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教学方法探讨

来源 :科教新报·教育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sic_ca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怎样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新精神是十分必要的。本人根据自己多年的计算机基础教学实践,对计算机基础教学进行了分析,就如何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等问题,提出自己的一些见解。
  一、以计算机应用理论知识为基础,强化实践技能训练教学
  美国华盛顿儿童博物馆的墙上写有一句格言:“我听到的会忘记,我看到的能记住,我做过的才真正明白。”结合到计算机教学来讲,提醒我们要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就如本学期选用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材中,课题一为:认识计算机硬件及安装计算机软件,它的实践性很强,如果不让学生亲眼看到,亲手操作,他们是不会明白,更不会记住。虽然班里大部分学生对电脑很熟悉,但是电脑的内部结构是什么样?由那些配件组成?各自又有哪些功能?对于这些知识,他们却浑然不知。因此,在教授该内容时,我将课堂移到机房,把学生分成3人一组,每组一台电脑,在教授理论知识的同时,让学生结合实践操作,把所学的知识达到融会贯通的效果。
  二、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出发,改革计算机教学方法
  计算机纯理论知识教学枯燥,因此在授课时可用比喻法、故事法进行教学,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把书本上抽象的理论化为具体事物。比如在讲到计算机处理信息过程时,可将电脑处理信息的过程比作人脑处理信息的过程。电脑通过输入设备从外界获得信息,正如人通过耳朵、眼睛获取信息,电脑用存储器存储信息相当于人脑记忆信息,电脑用中央处理执行各类运算和命令,相当人脑对信息进行分析处理,电脑通过输出设备输出运行结果,就相当于人通过手势、嘴向外界传递信息,这样能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概念。通常我们常采用的教学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问题探究式教学方法。
  1.定义:教师或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在教师组织和指导下,通过学生比较独立的探究和研究活动,探求问题的答案而获得知识的方法。包括:问题教学法、探究教学法、发现教学法。
  2.运用发现教学法与探究教学法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要求:(1)努力创设一个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究发现的良好的教学情境;(2)选择和确定探究发现的问题(课题)与过程;(3)有序组织教学,积极引导学生的探究发现活动。
  3.问题探究式教学方法的实施的基本步骤:(1)创设问题的情境;(2)选择与确定问题;(3)讨论与提出假设;(4)实践与寻求结果;(5)验证与得出结论。
  (二)训练与实践式教学方法。
  1.定义:通过课内外的练习、实验、实习、社会实践、研究性学习等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性活动,使学生巩固、丰富和完善所学知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多方面的实践能力。
  2.训练与实践式教学方法中的各种具体教学方法的内涵和基本要求:(1)示范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示范操作和讲解使学生获得知识、技能的教学方法。在示范教学中,教师对实践操作内容进行现场演示,一边操作,一边讲解,强调关键步骤和注意事项,使学生边做边学,理论与技能并重,较好地实现了师生互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2)模拟教学法。在模拟情境条件下进行实践操作训练的教学方法,模拟教学法通常在学生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后,实践操作前进行;(3)项目教学法。以实际应用为目的,通过师生共同完成教学项目而使学生获知识、能力的教学方法,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提倡“个性化”的学习,主张以学生学习为主,教师指导为辅,学生通过完成教学项目,能有效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既掌握实践技能,又掌握相关理论知识,既学习了课程,又学习了工作方法,能够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三、注重客观评价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评价是对其学习成果的一个总结,由于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所以教师不仅要注重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更要强化过程评价,注重评价的激励功能,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强调促进其主动学习,从而获得进步。
  综上所述,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法,计算机教学的内容具有实践性强,抽象,更新快的特点,但不同的内容对教学法有不同的要求,并不是某一种教学法都适用于所有的教学内容。同时,在教学中教师应考虑到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兴趣、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等都会有所不同,所以在教学上可以分层次,分层设计课堂提问和阶段性检测试题,让他们都有展示自我,获得成功的机会,让他们多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善于发掘和利用他们的长处和闪光点,让学生体验到自己的能力、潜力和进步,有助于他们增强学习的信心和兴趣培养他们学习的能力,为学生树立坚定的信心、确定明确的学习态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这样会使他们朝正确的发展方向前进,最终实现其人生价值追求,终身受益。
