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兴趣的培养

来源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omao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已经进入了终身学习的时代,学习将陪伴人的一生。“一切有成效的工作都是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如想让我们的学习事半功倍,兴趣是一个很关键的因素。只有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能激发人的潜能,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还是促进学生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托尔斯泰曾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对此我深有感触。与其费尽心思调出一杯饮料硬让学生喝下,不如启发他去亲手调制,想必品尝着自己的成果会别有一番味道,我们也应该相信,学生的饮料会更可口、更丰富多彩。我们的教育就犹如在“斗蛐蛐”,我们的教师首先要做的是如何激发学生的斗志,让他们产生学习的欲望。现将教学实践中的一些感悟略作总结与大家分享。
  以读激趣。选人教材的课文,或是语言优美,或是感人至深,声情并茂的朗读,不仅拉近了学生与课文的距离,还为学生进一步体会文章主旨打下基础。例如《拣麦穗》一文中小女孩和卖灶糖的老汉一段对话,学生通过角色朗读,深深地感受到人物之间纯真质朴的情感。再如《秋颂》一文相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较难理解,吸引力小,但利用其语言美、意境美的特点,教学之初老师的配乐朗诵,一下调动了学生的情绪,再而进行的朗读比赛更是让学生乐此不疲,不觉间已融进作品的世界里。
  以画激趣。文学作品中一些诗词较为抽象,利用学生直观性强的特点让学生为诗词作画,变难为易,激发学习热情。如元曲《天净沙·秋思》、现代诗《悬崖边的树》,学生对作家作品有了简单了解之后,展开丰富的想象为其作图。在作画过程中,事物的形象、画面布局、画的意境都在学生考虑之内。因此,通过作画不仅加强了对作品的理解、记忆,而且获得了美的洗礼。
  以唱激趣。音乐的感召力是超乎想象的。教学中我就充分利用这一点。黄河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陌生的、抽象的,因此在教学《黄河颂》时,我首先给学生欣赏音像作品《黄河颂》,学生的心一下子被这具有震撼力的东西抓住了,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被激发起来。再如学习苏轼的《将进酒》时,在让学生欣赏了音像作品后,继而教学生学唱歌曲,学生热情高涨,当堂就能背诵。
  以情激趣。“只有当情感的血液在知识的肌体中欢腾跳跃的时候,知识才会融人人的精神世界”苏霍姆林斯基这句名言启示我们情感是语文教学的灵魂。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学生有着不同的经历,有着丰富的情感。语文学习和生活紧密相连,教学中,拉近学科和生活的距离,将课文内容与学生实际联系起来,结合学生切身体验,以情激情,唤起学生共鸣。如《父亲的谜语》一课,同学们在深刻感受文中父亲伟大深沉的父爱后,畅所欲言,几位同学在谈及自己与父母之间的故事时已是泣不成声,真正体验到了亲情的可贵。
  以演激趣。爱玩是学生的天性,表现自我也是学生的一种需要,教学中应适时为其刨造展现自我的舞台,当学生被教师设计的课堂隋景所感染時,就能有效地引起学生的视觉追求,思维激活,记忆强化。《龙宫“借”宝》是《西游记》中的一个片断,对于影像作品的《西游记》学生并不陌生,因此我采用排课本剧的形式创设情景。在学生理解课文大义的基础上,我指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台上演得人情人境,台下看得津津有味,使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不但提高了学习兴趣,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还锻炼了表演的能力。
  以体验成功激趣。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差异,为学生创设自由轻松的学习环境。让不同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如学习朱自清的《春》时,在整体把握了文章结构后,对绘春部分: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继续学习时,我打破常规,没有像以往按部就班的逐次分析各部分语言特色,而是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进行学习,并和自己志向相投的同学结为学习小组,一起探讨,在交谈中品味语言。这样不仅充分尊重了学生的差异、不同喜好,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能力各得其所,而且为养成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打下基础,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以活动激趣。兴趣的培养不应只停留在课堂的起始环节,应渗透于各个环节,甚至于课外。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如:进行综合性学习为书店、花店或自家卧室起名;代父母为远方的亲戚写一封信;参加社会活动为村里办一期板报……解放学生,让他们自由表达、任意感知、大胆创新,真切的体会到语文学习的意义,进而激发学习兴趣。
  另外教师的个人魅力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屋及乌,在无数老师的教学实践中,不难发现这样的现象:学生和老师之间相处得好关系亲密,学生就喜欢上这位老师的课,就喜欢这门学科;反之对老师产生了厌恶,这种情绪必然殃及这位老师所教学科。因此教师在课堂上的言行举止,要具有风度。课堂语言要体现智慧,要机智幽默又风趣,要准确、精练、优美,富有文学性、感染力。另外教师要做到关爱学生,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激励学生,对其点滴的进步都应表示赞赏,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愉陕的体验,从而激发他们的兴趣。
