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不做“阿凡”提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laxfo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正如火如荼地开展,教师在这一个过程中要更新观念,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提高自身素质,以应对这场挑战。在新的课程改革下,教师应是课程的创造者和开发者,课堂应是开放的、创造的、高效的。高效课堂是每一位教师所追求的一种理想的教学境界。直面轰轰烈烈的课改,我认为课堂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充分利用课堂40分钟,最大限度发挥其教学功能和作用;最完美地完成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求得语文课堂的最大效益,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就是语文高效课堂。
  课堂教学是由教师提问、学生作答、教师讲解三部分构成的,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是激活学生思维、提高学习效率、控制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手段。课堂上要问还是不问,问些什么,怎样提问,都是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提问的时间是否恰当,方式是否得当,都将影响着学生思维的启发和学习的课堂气氛。教师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可以从课堂提问来作出评价。打造高效的语文课堂,“提问”是关键的一步。
  “中小学教师若不谙熟发问的艺术,他的教学是不会成功的。”一位教育家如是说。怎样精巧地设计提问,怎样使学生的身心获得快乐和分享呢?
  
  一、问而引思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学习不思考,学无所获;只思考不学习,则为空想。学思相依,如鸟之双翼、车之两轮,缺一不可。高效课堂是思考的课堂,而问题则是思维的出发点。艺术性的课堂提问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开发思维,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在语文课堂的教学中,教师作为一位知识的引导者,应不断激发和启迪学生的学习兴趣,打开学生思想的闸门,使他们思潮翻滚,奔腾向前。
  如在教学课文《坐井观天》一课时,我有意设置了一个悬念:“后来,青蛙到底有没有从井里出来看看天呢?”学生们可以想象多种结果,有的认为没有跳出来,青蛙仍然坐在井底,固执而自信,它看到的天还是井口那么大;有的认为跳出井口的青蛙会惊奇地说“哇,天果然无边无际,大得很呢!要是我不出来,怎么能看到如此广阔的天空呢”。经过这样的启发,学生的思维空间大大拓宽了。
  可见,启迪性的提问是一把开启智慧心灵的钥匙,这正是我们追求教学艺术的一个理想境界。
  
  二、问而聚神
  当教师提出问题时,学生的注意力往往处于高度集中的状态,或是独立思考,或是相互讨论,使课堂教学的秩序静中有动,动中有静,朝着一个共同的目标前进。富有技巧的提问,不仅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而且也能使学生保持高昂的情绪,还可以将无意识注意诱导到有意识注意中来,实现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的结合。富有技巧的教学提问既是一种镇静剂,又是一种兴奋剂,它能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如在教学《再见了,北京!》一课时,因课文内容设计到奥运会的相关知识较多,再加上文本使用了较为丰富的语言,使得二年级学生在学习上有一定的难度。所以一上课,我就设计了一个问题:你们看过北京奥运会吗?北京奥运会给你们留下了怎样深刻的印象?学生们畅所欲言。这一提问,把注意力分散的学生一下子吸引了过来,他们正在大脑中迅速搜罗着有关北京的记忆,饶有兴趣地加入谈论中来。然后再深入课文,展开讨论学习。在课堂上,我不时提出一些饶有兴致的问题,使学生的精神始终处于兴奋状态,注意力高度集中,最终感受了奥运会闭幕的盛况,理解了人们对北京奥运会的留恋与不舍之情。
  
