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教学有效性是一切教学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基础和前提,新课改明确提出了要采取有效措施确保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小学教师应该借助科学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本文对此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小学数学 有效性 教学措施
引言
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不高,课堂气氛十分沉闷,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低下,这大大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及学习特点,运用学生喜欢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以此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确保教学的有效性。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教育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众多学者开始提倡批判教育,也意识到当代教育的本质是提高学生自身的能力,要回归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但是传统教育思想根深蒂固,要彻底普及“以生为本,因材施教”并不是短时间内可以实现的,从而导致目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1.师生关系僵化,缺乏对学习的热情。
在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下,教师维护“权威”形象,无法与学生平等相处,学生与教师的关系疏远,学习热情不高,学生即便是遇到难题,也不敢向教师发问和反馈,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缺乏交流,教学有效性自然无法保障。
2.课堂互动性差,课堂教学方式单一。
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总是站在三尺讲台之上,很少下台与学生沟通,教学成了单向的活动,同时教学方式过于生硬,甚至有些教师依旧沿用“填鸭式”、“一锅端”的教学模式,课堂互动少,教学信息滞后,课堂教学有效性因此大大降低。
3.教学内容理论化,运用知识意识淡薄。
小学阶段是学生奠定学习基础,形成良好学习观及学习意识的关键时期。教师在这个阶段,应该有意识地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这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有巨大意义。但是目前,小学数学教师在学生知识应用意识方面的培养比较忽视,过度关注学生的分数和成绩,违背了学以致用的思想。
二、如何更好地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在分析了目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后,我们可以发现,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前提是必须彻底将这些问题消除,应该为学生营造更和谐、自由的学习环境。这样才能够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并为学生奠定良好的数学学习基础。
1.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和学生分别为教学的主体及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必须正确认识自己的位置及学生的位置,否则整个教学活动就会失去意义。首先,要构建和谐的教学环境,从教学主体的角度分析,教师要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正确看待自己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不要强制学生思维,为学生提供平等、公平、自由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发问,并仔细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回答。在学习上做学生的导师,在生活上做学生的朋友,让学生乐于与教师交流。从学生的角度来看,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让他们认识到自己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能够主动学习,不要被教师的思维所牵制,在课堂学习中应该及时将自己的疑惑告诉教师,并能够与其他学生讨论,研究,这样学习效率才会大大提高。
2.创设情境教学模式,采用多元化教学手段。
在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借助各种先进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主动性。作为学习主体,学生只有参与到学习中,才能够获得更多的数学知识及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过于陈旧的教学手法,并不适合当代小学教育的发展要求,通过构建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学生对于很多抽象数学知识的理解会更快,同时,引入情境教学法,也能够拓展小学数学教学的外延,增添课堂的趣味性。
比如:在“加减法运算”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组织计算比赛的方式,为学生创设竞技情境,在比赛中获得优异成绩的学生可以获得教师在物质或者精神上奖励,通过这样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又如:依旧是“加减法运算”教学,教师可以这样创设情境:同学们,假如你家里有一棵很大的苹果树,树上结满了苹果,一共有100个苹果,你摘下来36个,请同学们想一想还剩下几个苹果呢?”同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苹果树的幻灯片,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过了不长时间,班级内的学生一部分开始举手要求进行发言,一部分学生则在思考问题,然后学生和教师之间展开互动式的交流发言,通过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大大优化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能够学到数学知识。
3.引入几何直观教学法,以形释义。
小学数学教材中定义和概念占据大部分比例,也可以说概念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础和前提。数学概念是对客观事物及本质的反映,这些定义和概念的抽象性很强,与小学生此时的思维特点无法契合,如果强行灌输这些定理和概念,学生的学习效率就会很低。而采用几何直观思维,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缓解了数学学科特点与学生思维特点之间的矛盾,促进了小学数学教育的整体发展。
比如,从“整数到分数”的教学,这个知识点使学生在“数的认识”上的突破,但是由于学生思维能力的限制,在进行这部分知识点教学的时候,教师应该借助“几何直观”的方式,为学生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并引导学生利用“折一折、剪一剪”的方法表示出1/2,1/4等分数,这样学生对分数概念内涵的理解会更深刻,并为以后分数的学习奠定基础。
结语
本文针对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为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提供建议和参考。
参考文献:
[1]黄锦姝.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缺失与重建[J].小学教学参考,2014(21).
