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名优秀的大学教师

来源 :中国大学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peif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根据对北大名师就教学经验进行的访谈,探讨了优秀大学老师所具有的共同特征和他们的教学模式,并对教学工作的一般原则与不同教学风格的关系及其涉及的教学管理的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作者认为,教学是引导思考,不是灌输知识;是培育和发扬个性,不是标准化的管理。构建优秀的教育体系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不是某种简单有效的教学方法所能实现的。
  关键词:教学方法;能力培养;教学风格;教学管理
  
  一、前言
  
  大学教师是大学教育的直接实施者和引导者,教师的教学水平直接影响到大学的教育质量。那么怎样才算高水平的大学老师?如何提高教学能力以更好实现教学目标?这种基本问题其实一直是教育工作者所关心和困惑的。建设一支高水平的老师队伍,培养优秀的人才,也是每一个大学的根本任务。
  如何办好大学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教育与做科研项目是不同的,检验标准是模糊的,也没有某种万能的模式或方法。科研可以带动教育,但决不能代替教育。教育有其自身的规律,人才不是工业产品,教师也不是流水线上的工人,按照某种严格的规范和标准培养不出优秀人才。“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句话有非常深刻的内涵,教育是否成功的衡量标准是长期而复杂的。过去常把教师比做园丁,学生正如花园里的各种植物,固然都需要阳光雨露,但尊重个性,发掘植物自身的生长潜力,平衡个体与总体的生长与需求,才是“管”好这个大花园的关键。
  教育是一直伴随人类历史的古老话题。对于现代大学教育的理论与方法,也有相当多的研究和著作。大到大学理念与教育模式,小到具体的教学环节、教学问题与案例的处理。涉及的领域也扩展到社会、历史、经济、政治、心理及科学技术的各个方面。但教育问题解决了吗?怎么做好大学教育?怎么做好中国大学的教育?怎么做好某一所大学的教育?仍然是一个严重的问题。这是因为教学工作有两大特征:一是教学环境的复杂性,不同地区、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时期的教学要求不一样,学生的个性也有很大差别,甚至每届学生都不一样;二是教学工作带有普遍的经验性特征,与游泳、打球、驾驶车辆类似,理论固然重要,但要真正精熟,主要还是要在实践中掌握。这样看来搞好教育的原则就明确了,一是要有科学的理论与指导,二是要努力激发教师对教学工作的热情。
  
  二、工作目的
  
  本文的主要目的就是探讨如何得到、继承和分享成功的教学经验与理论。一些原则性的东西其实每个人都知道,比如要教好课,教师要“把课程内容吃透”,要有“高度的责任感”等。但是如果不解释清楚怎样才算“把课程内容吃透”,“高度的责任感”究竟有什么具体表现等问题,这些重要原则就毫无意义,甚至成为讨厌的说教。
  优秀的教师是一所大学最宝贵的资源,如果能把他们的教学经验与成果继承和分享,对大学教育将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方面Ken Bain已经做了非常好的工作。但基于教育自身的规律,不同社会环境与文化背景下我们不可能去照搬别人的经验。身边教师的教学经验对我们来说可能更具现实意义。我们对北京大学20多位知名教师进行了深入的采访,了解他们的教学过程,试图总结出优秀大学教师教学模式的一般规律,供大家交流与学习。我们的采访记录部分内容已整理成文,发表在电子版的《北京大学教学促进通讯》上(网址:http:11t.pku.edu.cn/)。我们采访的教师包括数学、物理、化学、电子、生物、医学、文学、哲学、历史、环境、经济等专业领域,年龄从35~70岁不同层次,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三、优秀大学教师的共同特征
  
