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靖宇:抗日英豪的多重身份

来源 :莫愁·时代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jdszcj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他以草根棉絮充饥,战斗到最后一刻的气概,在亿万人民心中树起不朽的丰碑。
  风华正茂的马尚德
  1905年2月13日,河南省确山县(今驻马店市驿城区)李湾村的一个农家院里,阵阵响亮的婴儿啼哭声宣告马家第三代的诞生。祖父给孩子起名马尚德。
  5岁丧父后,母亲带着马尚德和妹妹同祖父、叔父家一起生活。穷人的孩子早当家,马尚德每天跟着大人出山劳作,牵牛犁地、挑水打柴。艰难的生活铸就了他骨子里的反抗精神。
  马尚德12岁时考入河南省确山第二高等小学。当时正值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第二年,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种子悄悄植入这个风华少年的心里,他与进步同学一起组织罢课、游行,走上街头贴标语、发传单。
  军阀官僚对学生们的罢课斗争心惊胆战,派了几个“学监”到确山第二高等小学进行“视察”,指手划脚地命令学生复课,师生们憋了一肚子火。
  一天,一个学监叫几个兵差不问青红皂白把传达室老李头捆绑起来,他委屈得呜呜直哭,围观的学生义愤填膺,但敢怒不敢言。“不许随便诬赖好人,把人放开!”马尚德一声怒吼,学生们群情振奋。“散开,快散开!大家赶紧回教室上课,此事非同小可!”闻讯赶来的校长大声恫吓同学们。“校长,我们反对凭空诬陷好人,这也叫多管闲事?”马尚德据理力争。众怒难犯,校长、学监装模作样吆喝几句,灰溜溜地走了。
  1926年,马尚德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秋天,他被党组织派回到家乡确山县从事农民运动,公开身份是李湾村小学教员。同年,他与邻村姑娘张君结为连理。
  第二年5月,马尚德加入中国共产党。冬天,轰轰烈烈的刘店秋收暴动蔓延中原大地,马尚德担任确山农民革命军总指挥,来到大别山组织起一支游击武装。知道丈夫身份的张君又惊喜又担忧,她有一种预感:丈夫迟早会离开这个家。
  女儿出生五天后,马尚德踏着夜色匆匆赶回家,抱着柔弱的女儿,他一脸凝重。“明天我要出趟远门,也许几年也不能回来,这个家就交给你了!”张君怎能阻止丈夫去干大事,夫妻惜别,竟成永诀。
  马尚德奉命到吉林磐石市代理游击队政委,接替受伤返回哈尔滨治疗的杨奠坤工作,为了稳定部队情绪、巩固群众基础,马尚德代理杨奠坤工作的同时,还用了他的姓氏,游击队内部称他“杨政委”。
  “杨政委,杨政委……”参谋长从外面进来。朝鲜语“杨政委”发音与汉语“杨靖宇”非常相近,马尚德一拍手,好名字啊!“靖宇”者,平定乱邦之意也。在这日寇侵略、生灵涂炭的战乱年代,不正需要高扬抗日救国、安定宇内的旗帜吗?“谢谢你给我送来一个有意义的名字,以后,我就叫杨靖宇吧!”
  从此,“杨靖宇”这个响亮的名字与东北抗日游击战争一起,在战斗里成长,在战火中辉煌。
  矿上来了个“山东张”
  1929年8月,杨靖宇化名张贯一,任中共抚顺特别支部书记。日本人控制下的抚顺是一座因煤而生的城市,杨靖宇来到抚顺西露天煤矿成了一名矿工,秘密从事工人运动。
  矿井阴暗潮湿、狭小闭塞,身高1.93米的杨靖宇必须弯着腰才能爬进爬出。大家头顶灰暗的矿灯,在吱嘎作响的矿洞里挥舞着丁字镐。发霉变质的窝窝头吃不饱,又脏又累的工作永远做不完。大家怀疑杨靖宇是矿上派来的奸细,总防着他。杨靖宇一时无法接近他们。
  一天,矿上又一次發生冒顶事故,把头曹大哥惊魂未定地查点人数,发现第一次钻矿洞的小顺子没有逃出来。“小顺子,小顺子……”小顺子的表哥对着洞口撕心裂肺地呼喊。“谁愿意跟我进去看看?”曹把头急切地喊着,大家面面相觑,没有人应声。“我去!”尘土里站起一个高大的身影,是杨靖宇。曹把头抓住杨靖宇的臂膀用力摇了摇,递给他一顶安全帽,两人一前一后消失在黑暗中。
  “顺子,顺子……”噼里啪啦的煤矸石掉落声中夹杂着微弱的呼救声,小顺子还活着!
