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研究生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的探索与改革

来源 :高教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hong81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章以环境专业研究生的环境反应过程原位在线分析技术专业课程教学为例,探讨如何将研究生专业课程与思政元素相结合,有效地把正确的价值观巧妙地融合到环境专业课教育教学中,旨在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等多元化统一,全方位立体化树人,培养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责任感与使命感的环境专业应用型和研究型人才。
  关键词:课程思政;环境工程;环境科学;研究生课程;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1)29-0136-04
  Abstract: This paper takes the professional course teaching of In-situ online Analysis Technology Applied in Environmental Reaction Process as an example to explore how to combine graduate professional courses with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and effectively integrate correct values into the education and teaching of environmental professional courses. The aim is to unify the diversification of knowledge transfer, ability training and value guidance in an all-round way, and to cultivate applied and research talents in environmental majors with a sense of Chinese socialist responsibility and mission.
  Keywords: curriculum ideology;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environmental science; graduate courses; teaching reform
  2018年9月10日,習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讲话时强调“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要围绕这个目标来设计,教师要围绕这个目标来教,学生要围绕这个目标来学。”2020年5月教育部发布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导高校深入推进思想政治工作综合改革,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如何利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要渠道,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成为众多任课老师思考的主要内容。以期能通过一系列教学改革,更好地为我国生态文明的发展,培养具有中国社会主义责任感与使命感的高端环境专业人才。
  一、环境反应过程原位在线分析技术课程性质在环境科学与工程人才培养中的地位
  环境反应过程原位在线分析技术课程是一门针对环境专业研究生,帮助学生拓展科学研究技术能力的一门实践性强、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的专业性课程。其主要内容涉及加强学生对环境反应过程原位分析技术方法的掌握,了解环境材料及反应过程原位分析技术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及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主要从宏观物性,活性相分析表征,原位反应过程的在线分析等对环境反应过程中涉及到的材料结构的改变、污染物的吸附、脱附,反应物种的转变等进行详细的介绍,并结合目前前沿研究课题中原位技术的应用进行讨论。其任务是使学生通过课堂学习,报告介绍等方式掌握各种原位分析技术在环境反应过程中的应用,并进一步掌握其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等,了解原位分析技术在环境各个领域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因此,环境反应过程原位在线分析技术课程作为环境工程与环境科学两个专业的一门特色课程,对该领域应用型从业者及前沿科研专业人才的培养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
  二、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相结合的必要性