  1 有高度的责任感和教学热情。这一条虽然是老生常谈,但却是教育界的真理。没有这一条,什么教学理论、教学方法、教育技术都是空话。教师只有热爱教学工作,才能主动关注教学效果,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自己教学方面的技能。在我们的采访中所有教师或者对这一点进行了明确表述,或者从他们的亲身经历中能清楚地感到他们对教育事业的热爱。
  丘维声老师说:“像我讲《高等代数》讲了十二年,如果没有激情的话,就变成照本宣科了……所以每次走到讲台上我都充满激情。老师讲课充满激情,学生听起来才会津津有味。”
  再引用沈岿老师的话:“首要的一点就是教师要对教学有职业道德。这份职业道德,简单来说就是认真,包括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认真布置考试、认真反思教学效果。”
  又如赵凯华老师所说:“讲课是一种享受,我喜欢讲课。最关键的是老师——讲课的人,要对自己讲的东西充满激情。我们教书多年,很多教师都有这样的感受,就是一旦上了讲台,就像一个演员进入了角色……用激情去感染听众,让他感觉被吸引,跟着你一起来学习、考虑问题。”
  2 专业精深、知识广博。无论理工还是人文学科,教师都要有深刻的思想,要有全面的、甚至跨学科的知识,要有前沿和应用的眼光。教师要熟悉所授课程内容,要懂得比学生多,或者形象地比喻为“一桶水与一杯水的关系”。只有站得更高,眼界更宽,才能充当学生的引路人。我们可以看看这些优秀教师的做法:
  必须有跨学科的知识,不仅要前沿,要跨学科,还要了解实践。有些老师介绍的都是别人的思想,他自己没有琢磨透,然后讲出来学生也是云里雾里的,这个问题我们应该避免。(陈少峰)
  不仅这门课,这门课的前后左右的课程都要了解。(陈守良)
  无论在科研还是在教学中,我都特别重视对基本东西的深入理解,一定要对基础知识懂得非常透彻。在物理学中,有很多人称自己已经理解了某一概念,但实际上这是不可能的,你只能说你对某一概念理解到了某个层面。任何一个概念都是有深化的空间的。(郭弘)
  3 授课要经过精心准备,不能照本宣科。教师对教学内容要烂熟于胸,信手拈来,这样才能有出色的课堂发挥和对问题与讨论的把握能力。教学是面向学生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知识及运用知识的能力。所以教学过程、内容安排也要符合学习的认知规律。
  为了把这门课教好,我把所有习题从头做了一遍,把所有公式都重新推导了一遍,还比较了好多本国内外的教材,认真消化课程内容。(武际可)
  当你讲一些很枯燥的专业理论的时候,随时结合讲一些理论在研究和自然科学中的应用例子,可大大活跃课堂气氛,并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提高教学质量。(刘树华)
  讲课一定要重点突出,用生动的比喻,深入浅出地讲解,给人以深刻的印象。(韩济生)
  作为一名教师,你绝对不能永远照本宣科,过去怎么理解现在还是怎么理解。(郭弘)
  不按教材讲,他用自己的语言来讲。教材只是帮助学生回忆、归纳知识点的,时间长了记不清了可以看看。但是,在教学上教师可以创造的东西其实是无限的。(武际可)
  现代基础课要反映科学前沿和科学内容一般老师都 做得到。但是把科学的前沿成果,经过研究以后,反映到课程里,成为一个课程的脉络,这就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钟锡华)
  每次备课都需要根据学科技实践的发展来充实和调整一些内容。(孙祁祥)
  4 重视基础。基础理论是课程的核心,最基本的东西要反复讲,并在以后的课程中不断提升,使其与应用及前沿问题有机结合起来。时间长了,大部分所学的内容都会忘记,基本的理论与应用的思路才是最重要的。
  5 注重能力与思维方法的训练,培养对事物本质的理解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要让学生自己“悟道”,而不是灌输某种“正确”的观点或结论。我们采访的所有老师都提到这一点。比如很多数学或物理的定理需要在某种坐标系下推导、演示,但一定要让学生明白,规律本身是与坐标无关的。教学教的是思想、研究问题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单纯的知识没有用处,不会运用,也很快会忘记。
  你提出的问题,你的逻辑推理,你的结论,要进入学生的脑子里,让学生跟着你转,跟着你想。(陈守良)
  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角度来看,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科学地思考,通过观察生活中的例子或者是数学本身的例子来提出问题,然后再启发学生自然而然引出一个基本概念。让学生明白概念是自然而然提出来的,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从数学家脑子里蹦出来的。这样就让学生经历了一个思考的过程,而不是把知识直接端给学生。这样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也鼓励了学生自己去琢磨、思考、研究一些问题。(丘维声)
  6 教师要有承认错误的胸怀和勇气。教师要懂的比学生多,并不意味着教师每件事都要比学生高明。优秀教师不但不排斥,还欢迎学生的不同意见和质疑,双方在事实与逻辑的基础上共同探讨。教师对不懂的东西和错误之处都坦然承认,不但不会损失“师道尊严”,反而会赢得学生的尊重,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不懂装懂是一个最基本的原则。要敢于在学生面前承认我不懂。(陈守良)
  老师发现和改正错误的过程,实际是学生和老师交流的一种方式,学生从中学到的东西可能更多。(赵凯华)
  7 关注、尊重和理解学生。要达到好的教学效果,互动与交流是非常重要的。学生觉得自己受到关注才会有比较高的积极性。
  像好的演员一样,老师上课要关注全场。教师在课堂上要时刻与学生有呼应,要让学生知道你在关注他。你看学生的反应就知道他明不明白。(陈守良)
  尊重学生,而且把学生有些合理的有益的知识吸收进来,在课堂里和学生一起磋商、消化,也应该看作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洪子诫)
  8 紧跟时代与科技前沿。这也是教好课的一项重要内容。优秀老师始终关注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在当前社会中的应用及与前沿工作的关系。这样不仅可以使课程生动有趣,而且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运用能力。
  9 对于教育技术合理的应用。老师们普遍认为以电脑和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资料保存整理、内容展示方面有其优势,但不能夸大技术的作用。教学的思想,实物与实验的演示,现场参观学习等是技术无法替代的。讲课切不能象做学术报告一样放PPT。
  教师要有自己的思想,不能让多媒体“喧宾夺主”。多媒体是工具,一节课最重要的问题不是应用多媒体的技术问题,而是怎么组织这堂课的教学,这堂课要讲什么的问题,怎样论证,自己脑子里要清清楚楚。(陈守良)
  技术的先进性决不能等同于教学方法的先进性,更不能等同于好的教学质量。我还是赞成写黑板,结合学科特点适当的情况下用PPT。(王夔)
  