其他文献
一、修炼双眸,看清优秀生的另一面  一些班主任常关注各方面比较差的学生,对优秀生的教育有些忽略,导致一些好学生出了问题。这并不奇怪,因为他们不是神,也不是生活在真空中,我注重擦亮自己的双眸,观察分析他们出问题的本质原因  (一)甜水里泡大,经不起挫折。班上有一个女生,一直成绩较好,品行也不错。但在学校组织的物理实验操作考试时得了个不合格,于是一度出现心灰意冷的神情。优秀生平时常听到的是表扬话,驱使
期刊
一、注重传输人文知识  语文教材既是学生学习汉语言文学的范本,又是了解和吸取中外社会、政治、历史、地理、文化等方面知识的教材。语文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的实际,结合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介绍和讲解相关的人文知识和信息,指导学生去了解、认识、思考、联想,从而学习和借鉴。比如教材中的诗、词、文、赋、小说、戏曲等中国古典文学中蕴含着传统的审美文化,道德、风俗、礼仪文化、建筑、音乐、工艺文化等,内容十
期刊
一、多媒体辅助科学课教学背景与现状  初中科学课强调教学应在一定情景中展开,以自主探究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重观察。但同时科学课中的知识却包罗万象,它涉及生物、化学、物理、地理、天文宇宙等各方面的知识。笔者认为:在中学科学课的教学活动中,科学地、恰到好处地利用多媒体,有助于创设教学情境,形成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与意向;有助于有效地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助于拓展教学时空,
期刊
Hilbert曲线是一条能填满正方形的经典的分形曲线之一,由大卫·希尔伯特在1891年提出。Hilbert曲线具有三个特点:(1)它可以不间断地遍历一个正方形中的所有点,当阶n趋向无穷大时,它充满一个正方形,曲线的长度也将无穷大;(2)分布在一个正方形中的Hilbert曲线十分曲折但不会交叉,连续但不可导;(3)它具有自相似性。自相似性是所有分形曲线的主要特征之一。  由于Hilbert曲线能尽可
期刊
在信息技术课中“程序设计”(VB)的学习时,学生对基本知识记忆的能力表现不好。例如,在正常的教学中,学习内容经过第一节课的教学,并经过练习巩固,又有第二节课的复习巩固,在第三节课的教学中,学生表现的记忆效果却如同第二次的练习,并且更甚。产生这个现象的可能因素有:一记忆巩固的时间,二旧知识的复习环节,三学生注意的对象,四学生的注意力及毅志,五学生的学习目的。不同的对象及过程,原因各不相同,主要是从教
期刊
《品德课程标准》中指出:能否积极有效地开发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关系到本课程性质、目标的实现,制约着课程实施的质量。有效地开发、利用课程资源也是教师创造性教学的重要标志和促进教师自身成长的重要途径。怎样才能把丰富多彩的课程资源引入每一节品德课,增强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学生对课程的亲近感,让学生在自然和谐的氛围中进行思维的碰撞、心与心的交流,切实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呢?我认为,教师只有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课程
期刊
偶翻《中学政治教学参考》,一篇题为《浅议赏识教育》的文章吸引了我的注意力,我一口气读完这篇文章,很为作者的一些见解折服。在文中,作者说,“赏识教育的关键在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用发展的观点看学生。”同为教育者,我很赞同作者的说法。那么,教师该如何正确地用赏识的眼光看待自己的学生呢?下面,我谈谈自己的几点粗浅认识。  一、赏识要适度  “如果没有标准,没有明确的教育方向,一味的赏识,就会演变为一种
期刊
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国家的需要,也是社会的需求以及时代的主题。一名优秀的核专业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更是增加就业竞争力的必备素质。结合专业特色来拓展校园文化活动,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参加活动的积极性,还有利于营造良好的科技文化氛围,对培养核专业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有良好的帮助  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育人为主要导向,以精神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等为主要内容,
期刊
精细化管理的思想在企业管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院校管理中也应具有强大的生命力。院校实施精细化管理绝对不是对企业精细化管理方法的照搬和移植,而是要结合院校自身特点,按照精细化管理的管理理念去构建精细化管理体系。  一、精细化管理目标体系  所谓院校管理目标,即一种教育或一所院校根据一定的教育理念,结合自身的实际和特点所形成的价值导向和追求,决定着教育活动的方向和所要达到的根本目的。实施精细化管理,
期刊
一、全面了解学生是班级管理工作的首要任务  这种了解主要包括学生的学习基础、兴趣爱好、家庭状况、身心发展等情况。针对职高学生的特点,因人而异地进行引导教育,有利于培养良好的班风。  二、“情”与“法”的互动是打开班级管理之门的金钥匙  (一)情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前提。  教师对学生怀有真诚的感情,学生才会自觉愉快地接受教师的教诲。反之,会引起学生在接受上的对抗性。那么班主任在实施德育的过程中,应如何
期刊