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觅江南

来源 :现代苏州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wds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记得上学那会,每每听老师讲到苏州,心里就好奇,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为什么那么多文人墨客如此钟爱此地。江南的水、江南的桥、江南的人、江南的园林、江南的风物……似乎也都为苏州带来了令人向往的力量。
  印象中,刚来苏州头几年,时不时问过很多人为什么会选择来苏州。虽然大家的回答五花八门,各种各样,但是对于苏州的喜爱却是每个人都极力要表达的。有一些人甚至真诚地表示,听说江南出美女,所以就来苏州了。
  苏州多不多美女,我想这个问题可能不是很重要。因为喜欢苏州,选择来苏州,应该是苏州一直没有让人失望,就像一提到江南,就会泛起人们心底最柔软的那根弦仍在。大家都希望沉醉在苏州的人文之美与雅致的风物里吧!
  从古到今,江南似乎一直代表着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富庶雅致的美好生活与美丽如画的四季风景,江南才子佳人之多与思想风气之先,更让人充满着好奇与遐想。而苏州这个江南最鲜明的符号,也理所当然地成为选择或寄托。
  其實,人们喜欢苏州,应该是因为江南文化这个魅力之源使然,无论是在古典诗词中认识苏州,从望族明贤那儿打量苏州,还是通过江南风物感受苏州……苏州早已潜移默化地走进了大家的心里,深藏在每个人的心底。
  生活在苏州,我们也更能感知到苏州的诸多吸引力,苏州不仅具有丰富独特的传统文化,而且文化的精髓正不断地融入现代生活;苏州不仅富庶繁华,而且发展的脚步更加稳健有力;苏州生活不仅雅致唯美,而且越来越有温度……
  现代苏州,柔软不改,优雅犹在,江南诗意绵延,文化的魅力与生活的精致依然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生活其中,保持对于生活、对于文化的认同与热爱,焕发心底对于江南的那份寄情与律动,无疑更为舒心、更为如意。
  苏州最江南。对苏州醉心,对江南心驰神往,既有那份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也有对于精神世界栖息地的寻觅。
其他文献
“大家好啊,我今朝又来哉。”住在南环新村的曹阿兔是吴门桥街道新时代实践所健身馆的常客了。曹师傅平常喜欢打乒乓,每周要来这里运动好几次。每次来还能认识老伙伴,他感觉挺好。  今年,吴门桥街道将锦南巷66号的党群服务中心资源和街道志愿者服务团队相结合,在此基础上成立了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实践所对辖区居民来说,简直是超赞的福利,约4300平方的空间内,囊括了理论宣讲、教育服务、文化服务、科技与科普服务、健
期刊
“中国是传统的农耕社会。在农耕文化的基因里,田园就是诗和远方,我们打造的诗酒田园就是中国文人的终极梦想——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它是当代人精神生活的一个社区。”义金烧诗酒田园项目的运营者王俊清接受采访时说。  古桥流水,丝竹于耳,戏台听曲,工坊劳作。一席茶,一壶酒,熏香迟暮,花馔青灯。  这样的生活在义金烧诗酒田园的院中可寻得。“三千年读史不外功名利禄,九万里悟道终归诗酒田园。”很多人心中追寻的
期刊
“今日气温高,出门需戴帽撑伞注意防暑。”一大早,家住南环新村16幢的老党员张德荣在楼道内的小黑板上写下了当日的天气信息,友情提醒邻居们出行的注意点。这仅仅是吴门桥街道文明城市创建成果中的一个小小缩影。  城市更文明,生活更美好,是每一个苏州人的心愿和追求。文明城市建设工作开展以来,吴门桥街道广泛动员、细致部署、全力攻坚,确保每个人都深刻理解“为什么做”、“做什么”以及“怎么做”。通过创立“333”