  四、教学的风格与个性
  
  每个教师的教学都有各自的特点,越是优秀的教师个性越鲜明。对这个现象,王义道教授有过精彩的阐述(http://11t.pku.edu.cn/?p=101)。我们认为这是完全合情合理的。设想:有效的教学模式与方法有很多,不同课程有不同的教学要求,教师和学生也都有自己的个性,教学活动理所当然的是丰富多彩的。教学过程中有很多环节,教学工作又需要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不可能每个环节都去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做——实际上也没这个必要,一两个环节把握的好就可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我们的采访中各位老师也确实讲述了各自的“绝活”,有的课堂讲授非常精彩,有的以启发性的问答与讨论为主,有的把课题性研究融合到教学中等等。
  教学个性问题也引起了教学管理者的普遍关心,这就是如果允许老师完全按照自己的意志任意施教,教学质量如何保证?确实有个别老师把个性当成不认真教学的借口。一个科学的规范会使大部分教师有章可循,不是可以更好地保证教学质量吗?现在很多大学对教师各课、教案、教学计划、作业、考试、讨论、教育技术的使用等各个方面作出规定,并与考核和提职挂钩,可能就是基于这种考虑。作为管理制度,总要有一定覆盖面,针对每门课、根据每个老师或学生的特点制定规范是不可能的,那样也等于没有规范。这就带来一个全校、甚至全国“一刀切”的情况,老师们意见很大,认为扼杀了教学活力,注重的是形式而非教学目的本身。最主要的问题可能是产生了非常符合教学规范,但效果很差的教学方式,比如有的老师像作学术报告一样在教室里放PPT或录像。我们认为,这不应该是规范的问题,规范的目的肯定也是为教学服务。但规定不应过多、过细,教学规定本身应当尊重老师、课程与学生的个性,应当符合教学的一般规律。规范所保证的应该是最基本的原则。“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既是教育的出路,也是教育的目的。
  