  三、问而延伸
  课堂提问是一种技巧,更是一门艺术,而阅读教学的闪光点也在于如何准确、恰当、精巧地提出问题和巧妙地引导学生作答。教师应忠于教材且要高于教材,可以提出有延伸性的问题,打开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其学习效率。但有时学生由于知识有限,很容易将思维停留在表象认识阶段,此时教师就应拓宽学生的思路,转移话题,引出几个实质性的问题让学生讨论,让其更准确地把握文章所要表达的主题。如在教学《荷花》一课时,提出一个这样的问题:“‘这真是一幅美丽的国画啊’,大家喜欢这句话吗?为什么呢?”许多学生阐述了自己的观点,有的说荷叶有了充足的水分和阳光茁壮成长,才如此的婀娜多姿,有的说因为泥土给了它们丰富的营养,才使荷花如此的亭亭玉立……教师紧接着问:“这么美的画出自哪位高手呢?”此时学生恍然大悟:原来这些美景是大自然的杰作。再让学生用手中的彩笔画出这儿的荷花图,进一步感受大自然的美丽,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作者的写作意图。
  教师通过一系列“不平凡”的问题,将学生一步步导入课文深处,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走进深层次的学习中。让他们在和谐、民主、宽松、愉悦的氛围中探索知识,把精力集中到需要思考的问题上,从而有助于实现高效语文课堂。
  总之,高效课堂是语文课堂发展的必然。它体现了以人为本,充分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能够心甘情愿地学习,能够带着兴趣去学习,在欢乐和谐中提高学习效率,从而获得最优的学习效果。
  在不断的探索中研究、实现语文高效课堂,这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理念。让我们立足教材,立足学生,从而实现高效课堂这一最终目标。
  (责编侯艳星)
其他文献
写话教学是低年级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夯实学生语言基础、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途径。然而,写话教学地位在备受肯定的同时也陷入了功利性的困境:盲目的积累、机械化的大量练习、对技巧的过分追求,使学生不堪重负。新课标提出的“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的要求更是无从谈起。写话教学如何走出困境,使学生易于动笔,乐于写话,真正激发学生写话兴趣,值得我们深思。  一、有效积累,构建言语库  1.
阅读在当今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日益凸显,语文阅读是发展其他各项语言能力和获得大量信息的重要途径。目前,小学的语文教学似乎太过重视语言基础知识的积累,比如字词的记忆、文段的背诵等,而忽视阅读教学的整体性和思想性。而对阅读的整体性和思想性,如果教师只是一味地教,也容易流于“技”的层面,突出的也是支离破碎的分析。鉴于此,在阅读教学中我根据合作学习的理论,既让学生较好较快地掌握了语言基础,又引导学生
古典名著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艺术瑰宝,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遗产。它以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细腻生动的语言描写,使读者获得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的快乐。小学高段语文教材中选入了《三国演义》、《水浒传》、《史记》、《西游记》等各类名著章节,让涉世未深的孩子们初见这些文学名著的端倪。读这些古典作品,对于认识古代社会,对于认识祖国的优秀文化遗产,对于提高某方面的文学修养,对于提高语文能力都有积
【缘起事件】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应提倡标新立异,允许学生见仁见智地解读作品,对作品进行创造性的思考。所以,我们的课堂活跃了起来,学生们都有了发表自己见解的一片天空,还能基本上得到老师赞许的肯定。也因此,我们的课堂开始闹起来。在学校的一次语文教研活动中,我听了学校两位教师上的课,感触颇深。  镜头回放一:在学成语故事《守株待兔》时,教师让学生充分地提出问题,挑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研究。喜欢
学校教研活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日常教学质量的优劣,因此,一直以来都是各个学校重点关注的对象。尤其是语文教研活动,对于推动语文教学质量提高,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更是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上饶县第二小学历来重视语文教学,在语文教研活动中更是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学校组织富有经验的语文教师组成教研团队,以国学教育为主导,以创建“特色校园文化”为抓手,经过多年的摸索和实践,已经形成了一整套富有特色的语文教
2010年9月,我执教了一节市级古诗词教学的公开课。在这次面向全市的公开课中,我的课堂主要研究的是教师如何在教学中进行智慧理答。什么是理答?华东师范大学崔允漷教授认为,理答就是教师对学生回答作出的即时反应和处理,是课堂问答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充满智慧、情感、技巧,具有一定的难度。理答的好坏,决定着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和课堂文化的优劣,是师生对话的关键环节。  为什么选择古诗教学  接到这个任务后,我选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然而,学生的生活经验毕竟很少,对生活的体验也相对较少,要让学生挖掘出文本中相对较抽象的思想内涵,教师就要解读文本,精心设计课堂导入,带领学生走进文本,领悟文
说理性文章通常用简洁、概括性强的语言并列举事例来阐述一个道理,它有益于训练学生的言语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苏教版教材选用为数不多的说理性课文来培养学生的言语技能,语文教师应该认真用好这些教材。  怎么用好这些教材呢?说理性文章教学的本质又是什么呢?  笔者以《滴水穿石的启示》第三自然段(明代著名医学家李时珍……最终取得成功了吗?)的课堂教学为例,来谈谈自己的反思。  【课堂实录】  师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教学中,我多措并举,“趣”“实”共济,帮助学生轻松度过识字写字关。  一、快快乐乐学生字  依据低年级儿童易被新奇事物所刺激的特点,新授生字时,我运用新颖、形象的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让他们跟生字初次谋面,便终生难忘。  1.猜字谜  低年级学生特别喜欢猜谜语。我根据一些字的形态特点编成字谜,制造神秘感。学生猜出来,特别有成就感。字谜编得简短且朗朗上口,学生易学易记。
常有感于著名特级教师课堂的韵味无穷,不要说学生,连教师的注意力也被紧紧吸引,情感也被深深打动。反思我们日常的语文教学,学生总觉得“上语文课没劲儿”,尽管不能单方面地去责怪教师,但这与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乏味”密切相连。那么如何令语文课教得“有滋有味”,令学生上起来“有劲”呢?语文课欲“开”学生“胃口”,一定要讲究它的“味”。  一堂成功或名符其实的语文课,应有哪些“味”呢?我以为起码应有以下“四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