  搬开横七竖八的柱子,小顺子在里面瑟瑟发抖。曹把头开路,杨靖宇在后面抱着吓晕的小顺子出来,三人死里逃生。
  一爬出矿洞,曹把头就拉着杨靖宇拜了把子,矿工们彻底接受了他。“你是哪旮旯人啊?”“山东曹县。”闯关东的十有八九是山东人。他的山东话还真像那么回事,大家亲切地喊杨靖宇“山东张”。
  满口“剥削”“压迫”“阶级斗争”新词的“山东张”,很快成为矿工们的主心骨,“煤黑子”的变化搅得矿主们坐立不安。日本人要裁减工人,工人们怒火中烧,纷纷让“山东张”拿主意。杨靖宇义愤填膺地说:“罢工,不给他干了。只要咱们团结起来,就能掐住日本人的脖子!”
  杨靖宇带着工人们跟日本人谈判,提出“收回裁人决定,提高矿工工资,不准加班加点,保障工人安全”的复工条件。第四天,日本人撑不住了,被迫答应全部条件,杨靖宇乘势把矿工们团结在党的周围,建立起秘密党组织。
  足智多谋的杨靖宇
  1934年11月,杨靖宇联合南满多支抗日武装部队,成立了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不久又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自己任军长兼政委。这只上万人的队伍,在辽阔的白山黑水间吹起一场轰轰烈烈的风搅雪。“杨靖宇”这个令日伪军闻风丧胆的名字,成为东北人民群众心中一面猎猎飘扬的抗日旗帜。
  一个天寒地冻的日子,抗联队伍与围剿的鬼子遇上了,杨靖宇的队伍带着鬼子汉奸兜圈子。“这回非把杨靖宇撵死不可。”鬼子恶声恶气发狠。“这次非把鬼子拖死不可。”杨靖宇大声动员。五天五夜转下来,两支队伍之间总是隔着5里远。第六天晚上,杨靖宇带着一支队伍悄悄下山,出其不意地转到鬼子屁股后面,钳住了鬼子后勤保障部队。
  队员们乐开了花,一排十二辆大车,满满的全是给养,扯开油布,露出白花花的大米白面,整扇的猪肉……还有两大车烧酒!杨靖宇让战士们把大车押回驻地,让大家吃了一顿大米干饭、猪肉炖粉条子。几个队员摸着油光光的嘴,打着饱嗝走到装酒的大车旁,可怜巴巴地望着杨靖宇:“大冷天喝点烧酒暖暖身子,该多惬意啊!”
  “大米,白面,肉罐头,大家可劲儿吃,酒谁也甭想喝一口,我要留给鬼子。”他下令把汉奸运输兵放回。运输兵没命地跑回去报告鬼子队长池田一郎,老鬼子一听气炸了肺,命令队伍立刻出发围剿抗联。
  鬼子的队伍追上来后,杨靖宇命令队伍带好给养立刻转移,唯独扔下两车烧酒。鬼子几天几夜缺吃少喝,都快饿疯了,一窝蜂似的扑向大车,一个个喝得东倒西歪。
  “八嘎,放下,立刻放下,哪个敢动烧酒,死啦死啦地!”池田一郎预感到不妙,挥舞着指挥刀四下乱窜。鬼子兵们已经喝红眼,哪个还听指挥?
  “哒哒,哒哒哒……”枪声突然响得如爆豆一般,抗联队伍杀了个回马枪。鬼子们傻眼了,他们醉眼迷离,站不起身,只能任人宰割,绝望的池田一郎剖腹自杀。
  足智多谋的杨靖宇,给鬼子摆下迷魂阵,用两大车烧酒,轻松俘虏了300多个鬼子、200多个汉奸。
  1940年2月23日,杨靖宇孤身一人在吉林省濛江县城保安村的三道崴子与日本交战20分钟后,身中数弹壮烈牺牲。他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其他文献
如果有一个时代,让我想留在那儿,我希望是我写作的那个时代。  生于上世纪80年代末的李诞,从愤怒的文艺男青年,成长为迎合时代的段子手,只是,嘻皮笑脸之下,他还保持着一根温柔的刺,阵痛让他无法成为一个彻底装睡的人。  那一刻,决定跟世界同流  李诞出生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中学时,他文艺青年的气质初显,戴着800度的近视镜,忧郁沉闷。他自命不凡,读书写诗,总考第一,是老师眼里前途无量的好学生。高中时,
期刊
窑变,是火的艺术,对于瓷绘艺术是天赐良机。  瓷绘艺术更多的是采用窑变产生的不可预知的自然变化肌理,从而达到特殊的艺术效果,神秘而唯一。窑变即天工,也人巧,因此,艺术的效果常出人意料又在意想之中,这也是窑变最具艺术魅力并耐人寻味之处。  我以新意象思维出发,使绘画创作过程充满玄机。重要的是摆脱了以往的传统思维模式和笔墨定式,使绘画过程更加自由,用激情的笔触与有序的肌理自然交融,使釉色在气韵中涌动,
