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有个十分精彩的比喻,他说:“教师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幼儿的心灵。晶莹透亮的露珠是美丽可爱的,却又是十分脆弱,一不小心露珠滚落:就会破碎不复存在。幼儿的心灵,就如同露珠,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倍加呵护。”这种呵护就是爱。对待荷叶露珠的那份呵护正是我们幼儿教师所应具有的素质,陶行知先生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着实感染了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在平常的教育生活中我们一直在对我们的孩子进行着爱的演绎。每个教师都渴望用自己真诚的爱唤回孩子对自己的爱,可是殊不知,有时候老师的爱却成了束缚孩子自由的枷锁。陶行知主张教师应该师生平等,尊重学生,善于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教育学生,而我们教师有时候的行为自以为是那是爱孩子,恰恰你的那种“爱”让你的学生从侧面失去了自由,失去了自我。当今的素质教育提倡“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这种教育观念告诫教育工作者应该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用“真诚、适当、有效”的爱给予孩子生理、心理上真正的自由。
一、用“放开”来体现爱的一面,还孩子行动上的自由。
3—6岁的幼儿,不同小学生、中学生等以获取知识为主要的目的,而幼儿的教育更与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紧紧相连,幼儿的这一年龄特点,决定了生活活动成为了幼儿在幼儿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是幼儿学会生活的关键一步,生活自理能力简单的说就是自我服务的能力,自己照顾自己,它是一个应该具有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在当今这个社会,独生子女家庭占据了大部分,往往是一个家庭中六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团团转,什么事情都帮孩子包办,他们以为这样就给予了孩子充分的爱,殊不知大人的这样一份爱却让孩子失去了真正行动上的自由。孩子具有无限的潜能,大人过分的溺爱和纵容就剥夺了孩子自由行动的权利,从另一方面说就是使孩子失去了行动自由。
例如:在我们班,有的孩子在家里因为懒惰而要大人喂饭时,很多家長为了避免孩子哭闹就顺从了孩子的要求,久而久之,当孩子养成了这样一种不良习惯以后,他们会理所当然的认为这些是大人应该做的事情,却没有建立那样一种概念: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然后那些懒惰的孩子到了幼儿园里,却不得不面对那样一个事实:老师不可能像家里的大人那样给你喂饭,当他们看着吃饭快的小朋友吃好了享受午后阳光的温暖和孩子之间玩玩小游戏的惬意时,他却还为了如何吃饭快而发愁,家里的懒惰造成了他现在无法与他的同伴共享快乐和自由。
有一个故事我想大家都听说过,如果我们用手去攥一把沙子,手攥得越紧,沙子反而会流失得越快。用到孩子的教育上,我想就是要给孩子留有一定的空间,我们只有相信孩子,相信孩子内在的潜能,大胆放手,真正做到“孩子是活动的主体,相信孩子的能力,放手让孩子去做”,才能找到那个攥沙子的最合适的力度,让孩子获得真正行动上的自由,让他们展翅飞翔,遨游在充满欢乐自由的天空里。
二、用“尊重”来诠释爱的真谛,还孩子人格上的自由。
“在我的教育里,小孩和青年是最大,比什么伟人还大。”陶行知先生这样尊重自己的学生。作为教师,对学生的爱首先体现在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尊重就是不把成人的要求强加于幼儿,而是鼓励幼儿发表自己的意见与看法,相信幼儿有自己的见解。这在另一个程度上就是给与了幼儿人格上的自由。
“不自由,毋宁死”,自由是人类终极的追求,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无形的密密的网总会笼罩着人们,妨碍着人的自由,从孩子生下来那一刻开始,或许在他的生活中就充满了各种各样无形的规则束缚着孩子的自由,正因为孩子的年幼无知,懵懂的他们总会不经意的做出一些令大人头疼的事情,此时,大人总会用自己的权威和威严来压制孩子,在大人无限的权威面前,孩子就显得那样的渺小,他们不得不服从大人的命令,偶尔的反抗终有一天会被大人制服。
