,让诗词教学灵动起来》中强调教师要用“美”来感染学生,让他们感受到诗词美的意境、情感、音色;黄德新提出在古诗词教学中要巧抓“诗眼”,在品词、译句中体会“文”的精妙之所在……即便如此,从当前古诗文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依然存在着许多值得研究的问题。
(一)教学过程忽视诵读引导
“三分诗,七分读。”学生必须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涵泳体悟。对于诵读,朱熹认为:“只有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诗因为音调和谐、押韵,所以念起来给人以朗朗上口之感。学生如能很好地诵读,定能达到启发想象、开阔胸襟的作用。
(二)教学过程忽视情境体悟
学生读诗、品诗不应该只是机械式地重复所谓的“知识点”“思想性”“表现力”,要借助多媒体创设情境,充分体会诗词意境,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学生通过层层深入,品出古诗文的味道,才能不断提升自身的审美能力,陶冶心灵。
(三)教学过程忽视整体感知
学生对诗文的“体验感悟”是通过由外而内,由表及里,整体有序的感知、感悟,进而走进作者情感世界的。诗句的上下文之间,有着起承转合的关联,情感发展的递进升华,学生可以因此领会诗文整体的意义和魅力。
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具体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那么古诗文教学又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有什么联系呢?
(一)领略古诗文中的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人文底蕴
古诗文蕴含中华五千年文明,有着深厚的人文底蕴。孔子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如学习《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让学生既知道了中华传统节日重阳节的日期和习俗,也感受到了独自一人思念亲人的凄凉。又如学习《孟子·梁惠王上》中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学生明白了人与人之间是需要互相关怀的,这时候人文的关怀也就在他们心中悄然萌芽。同时在对古诗文字词句的推敲之中,其审美情趣也在逐渐提高。用优秀的古诗文为小学生的人文素养添砖加瓦,必能为学生人文底蕴的形成奠定良好的基石。
(二)体会古诗文中的民族精神,培养学生的责任担当
“树中华民族之魂魄,立热爱中华民族之精神”,这是当今的小学生学知识学做人所应具有的基本素养,要培养和塑造这种民族精神,就要充分发挥古诗文特有的优势。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让学生明白将士们在极寒天气里,依然驻守边关,保家卫国,这是中华儿女的国家责任。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学生体会到心系家国的责任意识与担当精神,贯穿于中华文化的始终,蕴含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和品格,觉醒了肩负社会责任的意识,并能够传承发扬。
(三)研读古诗文中的名言警句,让学生学会学习
学会学习,一直是老师和家长对孩子共同的期许。纵观古今,有不少乐学善学、勤于反思的名句,如果让学生多读多思,对他们学习能力的培养大有裨益。“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让学生懂得要珍惜时间,发奋图强;《冬夜读书示子聿》告诉学生,学习、创作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要想取得丰硕的成果,需要持之以恒、知行合一;“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告诫学生学习、思考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教师不妨将古人的警言和经验,渗透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指导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余光中先生说得好:“中文乃一切中国人心灵之所托,只要中文长在,必然汉魂不朽。”腹有诗书气自华,在生活中孩子们身上透露出的诗意正是核心素养的体现。所以强化古诗文对学生熏陶感染的力度和广度,必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特别对于当下正处于发展階段的小学生,教育在把握科学性和时代性的同时坚持民族性的原则至关重要。
(一)加强诗文学习,提高自身素养
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起步阶段,作为教师就更应当练就自身功夫,承担起历史的使命和时代的重托。叶圣陶先生说过,做教师有两个必要条件:一是肯负责,二是有“本钱”。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需要多读书,多积累,打好自身古诗文素养的底子,不断提升解读古诗文的能力。古诗文特有的含蓄美、诗意美以及特有的结构、复杂深刻的含义和精妙的修辞,这些需要教师身体力行,学以致用。只有自己先沉浸其中,才能够引领学生在古诗文课堂中得到美的享受。
(二)少些功利意识,多些诵读指导
以考试为最终目的,忽视学生感受的教学是本末倒置的。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教师不应让分数成为古诗词教学的重点,而应该多花点时间带学生去诵读古诗文。周庆元教授说:“诗歌语言精练,富有节奏感、音乐美,朗朗上口,悦耳动听。非读不能见其美,非读不能见其情,非读不能见其意。”诵读是一种综合阅读活动,多感官都会被调动起来。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范读,有目的地指导诵读,带学生体会诗文的音韵之美,适当拓展诗歌作者的所处时代、生平事迹等,通过这样的方式达到情和声的统一。
(三)吸取传统精华,实践研究探索
古诗文教学在我国已延续两三千年,源流相继,世代相传。古诗文教学,要积极吸取传统诗文教学的精华,瞄准核心素养培养目标,放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跟上时代前进步伐,不断实践探索,不断开拓创新。把古诗文学习融入学校课程,融入孩子生活,融入社会实践活动,做到适时、适量、适度、适合每个个体,让不同层次的孩子在各自的起点上获得最佳发展。
古诗文作为我国最具特色的文化遗产之一,对于现今的小学生,无论是在人文底蕴、家国情怀、责任担当,还是自主学习等方面它都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我认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提出和古诗文教学是一场最美的遇见。
作者简介:江苏省扬州市育才小学语文教师。
一、小学古诗文教学的现状及问题简析
古诗文教学引起了众多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关注,许多专家学者都提出了一些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法。如陈增菊在《新课堂新评价》中指出:希望教师在古诗词课堂教学中体现人文主义的情怀,让学生乐学、好学;黄丽娟在《美读,让诗词教学灵动起来》中强调教师要用“美”来感染学生,让他们感受到诗词美的意境、情感、音色;黄德新提出在古诗词教学中要巧抓“诗眼”,在品词、译句中体会“文”的精妙之所在……即便如此,从当前古诗文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依然存在着许多值得研究的问题。
(一)教学过程忽视诵读引导
“三分诗,七分读。”学生必须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涵泳体悟。对于诵读,朱熹认为:“只有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诗因为音调和谐、押韵,所以念起来给人以朗朗上口之感。学生如能很好地诵读,定能达到启发想象、开阔胸襟的作用。
(二)教学过程忽视情境体悟
学生读诗、品诗不应该只是机械式地重复所谓的“知识点”“思想性”“表现力”,要借助多媒体创设情境,充分体会诗词意境,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学生通过层层深入,品出古诗文的味道,才能不断提升自身的审美能力,陶冶心灵。
(三)教学过程忽视整体感知
学生对诗文的“体验感悟”是通过由外而内,由表及里,整体有序的感知、感悟,进而走进作者情感世界的。诗句的上下文之间,有着起承转合的关联,情感发展的递进升华,学生可以因此领会诗文整体的意义和魅力。
二、小学古诗文教学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意义
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具体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那么古诗文教学又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有什么联系呢?