期刊
我相信,艺术能够带来和平。——前泽友作  日本千叶县西北郊的一片小树林里,几个七八岁的男孩蹑手蹑脚地靠近一丛灌木,其中一个小男孩麻利地伸出手,捉住了吸吮叶汁的黑色甲虫。“快,装起来!”旁边的小伙伴拧开瓶盖,拿着甲虫的男孩把它丢进了满是昆虫的瓶里。这个男孩就是现在被称为“日本马云”的前泽友作。  “前泽,我们捉得很多了,回家吧!”“不,都是黑色的甲虫,一点也不好看。你们先回去吧,我要捉住一只最漂亮的
期刊
在共享經济时代,知识也不例外。从免费到付费,从一次性消费到形成长期消费习惯,知识共享也从“1.0时代”来到了“3.0时代”。  内容付费,就是把知识变成产品或服务,以实现商业价值。内容付费有利于人们高效筛选信息,付费的同时也激励优质内容的生产。  从2016年开始,一系列标志性的事件揭开了内容付费的大幕。付费语音问答平台“分答”上线,一个多月,获得100多万微信用户的访问。随后,罗辑思维创始人罗振
期刊
一间房,一盏灯,一杯茶,一竹竿彩色丝线,他在这里一坐就是11年。  春日游,杏花吹满头……每每读到这样的词句,脑中便是一幅少女游春图。娇媚春花在鬓间绽放,美则美矣,却难免失了枝头风采。千年以前,聪明的手工匠人就用巧手慧心制成各式惟妙惟肖又明艳夺目的绒花。  赵树宪是江苏省绒花非遗项目的传承人,《延禧攻略》热播后,作为剧组绒花制作人的他意外“走红”,前来参观绒花制作的人络绎不绝,他却依然心如止水,有
期刊
做一个探索者,上市后的美团并不是终点,而是另一个起点。  从2004年回国创业到现在,王兴,这个戴着眼镜、浑身透着书生气的青年,先后创造了校内网、饭否网、海内网等网站,但全部折戟沉沙,直到他创办的美团在市场上大放异彩。  正如别人评价的那样,“王兴能够守得住自己。”他的梦想永不会灭,终走向人生的破局。  成功的路上并不拥挤  “成功的路上并不拥挤,因为坚持的人并不多。”王兴用15年告诉我们这个真理
期刊
2018年9月14日,由梁小凉和梁青儿编剧、导演的电影《让我怎么相信你》,在全国上映后好评如潮,一举斩获上海电影节组委会特别荣誉金奖。现实生活中,演员梁天和梁小凉是亲父女。梁小凉与影片中的女主角一样,也是在单亲家庭中长大,一度与父亲关系疏远。  从亲密无间到渐生嫌隙  梁小凉出生于北京,爷爷曾是《人民日报》副总编,奶奶谌容是著名作家,伯父梁左是剧作家,父亲梁天是演员。  梁小凉一直很崇拜父亲。父亲
期刊
希望有一天,这里能诞生全球知名的电影人,诞生享誉世界的中国电影。  他的身上,有一股特别的“拧劲儿”。听一些做电影的朋友侃侃而谈,他的心便开始蠢蠢欲动。在启动资金只有1.5万元的情况下,他硬是将电影院开进了上海交通大学。三年多来,校园影院覆盖了全国11个城市的30多所高校。每家影院,他都起了不同的名字:木槿、冬青、野樱、半夏……他,就是西安男孩叶少翔。  到大学校园建影院  叶少翔从小就爱鼓捣小玩
期刊
“维新百日,出亡十六年,三周大地,游遍四洲,经三十一国,行六十万里。”被迫逃赴海外,康有为周游列国,寻找悬壶济世之方,这让他的人生多出几分隐秘。  十一死里得一生  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宫廷政变,重新垂帘听政。光绪帝被囚,维新变法失败。慈禧太后命令荣禄领军缉拿康有为、梁启超,但此时康府早已人去楼空。  在此之前,宫内早已有风声流出,9月17日,军机章京林旭传光绪帝口谕,令康有为离京:
期刊
用心活下去,不败给生活。  陈晓夏拍过可可西里,走过无人区,拿过无数摄影奖项。2015年妻子患乳腺癌后,他将镜头对准了妻子,定格下癌症日常中的那些“决定性瞬间”。尽管有时双手是颤抖的,但“精神财富将惠及我们和看到我们故事的人们”。  本来想死得漂亮,但现在想活得漂亮  陈晓夏1977年出生,比妻子王晨岑大7岁,两人都是福建人。同为媒体人的他们,相识于2011年的北京。  陈晓夏曾作为中国仅有的两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