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人们工作、学习节奏的加快,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缓解精神压力、追求身心健康的要求越来越迫切。瑜伽作为新兴的大众体育健身项目,正逐渐被人们认识和接纳。因此本文对瑜伽运动在高校体育选修课中开展的可行性进行调查研究,为瑜伽运动进入高校体育教学中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瑜伽运动;高校;可行性
1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河南大学、河南师范大学、济源职业技术学院、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郑州大学五所大学的150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查阅瑜伽运动、体育心理学、运动心理学、现代社会心理学等相关著作及相关文章,了解目前我国对高校引进瑜伽的研究情况,为本文的设计和实施提供理论支持和参考依据。
1.2.2 访谈法
走访了具有教学及科研能力的体育理论教师、运动心理学教师及与瑜伽教师,就论文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请教并探讨,并就研究的课题和初始指标的确定广泛征求意见。
1.2.3 问卷调查法
对五所高校的1500名学生发放问卷,回收问卷1480份,有效问卷1450份,有效率96.7%。
1.2.4 数据统计法
对所获得的相关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和分析
2.1 瑜伽运动的定义
在古圣贤帕斯坦珈利所著的《瑜伽经》中,准确的定义为:“对心作用的控制。”瑜伽也有结合、联系、连接之意,即把精神、智慧和肉体完美结合起来。这也是瑜伽的宗旨和目的,即达到冥想而集中意识之义。瑜伽,是印度六大哲学体系之一,从广义上讲瑜伽是哲学。从狭义上讲,瑜伽是一种精神和肉体结合的运动。现在一般指练功方法,通过瑜伽姿势的拉、伸、挤、拧,帮助人们调理内脏,伸展筋骨,加强人体机能。
2.2 瑜伽运动的作用
2.2.1 瑜伽对人体心理的作用
瑜伽具有稳定自主神经,减低压力与消除精神紧张,达到心理安定、情绪增进的功效。瑜伽通过缓慢均匀的深呼吸,促使练习者安定心情。
2.2.2 瑜伽对人体生理的作用
瑜伽的每一动作都强调腹式呼吸,这种呼吸强调速缓量大而彻底的气体交换,可使横膈肌得到锻炼,其力量的增强使得吸入肺内的氧气增多,加大肺通气量,从而提高练习者的心肺功能。瑜伽练习还可以增强人体免疫力,对感冒病症的免疫及御寒能力的强化也有显著的效果。利用不同的体位法可以改善背疾、过敏、关节痛,还可以治疗多种慢性疾病,如心脏病、高低血压、妇科病、胃溃疡、消化性疾病等。
2.3 瑜伽运动在高校体育选修课中开展的可行性分析
2.3.1 学生对瑜伽的兴趣度的调查
为了了解高校学生对瑜伽课作为体育课内容的可能性,本研究对五所大学1450名学生进行了兴趣调查,结果表明瑜伽受到绝大多数学生的欢迎,对瑜伽运动非常感兴趣的学生有540人,占总数的37.2%;感兴趣的学生有810人,占总数的55.8%;不感兴趣和讨厌仅有100人,占到总数的7.9%。这些说明瑜伽特别受学生的青睐,追求美是时代赋予教育的内容,是学生的心理需求。瑜珈可以带给学生不同的美的享受,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
2.3.2 学生参加瑜伽运动动因的调查分析
通过问卷调查我们了解到,高校学生参加瑜伽运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首要原因是瑜伽修身养性的功能,有390人,占到总数的26.9%,这说明高校学生的心理需要正在向更高的精神层次发展,而瑜伽运动要求学员在练习时,首先要求达到“身心合一”,再在练习中逐渐深化自己内在精神,最后把握自我同内在的精神融合为一,达到“天人合一”的境地。这些对学生的身心都有很大作用,能过提高学生自身的修养,满足学生的自身需求。