  对于我校环境工程与环境科学专业的研究生,将来可能会从事技术开发、前沿学术研究等相对高端且有影响力的工作,而这样的工作也极其需要从业者以诚信为本、不弄虚作假,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与价值观,以及创新精神。在我国华夏五千年历史长河中,前人也是极其重视对后代以及学生的道德素质等方面的培养。《论语·子路》中写道“言必信,行必果。”说话一定要讲信用,做事一定要果断。《河南程氏遗书》中也写道“学者不可以不诚,不诚无以为善,不诚无以为君子。修学不以诚,则学杂;为事不以诚,则事败;自谋不以诚,则是欺其心而自弄其忠;与人不以诚,则是丧其德而增人之怨。”
  近几年,在国际学术领域也多次出现知名科研工作者研究学术造假问题。2018年京都大学国际知名山中伸弥科研团队的一名研究人员在2017年发表于美国科学杂志《干细胞报告》的论文中伪造数据。造假行为不但不能推动科技的发展,还产生了极其不良的国际影响。因此,在研究生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塑造学生正确的价值体系与职业操守具有远大而深远的意义。当然,无论在本科教育还是研究生教学中,都开展了一些专门的思政课程与相关讲座。但这在相关本科生或研究生培养方案的众多课程中,也只占了2-3门而已;对于学生而言,正确的道德价值体系的建立,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长远且全方位的培养过程。因而将思政教育与其他课程相结合,潜移默化地引导就显得极为重要。   因此,我们尝试将思政教育与环境反应过程原位在线分析技术课程环境类专业课程相结合,探索如何有效地将正确的价值观念巧妙地引入到每堂课中,让学生意识到对其自身发展的重要性,为培养具有中国社会主义责任感与使命感、拼搏向上、勇于创新的高端环境专业人才做出贡献。
  三、环境研究生专业课与思政教育的结合方式探索
  专业课程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与难点在于如何将思政教育与课程内容、专业特点等合理且巧妙地结合。一方面,要确保该专业课理论和知识等主体内容的占比课时;另一方面,在有限授课时长里,深入挖掘专业课程的思政内涵,以专业理论为载体,巧妙地融入思政元素,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对于环境反应过程原位在线分析技术这门课程而言,在讲学方式上,我们将原有的“单一注入式”教学方法转变为“灌输启发式”教学手段,充分利用网上教学资源和视频直播内容丰富的教学方式;在教学环节上,我们采取层层递进、由浅入深的方式“基本知识点-原理-开发-应用”,以生动形象的事例、图片等增强学生兴趣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知识。此外,我们还根据不同的章节内容,采用不同的方式,嵌入恰当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多维度教学方式与教学内容的改革,除了帮助到研究生掌握理论知识外,还培养了学生数据分析以及创新能力等。本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内容、思政教学改革的切入点与采用的方式方法将在以下做出详细说明。
  (一)提升专业教师队伍自身素养
  要进行专业课思政教学改革,首要前提是教师队伍的建立与自身素体的培养和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在课程思政的建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韩愈《师说》中“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要求老师不仅要传授课程的基础知识与技能,引导他们自己去探索、去思考并解决疑惑,还要言传身教,培养学生的人格品质。例如在知识传授方面,我们首先要调整环境反应过程原位在线分析技术课程的师资结构,根据本课程的特点,增加一些相关辅助教师(如专任实验室教师等),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还可以有助于学生理解课程中的重要知识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国广大教师要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从这点上来说,教师的德育意识和德育能力是课程思政教育质量的关键。作为环境专业的教师,要时时关注与环境相关的国家政策方针和环境类法律法规,加强环境理论学习等等。
  (二)思政教学改革的切入点与采用的方式方法讨论
  1. 国家生态文明发展需求与课程结合
  环境反应过程原位在线分析技术课程的第一、二章为绪论部分,主要介绍课程的基本内容与相关前沿进展。在这部分,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的切入点为首先让学生明白所学专业的价值与意义,增强民族自豪感与对专业的热情,并塑造学生的社会主义责任感、使命感与荣誉感,服务于社会、提高自己国家的国际地位与影响力。在课程的开始阶段就建立好这样一个基调,将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起来。