尊重还要求尊重不同孩子的不同个性,《纲要》中也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该尊重有而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世上没有两片长得一模一样的叶子,他们都有自己的特征。连植物都拥有自己的个性,更何况是我们的孩子呢?一百个孩子有一百种语言,有一百种思想,有一百种个性,有一百种……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根据每个孩子的具体情况具体实施教育的策略,比如让孩子学个特长,大人不要以自己的喜好去强压孩子,而是在孩子有兴趣的方面来发展孩子,让孩子在他的兴趣爱好里自由发挥,我想任何人都喜欢干自己想的事,孩子应该也是吧,有了兴趣才能培养出好的习惯。
三、用“倾听”来绽放爱的力量,还孩子心灵上的自由。
先哲苏格拉底说:“上天赐人两耳两目,只有一口,欲使其多闻多见而少言。”寥寥数语就形象地道出了“听”之重要性。陶行知先生曾说:“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的最有效的手段就是“爱的教育”。然而学会倾听孩子内心的声音是爱的教育的一个重要体现,在我看来,孩子的心灵就像是那透明的玻璃一样,纯净无暇,却也是易碎的,需要我们教师加倍的呵护。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与众不同的言语生命。作为幼儿教师,要学会倾听孩子们的每一个问题,每一句话语,善于捕捉每一个孩子身上的思维火花。教师的有效倾听,能使孩子觉得自己很重要,能帮助孩子树立自信,表现的为更精彩,能成为开启幼儿心灵窗户的一把“金钥匙”。
每每课余之时,孩子们总是很愿意跟我们老师唠嗑,“今天我家里发生了什么什么事情,昨天我爸爸或者妈妈带我去哪里玩了……”孩子们总能滔滔不绝的讲述着发生在自己周围的事情,有的孩子还讲的津津乐道的,乐此不疲。当我作为一个倾听者,认真的听孩子们真诚的诉说时,我觉得这也是一种乐趣,从中我也获得让我值得深思的东西,当我们满足了孩子倾诉的欲望时,淤积在他们内心的东西就被掏出来了,他们的心灵得到了自由发展的空间。蒙特梭利说:“儿童的心灵是一个神秘的深渊,照料他的成人并不了解它。当我们不了解的时候,让我们怀着敬畏的心,给他们爱和自由。”那就让我们一起作为孩子忠实的倾听粉丝,倾听孩子的心声,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走进孩子的心灵。
有句话说的很好“爱儿童,能使儿童自立;爱儿童,能使儿童自尊;爱儿童,能使儿童对这个世界充满了探索精神。”如果你真的爱孩子,那么你就应该让孩子按照自己的生命要求去发展。给孩子充分的自由——充分发展潜力的自由,充分行动的自由,充分心灵的自由,只有他们拥有了这种自由,他才能够最大限度地发展自己。让自己表现得更加出色和精彩。
一、用“放开”来体现爱的一面,还孩子行动上的自由。
3—6岁的幼儿,不同小学生、中学生等以获取知识为主要的目的,而幼儿的教育更与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紧紧相连,幼儿的这一年龄特点,决定了生活活动成为了幼儿在幼儿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是幼儿学会生活的关键一步,生活自理能力简单的说就是自我服务的能力,自己照顾自己,它是一个应该具有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在当今这个社会,独生子女家庭占据了大部分,往往是一个家庭中六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团团转,什么事情都帮孩子包办,他们以为这样就给予了孩子充分的爱,殊不知大人的这样一份爱却让孩子失去了真正行动上的自由。孩子具有无限的潜能,大人过分的溺爱和纵容就剥夺了孩子自由行动的权利,从另一方面说就是使孩子失去了行动自由。
例如:在我们班,有的孩子在家里因为懒惰而要大人喂饭时,很多家長为了避免孩子哭闹就顺从了孩子的要求,久而久之,当孩子养成了这样一种不良习惯以后,他们会理所当然的认为这些是大人应该做的事情,却没有建立那样一种概念: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然后那些懒惰的孩子到了幼儿园里,却不得不面对那样一个事实:老师不可能像家里的大人那样给你喂饭,当他们看着吃饭快的小朋友吃好了享受午后阳光的温暖和孩子之间玩玩小游戏的惬意时,他却还为了如何吃饭快而发愁,家里的懒惰造成了他现在无法与他的同伴共享快乐和自由。
