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思考

来源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mm8708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改革是国家的意志,发展到今天已经不是停留在观念上的转变,而是进入了实用、探索阶段,改革势在必行,这对思想政治课提出了更新的挑战。那么,如何在新课程理念下搞好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呢?下面笔者就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三点体会:
  第一.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是关键
  首先,理解和把握高中思想政治课新的教学理念的内涵。那就是:以学生为本、以育人为本,两者相统一。教学内容与时俱进,充分体现时代精神;促使学生经历探究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领悟课程目标的意义;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参与能力,全面提高思想政治索质;教学评价要注重学生的参与,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基于我们的条件有限,有些方面尽管不能实施,但作为教师必须全面掌握。
  其次,与时俱进,全面提高自身索质。新课程改革下的思想政治又赋予了新的时代使命,作为学科课程,它是集理論教学、社会认识、公民的教育与一体的综合教学课程。就素质教育而言,包括了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法律素质、心理素质的培养等。就学科背景而言,包括伦理学、法学、心理学、社会学、人类文化学、美学、政治学、经济学、哲学等,可见,相对于一般学科课程,本学科具有更广的学科背景。它既为政治教学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同时又对老师提出了严峻的考验。作为政治老师必须在新的教育思想的指导下、在教育改革的实践中发展自己、改革自己。在职业道德上,要从一般的教师道德要求向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在专业知识和能力上,要求从“知识化”向“文化化发展”;在工作形态上,要求从教书者向实践型教育家发展。
  最后,新课程改革和今后的高考方向是趋向一致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就其性质明确规定:“本课程“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与自己息息相关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经历探究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领悟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切实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同时本课程要引领学生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人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感受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应用知识的价值和理性思考的意义”。这一观念与《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拟定的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的考核目标与要求基本相同。近年来,文科试卷命题思路的一个重大变革是引入新材料、设置新情境,强调以“问题中心型”的思路设计试题,将试题的呈现方式设置为一个个独立的案例,每一个案例即以课本知识为依托,又在逻辑结构上不同于课本知识的直接阐述。这一变化与新课程的改革一致,因此,教学中把握好新课程的教学标准才能适应新一轮的高考改革。
  第二.研究教学流程.适应时代教学需要
  课程改革已经从观念转变阶段进入实用、探索时期,那么,在教学中如何才能实现《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所要求的标准呢?
  首先,全面深刻理解和把握《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的内容标准。课程标准明确规定:“本课程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要,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由此可见,新课程与以前课程所追求的理论系统化有所不同,新课程侧重于学生“切实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引领学生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人社会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感受到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应用知识的价值和理性思考的意义”。因此,教学中就要转变过分追求知识体系化,挖井式的教学模式,对以往的教学内容要根据新课程标准作大胆的取舍。从课程改革的方向看,新教材确实减轻了学生的负担,之所以存在部分教师教学任务完不成,课时不够用等问题,是没有准确把握课程标准的界定。可以说,新课程的实施对教师的业务素质,敬业态度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恰当处理好新课程改革理念与现存理念相互借鉴,相互提升的关系。
  其次,把握新课程下教学评价标准。一般从理论来说,一堂好课的基本标准应该包括:教学目标符合学生实际;教学内容主次分明;教学思路清晰;教学方法灵活;教学结构严谨;教学密度适中;教学方式有利于学生探究;教师基本功扎实有特点;教学气氛热烈;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学能面向全体学生,教学能调动学生的思维。但是,从教学的实际流程看,一堂课是否成功,其核心是: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程度。现实中存在这样一种现象:一道试题老师讲了很多遍,可是在考试中,学生仍作不出来,其原因是无效性的教学原因导致的。教师讲的春光满面,学生却不愿意听,导致教师的一厢情愿。为此,教学中要注意在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由比较注重知识的传授到更加注重思维、情感、行为的培养。开启学生的思维之门,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让学生感受思维之花盛开的过程,听一听花开的声音,感受花开的韵律。
  第三,强化教研在教育教学中的功能
  教师的教育智慧源于对新知识的渴求、研究追求,它是教师发展的内在驱动力。通过教研活动可以唤醒教师沉睡的意识,增强自我意识,理解其在教学中的生命价值。教研是教师主体生命的投入,是教师生命的展开过程。它是一种非显性的研究,是对自己教学和生命全过程的体验,是对自己工作和生命价值的批判性反思。
  教研的形式多种多样,如:教师对新课程的探讨;教师对自身教学的反思;教师之间的经验切磋;教师与学生的对话等等。而集体备课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研方式。其最大的优点是:通过群体研究助推教师的专业成长,教研是根,一枝一叶总关课程;学习是本,台上台下都是资源。