其次的原因是减肥,有370人,占到总人数的25.5%,这主要是现代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而学生由于学业比较重,同时很多活动比较激烈,容易受伤从而影响学生参加活动的积极性。因此参加体育锻炼较少,肥胖学生很多。然而瑜伽是科学的有氧运动,能有效促进新陈代谢,调节内分泌,从而起到减肥的效果。第三是健身,有340人,占总人数的17.3%;瑜伽的健身功能主要表现在它对动作没有过多的要求,每个练习者只要达到自己最舒服的位置就能达到锻炼的健康目的,不容易造成损伤。有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大学生参加瑜伽运动的目的比较明确,而且对瑜伽运动的理解也比较深刻。
2.3.3 高校学生参加瑜伽运动的场地要求分析
从对1450名学生调查可见,高校学生对练习瑜伽的场地条件,没有很高的要求。在调查中发现很多大学设有健美房、室内羽毛球场地等,这些多可以经过简单的改造成为很好的练习瑜伽的场所。而瑜伽本身对场地的要求也并不是十分严格,选一块干净、卫生、空气良好的场地。只要相对比较安静,在练习中配有比较舒缓的音乐即可。
2.3.4 师资情况的调查分析
通过访谈得知,具备相应的瑜伽专业的教师比较少。而同时在调查中发现很多学校健美操、体操教师比较多。由于瑜伽动作比较简单易学、不需要器械、身体舒展比较缓慢。很多教师经过短暂培训就能够成为比较专业的瑜伽教师。然而,从现实条件来看加强体育教师愈加技能的培训非常必要。
2结论和建议
2.1结论
2.1.1 高校学生对瑜伽运动比较感兴趣,而且学生参加瑜伽运动的动因也是积极的,主要是健身、减肥、修身养性、培养良好心态等。
2.1.2 瑜伽作为体育课教学内容,不受场地、器材、学生年龄等条件的限制,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
2.1.3 受师资条件制约,高校开展瑜伽课尚需创造条件。
2.2建议
2.2.1 学校应该加强瑜伽专门性场馆的建设,为瑜伽课的开展提供保障。
2.2.2 学校要加强瑜伽教师的培养,以及专门性人才的引进。
2.2.3 学校应该加大瑜伽运动的宣传,可以通过板报、学报等方式。
参考文献:
[1]贺慨.对北京健身俱乐部中开设瑜伽课程的现状分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
[2]陈丽霞.健身瑜伽对改善中年女性形态和提高柔韧性效应的实验研究[J].解放军体育学院学报,2004,(4).
【关键词】瑜伽运动;高校;可行性
1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河南大学、河南师范大学、济源职业技术学院、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郑州大学五所大学的150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查阅瑜伽运动、体育心理学、运动心理学、现代社会心理学等相关著作及相关文章,了解目前我国对高校引进瑜伽的研究情况,为本文的设计和实施提供理论支持和参考依据。
1.2.2 访谈法
走访了具有教学及科研能力的体育理论教师、运动心理学教师及与瑜伽教师,就论文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请教并探讨,并就研究的课题和初始指标的确定广泛征求意见。
1.2.3 问卷调查法
对五所高校的1500名学生发放问卷,回收问卷1480份,有效问卷1450份,有效率96.7%。
1.2.4 数据统计法
对所获得的相关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和分析
2.1 瑜伽运动的定义
在古圣贤帕斯坦珈利所著的《瑜伽经》中,准确的定义为:“对心作用的控制。”瑜伽也有结合、联系、连接之意,即把精神、智慧和肉体完美结合起来。这也是瑜伽的宗旨和目的,即达到冥想而集中意识之义。瑜伽,是印度六大哲学体系之一,从广义上讲瑜伽是哲学。从狭义上讲,瑜伽是一种精神和肉体结合的运动。现在一般指练功方法,通过瑜伽姿势的拉、伸、挤、拧,帮助人们调理内脏,伸展筋骨,加强人体机能。
2.2 瑜伽运动的作用
2.2.1 瑜伽对人体心理的作用
瑜伽具有稳定自主神经,减低压力与消除精神紧张,达到心理安定、情绪增进的功效。瑜伽通过缓慢均匀的深呼吸,促使练习者安定心情。
