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剧《野火春风斗古城》中《开药方》创作特色及演唱分析

来源 :牡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ivi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野火春风斗古城》是当代优秀的中国歌剧作品。其首演至今,剧中的经典唱段广为传唱,各种舞台和音乐会上都能听到那些熟悉的旋律。这足以看出它的魅力。《开药方》是剧中的一首对唱曲目,本文分析了该唱段的创作特色和演唱技巧,旨在引导演唱者把握好歌曲的演唱风格和韵味,更好地诠释作品。
  《野火春风斗古城》描绘了古城中的抗日故事,“野火”代表的日本侵略者嚣张的气焰,而“春风”则深情讴歌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剧中角色塑造丰满,涉及民族唱法、美声唱法、通俗唱法三种唱法。其中不仅运用了许多我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元素,还加入了日本音乐元素。以当代女大学生游历古城为引子,利用时空交错的呈现方式让人切身感受到那个时代英雄们与敌人斗争的热血,也是该剧的创新之一。《开药方》是剧中两位男主角的一首对唱,戏剧性十足。
  一、《开药方》的故事背景
  《开药方》是剧中的第四场第十曲,是本剧两位主要男角色杨晓东和关敬陶的对手戏。关敬陶是日军占领范围内委屈求全的城防司令,内心深处是善良的并且有抱负,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对日军敢怒不敢言,所以才“憋出一身病”。杨晓东是组织派到古城的新领导,集胆识与智慧于一身,策反关敬陶正好是他的目的之一。第一次在古城下见面时,杨晓东身份被怀疑,以医生的名义化险为夷。关敬陶说出了自己的“病状”,杨晓东进行了简单的“诊断”并约定“改日登门拜访”。后来,经过高科长的引荐,做足了准备的杨晓东只身赴宴为其开药方。
  二、《开药方》的创作特色
  (一)音乐特色
  《开药方》是4/4、2/4的节拍,采用了叙述性的曲调,加入了北方曲艺的元素,说中有唱、唱中有说,诙谐轻松。大量的拖腔和弱拍起唱的运用让整首唱段戏曲味更加浓厚。音乐里常出现五度和六度的大跳音程,在叙述中又带着些许抒情。而在背景中运用的西河大鼓《玲珑塔》既可以营造戏院的环境,也能让人感受到当时的民俗气息,做到了剧里剧外都是戏。
  (二)歌词特色
  在歌词的安排上,两个人的对话各有特色,把看破不道破演绎得非常精彩。杨晓东开门见山开出“熟地”“冰片”“虎骨”三位药材,并解释了它们的“用途”,“熟地”是在打感情牌,“冰片”和“虎骨”则是在暗讽关敬陶的糊涂和没有骨气。关敬陶听出了其中的意思,道出自己身不由己的苦衷。杨晓东进一步说“半夏”“防风”暗示关敬陶不要再执迷不悟。“骑驴看唱本……谁也说不好”也显示了关敬陶自己持走一步看一步的观望态度。而“膏药”“丹砂”“陈皮”“当归”也是杨晓东最后的劝说,告诫关敬陶日方的失败是迟早的,不要到最后引火烧身,而关敬陶似乎被说得无话可说,只得重复他的上一句表示自己还是会选择观望。“风雨飘摇”“卷起狂飙”“猛火煎熬”都运用了戏曲中的“跺板”元素,语气坚定有力,将戏剧冲突推向高潮。这精彩的对话博弈,用药名来暗喻也是整个唱段的一个亮点。
  三、《开药方》的演唱处理
  (一)咬字吐字
  咬字是指将无形的声音变成有形的字体进行说话般的情感表达,若咬字含糊、不清楚,则失去了歌唱的意义。《开药方》有字少腔多和字多腔少两部分,其中字少腔多的拖腔部分歌词都是围绕ao展开的,如“好、泡、药、腰”等,而ao在十三辙里属于“摇条辙”,摇条辙出声后的主要韵母是“a”,在归韵到“o”音即收声,要柔和不能生硬。所以,在唱ao的时候,口腔是立起来的,更利于集中声音,把声音往鼻腔和头腔送,唱出拖腔的韵味。而在字多腔少的部分,比如,“日本的膏药……命脉难号”这几句字比较多,速度较快并且带有跺板,在咬字吐字上一定要清晰、准确,才能把杨晓东坚毅的形象和坚定的语气表现出来。