  据此,在这个教学阶段,我们尝试引入了国家在环境生态这一相关领域里的一些发展规划、新修订的环保政策法规及技术人才需求等等。例如,引导学生观看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两山理论”的论述视频以及在各地一些典型的污染案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了解到习近平总书记是如何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在十八大以来多次对生态文明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在不同场合反复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进而学生能够深入思考我国现在所面临的环境问题及自己所在专业研究学习的重要性,并思索自己可以为国家环境生态保护事业的发展做出怎样的努力和贡献,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建立社会主义责任感与使命感,以及作为环保人的荣誉感。此外,我们还邀请了环境领域从业者,如大连市环保局的工作人员做相关主题报告,介绍大连市的环境污染现状与挑战,鼓励学生认真学习专业技能,并融会贯通,将来为社会进步、为国家生态文明的发展做出贡献。
  2. 科研素质、道德法律教育与课程教学相结合
  课程的第三到第七章,具体介绍了在环境反应过程研究中会应用到的几个典型的原位研究技术,如原位程序升温技术、原位吸附-脱附技术、原位污染物反应过程表征技术、原位自由基表征技术。从环境反应过程原位在线分析技术这个题目中就可以了解到这门课程的一个重点,那就是“原位”。“原位”代表是实时在线检测实验过程中的变化,实事求是地阐述实验现象和结果,并对其进行分析和思考,为实际环境污染物的治理提供一些理论依据。因而,在这部分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的切入点是帮助学生培养实事求是与严谨的科学素质,强化职业道德与法律观念。
  因此,在课程专业讲解的过程中,穿插了一些相关的且能引起他们关注的真实反面案例,以便更好地引起学生的重视且能引以为戒。例如:日本科学家小保方晴子2014年在《自然》杂志发表文章,详细描述了一种将成熟动物细胞重新编程为胚胎样状态的简单方法。但很快,她的相关研究就遭到其他科学家的质疑,因其实验结果无法复制。而根据随后调查可知,她剽窃和伪造了论文部分内容,最终她被取消博士学位。以及国际上引起轰动的一些故事,如布朗洛和N射线闹剧。继伦琴发现X射线后,1903年,法国科学院院士、物理学家布朗洛宣布他发现了N射线。法国科学院公布了这一“惊人发现”之后,兴起了一股研究N射线热潮,仅法国科学院院刊在1904年上半年就发表了54篇有关N射线的论文,这些论文煞有介事地介绍N射线可以穿透纸、木头、薄铁、石英等光线穿不透的物质,只有水和岩盐能阻挡这种射线的穿透力,还有论文指出人的肌肉、神经和脑也可以发出N射线。为了表彰布朗洛的“开创性”研究,法国科学院在1904年还向布朗洛颁发了5万法郎的奖金。然而,按照布朗洛所提供的实验,没有一个科学家能发现N射线。英国物理学家伍德为了弄清真相,亲自跑到法国,请布朗洛为他当面做实验。伍德就像着“皇帝新衣”的孩子,直言不讳地讲他看不见N射线,并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他的观点。但是人们迷信布朗洛的权威,不相信他会蒙骗大众。在伍德的建议下,《科学评论》编辑部设计了一个实验:在两个同样的木盒中,一个装有发射N射线的回火钢片,一个装有不会发射N射线的铅片。两盒外观一样,完全封闭。他们让布朗洛判断哪一个盒子会发射N射线。结果这难住了布朗洛,因为他根本不曾观测到N射线。所谓的发现N射线不过是他的想象。这一发现N射线的闹剧,成为科学史上一桩著名的伪造案例。而这些案例都是与他们的求学生涯及其相关的例子,借由真实案例,将诚信为本的道德价值观念,灌输于学生培养其良好的职业道德素養。   3. 创新素质培养与课程教学相结合
  创新,是科技进步的主要推动力,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推力,也是当代素质教育的目标之一。环境反应过程原位在线分析技术的课程教学对环境科学与环境工程专业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也起着一定的推动作用。从非原位分析检测环境反应阶段性稳态到原位在线分析检测环境反应过程中的瞬态实时变化,这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创新改革的结果。因此,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能力,不断鼓励学生勇于创新,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提出想法并付诸实践。例如,通常我们会直接购买一套通用的原位在线分析仪器系统,用于大部分科学实验研究,但有时并不能满足某项特定实验研究的需求,因而,某些使用者会对其进行更新改进,以便可以更好地探索实验研究中的科学问题,这也是原位技术的不断创新与应用的结果。