  有位教师引借阿基米德的话说:如果有一个支点可以撬起一个地球,那么有滋有味地学习语文,将会撬起孩子的一生。教元定法,培养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方法也不胜枚举,只要教师善于学习,勇于创新,相信一定能帮助孩子们把握这个“支点”。
其他文献
探究是在教师引导下,使学生运用已学过的知识和技能,以新知识的探索者和发现者的心向,通过实践亲自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模式。那么,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体育探究精神也是相当重要的。    一、用问题激活兴趣与探索欲望    兴趣是推动学生积极从事某种活动的主要动力。体育教学是以身体活动为主要外在表现,结合观察和思维活动参与的一种心理体验的活动过程。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善于设置问
期刊
面对语文课程越来越依赖于间接的经验和虚拟的沟通这些情况,回归生活、贴近生活的教学显得更加重要。解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语文课程标准》,我们清楚地懂得,知识的建构有赖于既有知识和直接经验的支撑。我们必须要对语文课程进行“生活化开发”。21世纪课程愈来愈趋同于生活化的价值取向。  细细体昧语文课程标准,我认为在课程实施中可采用以下策略来实施语文课程的生活化开发:    一、整合生成课程资源  
期刊
在新课标正在实施的今天,物理学习中如何进行问题教学,更好的引导学生在问题中发展,在这里结合工作实际说说我的“转变”。    一、提问主体的转变    在物理教学中,要从主要由老师提出问题转变为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使提出问题主体由教师向学生转变。传统的提问的方式是由教师按事先组织好的一系列的问题在课堂上逐一向若干学生发问,这种方式主动权掌握在教师手中,学生只是被动地按照教师预先设定的轨道去思维,缺
期刊
随着教改的步伐,素质教育已深得人心。但当前对于数学教学还存在一些偏颇的观点,好多人认为,数学教学就是教师在教室里教学生学。就是要教学加、减、乘、除等运算,应用题就是按例题比猫画虎。  笔者认为:数学教学的任务不仅仅是这些。从数学教学的整个过程(小学——初中——高中——大学)来看,小学阶段的知识与初、高中的知识联系并不那么密切。而初、高中的知识则是大学数学的重要基础。小学数学一方面是初中学习的基础,
期刊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他认为:“教学不是用于从外部控制人的行为,而应该用于创造各种能够促进入的独立自主和自由合作学习的条件。”课堂讨论,是学生合作学习的一种主要形式。随着素质教育的步步深八,课堂讨论和教学方法越来越被人们所采用,它能使学生精神振奋、注意集中、思维敏捷兴趣高涨,同时又有利于教学获得教学效果的反馈信息,及时地调控教学。它的种种好处,似乎在教师们的心中已形成共识。所以,现在许多课堂教学中,特
期刊
【摘要】21世纪是充满竞争的时代,我国也正处于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新时期,社会的变迁,竞争的加剧,增加了人们适应上的困难。优胜劣汰,心理不健康者比过去更容易被社会所淘汰。面对如此严峻的现象,高度重视和加强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努力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素质,成为了每个教育工作者(包括家长)刻不容缓的责任!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师;学生;家长    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健康,不但没
期刊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要培养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的能力。基本的读写能力是必需的,听说能力、社会效活动能力也不能忽视。但从现行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和手段看,最难落实的是“说”的训练,而口头表达又是人们交流思想、进行交际的重要形式,二者在某些学生身上的矛盾已非常突出。从这一实际出发,要把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提高“说”的能力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来抓。  我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一直注重对学生听说能力的训练,经
期刊
沟通师生信息交流的渠道,加强信息反馈,是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取得复习课高效益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获取反馈信息的渠道如下几种形式:    一、提问    可分为检查性提问、调查性提问、启发式提问。  检查性提问。既可放在一堂课的开始,亦可放在复习过程中,还可放在一堂课的末尾。  调查性提问,宜放在新的复习内容的始端,投石问路。  启发性提问。通过对旧知识的复习和梳理,在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
期刊
情感教育与语文课堂教学  周红飞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具有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事实上,这是语文教学中长期以来不被重视的一个问题,过重的政治色彩和复杂的知识体系使得语文教学索然无味;而能将语言能力的培养溶入到一种积极、愉悦的情感氛围中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数学学习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的经验。”反观当前数学教学,学生认知的建构与知识的获取之间往往有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学生认知过程与知识结构不能协同发展。我曾经在电视上看到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