期刊
身处闹市的人们,总是会向往宁静洒脱的生活。很多人通过寄托于闲逸潇洒的林泉野径来达到心灵休憩的彼岸。在探寻与自然相处方式的过程中,充满原汁原味自然气息的民宿便成了很好的落脚处。  在苏州一处隐世小村——树山村,有一处空间,它面朝一大片翠冠梨的梨园,背靠鸡笼山,还带有一个充满烟火气的小院。清晨可见山头雾蔼萦绕,夜间有蛙虫鸣叫伴眠。它,就是“这里·树山”民宿。  这里,独享一方宁静   沿着树山村的道路
期刊
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很多人的衣物、包袋都是手工制作的,一把剪刀、一台脚踩式缝纫机,“嗒嗒嗒”的声音里藏着很多人的童年时光。如今,布艺更像是一种消失已久的老行当,鲜少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  在东桥中学的校园里,有一个名为“爱布释手”的布艺社团,学生们在社团里通过穿针引线来缝纫自己的青春梦。这个社团的指导老师是学校的一位美术老师,她曾两次受邀参与苏州美术馆的手工公益课程活动,担任手工布艺老师。她的手工
期刊
在崭新的楼房醒来,遥望熟悉的虎丘塔。吃过早饭,步行去附近的农贸市场逛一逛。回家做上一桌色香味俱全的午饭,一家三代其乐融融享受美食。饭后的下午去山塘街走走,和老朋友聊聊从前的事。这样悠然的生活,正是家住虎丘街道的老苏州们的日常。  虎丘山边与山塘河畔,不只有千年的风雅,也有着最真实的一日三餐、衣食住行。而在金秋即将来临的日子里,这里的居民正在讲述着属于自己的小康纪事。  从山塘旧房的“倒西太阳”, 
期刊
社区,是烟火味的聚集地,总能藏着几个厨艺高手。他们往往对美食有一种独特的向往、追求以及动手烹制的热情。沧浪街道竹辉社区的这位美食达人刘香梅,今年73岁,退休闲暇之余,每到一个节气,她都会动手做几道时令美味,与街坊邻里分享。她觉得,做菜的人用心,吃菜的人开心,这才是美食的意义所在。  ◇ 饮品甜点篇  刘香梅在社区是出了名的巧手达人。日常生活中,她经常把自己的一些美食诀窍传授给街坊邻里,而这些“小秘
期刊
初秋,是准备迎接硕果的季节。长江畔的太仓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内,工程机械声轰鸣不断,运输车辆来回穿梭,建筑工人们正在紧张忙碌。太仓生物港内的海方生物体外诊断试剂及成套检测设备项目正在如火如荼建设之中。  体外诊断技术“邂逅”港区气质  海方生物体外诊断试剂及成套检测设备项目是广州科方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在港区种下的一棵“大树”。这家公司成立于2004年,专注于生物医药领域体外诊断试剂及临床检验分析仪器
期刊
东山原是太湖东南部一长条状基岩岛屿,岸线曲折,湖湾众多。地方志书记載,东山“湾”村地名多达二三十个,或村以湾名,或湾以村名。洪湾,即是其中之一,相传为黄梅雨季时,太湖洪水涌进村内而名。  今年7月中旬,连日暴雨,二三十年未遇的涧水上岸,致使前山响水涧、后山石桥头、陆巷寒谷渡等,到处呈现“涧水瀑布”,所幸“好景”不长,短时间内即自动消失至太湖。半个月后,我专程去了一趟洪湾,发现村前伸入太湖的古码头无
期刊
浙江传媒学院裴雪莱老师在其著作《清代苏州剧坛研究》后记中有这样的话:“随着时间的浸染,我也逐渐喜爱苏州黑瓦白墙、小桥流水的社会环境,逐渐熟悉父母亲友们的布匹商贸,明白了吴地儒商交融的社会氛围确实有利于培养商宦文人等社会群体,也感受到了清幽庭院、亭台水榭的环境利于闲暇清唱。”  雪莱兄是河南固始后居吴江的,我是从晋北地区辗转到到苏州的,如果抛开自身研究专业的因素,挑选一件最能代表苏州的文化符号,我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