有一个故事我想大家都听说过,如果我们用手去攥一把沙子,手攥得越紧,沙子反而会流失得越快。用到孩子的教育上,我想就是要给孩子留有一定的空间,我们只有相信孩子,相信孩子内在的潜能,大胆放手,真正做到“孩子是活动的主体,相信孩子的能力,放手让孩子去做”,才能找到那个攥沙子的最合适的力度,让孩子获得真正行动上的自由,让他们展翅飞翔,遨游在充满欢乐自由的天空里。
二、用“尊重”来诠释爱的真谛,还孩子人格上的自由。
“在我的教育里,小孩和青年是最大,比什么伟人还大。”陶行知先生这样尊重自己的学生。作为教师,对学生的爱首先体现在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尊重就是不把成人的要求强加于幼儿,而是鼓励幼儿发表自己的意见与看法,相信幼儿有自己的见解。这在另一个程度上就是给与了幼儿人格上的自由。
“不自由,毋宁死”,自由是人类终极的追求,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无形的密密的网总会笼罩着人们,妨碍着人的自由,从孩子生下来那一刻开始,或许在他的生活中就充满了各种各样无形的规则束缚着孩子的自由,正因为孩子的年幼无知,懵懂的他们总会不经意的做出一些令大人头疼的事情,此时,大人总会用自己的权威和威严来压制孩子,在大人无限的权威面前,孩子就显得那样的渺小,他们不得不服从大人的命令,偶尔的反抗终有一天会被大人制服。
尊重还要求尊重不同孩子的不同个性,《纲要》中也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该尊重有而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世上没有两片长得一模一样的叶子,他们都有自己的特征。连植物都拥有自己的个性,更何况是我们的孩子呢?一百个孩子有一百种语言,有一百种思想,有一百种个性,有一百种……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根据每个孩子的具体情况具体实施教育的策略,比如让孩子学个特长,大人不要以自己的喜好去强压孩子,而是在孩子有兴趣的方面来发展孩子,让孩子在他的兴趣爱好里自由发挥,我想任何人都喜欢干自己想的事,孩子应该也是吧,有了兴趣才能培养出好的习惯。
三、用“倾听”来绽放爱的力量,还孩子心灵上的自由。
先哲苏格拉底说:“上天赐人两耳两目,只有一口,欲使其多闻多见而少言。”寥寥数语就形象地道出了“听”之重要性。陶行知先生曾说:“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的最有效的手段就是“爱的教育”。然而学会倾听孩子内心的声音是爱的教育的一个重要体现,在我看来,孩子的心灵就像是那透明的玻璃一样,纯净无暇,却也是易碎的,需要我们教师加倍的呵护。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与众不同的言语生命。作为幼儿教师,要学会倾听孩子们的每一个问题,每一句话语,善于捕捉每一个孩子身上的思维火花。教师的有效倾听,能使孩子觉得自己很重要,能帮助孩子树立自信,表现的为更精彩,能成为开启幼儿心灵窗户的一把“金钥匙”。
每每课余之时,孩子们总是很愿意跟我们老师唠嗑,“今天我家里发生了什么什么事情,昨天我爸爸或者妈妈带我去哪里玩了……”孩子们总能滔滔不绝的讲述着发生在自己周围的事情,有的孩子还讲的津津乐道的,乐此不疲。当我作为一个倾听者,认真的听孩子们真诚的诉说时,我觉得这也是一种乐趣,从中我也获得让我值得深思的东西,当我们满足了孩子倾诉的欲望时,淤积在他们内心的东西就被掏出来了,他们的心灵得到了自由发展的空间。蒙特梭利说:“儿童的心灵是一个神秘的深渊,照料他的成人并不了解它。当我们不了解的时候,让我们怀着敬畏的心,给他们爱和自由。”那就让我们一起作为孩子忠实的倾听粉丝,倾听孩子的心声,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走进孩子的心灵。
有句话说的很好“爱儿童,能使儿童自立;爱儿童,能使儿童自尊;爱儿童,能使儿童对这个世界充满了探索精神。”如果你真的爱孩子,那么你就应该让孩子按照自己的生命要求去发展。给孩子充分的自由——充分发展潜力的自由,充分行动的自由,充分心灵的自由,只有他们拥有了这种自由,他才能够最大限度地发展自己。让自己表现得更加出色和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