  (二)气息
  气息是歌唱的支撐。该曲运用的是叙述的语气,乐句基本以弱起为主且带有拖腔,人们的呼吸和状态应提前做好准备,保持连贯、均匀的气息。歌曲也有好几处小字二组的g和a音,需要稳定的气息和头腔共鸣做支撑才可以唱出明亮、饱满的声音,从而展现出杨晓东的大义凛然和临危不乱。
  (三)人物心理、情绪的把握
  表演该曲的两位角色是对立的,处境和立场也各不相同。赴会之前,地下党就已经做好了准备,安排了人员在戏院里,杨晓东是信心满满的。前半部分是每分钟86拍,在演唱时,杨晓东是镇定自若的,而自己是来说服关敬陶的,语气上应是真诚的。关敬陶这边在自己的地盘,心理上是有优势的,其次自己是一名司令,对唱的时候要带点傲气,如“我不懂,这是什么药,什么药”,什么药说两遍也有调侃的意思。听了杨晓东的解释后,关敬陶说出自己的苦衷“在人屋檐下,怎能不弯腰”,无奈中要带着理直气壮。后面一部分伴随对话的紧张程度,杨晓东唱的部分加到了每分钟136拍的速度,情绪上发生了变化,唱词中带着一些威逼。而关敬陶唱的“骑驴看唱本……谁也说不好”这几句话说了两遍,第一遍是表明自己的态度,说第二遍时关敬陶已经落下风了,速度加到了92,情绪上是略带一丝紧张和尴尬,无话可说,只能重复上一句话,“虽然你的话对我有些触动,但我作为司令,还是要保持镇定”。表演时,人们要把人物的语气和情绪拿捏到位,表情和动作也一定要随之而变化,才能把角色塑造得更加丰满。
  四、结语
  《野火春风斗古城》是一部非常优秀的民族歌剧,它的剧情设计创新、人物塑造丰满、戏剧冲突十足,最重要的是它传达的那股“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革命斗志,值得人们细细品味。演唱《开药方》这个唱段,表演者应该先观看整部歌剧,了解唱段的前因后果以及两位角色的性格和气质。该曲虽然短小,但是其中的歌词、旋律以及剧中人物的表演都值得反复研究,以便在表演时把角色拿捏得恰到好处,真正把“药方”开好!
  (四川师范大学)
  作者简介:吴勇(1997-),男,江西上饶人,硕士,研究方向:声乐。
其他文献
《天工开物》蕴含许多造物者的传统先进理念,而造物本身就是一种情感的表达,造物者通过一定的手法将自己的思想与意图表达出来,从而满足人们的使用和审美欲望。本文结合《天工开物》,对传统造物和使用过程中的情感因素进行重新思考,进一步概述现代造物中各种情感因素的表达,为现实改进、发展和完善设计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依据。  一、情感因素  (一)情感的定义  《心理学大辞典》认为,“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
期刊
山水田园诗在我国诗歌史上是一个经久不衰的题材,戴叔伦和苏舜钦虽然在这一题材领域不能算名家,可同样创作出不少杰作。相似的仕途经历、不同的思想追求使两人在这一题材的表现上呈现出不同的风貌。两人所处的朝代并不相同,人们可以通过分析两人诗作的意境风格等细微差别,比较中唐诗风和北宋诗风。戴叔伦和苏舜钦两人都曾创作一定数量的山水田园诗,因生平经历和创作题材的相似性,本文对两人的山水田园诗加以对比分析。  一、
期刊
众多名著中,吝啬鬼形象数不胜数,巴尔扎克和吴敬梓笔下的尤为典型,充斥鲜活饱满的生命力,诉说着最平凡但却令人印象深刻的悲剧。“吝啬鬼”是名著中典型形象之一,本文通过中式吝啬鬼严监生与西式吝啬鬼葛朗台形象比较,试析其背后的深层原因,旨在引导人们正确看待不同文化下的人物形象,树立文化自信,弘扬中国优秀文化。  一、人物形象比较  葛朗台是巴尔扎克小说《欧也妮·葛朗台》中的人物,是法国索谬城最有钱与威望的
期刊
凌蒙初《二拍》中《叠居奇程客得助 三救厄海神显灵》是描写明末商人生活和命运的名篇。小说通过对年轻商人程宰艳遇海神,从而发家致富,逃过厄运,前困后享的描写,真实地表现了当时商人群体的心灵世界,揭露出其生活欲望和追求——渴望美丽女性、预知商品信息,祈求生命安全,具有深刻的典型意义和认识价值。当今,研究者主要从商人角度对文本进行深度解读,对另外一个角色——海神的分析寥寥无几。本文中,笔者着重以生态主义女