(一)领略古诗文中的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人文底蕴
古诗文蕴含中华五千年文明,有着深厚的人文底蕴。孔子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如学习《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让学生既知道了中华传统节日重阳节的日期和习俗,也感受到了独自一人思念亲人的凄凉。又如学习《孟子·梁惠王上》中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学生明白了人与人之间是需要互相关怀的,这时候人文的关怀也就在他们心中悄然萌芽。同时在对古诗文字词句的推敲之中,其审美情趣也在逐渐提高。用优秀的古诗文为小学生的人文素养添砖加瓦,必能为学生人文底蕴的形成奠定良好的基石。
(二)体会古诗文中的民族精神,培养学生的责任担当
“树中华民族之魂魄,立热爱中华民族之精神”,这是当今的小学生学知识学做人所应具有的基本素养,要培养和塑造这种民族精神,就要充分发挥古诗文特有的优势。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让学生明白将士们在极寒天气里,依然驻守边关,保家卫国,这是中华儿女的国家责任。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学生体会到心系家国的责任意识与担当精神,贯穿于中华文化的始终,蕴含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和品格,觉醒了肩负社会责任的意识,并能够传承发扬。
(三)研读古诗文中的名言警句,让学生学会学习
学会学习,一直是老师和家长对孩子共同的期许。纵观古今,有不少乐学善学、勤于反思的名句,如果让学生多读多思,对他们学习能力的培养大有裨益。“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让学生懂得要珍惜时间,发奋图强;《冬夜读书示子聿》告诉学生,学习、创作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要想取得丰硕的成果,需要持之以恒、知行合一;“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告诫学生学习、思考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教师不妨将古人的警言和经验,渗透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指导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三、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古诗文教学的思考
余光中先生说得好:“中文乃一切中国人心灵之所托,只要中文长在,必然汉魂不朽。”腹有诗书气自华,在生活中孩子们身上透露出的诗意正是核心素养的体现。所以强化古诗文对学生熏陶感染的力度和广度,必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特别对于当下正处于发展階段的小学生,教育在把握科学性和时代性的同时坚持民族性的原则至关重要。
(一)加强诗文学习,提高自身素养
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起步阶段,作为教师就更应当练就自身功夫,承担起历史的使命和时代的重托。叶圣陶先生说过,做教师有两个必要条件:一是肯负责,二是有“本钱”。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需要多读书,多积累,打好自身古诗文素养的底子,不断提升解读古诗文的能力。古诗文特有的含蓄美、诗意美以及特有的结构、复杂深刻的含义和精妙的修辞,这些需要教师身体力行,学以致用。只有自己先沉浸其中,才能够引领学生在古诗文课堂中得到美的享受。
(二)少些功利意识,多些诵读指导
以考试为最终目的,忽视学生感受的教学是本末倒置的。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教师不应让分数成为古诗词教学的重点,而应该多花点时间带学生去诵读古诗文。周庆元教授说:“诗歌语言精练,富有节奏感、音乐美,朗朗上口,悦耳动听。非读不能见其美,非读不能见其情,非读不能见其意。”诵读是一种综合阅读活动,多感官都会被调动起来。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范读,有目的地指导诵读,带学生体会诗文的音韵之美,适当拓展诗歌作者的所处时代、生平事迹等,通过这样的方式达到情和声的统一。
(三)吸取传统精华,实践研究探索
古诗文教学在我国已延续两三千年,源流相继,世代相传。古诗文教学,要积极吸取传统诗文教学的精华,瞄准核心素养培养目标,放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跟上时代前进步伐,不断实践探索,不断开拓创新。把古诗文学习融入学校课程,融入孩子生活,融入社会实践活动,做到适时、适量、适度、适合每个个体,让不同层次的孩子在各自的起点上获得最佳发展。
古诗文作为我国最具特色的文化遗产之一,对于现今的小学生,无论是在人文底蕴、家国情怀、责任担当,还是自主学习等方面它都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我认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提出和古诗文教学是一场最美的遇见。
作者简介:江苏省扬州市育才小学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