2.2.2 瑜伽对人体生理的作用
瑜伽的每一动作都强调腹式呼吸,这种呼吸强调速缓量大而彻底的气体交换,可使横膈肌得到锻炼,其力量的增强使得吸入肺内的氧气增多,加大肺通气量,从而提高练习者的心肺功能。瑜伽练习还可以增强人体免疫力,对感冒病症的免疫及御寒能力的强化也有显著的效果。利用不同的体位法可以改善背疾、过敏、关节痛,还可以治疗多种慢性疾病,如心脏病、高低血压、妇科病、胃溃疡、消化性疾病等。
2.3 瑜伽运动在高校体育选修课中开展的可行性分析
2.3.1 学生对瑜伽的兴趣度的调查
为了了解高校学生对瑜伽课作为体育课内容的可能性,本研究对五所大学1450名学生进行了兴趣调查,结果表明瑜伽受到绝大多数学生的欢迎,对瑜伽运动非常感兴趣的学生有540人,占总数的37.2%;感兴趣的学生有810人,占总数的55.8%;不感兴趣和讨厌仅有100人,占到总数的7.9%。这些说明瑜伽特别受学生的青睐,追求美是时代赋予教育的内容,是学生的心理需求。瑜珈可以带给学生不同的美的享受,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
2.3.2 学生参加瑜伽运动动因的调查分析
通过问卷调查我们了解到,高校学生参加瑜伽运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首要原因是瑜伽修身养性的功能,有390人,占到总数的26.9%,这说明高校学生的心理需要正在向更高的精神层次发展,而瑜伽运动要求学员在练习时,首先要求达到“身心合一”,再在练习中逐渐深化自己内在精神,最后把握自我同内在的精神融合为一,达到“天人合一”的境地。这些对学生的身心都有很大作用,能过提高学生自身的修养,满足学生的自身需求。其次的原因是减肥,有370人,占到总人数的25.5%,这主要是现代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而学生由于学业比较重,同时很多活动比较激烈,容易受伤从而影响学生参加活动的积极性。因此参加体育锻炼较少,肥胖学生很多。然而瑜伽是科学的有氧运动,能有效促进新陈代谢,调节内分泌,从而起到减肥的效果。第三是健身,有340人,占总人数的17.3%;瑜伽的健身功能主要表现在它对动作没有过多的要求,每个练习者只要达到自己最舒服的位置就能达到锻炼的健康目的,不容易造成损伤。有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大学生参加瑜伽运动的目的比较明确,而且对瑜伽运动的理解也比较深刻。
2.3.3 高校学生参加瑜伽运动的场地要求分析
从对1450名学生调查可见,高校学生对练习瑜伽的场地条件,没有很高的要求。在调查中发现很多大学设有健美房、室内羽毛球场地等,这些多可以经过简单的改造成为很好的练习瑜伽的场所。而瑜伽本身对场地的要求也并不是十分严格,选一块干净、卫生、空气良好的场地。只要相对比较安静,在练习中配有比较舒缓的音乐即可。
2.3.4 师资情况的调查分析
通过访谈得知,具备相应的瑜伽专业的教师比较少。而同时在调查中发现很多学校健美操、体操教师比较多。由于瑜伽动作比较简单易学、不需要器械、身体舒展比较缓慢。很多教师经过短暂培训就能够成为比较专业的瑜伽教师。然而,从现实条件来看加强体育教师愈加技能的培训非常必要。
2结论和建议
2.1结论
2.1.1 高校学生对瑜伽运动比较感兴趣,而且学生参加瑜伽运动的动因也是积极的,主要是健身、减肥、修身养性、培养良好心态等。
2.1.2 瑜伽作为体育课教学内容,不受场地、器材、学生年龄等条件的限制,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
2.1.3 受师资条件制约,高校开展瑜伽课尚需创造条件。
2.2建议
2.2.1 学校应该加强瑜伽专门性场馆的建设,为瑜伽课的开展提供保障。
2.2.2 学校要加强瑜伽教师的培养,以及专门性人才的引进。
2.2.3 学校应该加大瑜伽运动的宣传,可以通过板报、学报等方式。
参考文献:
[1]贺慨.对北京健身俱乐部中开设瑜伽课程的现状分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
[2]陈丽霞.健身瑜伽对改善中年女性形态和提高柔韧性效应的实验研究[J].解放军体育学院学报,2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