期刊
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首要道德,平等自由是正义的首要原则。正义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是衡量一个国家文明发展的标准。正义有利于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有利于人民自由平等的发展,有利于形成乐观、积极向上的社会风气,抵制不良的社会思潮,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虚无主义等。面对社会上一些不正义的行径,人们必须提高对正义的科学认识,自觉抵制不正义的行为。当前,要建立和完善使正义可以得到实施的法律保证监督机
期刊
中华传统文化具有丰富的哲学内涵和文化底蕴。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稳步发展的力量源泉,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途径,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选择。中华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是当代中国社会所要分析和讨论的重点问题。本文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道路进行分析,对中华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的具体路径进行重点研究。  从源头上讲,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儿女世代传承的文化,规定着每代人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
期刊
《七十七天》是根据杨柳松的真实经历和他撰写的小说《北方的空地》改编的电影。它讲述了一位迷失于都市生活的探险家杨,计划在八十天之内横穿漫无边际的羌塘无人区的故事。  杨在领略了羌塘无人区壮丽风景的同时,也领教了其特有的极端气象。在经历了与动物的生死搏杀、呆呆地看着补给消耗殆待尽却无能为力的生死考验后,极度的孤独感导致主人公心理最后的防线崩溃,一触即发。当这一切结束之后,迎来的只是绝对的冷静。但在迎来
期刊
雕塑家是书写美术史的重要一员,更为立体地投射出艺术家所处的时代特征。这种艺术形式在当下多元化、碎片化的图像视觉文化生活中,在机械、电子、信息的现代文明语境下,应该以何种姿态示众,如何延续发展,所经历的时代跨度又带给当代观众怎样的启示,它的存在空间和延续方式是否具有生命力呢?笔者试图从艺术家作品中找出切入点进行探讨,剖析雕塑艺术家对艺术创作与时代关系的探索,并将这种文化积淀以新的视角解读,探寻雕塑作
期刊
电影《驴得水》上映于2016年10月底,由于其选题的新颖,加之制作团队的精良制作,这部乌托邦破灭的黑色幽默喜剧片在中国影坛上崭露头角,成为了小成本电影的成功典范。《驴得水》最终获得1.73亿的高票房,是一部集票房与口碑于一身的优秀电影作品。这部电影的镜头语言以叙事性镜头为主,将故事的细节刻画得十分到位。影片中的开放型构图、人物特写、剪影、自然光效的运用都起到了锦上添花的作用,推动了剧情的发展。本文
期刊
《如来梦》是刘文金创作的大型二胡套曲,与其他作品相比,它拥有十分恢宏的气势,蕴含的佛学哲理较为丰富。其中,《如来藏》是二胡套曲《如来梦》的最后一首作品,它是刘文金在1997年以愚溪先生小说《袍修罗兰》的主要人物为题材创作的二胡曲。《如来梦》是迄今唯一一部现存较为完整、以佛教文化为题材的二胡套曲。这套二胡作品与先前的二胡作品相比存在极大的不同,以往的二胡作品大多表现景色、民风和人,《如来梦》则由八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