  为此,教师要增强科研意识,树立教学要改革,科研要先行及向科研要质量的观念。在教研中重点学习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准确理解和把握新课标、新教材,树立新的课程观、教材观、知识观和学生观,珍惜每一次的培训,对不断出现的理论和实际问题进行研究,把教学实践研究和培训融为一体,自觉提高自身的科研素质,促进专业持续发展和能力不断提升。
  总之,在新课程下,作为一名优秀教师,就要不断思考、探索、研究,才能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提升自己的素质,践行科学的发展观。刻苦求实,才能感受到成长的快乐、职业的伟大,才能品尝到成功的愉悦,最终在提高教育质量的同时提升自己的生命质量。
其他文献
【摘要】21世纪是充满竞争的时代,我国也正处于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新时期,社会的变迁,竞争的加剧,增加了人们适应上的困难。优胜劣汰,心理不健康者比过去更容易被社会所淘汰。面对如此严峻的现象,高度重视和加强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努力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素质,成为了每个教育工作者(包括家长)刻不容缓的责任!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师;学生;家长    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健康,不但没
期刊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要培养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的能力。基本的读写能力是必需的,听说能力、社会效活动能力也不能忽视。但从现行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和手段看,最难落实的是“说”的训练,而口头表达又是人们交流思想、进行交际的重要形式,二者在某些学生身上的矛盾已非常突出。从这一实际出发,要把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提高“说”的能力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来抓。  我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一直注重对学生听说能力的训练,经
期刊
沟通师生信息交流的渠道,加强信息反馈,是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取得复习课高效益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获取反馈信息的渠道如下几种形式:    一、提问    可分为检查性提问、调查性提问、启发式提问。  检查性提问。既可放在一堂课的开始,亦可放在复习过程中,还可放在一堂课的末尾。  调查性提问,宜放在新的复习内容的始端,投石问路。  启发性提问。通过对旧知识的复习和梳理,在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
期刊
情感教育与语文课堂教学  周红飞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具有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事实上,这是语文教学中长期以来不被重视的一个问题,过重的政治色彩和复杂的知识体系使得语文教学索然无味;而能将语言能力的培养溶入到一种积极、愉悦的情感氛围中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数学学习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的经验。”反观当前数学教学,学生认知的建构与知识的获取之间往往有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学生认知过程与知识结构不能协同发展。我曾经在电视上看到过
期刊
我们已经进入了终身学习的时代,学习将陪伴人的一生。“一切有成效的工作都是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如想让我们的学习事半功倍,兴趣是一个很关键的因素。只有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能激发人的潜能,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还是促进学生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托尔斯泰曾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对此我深有感触。与其费尽心思调
期刊
【摘要】 小学的作文教学虽然是以班级上课的形式进行,实行上却更突出地表现为学生的独立操作,体现了学生间的个性差异。运用生本教学采用活性分层快速作文教学法,让全体学生都能够在原有的基础上学有所得,异步达标。发展个性,各展其长,全方位地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活性;分层;快速;作文    一、活性分层快速作文教学的依据    1、“分层”是承认差异,因材施教  活性分层快速作文教学的主体是分
期刊
在语文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语文课堂教学中,重视创造能力的培养,尤其是想象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下面就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转换角色、激发创造热情    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过程,是教师指导下的学生学习的过程。在教学中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两方面的积极性都得以调动起来了,才能取得良好的
期刊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那么,初中语文教学采用何种方式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呢?教学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努力把探究式学习这一新的教育理念和学习方式引入到初中语文教学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期刊
大力推进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是实施科教兴国,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劳动者素质的必然要求。长期以来,由于我国教育体制上存在弊端,导致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只能消极被动地接受教师的教育,其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被剥夺了。这种应试教育所带来的弊端也同样存在于职业学校语文教育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把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放到了语文教学的重要位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