[2]李艳艳,常秀芹.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问题探析[J].教学与管理,2016(24).
关键词: 小学数学 有效性 教学措施
引言
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不高,课堂气氛十分沉闷,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低下,这大大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及学习特点,运用学生喜欢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以此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确保教学的有效性。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教育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众多学者开始提倡批判教育,也意识到当代教育的本质是提高学生自身的能力,要回归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但是传统教育思想根深蒂固,要彻底普及“以生为本,因材施教”并不是短时间内可以实现的,从而导致目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1.师生关系僵化,缺乏对学习的热情。
在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下,教师维护“权威”形象,无法与学生平等相处,学生与教师的关系疏远,学习热情不高,学生即便是遇到难题,也不敢向教师发问和反馈,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缺乏交流,教学有效性自然无法保障。
2.课堂互动性差,课堂教学方式单一。
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总是站在三尺讲台之上,很少下台与学生沟通,教学成了单向的活动,同时教学方式过于生硬,甚至有些教师依旧沿用“填鸭式”、“一锅端”的教学模式,课堂互动少,教学信息滞后,课堂教学有效性因此大大降低。
3.教学内容理论化,运用知识意识淡薄。
小学阶段是学生奠定学习基础,形成良好学习观及学习意识的关键时期。教师在这个阶段,应该有意识地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这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有巨大意义。但是目前,小学数学教师在学生知识应用意识方面的培养比较忽视,过度关注学生的分数和成绩,违背了学以致用的思想。
二、如何更好地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在分析了目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后,我们可以发现,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前提是必须彻底将这些问题消除,应该为学生营造更和谐、自由的学习环境。这样才能够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并为学生奠定良好的数学学习基础。
1.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和学生分别为教学的主体及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必须正确认识自己的位置及学生的位置,否则整个教学活动就会失去意义。首先,要构建和谐的教学环境,从教学主体的角度分析,教师要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正确看待自己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不要强制学生思维,为学生提供平等、公平、自由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发问,并仔细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回答。在学习上做学生的导师,在生活上做学生的朋友,让学生乐于与教师交流。从学生的角度来看,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让他们认识到自己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能够主动学习,不要被教师的思维所牵制,在课堂学习中应该及时将自己的疑惑告诉教师,并能够与其他学生讨论,研究,这样学习效率才会大大提高。
2.创设情境教学模式,采用多元化教学手段。
在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借助各种先进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主动性。作为学习主体,学生只有参与到学习中,才能够获得更多的数学知识及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过于陈旧的教学手法,并不适合当代小学教育的发展要求,通过构建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学生对于很多抽象数学知识的理解会更快,同时,引入情境教学法,也能够拓展小学数学教学的外延,增添课堂的趣味性。
比如:在“加减法运算”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组织计算比赛的方式,为学生创设竞技情境,在比赛中获得优异成绩的学生可以获得教师在物质或者精神上奖励,通过这样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又如:依旧是“加减法运算”教学,教师可以这样创设情境:同学们,假如你家里有一棵很大的苹果树,树上结满了苹果,一共有100个苹果,你摘下来36个,请同学们想一想还剩下几个苹果呢?”同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苹果树的幻灯片,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过了不长时间,班级内的学生一部分开始举手要求进行发言,一部分学生则在思考问题,然后学生和教师之间展开互动式的交流发言,通过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大大优化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能够学到数学知识。
3.引入几何直观教学法,以形释义。
小学数学教材中定义和概念占据大部分比例,也可以说概念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础和前提。数学概念是对客观事物及本质的反映,这些定义和概念的抽象性很强,与小学生此时的思维特点无法契合,如果强行灌输这些定理和概念,学生的学习效率就会很低。而采用几何直观思维,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缓解了数学学科特点与学生思维特点之间的矛盾,促进了小学数学教育的整体发展。
比如,从“整数到分数”的教学,这个知识点使学生在“数的认识”上的突破,但是由于学生思维能力的限制,在进行这部分知识点教学的时候,教师应该借助“几何直观”的方式,为学生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并引导学生利用“折一折、剪一剪”的方法表示出1/2,1/4等分数,这样学生对分数概念内涵的理解会更深刻,并为以后分数的学习奠定基础。
结语
本文针对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为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提供建议和参考。
参考文献:
[1]黄锦姝.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缺失与重建[J].小学教学参考,2014(21).
[2]李艳艳,常秀芹.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问题探析[J].教学与管理,201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