  任课老师通过设计多样化的教学环节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与掌握课程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独立思考与创新的能力。例如,根据学生数量设置多个学习小组,3-5个学生成立一个学习小组,设置一个小组长来统筹安排。每一个小组结合自己的研究方向与本课程内容,选择一个原位在线分析技术,指导完成一个学术研究报告。每个小组派一个成员为代表,在课堂上向其他学生,讲述其所选择研究的环境反应过程、具体的实验方案(包括选择那种原位在线分析技术及其原理、如何开展研究)、提出目前的原位技术方案待改善的地方。以此来引导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自主学习,使学生真实地体会到原位反应过程研究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从事科学研究和创新研发的热情。此外,在授课阶段,也会引入一些相关的正面案例。自己身边的人的真实经历,总是更容易引起重视与共鸣。因此,我们会邀请环境专业优秀研究生或者研究工作者,讲述他们自己的科学研究创新小故事。他们是如何设计实验,如何利用现有原位在线分析仪器进行改进,如何利用自己改造的原位在线系统探索得到具有创新性的实验结果并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实验学习价值。据此,来引导和鼓励学生在自己的研究生学习过程中勇于思考和创新,以期为他们将来的发展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4. 爱国主义教育与课程教学相结合
  环境反应过程原位在线分析技术中所使用的检测分析仪器,通常都是高端、精密、灵敏的进口仪器。目前,与国际品牌相比,我国具有自主产权的实验仪器的研發起步较晚,检测精度、灵敏度等与进口仪器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但在这几十年里,从一开始直接采购进口仪器,到进口零件组装、国外仪器仿制,到现在的自主研发创新,我们国家一直在努力,没有停下前进的脚步。因此近几年,我国相关实验仪器的研发和生产也取得了极大的进步。例如,一些国产气相色谱仪对气体分子的检出极限已经能达到一个标准水平,且价格相对便宜,已经能够满足大部分实验室的基本需求。对于某些资金比较紧俏的研究者而言,这是一个极好的选择,在相对艰苦的科研环境中也能及时开展相关的研究,这也算是资源的合理使用。此外,在授课过程中,尽量让学生对国产分析仪器的发展状况有一个客观的认识,不盲目崇外也不歧视国产仪器。让学生懂得,要根据具体的实验要求,来选择使用不同等级水平的分析仪器,资源合理配置,有利于研究者可以将科研经费花在刀刃上,勤俭节约,不浪费纳税人的钱。当然,与进口仪器相比,我国国产仪器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引导学生树立起中华民族责任感与使命感,推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仪器的研发。
  四、结束语
  我国对环境污染治理与生态保护等问题日渐重视,这对相关高端环境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时期新要求。因此,将思想政治教育与环境专业课程进行有效结合,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社会主义价值观、责任感、使命感与荣誉感,全方位提升环境专业人才的技术能力与职业素养,以此满足新时期下我国生态文明发展对环境专业前沿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夏章军.农村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现状分析及策略研究——以惠水县为例[D].贵阳:贵州师范大学,2020.
  [2]孙波.基于“课程思政”背景下的专业课程教学研究——以“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课程为例[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20,22(2):125-128.
  [3]蔡毅飞.“仪器分析”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J].科技经济导刊,2020,28(9):139.
  [4]赵丽娇,甄岩,孙国辉,等.《仪器分析》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的设计与实践[J].广东化工,2020,24(47):181-182.
  [5]张晓东,黄远东,王冠.环境工程专业教学中的课程思政教育探索——以“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为例[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41(4):380-385.
  [6]陈鹤松.党的十九大精神有效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探究[J].高教论坛,2018(1):22-24.
  [7]付蓉青青.课程思政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D].郑州:郑州大学,2020.
  [8]黎红雷.“仁义礼智信”:儒家道德教化思想的现代价值[J].齐鲁学刊,2015(5):5-12.
  [9]王铁成,屈广周,强虹,等.环境工程专业“环境监测实验”课程“思政育人”方法探索[J].科教导刊,2020(19):41-42.
  [10]王栋,张明亮,肖景霓,等.浅谈高校环境专业实验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2019(9):143-144.
  [11]王巧敏,严志宇,孙冰.环境工程专业的特色教育探索[J].广州化工,2016,44(11):219-221.
  [12]袁磊.20世纪著名科学家的谎言[J].大科技(科学之谜),2002(4):24-25.