  [责任编辑:陈立民]
其他文献
摘 要:案例教学有效性的发挥基于一定的条件假设。案例教学在我国高校尤其是在地方院校的人才培养上具有明显的不适应性,它无法实现与地方院校基础教育阶段的对接,无法完成本科生阶段的教学任务,地方院校教师队伍的形成机制无法实现案例教学的最佳效果。目前的教学案例材料尚存在一个科学性、适应性、适用性问题,文章对此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案例教学;地方院校;工商管理专业;案例教学材料    案例法教学(Cas
期刊
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全国高校学习改革与创新研究协作组、全国大学学习科学研究会联合主办的第八次全国高校学习改革与创新研讨会暨第四届“学会学习”课程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全国大学学习科学研究会学术年会于2008年7月22-24日在华中师范大学举行。与会代表围绕“大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会议主题进行了热烈而深入的探讨。    一、大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理论探讨    大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离不开理论的
期刊
摘要:本文就高等工程教育如何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如何与行业的专业教育评估相结合,使培养的学生能够很容易在行业内找到自己岗位的问题进行了探索,提出要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坚持“准确定位、规范训练、夯实基础、突出特色”的高等工程教育理念。  关键词:专业评估;应用型人才;人才培养    高等工程教育如何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如何与行业的专业教育评估结合,使培养的学生能够很容易在行业内找到
期刊
《中国大学教学》(中文社会科学索引来源期刊,CSSCI)是教育部主管、教育部高教司指导、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中心与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会编辑的综合性高等教育教学刊物。编委会主任由教育部原副部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周远清担任,副主任由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院士、北京大学党委书记闵维方教授和高等教育出版社社长刘志鹏担任。“倡导先进教育教学理念、服务高等学校教学改革”,做“一线教师的良师益友、教学主管的决
期刊
2008年5月17至19日,由教育部高教司理工处和汕头大学联合主办的“2008年中国CDIO工程教育模式研讨会”在汕头大学隆重举行。参加研讨会的有教育部高教司理工处、广东省教育厅及汕头市有关领导,中国工程院杨叔子院士、美国麻省理工学院CDIO国际组织创始人Edward F.Crawley、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产学合作教席主持人查建中教授等,以及参加教育部“2007年第一批大学生创新性实
期刊
摘要:本文针对我国高职高专数学课程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立足多年建设国家级和北京市级高职高专精品课程“应用数学与计算”的实践经验,指出应正确认识应用数学课程对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意义和作用。以应用为导向,以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培养为主线,整合课程教学内容体系;重视对学生学习效能的有效分类指导,以学生为本构建课程导学体系。多为学生提供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构建课内外相结合的课程应用体系,从而有效
期刊
摘要:《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对不同层次的教学要求设置不同的课程,“更高要求”层次的课程设置要求以保证学生在英语应用能力方面得到充分的训练和提高为宗旨。“学术交流”集训练学生“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能力于一体,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自觉性和陶冶学生学术文化素养起着积极的引导作用。  关键词:学术交流;综合能力;素养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将大学英语课程设置分为3个不同层
期刊
南开大学和高等教育出版社,对“大学语文”潜心研究,积极实践,卓有成效。他们成立专门机构,重视课程资源建设,利用网络改革教学方法,面向全体学生开设课程,开展母语宣传和写作竞赛活动,举办高校教师培训研讨,建立教学协作体等等。近悉南开大学“大学语文”课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语文教育研究中心获“国家级教学团队”称号,敬慕之情油然而生。学道酬勤,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一分美行一分誉名。《母语·文章·教育》,围
期刊
党的十七大报告把教育提到民生大计的第一位,向高等教育又一次提出了“提高质量”的要求。刚才高教司理工处吴爱华同志也讲到,社会发展、科技创新、经济的发展,都要求高等教育、高等工程教育要提供高质量的人才。所以,今天我的发言是就工程教育CDIO,从文化方面谈一点看法,谈一谈我对CDIO的认识。  我从四个方面谈。第一是文化和教育的关系;第二是文化本身的内涵和文化本身的类型:第三是从文化的内涵和类型方面来看
期刊
摘要:精品课程建设是当前高校加强与改革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着力点,精品课程建设在新一轮高校教学改革中具有带动主要课程群建设与改革、推动品牌专业立项与建设、开创院校办学特色等重要功能。当前精品课程建设中存在着课程建设的封闭性、片面性、临时性等问题。精品课程的持续建设需要完善精品课程建设的制度与政策,管理精品课程建设规划与程序,整合教学建设各项目。人文地理学精品课程的建设具有典型性、代表性,是上述观点的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