  [13]赵丽娇,甄岩,孙国辉,等.《仪器分析》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的设计与实践[J].广东化工,2020,47(24):181-182.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层嵌主客体钼铁复合材料构建及主客体间相互作用对催化消除NOx性能与机理的影响研究”(编号:21806017);2019年度大连理工大学研究生教改基金资助项目“《环境反应过程原位在线分析技术》课程思政建设”(编号:JG_2019022)
  作者简介:王辉(1986-),女,汉族,山东滨州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大气污染控制。
  通信作者:曲振平(1975-),女,汉族,辽宁大连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环境催化与材料。
其他文献
摘 要: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相结合的“课程思政”是立德树人的重要举措,有利于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基于软件工程专业的科技文献检索课程,结合课程知识特征与学生专业背景,有机融入一些思政元素,期望提升学生的爱国热情、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升学生规则意识、激励学生养成自觉学习的好习惯等。文章从课程的思政目标要求、思政元素融入方式、教学案例设计、教学方式选取、专业特色体现、教学效果评价等方面对“课程思政”教学活
期刊
摘 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在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农林院校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培养更多知农、爱农的新型合格人才,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文章通过对农林院校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效性进行调查分析,从加强领导机制、健全教学机制、加大激励机制、建立保障机制、完善评价机制、建设协同机制等方面提出思想政治理论
期刊
摘 要:课程思政融入财务管理学课程的探索,是深化财务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文章分析了课程思政融入财务管理学课程的必要性,提出将传统文化融入现代财务理论的教学进行课程思政的内容设计,从教师、教材和制度建设三个维度为课程思政提供保障。  关键词:课程思政;财务管理;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
期刊
摘 要:马克思的著作中蕴含丰富的技术异化思想,他不仅揭示了技术对人的奴役,使主体沦丧的表征样态,而且深入剖析了技术异化发生的机理,即技术的资本主义应用,并指出了扬弃技术异化,促进人全面发展的路径。以马克思技术异化理论为基础,认识“微时代”智能算法推送技术宰制的根源与实质,探寻技术发展的价值旨归,对超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困境具有深刻的启迪。正视技术异化是前提,扬弃资本逻辑是关键,实现大学生自由而全面
期刊
摘 要:课程思政建设是当前高等教育中“立德树人”的基本教学理念和主要任务。以新能源专业基础课程空气动力学及机翼理论为例,利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的思政资源,从课程导入方式、爱国主义情怀培养和专业课课程思政评价体系三个方面着手,探索了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的方式和效果。结果表明,在空气动力学及机翼理论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不但增加了专业课程学习的趣味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对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掌
期刊
摘 要:科技引领和人才水平是支撑国力发展的主要战略资源,科学研究与高等教育的深度融合是当今世界高水平大学的发展趋势。深入剖析高校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现存问题,包括组织引导不足,主体责任落实不明;培养目标定位不准,价值理念偏差;忽略协同体系,培养模式单一;实践环节薄弱,主动创新意识淡薄。文章提出了基于竞赛驱动的以科技创新育人为总目标、双向闭环管理、三项学科竞赛驱动、四层次协同育人体系的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模
期刊
摘 要:结合专业新行业发展观,按照工程认证与新工科建设要求,以OBE理念为指导,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实效产出,将思维导图法引入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教学过程,采用调查问卷、作业反馈、成绩分析等方法对实践效果进行检验和分析,结果表明思维导图法对于提升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成效显著。后续可在更多专业课教与学过程中应用,以思考点替代知识点,将工科思想贯穿其中,深入挖掘处于中心主体地位的学生潜能,激发创新思维,
期刊
摘 要:算法與数据结构课程是计算机类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针对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对知识掌握深度不够等问题,文章提出新时期贯穿教学过程的灵魂理念:选择与设计,并对该教学理念在逻辑结构、存储结构、算法设计以及实验设计等环节的实施进行了阐述,该教学理念旨在训练学生更深入透彻地掌握该课程的知识体系,强化学以致用,在实践教学中取得较好的成效。  关键词:选择;设计;算法与数据结构;教学设计;教学改革  中
期刊
摘 要: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专业办学质量,获得与国际高等学校工程教育实质等效的认可,进入“全球工程教育第一方阵”,打造“金课”顺应当前的形式,是当前各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水力学课程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如盐入水地融入课程思政,打造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的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  关键词: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金课;水力学;课程思政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
期刊
摘 要:数学专业课程大多采用传统教学方式,内容枯燥难学,文章通过研究和分析“微课导学”教学模式的应用要点,将其应用到空间解析几何课程中,旨在提高数学专业课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信息技术素养,以期为高职师范类数学专业课程的信息化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微课导学;向量式参数方程;几何素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1)29-0140-04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